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与人的相处中,难免会遇到冲突。对有些人来说,冲突是了解彼此的机会,使双方的关系更进一步;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像是一个灾难,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有人认为冲突代表关系的结束。究竟要如何面对冲突,使它可以走向正向的结果,甚至使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何谓冲突。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验,必然会形成想法、观念、及处事态度等的不同,只是若这样的差异对双方或整体是有益时,并不会产生冲突,就好像开一个脑力激荡的会议时,不同的意见反而是提供刺激或问题解决的动力来源。但若这样的差异造成的意见不同,使一方目标的达成受到干扰,或感到利益有可能受损,就容易产生冲突。

冲突既然代表了不同意见、想法的两方,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的选择是什么:是选择将它视为一个机会去了解那个和我们不同的对方;或者,选择坚持冲突─只看得到那个不了解我们,或让我们感到不顺己意的人。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藉由冲突来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而要让冲突具有正面的效果,让我们从几个造成冲突的原因,来看看冲突的发生及处理。

太快下结论

例如男女朋友间,一方期待对方的陪伴,当另一方说:“我没空…”,还不等他说完,要求的一方就说:“我就知道,你不是真的爱我!”,这就是太快下结论。现今的时代,讲求快速、效率,我们不仅在工作上这样要求,它也无形中影响我们的沟通,常常在还没听完对方说的话,就替对方下结论。接着,又以自己下的结论就当成是对方的意思,而产生对他的不满。其实,若给彼此时间,让对方把话说完,也把对方的话都听完,很可能因此有着不同的想法,甚至避免掉冲突。

未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现在的社会,就常因为要就比如看见孩子手上有黑青,孩子回答,老师打的,因而就认定老师虐打小孩,立刻跑去学校理论,甚至去告发,却不知道,其实孩子是因为在教室不守规矩,影响同学上课,老师不过是口头警告,但因为孩子对老师不满或者觉得没面子,把自己不小心撞到的黑青,故意说成是老师打的。

了解所发生之事的前因后果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只靠着片面之词、甚至是小道消息来定夺对方,一定会引发不满情绪;又或者我们以偏概全,对事件没有全面的了解,在资料收集不足够时就下定论,自然容易因为误解而导致冲突。了解事情的全貌是要花时间的,在看到不对,或自己不能容忍的现象时,更需要提醒自己,不要立刻以自己所看到或听到的来反应,而要去明白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没有仔细倾诉,或没认真听对方真正的意思

倾听,看起来是件很容易的事,但问题常常出在我们究竟听到了什么,听懂了吗。有些时候,我们人在心却不在,或者三心二意地在听,虽然看起来我们有在听别人说,但却没有听懂或听见。或者,我们自以为很了解对方,所以未加认真去听。如果此时再加上用自己的意思来诠释,可想见错解他人之意的机率也就不小了。其实,就算是我们很亲近的人,还是有可能有我们不了解他的地方,何况有时对方需要的只是聆听,而不是一堆的建言。放下自己的想法、意见、或手边正在做的事情,认真地听,也将是愿意进入对方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表现。

刻板印象,或偏见,影响我们的看法

另外常见的例子,如认为年轻的同事没把事情做完,就一定是不能面对压力导致,因而责怪对方,其实有可能是他想做到完美,考虑周详而延迟到进度,或刚好家中有突发的重大事件,使其不得不中断工作,回家处里导致。

由于我们的成长背景不同,经验不同,我们很容易就用我们习惯的文化、经验来判断其他的人事物,而这些习惯,有时可能是社会价值观中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见。这些刻板印象或偏见,容易使人忽略该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或不仔细去聆听、了解对方,而造成冲突。开放自己的心胸,去接纳各种可能性,特别是和我们有着不同(次)文化的人,不仅可以看到更开阔的天地,也会发现,那个原本我们以为不好或不够好的人,其实是有着可爱,可欣赏之处的。

未接纳个别差异

张家的儿子想念历史系,父母一听就立刻反对,认为是儿子不认真念书,数理不好,才想念文科,会没出路,对女儿,就觉得念什么都没关系,反正毕业后当老师就好了。却不知,儿子一心对历史的兴趣浓厚,甚至也想好未来当个史学家。就如例子所言,性别的刻板印象,或者对文、理科的偏见,都可能因此阻碍了沟通。

每个人都难免有差异存在,有些人是慢郎中,有些人是急劲风。有些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重要”,有些人则认为“做事效率及将事情完成更重要”。由于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同,或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当要一起共事,或相处时,就需要彼此的磨合。其实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半都很难判定谁好谁坏,但如果我们坚持自己的才是较理想的,而要求或期待对方要照着自己的步调、方式来做,不仅可能强人所难,也失去了欣赏对方的机会,而使冲突变成无可避免的事。

冲突的解决,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在于我们的态度,我们要先问自己,是否有愿意了解对方及与对方沟通的心。就如前述的各项,当我们的态度对时,接着学习“先听后说”,确实了解对方要表达的,认真地倾听而不预设立场,并且了解故事的全貌,最后,尊重彼此是有个别差异的,化冲突为了解彼此的机会,让我们的关系更前进!

江捷如 天天心理网原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