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我们身边的LGBT:《我们的生活都是彩虹色——性少数群体专题》
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
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2014年10月30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发表文章承认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并表示作为一名同性恋感到自豪。)
▼ 也渴望被接受
初一的时候林渐渐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在男生们对着女生背影暗暗注视的年级,林发现自己面对再美的女生都没有产生出爱慕的感觉。而对男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却在林的体内进行着。
但是当时的林对同志的态度还是处于保守和敏感的阶段,他并没有机会向父母长辈倾诉自己的迷惑与苦恼。于是他开始试图通过网络来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希望能对自己更了解。当他渐渐接触了关于同志的各种知识时,“很不巧的……刚好自己就是。”但他对于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没有任何困惑,在他看来,同性恋和异性恋没什么不同。
相对林最初的苦恼,闭一开始就觉得轻松与享受。闭直到遇到了对的人时才意识到自己喜欢男性。作为情侣,闭和自己的爱人经历了情侣们都会发生所有事。虽然现在已经和爱人分开三个月,闭至今回忆起那段感情仍然很感动。“我第一次到南宁的时候他带我去圣火营吃火锅,带我去看电影,定好了游乐园的门票,要上班还请假来陪我。”闭不经意间提到的事,对方都会放在心上,全力做好,想吃火锅,想看什么电影,想玩什么。闭回忆说,“他周末只能休息一天,他还是请假凑够三天陪我,后来我才知道主管级以上请假一天是要扣三百块的。”
闭在高三时候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心情总会不好,而男朋友都会抽空来看他。在随后的交往中,深深吸引着闭的是爱人的贴心。“成熟,细腻,永远都有计划,还有点霸道。”这是伴侣让闭着迷的地方。
林记得,高三的某一个晚自习时下雨了,打雷。伴侣知道自己害怕打雷,他直接把他的椅子扛到我旁边坐下,然后握紧林的左手,继续自习。这让林感动不已。
林想过,等自己经济能力独立,就考虑向父母出柜。“至少可以证明,就算我是同性恋,我也可以过得很好。” 林完全没有组建家庭的打算。
闭不打算告诉父母,“有些东西自己承担就好,没必要在把痛苦加在家人身上。”但作为双性恋,闭也打算结婚生子。过和平常人一样的普通生活。
林谈到,国外的同性恋在逐步开放,国内的同性恋也在逐步得到解放。在10年前,同性恋还是一个会被极端排斥的身份,但是在今天,就算自己随便和一个朋友说你是同性恋,对方也不会太排斥自己。 “只是在现有社会中,其实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开放同性恋婚姻的国家也好,不开放同性恋婚姻的国家也好。总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少数人会永远反对同性恋的,很希望大家能够摆脱过去的心态,对同性恋持一种包容接受的心态,这样就是对同性恋的一种莫大的支持。对于他们这少部分的人群来说,他们也渴望被大众所接受”。
(1997年张国荣在他的演唱会上,以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公开和唐鹤德的恋情,出柜后他在媒体前毫不忌讳,与男友唐鹤德公开牵手出入港台大小场合,张国荣的骨灰至今仍放在唐唐的家中。)
▼ 不愿成为弱势
Tanksung第一次明确知道同性恋的意思,是初中时发现自己喜欢一个男生,略有疑虑的他上网查询后,这个词反倒带给他安慰,有种被证实的感觉。虽然最终的告白却没有什么结果,但他却很坦然。
他还记得第一个接受自己的男生,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之后表白。Tanksung不避讳被别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也不会刻意提起。“大家都是和我接触了才知道。很多人都没见过我,但是都听说过我是gay。”
高中时Tanksung曾组织过为同志发声的集体活动。他和另一位同性恋者以及八名志愿者组成,在学校门口摆摊发传单,为同志发声,公开呼吁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人,不要对同志有偏见,完全不怕会受到同学异样的目光。
实际上tanksung并不是一直都这么高调,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他很内向,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都会发抖地厉害。但他到五六年级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大胆外向。他认为可能因为父母比较惯着自己,慢慢大了因为初中成绩还不错老师管的也比较少,性格就越来越开。
但即使高调,那次活动的宣传效果也并不算好,大多数的人是凑个热闹。
在Tanksung看来,像他一样高调公开的只是少数。大部分抱有的想法是搞地下恋情,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
Tanksung谈过8次恋爱,但大多都因为性格不合分手,原因通常是对方受不了tanksung的高调。他会希望能和对方在公共场合亲热,但是对方一定不会同意,而他最后也只能妥协。Tanksung对此很苦恼,但他不愿因此做出改变。他不会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Tanksung坦诚,自己不愿意成为弱势。他认为同性恋不应该处于弱势,某些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他们自己觉得自己会变成弱势而已,我并不觉得我自己是弱势,但我会为别人的弱势感到无助。”他认为,缺乏自信的自卑,是一件很遗憾,或者悲哀的事情。
(蔡康永与男友刘坤龙从1994年相恋19年。他和刘坤龙不畏外界眼光,一路相知相惜相守至今。)
▼ 本就是普通人
已是人大管理专业毕业的泡泡,每一个月还会回学校一到两次,在教室看书,逛书市,参加学生活动。已经过而立之年,但他的脸上依旧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他头发很短,左耳带着一颗黑色的耳钉。皮肤很白,双眼皮让他更显秀气。
和每一个从校园里出来的男生并无分别,唯一被认为不同的只是他牵起了男性的手。
泡泡的小说,在网上有庞大的读者。他写的全部都是同志之间的爱情,作为一个同志,他坦言曾经因为这个身份给他带来的困扰。
“以前会觉得,为什么别的男生可以喜欢女生,而我却喜欢男生。”他曾在书里提到,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听到别人嘲笑他“娘娘腔”,他开始察觉到自己也许和别人不一样。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在否定自己。
“后来看很多文章,历史上很优秀的人也是同志,说服自己,同志才了不起。”因为自己的否定他感觉到迷茫,但在大量的阅读中好像又找回了自己的认同感,由最初的自卑转变为对同志身份的骄傲。“抱着让大家觉得同志超棒,超好的心态去写,采访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他怀着这样的心态,开始进行自己第一本小说的创作。他想用自己的文字,让别人不要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同志。
(泡泡本人)
“要写的时候突然觉得,我以前的否定或者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是不平常的状态。其实真正写的时候,同志就是普通人啊。”
真正开始动笔的时候,他沉淀下来。同志,只是和别人拥有不同的性取向而已。他们所经历的,是最平常的人生。柴米油盐、喜怒哀乐。
和很多同志的遮遮掩掩不同,泡泡大方承认自己,展示生活。他在微博上有接近30万的粉丝,他经常在微博上和大家大方分享自己的日常。他对待世界是怀着坦诚的态度,可并不是所有坦诚都能收获别人的善意。“我会觉得坦诚是用来奉献给那些你认为值得的人的。就比如说那些关爱我的人还有理解我的人,还有一些我很爱的人。他们值得我对他们坦诚,然后一些陌生的、对你心怀敌意的人,或者是一些莫名其妙就对你有非议的人。我觉得不是说我很怕对他们坦诚,会觉得没必要不值得。”
而泡泡能如此勇敢地去做自己,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对他而言,告诉父母才让他有了对世界坦诚的力量。泡泡回忆,“春节,妈妈在切菜,我在旁边帮她。她突然就哭了,妈妈问我,‘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不要再交男朋友了。我们会尽量让自己不生病,很健康,用更多时间照顾你对你好。你不需要别人来照顾你,对你好。’”泡泡认为,自己没有让父母放心,很毛躁。“我一直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一直是爸爸妈妈在照顾我。我那时候觉得,我要回北京找一个工作,不要让他们那么担心我,我自己也会生活的很好。”,泡泡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眼神里满是心疼。“如果别人问我,我都说我真的没办法指导你。我很担心我用我的方式指导你,如果真的伤害了爸爸妈妈,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反而更难受。”
泡泡在动笔写《张先生与张先生》这本书后,才慢慢体会,所谓同性恋只是拥有与异性恋不同的性取向而已。书里张南和张哲的爱情经历令人唏嘘。“《张先生》写到后来,想让大家感觉到那是人类共有的感觉。”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都在爱情里经历着热烈、猜疑、背叛、怀念。而所谓完美的爱情,就是你“愿意无条件地信任对方。”
泡泡就这样大方地爱着,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跟所有恋爱中的情侣一样,他会为了心爱的人做一顿晚餐,他会在对方睡觉时偷拍,他会牵着伴侣逛街,他会不时和伴侣对视。
相比泡泡的外向,他的男朋友更显内向,不善言辞。但他却总会偏头征求泡泡的意见。注视时,他们彼此的眼神充满笑意。在聊天的过程中,他的伴侣有时离开座位,泡泡会不自觉地用目光搜寻。像所有热恋中的情侣那样,他们时刻需要彼此。
蔡康永曾说,"对异性恋来说,可能同性恋是个话题。但对同志来说,这不是个话题,这是真实的、每日的、每分每秒的生活。想牵着伴侣的手逛街,想组建家庭,想在动手术之前能有最亲近的人签名同意,想在死掉之后能把遗产留给最在乎的人,这些都是最根本的生活要求,既不是标新立异,也没有要干扰别人。"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每个人的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
采写 | 魏雨帆 赵婧雅 陈壮迪 郑欣; 编辑 | 罗昌敏; 来源 | 三棵树
关爱我们身边的LGBT:《我们的生活都是彩虹色——性少数群体专题》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