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树立榜样”,以“隔壁家成绩好”的例子教育孩子,又或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帮孩子立志“长大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们略微了解一下大脑,就会知道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或者说是时候未到。

 

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大脑前额叶这个部分,已知的前额叶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结果很大程度与这个部分有关。而在10岁之前,前额叶还未发育完成,你要求孩子在这时就有“宏图大志”是不现实的,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动力都是不太可能非常充足的。

 

学习动力从哪里来?是自我的强化和反馈,因此不能把“考大学”之类的过于功利的目标设定为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自我成就感、满足感推动产生的一种动力,只有真情实感地来源于内部,才是有效的学习动力。

 

所以想要鼓励孩子学习努力,或是肯定孩子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不能让大人的情绪激烈过孩子,也不宜使用“考到**分,就奖励你一部手机”之类的强烈物质奖励,因为这样的鼓励方式会吞噬孩子内部自身产生的对于学习进步的满足感,进而掐断孩子自身很不容易产生的学习动力。

 

那么除了心理上面的影响,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态度,和结果。是什么呢?是一些孩子“不由自主”的生理障碍。

 

有些家长可能已经在行为和认知层面学习了很多正确的方法,也照做了,但孩子的学习表现依旧不够优秀。于是家长很苦恼,同时也把责任推到了孩子学习态度不好等原因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是需要考虑另一种可能,至少需要去排除一下可能性的状况——孩子有生理上的困难。

 


 

我们今天先来说其中一种情况,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常称ADHD。

 

ICD-10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1. 不能注意细节、学习和活动时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2. 学习或游戏时无法保持注意力;

3. 别人讲话时显得没有在听(无法对视);

4. 无法完成作业和任务;

5. 组织能力受损;

6. 回避、厌恶家庭作业;

7. 经常遗失必需品:作业、笔、书等;

8. 经常被外界刺激吸引;

9. 经常忘事。

 

注:符合6条,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程度,与发育水平不一致。

 

“多动症”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多动”并不等于“多动症”。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课业内容较为简单,“坐不住”也是这个阶段身心发育正常的表现之一,但是真的被诊断为ADHD的孩子,他们会在三四年级开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学习困难,而且很重要的是,这并不是孩子主动选择的,而是被动接受的结果,他们没有能力主动控制自己。

 

这也和前额叶和小脑机能发育程度相关,有缺陷的孩子们的前额叶往往会比正常孩子晚上几年,比如说一个10岁的孩子有ADHD,那么他的前额叶水平可能就只有7岁,也就不难理解他的学习能力不如同龄人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可能会安慰家长:“没关系,孩子小”,但是问题既然产生,我们就不能回避,不然情况就会越来越糟。

 

20世纪60-70年代早期的研究者曾一度将ADHD看作是只限于儿童期的疾病。然而,近三十多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ADHD不仅局限于儿童期,其影响通常还迁延至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

 

多动症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

 

更甚的是,因为孩童时期的忽略,会导致成人无论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产生困扰,以至于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丧、不明的脾气暴躁,甚至产生忧郁症。另外,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亦可能增加。

 

低龄患儿(学龄期)出现学习困难、阅读水平差、留级、休学、退学、交友障碍及受伤的几率更高;高龄患儿(青春期及以上)则显示出更大的危害,除学业差外,吸烟、酗酒、交通事故、酒驾、违章、物质依赖明显高于发育正常的群体。

 

在养育不听话的 ADHD 青少年的过程中,家长通常会反复的经历挫折与愤怒。由于在青少年期独立性需求比儿童期高,因此家长养育子女的过程会更加辛苦。 ADHD 学生在教室内与老师的关系会变得更恶化,甚至与其它同学形成正常的朋友关系也有困难。

 

尤其,在过重的学业要求与升学主义挂帅下, ADHD 学生很容易被定位为问题青少年,同时本人也因无法充分地发挥本身的能力,而失去对学业的兴趣。由于自信心不够强,常常会引起各种问题与行为,最后会感到被孤立:

 

1. 因长期地环境不适应与经历挫折,失去自信、感到自卑。

2. 因缺乏社会性技巧,在交友方面感到困难。

3. 由于课业内容已提高至相当的水平,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

4. 缺乏解决课业外问题的技巧。

5. 比小学时期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

6. 缺乏组织能力,无法作好整理、整顿的工作 / 有点脏乱。

7. 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或打架,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会有旷课的倾向。

 


 

那么有没有帮助ADHD的孩子进行改善的方法呢?

 

在2010年的时候,有一个研究结果显示冥想训练能使孩子的右前额叶皮质区变厚,而ADHD孩子相较发育正常的孩子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前额叶皮质区较薄。因此,冥想训练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同样也可适用于发育正常的孩子,精益求精。

 

对于部分较为严重的ADHD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无法自主地跟着冥想训练进行体验,那么动力催眠这时就能派上用场,去帮助这些孩子不用自己努力就进入能够吸收冥想训练的状态。家长学习了相应的动力催眠方法,就可以在家里帮助孩子进行训练。

 

所以在发现孩子存在一些不适或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去正视和确认问题,才能安下心来去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而动力催眠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训练孩子神经自主调节的功能。

 

有一个个案,在做动力催眠之前已经跑了很多地方,用了很多方法,但孩子一点都没有变化,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因为孩子完全坐不住,于是建议先去医院诊断。北京某著名精神专科医院看过之后,判断需要先进行药物治疗,让孩子平静下来,紧接着进行催眠,当天回家就能坐下来写作业,头一次能自己坐下写作业了,效果异常显著。

 

在直播中,马春树博士还为大家展示了[一年级发育正常孩子和ADHD孩子的状态对比视频]、[ADHD孩子正常状态和考试状态的大脑供血状况对比图]、[ADHD孩子前额叶发展扫描图]等多样的图像和影像资料,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免费完整课程

点击这里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