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哭穷的负面影响

  掌握金钱是父母的一种权力,当孩子合理请求一些金钱要求的时候,父母不能给予正常的反应,或漠视或严厉拒绝或哭穷都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长远的影响。如果再用金钱带来的权力在无意识中羞辱了自己的孩子,那么及有可能严重影响了孩子成年之后的生活道路。中国许多父母都有控制病,金钱上的控制尤甚。家长的刻意“哭穷”,过早地让儿子那幼小的心灵承受了苦难,孩子因此变得越来越自卑、内向、抠门。为此,在培养财商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度”,既要克制孩子乱花钱的坏毛病,也要让孩子在金钱上有安全感,能满足孩子正常的购物需求,确保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去年《南方农村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下。文章的主人公有一个7岁的儿子,因家中做生意亏了一大笔钱,为此家长总是刻意在儿子面前哭穷。每次儿子要买高档玩具时,他总会说:“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买玩具了!”每次带孩子买东西,也总是挑最便宜的。目的是想让他节约用钱,不要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再也不缠着家长买这买那了;铅笔短得不能用了,孩子也舍不得丢;在放学的路上看见矿泉水瓶子,孩子还会捡来给我卖废品。可是,当同学问他借滑板时,他却说:“我不能给你玩,我家没钱,滑板坏了就买不起新的了!”;当同学生日聚会时,他也不去,原因是“那个同学家里很有钱,我们家这么穷,我怕他瞧不起我!”。

  穷养会让孩子丢失了大方得体

  穷养的孩子,他们会因为在某方面不如别人而自卑。他们既内向又胆小,他们甚至不敢跟别的小朋友交往。他们长大后会在同龄人面前表现出拘束甚至觉得低人一等,他们不敢表现自己的光芒,他们内心的自卑觉得不配,而只有将自己关在小小的空间里,他们才能找到丁点儿的轻松。一味学别人的穷养,会让孩子丢失了大方和得体。

  穷养会让孩子丢失了格局

  有不少人说"穷人会越穷,富人会越富",穷人之所以穷下去,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孩子下了一个套,这个套叫“格局”。我们的穷孩子为了节省2块钱,会花2小时走路到目的地,而富养的孩子是怎么干的?他们为了将2小时的路程节省到2分钟,他们不惜花20块钱打的士。这就是格局!我们的穷孩子可能每天会为了节省几毛几分,将时间花在一些并不能让自己增值的东西上面,而富养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世界。

  穷养会让孩子丢失了气质

  很多时候我们从一个人的穿着言行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出身。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看就是有气质有教养,但有些孩子一看却是让人感觉粗俗?孩子身上的气质是从骨髓渗透出来的,是家庭环境教养的象征。这种气质来源于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就如同香港一个住在笼屋的穷人说,我每天都要为一天三顿的50块港币辛苦劳动,我们没有任何的尊严和梦想可言。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物欲的满足,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

  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也有文章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穷养孩子难翻身!孩子处在压力的环境下,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会变得异常敏感,不愿参加社交活动,这种心理压力会阻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成绩,最明显的影响是抑制求知欲和探索世界。

  作为刚刚才开始走向富裕的中国,我们很多人都尝试过贫困的滋味,我们也品尝过贫困的自卑。我们也知道我们自己用多少的努力去克服这种自卑感。这些努力或许包括我们在疯狂地赚钱赚钱,以至于忘记为什么而赚钱了。另外社会拜金的盛行,也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这个社会财富失衡。但是家庭对于金钱教育走歪了路,走向了所谓的穷养也是一大原因。

  所以,平衡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参考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