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跟一个前段时间吵着要换5G手机的朋友开始聊起了区块链的内容。作为一个科技小白,听起去中心化、算法等高大上的词汇,不明觉厉。
奇怪的是她一个跟科技领域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对这些词好像格外熟悉。细问起来才知道,为了搞清楚这些内容他看了很多科普文章,甚至还买了几门课来学。
学这些有什么用吗?现在也不感觉有什么用就是大家都在关注,自己不知道的话会感觉没有安全感。
像我这位朋友一样的人相信不在少数,什么新词热词,新概念新科技只要出现了就要去了解一下。
好像不知道这些就跟不上时代。
焦虑而已
今年确实出现了很多科技热点:5G、区块链、量子计算等等。这些引起广泛讨论的热词一方面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快速,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家跟不上时代的焦虑。
5G是什么,要不要现在换手机,量子计算怎么应用,会有什么影响,区块链是什么,为什么总是跟比特币联系在一起......
每次出来一个新的概念在大家脑子里都会有一连串的疑问出现。无数的人在网上搜索这些是什么,以至于这些技术本身应用还没有推广开,关于讲授这些概念的课程倒是收到了追捧。
除了少部分科技控的兴趣驱动,大部分人恐怕还是焦虑驱动。
所以看到,报班补习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专属,掌握经济大权的成人在报课这一点上最自己更狠。
以致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泛学习浪潮,像是时尚达人第一时间get品牌新款,科技发烧友第一时间get电子新品,各位学习达人随时盯着最新的信息,生怕被时代抛弃。
这看起来像是一件好事,大家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和充实自己上,好像是将焦虑落到了行动上。
定睛一看,这看上去充实自己的背后隐隐透着惶恐,进取的背后是一群筋疲力尽的身影。我们的基因中留着祖先对未知恐惧的印记,这让我们对信息有天然的敏感,哪怕是一个遥远的领域。
加之市场上所有的人都在告诉你:时代抛下你的时候不会留一句话;你不努力跟上时代,就注定被时代淘汰,这样的观点恰巧触碰了现代人紧张的神经,让焦虑迅速荡漾开来。
大家这种用尽全力处处为难自己的努力,对想达到的目标来说可能是缘木求鱼。
因为做不到
我们所处的时代分化以足够成熟,早已不是一个可以全知全能的时代。
信息统计单位也反映了信息量的变化程度,就文化领域来讲,会统计唐朝诗歌量,元代产生了多少戏曲,明清产生了多少小说;之后过渡到每年出版多少书;随后是每天产生多少新信息;现在讨论的是每分钟互联网产生多大的信息量,之后可能以秒论。
指数级增长的信息已经不是线性增长的认知可以囊括的了。
在一个无限大和复杂的结构中,想要专精于一个领域都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广泛涉猎并不会让你更明智
我们直观地认为多了解信息能够帮助更理智地做决定。
但事实上只有成体系的信息才能帮助我们做选择和判断。生活中大部分的选择过程也不像超市比价一样简单衡量就可以,很多时候一知半解反而比全然不知更可怕,这一点邓宁-克鲁格效应给出了解释。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所以至少要走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位置上,信息才有可能帮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多数情况我们连事实的全貌都没有精力了解,由此导致的误读不计其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因此,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解释应为:不孝顺分为很多种,但是最严重的莫过于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
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
如果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是牛顿给胡克的信里提到的,当时牛顿一直在和胡克争夺胡克定律是谁发现的,是在讽刺胡克身高太矮。
最后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对知识或者说信息的观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补上后半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注定失败的。
站在智商税的高地
我们可能连一句换的全貌都没精力了解清楚,更别说的是各种新概念背后的逻辑。可怕的是,站在愚昧的山顶是最容易导致指手画脚和交智商税的的阶段。
比如很多人深信不疑的戒糖疗法,大多数人只了解到糖进入到人体后会结合一系列蛋白质、脂类等大分子物质,形成AGEs。这个讨厌的AGEs会破坏胶原蛋白、抑制透明质酸、促进自由基的生成,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糖化在衰老中占的比重到底是多少。所以,花钱,抗糖。
如果花点儿钱不算什么,那关乎到教育和身体健康呢。
很多妈妈知道补钙有助于孩子生长,就直接买回来钙片给孩子吃,知道维C可以帮助提高抵抗力,就带回来几瓶维生素给孩子含上,由此导致的中毒事件不在少数。
那是要我们对于每件事都要向专家一样清楚吗,这个不更做不到吗?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就像没有必要为了找共同话题逼着喜欢听周杰伦的妈妈去听蔡徐坤,让喜欢机械的爸爸去打游戏,也没有必要为了家庭理财去考金融证。
归因错误
退一步说,做完这些你的焦虑也不会有所减轻,因为焦虑的原因不是知道的不够多,而是不够深入。
每个人的精力都十分有限,这决定了谁都不可能全知全能,必须将有限的精力换取足够有用的知识技能才能在社会分工中更好地活下去。
广泛涉猎信息与钻研知识表现在行为上看起来很像,做起来也都需要付出努力。但前者比后者难度小的多。所以,我们选择了更轻松方式来代替真正的努力。
所有更容易的背后都是更无效的陷阱,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术无专攻,依然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精力倒是都耗费了。
真正在一个自己领域做到头部的人都不会焦虑于是不是懂得不够多,不够全,会不会被时代抛下。一个科学家不会因为不知道现在服装的流行趋势就感到焦虑,一个哲学家也不会因为跟不上科技发展而报课学习。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焦虑,希望能够试着放过自己,将对了解足够全的要求,换为研究足够深入。放弃带有伪装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努力,保持开放的姿态深耕于几个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其他的交给社会分工就可以。
如果心理学正好是你的专业和兴趣所在,来了解下专业的1879计划吧!
1879计划,全称是“中国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标准建设项目”。全套引进台湾心理师硕士研究生课程,是心理咨询专业的系统课程,由两岸三地学术底蕴深厚、临床经验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手把手带领学员提高咨询能力。
对1879项目感兴趣
文/编 晨迎
图片来自网络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