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学生辅导工作需要专门的伦理守则?

 

心理咨询伦理,是咨询的“法典”、场域的“界限”,是让心理咨询变成专业的基础。但是,为什么要为学生辅导工作制定专门的伦理守则?

 

金树人教授(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1879计划讲师)在为一本书籍作序时,是这样说的:

 

伦理之所以会成议题,在于伦理困境的复杂性。这复杂性不仅仅源自于表面上看到的伦理关系,更深一层的是伦理关系背后千万的思考与决策过程。更有甚者,有时伦理的困境不是理性的决策过程所能处理的。

 

因此,相关的专业团体,例如美国咨商学会、美国学校咨商师学会、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等,无不重视伦理守则对于所属会员专业服务行为的规范。

 

若与咨商或督导的伦理议题相较,学生辅导工作的伦理议题相对地要更为复杂。以学校辅导工作人员中占大多数的“辅导教师”为例,当与学生进入辅导关系的那一刻,随即陷入了“学生——老师”、“当事人——咨商心理师”、“家长——教师”、“班级导师——辅导老师”、“训导/教务/辅导主任——辅导老师”等层层叠叠的多重关系脉络。

 

在这些脉络中,辅导老师自身交织着上下左右来自四面八方的角色期待与角色任务,不可不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记得我数十年前刚进中学任教时,就常常对自己的咨商身份感到困惑。我的专业训练与专业认同是“咨商师”,学生与家长认为我就是一位他们眼中的”老师“。仅仅两种身份的认同与投射就衍生出不少困扰,更不用说置身在复杂的学校生态系统之中了。

 

因此,如果在校园中遇到伦理困境,所要处理的就绝不是单一的“当事人——咨商心理师”伦理问题。其中所涉及者,涉到学校辅导工作的特殊运作模式,校园教、训、辅的独特文化生态系统等。

 

 

 02 

 目前学校辅导人员处理伦理议题的现状 

 

洪莉竹教授(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系教授兼系主任)曾针对学校辅导人员专业伦理的决定历程进行研究(2005),研究结果发现三个重要的现象:

 

1.辅导人员进行伦理决定时,依据的是从实务经验中累积而来的知识

 

研究中,参与者在实务工作中累积经验,他们发现了人际关系、人脉、年资等因素对处理问题的重要性;他们学到要谨守角色界限,不逾越其他人的职责;他们在伦理决定历程力求兼顾不同人员的立场,维持和谐关系……

 

这些经验反映的是实务现场的最真实状况。由此可见,聚焦于咨商师与当事人一对一关系的咨商专业伦理守则,与学校辅导实务现场存在着落差,不足以作为辅导人员进行伦理决定的依据。

 

2.进行伦理决定过程中,较缺乏讨论与对话

 

学校内许多人员认为自己并非“咨商人员”,因此不需要遵守“咨商专业伦理守则”。辅导人是坚持依照咨商专业伦理守则来行事,不是遭受到其他人员的质疑,就是要花很大的力气与他人沟通。

 

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之下,部分辅导人员选择依照学校政策做事,反而是那些想要坚持专业伦理规范的人会遇到伦理困境,并且比较不容易得到支持与协助。

 

如果制定“学生辅导工作专业伦理守则”,以学生辅导工作为共同关注焦点,就可以建立学生辅导相关人员的共识,确保与提升辅导工作品质。

 

3.未能发展学生辅导工作的主体性

 

用咨商专业的角度来评估学校辅导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常让辅导人员陷入两难;若坚持用咨商专业伦理的原则来行事,常常无法推动工作,或是遭受很大的质疑;若遵照学校政策或惯例行事,未能坚守咨商伦理,则辅导人员的内心不安,甚至因此感觉自己的工作“不专业”。

 

学生辅导工作需要借助咨商专业的知识与技术,但是不需要完全放在咨商专业的脉络下来思考。因此,以学生辅导工作为主体,倾听学生辅导相关人员的声音与意见来制定“学生辅导工作专业伦理守则”,有助于学生辅导工作专业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辅导相关人员进行学生辅导时,应遵守专业伦理守则,以维护学生的最大权益。但是目前并没有针对学生辅导工作制定的专业伦理守则。因此制定“学生辅导工作专业伦理守则”,对于确保与提升学生辅导工作质量,诚然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

 

 

 03 

 伦理思考与决策过程的4个内涵 

 

洪莉竹教授(2013)依据个人的伦理思考经验、咨商与督导实务经验,认为在伦理思考与决策过程有四个内涵:贴近的觉察、条理的分析、审慎的决策、敦厚的回应。

 

1.贴近的觉察

 

面对伦理议题或挑战时,需要先觉察个人被引发的情绪或个人议题,并检视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在这个过程扮演的角色。

 

建议:不论个人出现哪些情绪、需求、个人状态,先不要急着“批评”或“责备”,需要多一点自我倾听与理解,这些个人状态才有安顿之处,而不会变成影响决策的潜藏力量。

 

2.条理的分析

 

可参酌伦理决定模式,指出问题或两难困境、指出潜在的伦理议题、检视相关伦理准则、了解相关法律与规定。

 

建议:进行伦理思考与决策时不能单凭个人的经验、主观意见、直觉,而是需要分辨该情境所涉及的议题(专业的、伦理的、法律的),并且依据相关伦理准则及法规来进行判断。

 

3.审慎的决策

 

多方面寻求咨询,以获得对两难困境的各种视点、然后脑力激荡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列举各种决定的后果,仔细考虑各种行动方案对当事人的意涵;选择可能的最佳行动方案,追踪评鉴其结果,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行动。

 

建议:寻思伦理困境的解决之道,除了要考虑法律规定、伦理规范外,还要考虑与伦理困境有关的情境脉络/社会和文化脉络、相关当事人的立场/动机/需求、资源、处遇后可能的结果。

 

4.敦厚的回应

 

要坚定执行个人的伦理选择,依然可以有不同的行动方式。例如:必须透露晤谈讯息时,思考如何做最少程度的透露,减低伤害;处理转介议题时,如何做更好的衔接;要维持关系界限时,如何先承接案主的情绪……等。

 

伦理讨论的虽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规范,但更需要关注如何维护与事件相关之人士的感受、权益,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诚如洪教授所言,不论多么成熟的专业伦理守则,仍然都会有其限制,实务工作者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斟酌各种资讯、规范、法令、进行有系统的思考,并进行决策、采取行动。希望以本文为学生辅导实务工作者提供处理问题的思路,同时促进学生辅导工作伦理守则的制定。

 

 

*欢迎转发给朋友*

*欢迎留言分享你关于心理咨询伦理的理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洪莉竹教授的《学生辅导工作伦理守则暨案例分析》版权属于作者。

编 | 不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