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非会员课程
  • 动力催眠
  • 动力催眠专业技能证书课程
  • 默认教学计划
  • 动力催眠专业技能证书课程

    • 价格
    • ¥ 7800.00
    • 1317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默认教学计划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客服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客服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1653)
      • 评价 (26)
    • 动力催眠——导读
    • 第二节 催眠的历史
    • 第一节 课程介绍
    • 第三节催眠的历史
    • 作业
    • 第四节 作业讲解
    • 第五节 催眠的理论流派
    • 第六节 催眠的历史源流
    • 第七节 课程作业
    • 作业
    • 第八节 舞台催眠(一)
    • 第九节 舞台催眠(二)
    • 第十节 舞台催眠(三)
    • 第十一节 课堂作业
    • 第十二节 大脑结构功能与头脑理论
    • 作业
    • 第十三节 新皮质与想象
    • 重点 如何学习好动力催眠证书课程
    • 作业
    • 第十四节 课后作业
    • 第十五节 什么是催眠(一)
    • 第十六节 什么是催眠(二)
    • 第十七节 课程作业
    • 作业
    • 第十八节 眼光凝视技术
    • 第十九节 催眠诱导的原理(一)
    • 第二十一节课后作业
    • 第二十二节 催眠诱导的原理(三)
    • 第二十节 催眠诱导的原理(二)
    • 第二十三节 催眠诱导的原理(四)
    • 第二十四节 催眠诱导的原理(五)
    • 第二十五节 触发战斗逃跑
    • 第二十六节 作业讲解
    • 第二十七节 催眠的基本流程
    • 第二十八节 催眠前谈话
    • 第二十九节 暗示感受性(一)
    • 第三十节 暗示感受性(二)
    • 第三十一节 暗示感受性(三)
    • 第三十二节 作业讲解
    • 作业
    • 作业
    • 作业
    • 第三十三节催眠后暗示(一)
    • 第三十四节催眠后暗示(二)
    • 第三十五节催眠加深技术(一)
    • 第三十六节催眠加深技术(二)
    • 第三十七节 催眠加深技术(三)
    • 第三十八节 催眠与暗示(一)
    • 第三十九节 催眠与暗示(二)
    • 第四十节 催眠与暗示(三)
    • 第四十一节 课后作业
    • 第四十三节 为什么动力催眠不给暗...
    • 第四十四节 为什么动力催眠不给暗...
    • 第40节作业
    • 第四十五节 为什么动力催眠不给暗...
    • 第四十六节 为什么动力催眠不给暗...
    • 第四十七节 课后作业
    • 第四十八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一...
    • 作业
    • 第四十九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二...
    • 第五十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三)
    • 第五十一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四...
    • 第五十二节 动力催眠的小流程
    • 第五十三节 动力催眠的小流程(二...
    • 第五十四节 暗示感受性五法则(一...
    • 第五十五节 暗示感受性五法则及挑...
    • 第五十六节自我催眠-自动复读诱导
    • 第五十七节 生活中的暗示
    • 第五十八节 催眠人桥
    • 第五十九节 自我催眠的两大原则
    • 第六十节 自我催眠的流程
    • 第六十一节 课后作业-催眠动力测...
    • 第六十二节 课后作业-催眠动力测...
    • 第六十三节 课后作业(三)
    • 第六十四节 动力催眠的大流程(一...
    • 作业
    • 作业
    • 第六十五节 动力催眠的大流程(二...
    • 第六十六节 动力催眠的大流程(三...
    • 第六十七节 动力催眠的大流程(四...
    • 第六十八节 动力催眠的大流程(五...
    • 第六十九节 催眠模式(一)
    • 第七十节 催眠模式(二)
    • 第七十一节 催眠模式(三)
    • 第七十二节 催眠模式(四)
    • 第七十三节 催眠模式-揭露过火实...
    • 第七十四节 催眠模式-揭露意念移...
    • 第七十五节 催眠模式-揭露弯钢勺
    • 第七十六节 催眠模式-揭露造神运...
    • 第七十七节 神经语言学(一)
    • 第七十八节 神经语言学(二)
    • 第七十九节 神经语言学(三)
    • 第八十节 神经语言学(四)
    • 第八十一节 神经语言学(五)
    • 第八十二节 神经语言学(六)-建...
    • 第八十三节 神经语言学(七)-建...
    • 第八十四节 神经语言学-次感元
    • 第八十五节 神经语言学-策略
    • 第八十六节 神经语言学-NLP戒...
    • 作业
    • 第八十七节 课后作业
    • 第八十八节 课后作业(二)
    • 第八十九节 课后作业(三)
    • 第九十节 课后作业(四)
    • 第九十一节 睡眠与睡眠障碍(一)
    • 第九十二节 睡眠与睡眠障碍(二)
    • 第九十三节 睡眠与睡眠障碍(三)
    • 第九十四节 睡眠与睡眠障碍(四)
    • 第九十五节 课后作业(一)
    • 第九十六节 课后作业(二)
    • 第九十七节 梦与梦的治疗(一)
    • 第九十八节 梦与梦的治疗(二)
    • 作业
    • 作业
    • 第九十九节 梦与梦的治疗-梦的...
    • 第一百节 梦与梦的治疗-梦的生理...
    • 第一百零一节 梦与梦的治疗-释梦...
    • 第一百零二节 梦与梦的治疗-梦的...
    • 第一百零三节 梦与梦的治疗-梦的...
    • 第一百零五节 催眠的诊断工具-人...
    • 第一百零六节 催眠的诊断工具-人...
    • 第一百零七节 催眠的诊断工具-生...
    • 第一百零八节 催眠的诊断工具-红...
    • 作业
    • 第一百零九节 催眠的诊断工具-躯...
    • 第一百一十节 催眠的诊断工具-躯...
    • 第一百一十一节 催眠的诊断工具-...
    • 第一百一十二节 课后作业(一)
    • 第一百一十三节 课后作业(二)
    • 作业
    • 第一百一十四节 催眠消除害怕与恐...
    • 第一百一十六节 害怕与恐惧的催眠...
    • 第一百一十七节 害怕与恐惧的催眠...
    • 第一百一十八节 害怕与恐惧的催眠...
    • 第一百一十九节 害怕与恐惧的催眠...
    • 第一百二十节 害怕与恐惧的催眠治...
    • 第一百二十一节 害怕与恐惧的催眠...
    • 第一百二十二节 课后作业
    • 第一百二十三节 K氏催眠(一)
    • 第一百二十四节 K氏催眠(二)
    • 第一百二十五节 K氏催眠(三)
    • 第一百二十六节 催眠法律与伦理(...
    • 第一百二十七节 催眠法律与伦理(...
    • 第一百二十八节 催眠法律与伦理(...
    • 作业
    • 第一百一十五节 催眠消除害怕与恐...
    • 第一百二十九节 催眠法律与伦理(...
    • 第一百三十节 催眠法律与伦理-次...
    • 第一百三十一节 课后作业(一)
    • 第一百三十二节 课后作业(二)
    • 第一百三十三节 年龄回溯(一)
    • 第一百三十四节 年龄回溯(二)
    • 第一百三十五节 年龄回溯(三)
    • 第一百三十六节 年龄回溯(四)
    • 第一百三十七节 课后作业
    • 第一百三十八节 艾瑞克森氏催眠(...
    • 第一百三十九节 艾瑞克森氏催眠(...
    • 第一百四十节 艾瑞克森式催眠(三...
    • 第一百四十一节 艾瑞克森氏催眠(...
    • 第一百四十二节 艾瑞克森氏催眠(...
    • 第一百四十三节 艾瑞克森氏催眠(...
    • 第一百四十四节 艾瑞克森氏催眠(...
    • 第一百四十五节 课后作业(一)
    • 第一百四十六节 课后作业(二)
    • 作业
    • 作业
    • 作业
    • 第一百零四节 课后作业
    • 第四十二节 课后作业
    • 第一百四十七节 治疗性意象(一)
    • 第一百四十八节 治疗性意象(二)
    • 第一百四十九节 治疗性意象(三)
    • 第一百五十节 治疗性意象(四)
    • 第一百五十一节 治疗性意象(五)
    • 第一百五十二节 治疗性意象(六)
    • 第一百五十三节 课后作业
    • 第一百五十四节 催眠与两性关系(...
    • 第一百五十五节 催眠与两性关系(...
    • 第一百五十六节 催眠与两性关系(...
    • 第一百五十七节 催眠与亲子关系
    • 第一百五十八节 催眠与自我提升
    • 第一百五十九节 重度情感障碍(一...
    • 第一百六十节 重度情感障碍(二)
    • 第一百六十一节 课后作业
    • 第一百六十二节 焦虑障碍
    • 第一百六十三节 强迫症和精神分裂...
    • 第一百六十四节 课后作业
    • 第一百六十五节 孤独症
    • 第一百六十六节 多动症
    • 第一百六十七节 课后作业
    • 作业
    • 作业
    • 作业
    • 作业
    • 第一百七十节 催眠和危机干预
    • 第一百七十一节 催眠与防御机制
    • 第一百七十二节 催眠与家庭系统
    • 第一百七十三节 催眠与物质滥用
    • 第一百七十四节 催眠与镇痛
    • 第一百七十八节 催眠与正念(一)
    • 第一百七十五节 催眠与性功能障碍
    • 第一百七十九节 催眠与正念(二)
    • 第一百八十节 催眠与正念(三)
    • 第一百八十一节 催眠与正念(四)
    • 第一百八十二节 催眠工作室的运营...
    • 第一百八十三节 催眠工作室的运营...
    • 第一百六十八节 儿童和青少年的催...
    • 第一百六十九节 儿童和青少年的催...
    • 第一百七十六节 催眠与自我成长(...
    • 第一百七十七节 催眠与自我成长(...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梦游期考核的一个指标:遗忘的程度,遗忘的程度越深深度就越深。如同梦一样,梦醒了会忘掉。如果梦没忘掉,说明睡眠不好。

    第一程度:20%——40%遗忘

    第二程度:60%遗忘  

    知道即可,实际工作中没什么用。

    催眠不追求深度,太深了意识很难升级。

    深度催眠,跟痛觉感觉等分离,处于彻底解离状态。不是好的状态,深度催眠状态是一种病态。

    梦的功能:信息加工。

    睡眠周期,一个周期90分钟。三个周期。

    第一波睡深,做梦,加工白天的信息,如果干扰,白天的信息无法转成长期记忆,记忆力会下降。

    第二波睡深,做梦,建立联系,新信息与已知信息连接,推测,计算,根据已知推断,人脑自动补阙,本能根据已知推知未知。

    第三阶段的梦,早晨醒来之前的梦,极为重要。睡眠深度不够,梦就清晰。释放性的梦,将很多情绪通过梦境释放,体验到表达的情绪,身体自我清理过程。多余的情绪多余的情感的释放。

    吃睡深的药,没有梦,等于少了表达的途径。抑郁症患者,本就表达不足,失去了梦的释放途径,有害。

    催眠样期:人工的类做梦状态。是一个主动的心理治疗的过程。

    唤醒,意识重新掌舵,关闭潜意识的门。

     

     

     

     

    [展开全文]
    碎碎 · 2021-10-03 · 第五十一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四) 0

    忘得越多,进入越深。只有深度不够。

    [展开全文]
    碎碎 · 2021-10-03 · 第五十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三) 0

    [展开全文]
    碎碎 · 2021-10-02 · 第四十九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二) 0

    焦虑:战斗反应被抑制,交感神经弹性不足

    抑郁:逃跑反应被抑制,副交感神经弹性不足

    [展开全文]
    碎碎 · 2021-10-02 · 第四十八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一) 0

    动力催眠不给暗示。

    因为动力催眠是调整三层大脑最底层的原始脑的自主神经功能。也就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

    大脑并非发现事实,而是解释现象。

    就算你知道了真相,你也只能看到假相。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楞严经:知见立,知就无明本

    你立一个东西,认一个东西,是错误的开始。

    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合理。

    双缝实验。

    大脑接收信息比分至八十都是依靠视觉。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展开全文]
    碎碎 · 2021-10-02 · 第四十三节 为什么动力催眠不给暗示(一) 0

    阿斯伯格综合症,行为干预,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表现,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冲动。

    多动冲动型、注意力缺陷型、混合型

    [展开全文]
    XULH · 2021-11-12 · 第一百六十六节 多动症 0

    4.163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计算检查情节躲避)有遗传基础,某些经历

    精神分裂症不等于人格分裂(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美丽心灵》

    精神分裂症表现:阳性症状(异常表现的存在,如妄想、幻觉和思维异常)阴性症状(正常行为的缺失,包括社会退缩、情感缺乏和动机不足等)认知症状(认知困难,如学习与记忆困难、抽象思维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等

    [展开全文]
    XULH · 2021-11-12 · 第一百六十三节 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 0

    4.162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一类心理障碍,其特点是不切实际的根据的恐惧和焦虑障碍

    人群中非常常见的一类障终身患病率高达28%,包括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预期性焦虑社交焦虑场所恐惧症

    惊恐障碍,是一种阵发性急性焦虑,发作时,患者被突如起来的巨大恐惧感笼罩,每次发作时间在几秒到几小时之间,发病率为3-5%,女性发病危险为男性的2.5倍

    条件化恐惧反应

    [展开全文]
    XULH · 2021-11-12 · 第一百六十二节 焦虑障碍 0

    4.159重度情感障碍(一)

    重度情感障碍又称心境障碍,以主观感受异常为特点,包括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抑郁症:重度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包括持续性和周期性抑郁发作,期间不穿插躁狂发作。

    双相障碍是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交替进行的。

    现在抑郁症这个说法过于普及,所以说很多人都动不动的说我得抑郁症了,这几天心情不好,或者说别人心情不好,你得抑郁症了吧,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到严重程度,我们说最最轻微的我们称他为叫抑郁情绪(这个抑郁情绪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抑郁过,,人生这么漫长起起落落,有的时候情绪比较低落,是完全正常的,抑郁情绪不用在乎,好比是一种心理流感一样,过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过去了,如果说比这个还严重,出现了抑郁症的多种症状,而且持续一段时间还不那么容易自己就缓解,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抑郁综合症,他虽然说比抑郁情绪要严重一些,但你去医院看又够不上抑郁症的诊断,所有我们称之为叫抑郁综合症,这个时候您就得警惕了,如果不缓解的话就可能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也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病率3-5%,以女性为多,总体女性约5%,男性为3%。

    根据中科院心理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抑郁症诊断:DSM-V(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学手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1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出抑郁或易怒的情绪,几乎每天出现(情绪低落)2几乎每天对所有活动或大部分活动缺乏兴趣(快感缺失  兴趣减退)3体重下降或暴增,或胃口不良4失眠或嗜睡5其他人可观察的躁动不安或表现迟钝6没有精神或感觉疲劳7感觉缺少自我价值或过多的表现出负罪感(无价值、无意义、无助感)8不能思考或集中精神9不断想到死亡,不断想到自杀。总数打5条以上并且又1.2中的任意一条就可以达到诊断了,时间是持续两周以上,另外排除双向障碍、药物反应等,丧亲是可以长时间沉浸症状须持续到2个月后。

    双向障碍临床表现,1一会儿躁狂一会儿抑郁2与环境不符的欣快感是躁狂发作的特点

    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15.9%的抑郁症患者和29.2%的双向张安患者又自杀行为;约60%的自杀者患有重度情感障碍,男女患者的自杀率相差较大,男性将近7%,女性为1%。

    筛查工具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中度及中度及以上的就要去医院。

    抑郁症发生发展机制:环境和遗传各占一半(家庭教养方式占30%),另外遗传-环境交互作用。

     

     

     

     

     

     

     

     

    [展开全文]
    XULH · 2021-11-12 · 第一百五十九节 重度情感障碍(一) 0

    4.154催眠与两性关系

    隐恶扬善就是爱,包容缺点,用你的爱接住,什么叫爱就是你忍所不能忍,行所不能行,你的本能直接指出他的问题,直接纠正他的问题,你开始不按照自己的本能做了,克制住自己的冲动的本能,克制住自己战斗逃跑反应的本能,那我们把这些你抑制住自己本能开始能够关注到他到底有哪些优点。你能够克制住直接指出来直接给他一个正确答案,克制住这样简单干预的冲突,而是我等一等我忍而不发,我会而不做能而不为,我只是忍住了自己不说不做,等着他自己去做,而且还会错,然后我又忍住没有直接就批评他,他更有能力去范错误更有能力去不断尝试,那你这个能力你不去干预,你给孩子给来访者更多的空间去表达,这个能力我们把它叫做爱。

     

     

     

     

     

     

     

     

     

    [展开全文]
    XULH · 2021-11-12 · 第一百五十四节 催眠与两性关系(一) 0

    2-3:催眠的历史

    • 麦斯默的后继者
    • 1829年就有催眠师,开始运用催眠进行麻醉,跟医生合作一起做乳腺癌的外科手术。
    • 詹姆斯.布莱德(James Braidy)
    1. ​他是英国医生。在46岁旅行中看到麦斯默的后继做的催眠舞台表演,作为一个医生,又好奇,又觉得哪里不对(关于磁力理论)。于是在那里学习,观察了一个月。
    2. 提出这是神经性睡眠的状态,他就开始正式定名催眠这个名字。在希腊语里,也是睡眠的意思。发明了诱导进入神经麻痹状态的方法——眼光凝视的诱导方法(Eye Fascination)。  
    3.  让被催眠者看着发亮的物体:如“水晶球,怀表”,视觉就会慢慢疲惫,意识进入模糊状态。
    4.  贡献:引领催眠科学化。把催眠从蒙昧神秘的状态引领向科学。他对催眠持有科学的态度(催眠科学论;催眠非万能论;本人非全知催眠论)。
    5. 他发现被催眠者的身体变化:a.快速眼动;b.整个呼吸的节奏、生理的节奏会发生渐进性的放松的变化;c.Hypnotismd—>Hypnosis.
    • 吉恩.夏科特
    1. 所以他代表了当时的叫巴黎学派
      ON
      ,他有一巨大的医院,医院专门收治各种各结疑难杂定的病人

      DIY,有6000张病床,大,www.mypsy365.com 余泓,包括他在神经学的造诣特别深,硬化症
      我们经常知道多发性硬化症这个名字,硬化症
      这个名字就是他来命名的,他不仅对躯体性生理的疾病感兴趣,营煎三满前,他是研究癔症的领军人物,www.mypsy365.com 余泓
      然后他每一个月都会给大家演示一下
      OIY,www.mypsy365.com 余泓
      因为癔症现象大有可看性了
      00,w.mypsy365.com余泓
      这是癔症,满点,这是一个神经系统的脆弱导致的,www.mypsy365.com 余泓
      所以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人格彻底分裂开了

    [展开全文]
    余泓 · 2021-09-30 · 第三节催眠的历史 0

    第2章: 动力催眠的基础理论

    3-1  课程介绍

    一、基础理论

    1. 催眠的历史源流(动力催眠是不给暗示的催眠。催眠从给暗示——间接给暗示——不给暗示。发展及启示。)
    2. 催眠的概念、催眠的大脑理论、催眠的神经学基础、催眠的诱导技术(所有催眠的诱导技术,包括传统的、现代的、艾瑞克森的、其他技术相关的)。
    3. 催眠和暗示的关系(两者几乎是相等的)。
    4. 自我催眠、舞台催眠、动物催眠等等,破解迷局。
    5. 整体的技术操作、技术流程介绍。

    二、催眠的延展

    1. 神经语言学NLP的技术(NLP和催眠是什么关系?NLP是从艾催来的。深入地学习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是什么?)
    2. 艾瑞克森氏催眠。它是以间接暗示为主导,甚至隐喻、譬喻加比喻,用讲故事,用各种方法调动资源的现代化的催眠方式。它在心理学家层面应用得特别广泛,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流行的一种方式。要了解甚至要掌握的技术。
    3. 意象疗法。因为潜意识的语言就是意象,就是画面、形象,所以意象的运用在催眠当中十分广泛。80年代,活跃在美国的大江南北。进一步衍生成为信仰疗法。
    4. 年龄回溯。通过催眠的方式,发掘问题的原因。这个原因有时不是事实,是被催眠者创造的回忆。过去是多久?回溯前世怎么操作?真的有前世吗?

    三、更多的催眠模式及催眠临床的应用

    1. 儿童催眠(特殊性,是发展性的问题。如何运用成长性的观点,处理儿童类型的问题?
    2. 青少年催眠
    3. 两性关系及其分支-性功能障碍治疗(功能性的性功能障碍,催眠是很有效的工具)
    4. 失眠、焦虑、抑郁、强迫,各种神经症类型的问题,如何用催眠解决,其核心原理是什么?具体操作的手段上有哪些细微的差别?
    5. 如何运用催眠做到自然怀孕、无痛分娩?
    四、参考医生的训练体系
    1. 在中国18年的训练:5年本科,3年研究生,3年住院医生专科培训,3年的规范化培训(规培),3年博士,3年专科训练(专培),诞生一名优秀的医生。从18岁到36岁。
    2. 本培训相当于5年本科的前2年的部分——理论的学习和技术的观摩。
    • 本课程学习三步曲:
    1. 理论知识(线上理论学习)
    2. 技术操作(线上理论观摩)
    3. 刻意练习(自己练习+地面工作坊就是刻意练习训练;相当于医生5年本科的最后一年,临床的生产时间,临床第4年是临床观摩。)
    • 知道-得到-做到(学催眠和帮助别人成长的过程均为此过程)
    1. 形似:外形、姿势、动作是对的,台词是正确的,方法是正确的,做起来像模像样。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实践证明,照着做,就有效,只是模仿就有效果。要相信技术的力量。
    2. 神似:真的理解了这个动作背后的那核心是什么;做熟练了,技术理论知识完全内化了,做出神韵了。
    3. 身体力行:真正能够帮助到别人。
    • 看到、照做——学习的核心(把台词记下来,照着念,练熟,最后能背)。
    [展开全文]
    余泓 · 2021-09-28 · 第一节 课程介绍 0

    2-2:催眠的历史

    观古知今

    中医的第十三科:祝由科,通过画符念咒来治病,每每很多病症,还有奇效。

    5000年的埃及:类似催眠,神庙就是最重要的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心。公元前300年,出现了著名的睡眠神庙(喝药,念经,唱颂)。

    医神,手杖上有个蛇的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的当中,就是一个蛇杖的标志。

    医学是催眠的核心。

    • 传统神秘疗法的关键内核是:

    1、感官上信息的过载
    2、对疗愈的期待
    3、直接暗示的效果

    • 催眠的启蒙者
    • ——奇葩麦斯默Mesmer

    Franz Mesmer:出生于德国1759年华业于维也纳医学院。他比弗洛伊德早了100年,跟弗洛伊德是校友。而且他是一个神秘主义的狂热者(喜研究星象、人体能量,相信潮汐、相信磁力),他又研究西方科学,又研究神秘主义。

    从个体催眠到团体催眠,抢了别的医生的生意,告到路易十六那里,说其行骗,路易十六组织了个调查委员会,结果,信众不乏有名的科学家、医生(发明氧气和氢气的化学家,发明断头台的医生,法国天文学家,还有美国时任法国大使富兰克林)。

    虽然有效果,但最终因缺乏理论基础,最终在巴黎混不下去,回到维也纳。十年盛名一夜毁,沦为骗子。

    但他对医学的贡献是瞩目的,后偷偷的秘密使用催眠,取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全文]
    余泓 · 2021-09-30 · 第二节 催眠的历史 0

    第一章 导读课

    任务1:动力催眠——导读

    • 动力催眠是治疗神经症、抑郁、焦虑,提高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促人提升自己身心状态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 心理咨询——弗洛伊德——谈话疗法——催眠VS精神分析
    • 弗洛伊德与催眠的关系:
    • 学霸:研究性腺/神经细胞染色/神经系统
    • 学习的次序:
    • 1、布吕克教授的生理学研究所学习;遇到布洛伊尔(维也纳著名的医生/点金术师,比弗洛伊德大14岁,导师/好友/忘年交),用催眠的方法治疗。家里蹭饭,谈个案。
    • 2、布洛伊尔的个案:安娜O,很难被催眠,善于幻想,自我催眠,然后把情形,情绪反应说出来,恢复了很多记忆。
    • 弗洛伊德的发现:她说完了,症状就消失了——Talking cure。精神分析谈话疗法归因于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开山启蒙者)。此时,弗洛伊德对癔症有兴趣了。
    • 3、夏科特(巴黎的医生)手下学习。很关心癔症,做催眠演示。只有神经系统过度/脆弱敏感的人,有癔症倾向的人,才能够引发这样的症状,才能够接受这样的暗示。第一个以神经病学家身份来正式研究催眠的人。把催眠分级,是夏科特最大的贡献。
    • 弗洛伊德回到维也纳开诊所,做了一年的大量的催眠治疗。
    • 学习并翻译了伯恩海姆的《暗示治疗学)。
    • 去南锡学习催眠。南锡学派——对各种症状都用催眠治疗(通过暗示让症状消失)。
    • 弗洛伊德的思考,与布洛伊尔联名出版了《癔症研究》。
    • 前10年,一直在用催眠。到1898年,42岁时,放弃催眠(布洛伊尔之谈话疗法、表达疗法,宣泄出去——症状好转==》精神分析。
    • 1905年,催眠其实本质上是通过性本能的受虐的成分将主体的无意识的东西投射在、固定在施术者上,也就是说催眠师和被催眠之间是性的虐待和被虐待的关系。认为暗示是在掩盖症状下很多很多的问题/抑制表面的症状,我们无法洞察他真正的内心的精神力量/内部动力、深层的原因并没有解决。就好比医生给肚子疼的人开止痛片,治标不治本,还有让真正的病灶不断恶化的风险,是危险的。
    • 1914年,催眠风险太高,积弊已久,被驱逐,精神分析正式开始使用,又安全又好用,很温和。
    • 弗洛伊德的组合式创新:把各种已有的元素都拿出来,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东西(元素是旧的,组合出新的产品。(怎么创新的:夏科特,定位富有的癔症年轻女性为客户群+布洛伊尔的宣泄法/谈话疗法/表达疗法+伯恩海姆(各种症状都用催眠,发现了对自己来说很有效的方式——按压法/即传统催眠中的调取记忆+分析,解释症状,分析成因(对领悟能力弱的人,给解释一下,就通了。eg.腿疼-每每说我姐、我姐夫—>你爱上你姐夫了嘛—>畅通了,理解了,承认了—>腿不疼了,症状神奇消失。)

     

    • 弗洛伊德的组合创新
    1. 夏科特
    2. 伯恩海姆
    3. 布洛伊尔
    4. 解释症状,分析成因
    大师的各种元素+自己天才的解释==》精神分析宠大的体系,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运动,风靡整个欧洲美洲,影响到整个世界,一直到今天。
    100多年,催眠已经不是原来的暗示—症状消失的机制,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衣钵(他说:给暗示那就是霸权,暴力,虐待)。
     
    今天,可以完全不给暗示,用先进的生物学、脑科学的进展,完全支撑,可以避免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就能让暗示起作用==》走到动力催眠这个程度。
     
    课程会讲到:
    1. 传统的催眠
    2. 现代的催眠
    3. 最新的动力催眠
     
     
     
    [展开全文]
    余泓 · 2021-09-28 · 动力催眠——导读 0

    流程:

    1、了解来访者情况

    2、催眠前谈话:意识潜意识的关系、战斗逃跑反应、信息加载

    3、暗示感受性测试(在做催眠之前,我需要先给你做个暗示感受性的测试)

    功能:测试暗示感受性是躯体性还是情绪型,可以对状态了解进一步深刻

    情绪型的:委婉地说

    躯体性的:直接地说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272c998 · 2021-09-28 · 第四十九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二) 0

    他呈现什么是他潜意识的状态,我动力催眠的核心,发现是什么,等着他自然转化,而不是引导出这个意象出现,然后我们改变这个意象。

    意象的练习:这个练习是基础的设置,这个意象一定是你自然而然产生的,不需要你刻意去想什么。你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在做任何意象之前我们都会有一个导入,手指分开眼光凝视都可以,看着天花板假定导入完了,眼光凝视闭眼,好闭上眼睛更深的睡着,导入完后接一个渐进式方松,好5-0加深放松,好现在你闭着眼睛,我让你去想象一下,让你的潜意识带你去一个十分安静美丽又安全的地方,你允许这个画面自然而然浮现出来,这可以是你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你头脑当中自然浮现出来的一个地方,所以你不必刻意去想,你只是允许他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总之他是一个美丽安全又宁静的地方,所以你可以看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是一天中什么时间,这是什么样的季节,然后你可以在这个地方走动一下看看你能看到哪些更多的细节,如果侧耳去听下,你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你去感受下你对这个地方身体的感觉是什么,甚至你可以嗅到什么样的味道,体会一下,在这么一个地方你内心的感觉是什么,我们前面说是宁静安全还是什么,你体会下你内心的感觉,同时,在这个地方去找到一个对你来说最特别的位置最特别的地方,让你在这个地方坐下来,所以你看下这个地方特别之处是在哪里,是什么让你注意到他特别所在,所以你只是让这一切自然而然发生,好过一会儿我会从0向上数到5.......

     

    这就是一个潜意识不断在涌现的过程

    [展开全文]
    XULH · 2021-11-12 · 第一百四十八节 治疗性意象(二) 0

    动力催眠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了解头脑理论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272c998 · 2021-09-28 · 第四十八节 催眠暗示的动力学(一) 0

    艾德蒙 雅各布森  发明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和生物反馈仪

    [展开全文]
    碎碎 · 2021-09-27 · 第三十五节催眠加深技术(一) 0

    暗示感受性:

    直接接受型的,躯体型的暗示感受性。

    间接接受型的,情绪型的暗示感受性。

    是生活过程当中学习到的接收信息的方式。

    小时候的训练决定了小时候接收信息以直接为主还是间接为主。

    多数小孩子都是直接接受,躯体型,表现为令行禁止。

    小时候母亲对孩子多亲亲抱抱,培养躯体感受性,否则,,躯体感受性弱,没有安全感,成长为情绪型的只喜欢智力上的沟通,不愿意有情感上身体上的沟通。

    6--9岁。模仿。孟母三迁。

     

     

    [展开全文]
    碎碎 · 2021-09-24 · 第三十一节 暗示感受性(三) 0

    不同人接收信息的方式:

    躯体型:直接接收,不处理信息。

    情绪型:间接接收,加工信息。

    情绪型:总在想别人的感受,别人的需要,过度情绪型,没有自我,压抑住了战斗逃跑反应,会抑郁。过度思考。

    过度处理导致行动力收到抑制,知识越多行动力越弱。

    暗示不要说破谜底,不强迫。

    1--3岁最有能力接受暗示。

    尊重的表达就是间接的表达,直接的表达就是亲密的表达。

    [展开全文]
    碎碎 · 2021-09-24 · 第三十节 暗示感受性(二) 0
    • 首页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尾页
  • 课程特色

    视频(185)
    作业(25)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COCO学习力 开始学习 作业
    王岚856858e43 开始学习 第一百零四节 课后作业
    一納 完成了 第十三节 新皮质与想象
    一納 开始学习 第十七节 课程作业
    一納 完成了 第十四节 课后作业

相关课程

第八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第八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 81人报名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 4187人报名

认知行为催眠教你解决生活中10大问题

认知行为催眠教你解决生活中10大问题

  • 946人报名

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 556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