回归疗法创始人之一朱建军教授在天天心理网开设独家课程《回归疗法》,这是一种以“回归自性”为核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1

学生:

朱老师,您好,很喜欢您的回归疗法,自然,真诚。我感觉自己,一会是在界,一会是营界,一会是守界,三界行走,累啊!原因也知道,回到十三岁前的我,失去父亲的害怕感、恐惧感、孤独感、无助感,时常在内心深处跑出来,经常触景伤情,容易受外界不利影响,害怕自己生病,对未知的焦虑,但在以前的漫长时间里,我帮助过很多人,感觉是累的。欲望:希望我能悦纳四种感觉,少受四种情绪影响,能多开心。策略:我在慢慢地接受四种感觉。行动: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把循环圈往上推走走,朱老师,有好办法吗?谢谢!

朱建军老师

这个呢,固然有可能一个人会跨两界,甚至极个别的时候有三界。但是呢,因为我不了解这个提问的这位啊。我觉得看起来不太像他这个三界都是,而且一定有某一界是他的核心的所在,而另外的一些界的特点呢,只是作为他的这个人格中的某一个侧面,好象某一个侧面表现出来的一点而已。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呢,先不是说急着找一个办法向上推升,而是先尽快的弄清楚自己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呢,还是,如果能够有别人跟你一起捋就更好,如果你自己捋呢,再仔细的去捋,然后自己去一点点去辨析,然后你会明白你最主要的是在哪一界,然后你最主要的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循环圈里,先把这个看清楚。因为在不看清楚的前提下是没有办法去提升的。回归疗法它的一个关键就是大视野,就是它给我们一个方法,然后在非常全局性的一个角度,去看我们自己的人生。

它跟其它方法最大的最核心的区别就在这,就是不在一些细节上,然后对处理一些很具体的问题花特别大的精力,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整体全局,所以必须把全局俯看清楚。然后这样人生就有了方向,将来自己向哪个方向成长的时候,我们心里边有一条非常明晰的道路。

第一个提问题的人啊,他的那种提问的方式,其实很像精神分析里头,或者以前我们意象对话去做的一个方法。讲的是很具体的,因为跟童年的什么经验有关,引起了什么什么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去做回归疗法的话,我们会要求他更明晰地说出来:就是,你的焦虑是什么?不管他13岁前还是8岁前,是跟父亲有关还是与母亲有关。这些不管,就是,你的焦虑是什么?你的欲望,你的策略,你的行动,你的检验,你的诠释,分别是什么?

好吧,那第一个问题我就想这么说一点,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总共只有这么点时间,那我想,现在答第二个问题好不好?

2

学生:

第二个问题请老师看看这样做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请给予指点,谢谢!上周的一个个案,初次应用回归疗法的第一个步骤—— “焦虑循环圈呈现”,由于过程中需要处理情绪,所以两个小时的咨询时间只做到“策略”,“行动”还没涉及。简述一下过程哈:

在第一个环节,体会自己最担心的是什么的时候,来访者的情绪总在(愤怒——合理化、合理化——愤怒)之间循环,显示出压抑是她的主要防御模式,而且防御非常强。用意象对话的方法,来访者逐渐看清防御,看到背后自己真正害怕的是工作生活一败涂地之后带来的身心溃败感。接下来是看自己的欲望。

在这里来访者很艰难地一遍遍清理思绪,我在旁边只是陪伴,她逐渐发现自己好像要的很多,又好像什么都不是真想要的,于是总结出一句话,我这么忙,却原来不知道忙的是什么!这令她内心震动极大。策略,这个环节和前两个环节一样 ,用了很多时间处理情绪,包括碰触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等等。感觉每进入一个环节,都是一次艰难的梳理。

这次咨询还没涉及到行动、检验和诠释,但是来访者已经感受到很深的触动,希望下周继续探索。这次尝试让我感觉到对于希望深刻了解自己的来访者来说,回归疗法加意象对话效率很高,循环圈技术像轨道,引导咨访双方朝着明确的方向行进,而意象对话是咨访双方的同行者,有她一路陪伴,虽然前路崎岖,但是一边跋涉,一边有宝贵的收获。

发现的问题是: 不管是来访者还是我,好像都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做着做着就把现在的正在发生的现象给忽略了,变成去想象一些新的内容。而这次做的目的,仅仅是“呈现”在现阶段的担心、现阶段的欲望和现在的用的策略。所以在过程中需要觉察,觉察咨访双方是否跳离了“现在”,而将“未来的理想”,取代了“现在的欲望”;将“对未来最好的策略”,取代了现在我正在应用的策略。

朱建军老师:

回归疗法本身它是强调大局观,我们把它想象成派军队占领一个国家的话,实际上它就是先占领大城市和主要铁路线,然后其它的地方我们再慢慢的解决。

所以呢,其实第二个问题的提问者他所做的就是,等于他是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回归疗法和其它疗法结合来去做。占了一个大城市,接着就扫平这个大城市附近的那些城镇和乡村,然后再占第二个大城市,然后再扫平这个大城市旁边的城镇和乡村。这种做法跟回归疗法的基本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是也不是不行。因为在心理治疗的实操中,只要来访者能从里边获益,其实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实操。

但是呢,我们在学习回归疗法中建议先别这么做,就像说你去打仗的时候,你把少林拳和武当拳掺在一起打,之后这个只要打了胜仗也是可以的。但是你在学拳的时候,最好还是你学少林就少林,你学武当的时候就武当。所以就是,如果他在这个里边有那些问题,我们尽可能怎么做呢?看到的问题,不马上解决。

就是在焦虑这一步,看到了问题,不马上解决,看清就算完,然后走下一步。当然如果他那个看清都很难,澄清都需要很久,那这个澄清过程还是比较,啧。

曹昱老师:

第二个问题比较长,我来回答一下。首先是咨询时间的管理:一开始操作的时候,我们可能发现时间好象总是不够用。那么在六步实操中,我们需要的是精准,而不求我们在一次咨询中要把六个循环圈都找完。尤其是当我们去初学的时候,我们其实很难做到一次找完的。

做回归疗法的实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是因为它是以存在焦虑为核心去工作的,它始终围绕的是存在焦虑。我们知道存在焦虑是每个人的根本焦虑。也就是说,它不仅是来访者的焦虑,同时也是咨询师的焦虑。因此呢,对咨询师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它要求咨询师在带着存在焦虑工作的整个咨询过程中都要尽可能保持觉知,尽可能不要被带得目标偏移。

那么咨询师在什么时候非常容易被来访者带跑呢?就是自己当下被激起的焦虑和自己的存在焦虑,和来访者的焦虑染在了一起的时候。

所以对咨询师来说,如果一开始就带着一个焦虑去做回归的咨询,那基本上是百分之百都要被来访带得目标偏移的。所以第一个要求就是,咨询师首先最好不要带着焦虑开始咨询。但是这其实很难做到,那么如果你焦虑的话呢,你也要尽可能在当下保持觉察。你要分清楚说,哎呀,这个是我的存在焦虑,这个是我怕咨询做不好带来的任务焦虑——而这个咨询焦虑可能比来访者的焦虑还焦虑。当咨询师通过当下的觉察,可以看清自己对当下任务的一个焦虑,这时候就不容易被自己的焦虑带跑,而离开来访者的焦虑圈,去完成一个自己新制造出来的要完成某个任务的焦虑圈。

然后说具体的环节的实操要点——怎么找焦虑。

我们看这个案例中啊,一开始是让来访者去体会担心,但是他体会到的是愤怒。焦虑是什么呢?焦虑就是一锅杂烩汤,它是种种的情绪混杂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做第一步,也就是焦虑这一步的时候,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把不同的混在一起的情绪把它拆开,然后锁定到一个单纯的情绪上,去开始我们的循环圈。

比如说在这个个案中,很可能他是两个不同的循环圈在一起工作,一个是应对担心的,一个是应对愤怒的。如果我们把两个圈混着做下去的时候,后面所有的每一步都会套在一起。因此呢,刚上手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把焦虑找得精准,把它单纯的落到某一个具体的一种情绪上,这样才能准确地呈现后面的五步。做好第一个环节,这是实操的第一个要点。

那么具体就这个个案来说,我们可以怎么做第一步呢?我们可以说,好,那你现在体会一下,你愤怒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回让你愤怒?让他尽量用一句尽可能短而精准的话来说。然后他可能发现,愤怒是因为不想让某种情况出现。我们可以继续问他说,如果出现了那种情况会怎么样呢。他可能会意识到,这种情况很可怕,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就回到了焦虑的更原发点,也就是担心或恐惧。

这时候就会清楚地分辨,在焦虑这个环节,实际上出了两个圈。一个圈是我担心害怕,两一个圈是由于担心害怕而引发出来对无法控制局面的愤怒。

然后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问来访者说,我们一次只做一个圈,那在今天的咨询当中,你是选择从哪一个圈开始呢?好,然后这样子焦虑这第一步就锁定了,就好往下做了。当焦虑非常单纯而具体的时候,欲望就会变得非常容易显现出来,因为我们的欲望总是围绕趋利避害,要针对一个不得不去满足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被满足就可以缓解焦虑。

另外还有一点呢,就是如果刚找完焦虑,我们时间就不够了,怎么办?我们可以说,第一次咨询,我们只找到焦虑就可以了。找到焦虑之后,我们可以布置家庭作业,找欲望,然后下一次咨询再接着完成这个循环圈。

其他五个步骤也是如此,一次咨询可以在任何一步完成之后停下来,只要找得精准,下次咨询借着做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当我们技术娴熟了以后呢,在一次咨询当中,比如两个小时,把这一个圈全部走透了,那样会更好,但我们不要上来就去追求那个哈。当我们把这个焦虑圈掌握得比较娴熟了之后,那个就是不求自得的一个事情。我们开始的时候,还是要立足于当下,不贪多,不被急躁裹挟,去把每个单一的环节做好。

(来自朱建军、曹昱微课答疑录音整理,更多答疑期待更新...

想看视频,点击【注册】即可学习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