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人们赖以沟通的主要媒介,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情绪、述说故事,引起信任、同情、怜悯,作为人声的延伸,音乐自然成为能够最实时地沟通人们内在的艺术之一。过去有关音乐对人类心理层面影响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近年来也有些研究着力于生理层面,试着探索音乐对脑部的影响,特别是脑中与情绪、动机、计划、酬赏有关的区域:一份来自芬兰Jyväskylä大学的新研究认为,音乐不只可以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果规律地习音乐,还可以重组脑中的回路。

  这份研究使用2009年以来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长期规律地练习乐器会使脑中职司听觉和灵活反应的中枢变大。而其它过去的研究也已表明,音乐家脑里连接左脑与右脑的组织(胼胝体)较大,所以他们也想知道音乐是否能够促进左、右脑间的沟通。

  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这个研究团队找来两组受试者,第一组人全都是有音乐学位的专业音乐家,第二组则没有专业地演奏乐器的经验。在试验中,他们把三段音乐:前卫摇滚歌曲《Stream of Consciousness》、皮亚佐拉的阿根廷探戈《Adios Nonino》、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选段播放给两组人聆听,用核磁共振扫描仪实时监测他们脑中的神经活动,发现第一组人左、右脑的活动远比第二组人要对称、均匀,其中又以键盘乐器音乐家表现最为平衡,研究者归因其与必须平均地使用双手演奏有关;在职业乐团中演奏的音乐家则能对多种刺激作出实时反应,这是得以成功合奏音乐的重要潜质,研究者也认为这种需要速度与效率的能力,有赖左、右脑的平均使用。

  该研究的结论强烈地暗示音乐家确实拥有「经过重组的大脑」,让他们不只是优秀的音乐家,广义来说,也是更好的沟通者,而这也许是个吸引我们拿起乐器的好理由。

这世界上,有一种语言,能够跨越种族、国籍,甚至生物物种,这就是音乐

音乐治疗,是一种通过本人唱歌、演奏乐器、或欣赏音乐,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医学、心理学和音乐相互结合的产物。

在心理咨询领域,音乐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代表流派,它无需音乐功底,直抵人的深层潜意识,跨越语言限制,老少皆宜,在舒适的过程中成长,往往被称为“享受疗法”

对于咨询师来说,掌握专业的音乐治疗技术,可以更好的应对来访者紧张、压抑、焦虑、忧郁甚至自闭的心理病征。借助音乐,走进来访者的内心深处,对其进行人格重建,释放压抑,有效提升来访者的沟通技巧、情绪控制、身体肌能、认知以及社交能力等,对发育迟缓及自闭症等幼儿效果尤为显著

此外,音乐治疗技术深受都市白领的喜爱,是公认的减压及平衡情绪的“最佳疗法”

天天心理网携手音乐治疗专家胡涛老师推出音乐治疗基础专业课《系统学习心理支持性的音乐治疗技术》,课中,胡涛老师将奉送【独家疗愈系音乐清单】,爱听音乐的你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