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关于小宝贝成长、学习的问题,妈咪们无不使出全力,寻求专业协助,可是,如果是婚姻出状况了呢?是不是习惯把亲朋好友通通抓进来,以为只要将情绪抒发,问题也会跟着解决了?但是,情况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婚姻咨询,能给妳什么帮助吧!

婚姻生病,也要看医生?

婚姻咨询的概念是从西方的传教士出来的,因为在过去西方世界的文化,两个人若要结婚,必须经过神父的祝福,因此,神父是最有机会跟配偶接触、谈话的,包括从结婚前,甚至到婚后各类生儿育女等问题,都会找神父做咨询。 

婚姻咨询属于对家庭做系统性的研究,尤其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四十年期间(1880-1920),工业化及都市化的结果使美国的贫穷问题严重,离婚率攀升,家庭的维系日益困难。许多社会改革者认为家庭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个相当脆弱的体系,必须要被保护、治疗,使其得以延续。
 
婚姻咨询的迷思

Q:我有可以倾吐心事的好姊妹,为什么要去找婚姻咨询的心理师?
A:自助性团体固然是好的行动,但是要看该团体的成员与性质为何。如果仅是情绪宣泄,或是彼此抱怨婚姻家庭生活的不满,可能「短期」可以获得社会性的支持,以及心理上的抒解,但是,实质家庭或婚姻问题是不会有改变的。
 
专业婚姻咨询,会避免「双重关系」
严格说起来,甚至找「朋友的朋友」作咨询,都必须在特殊的状况下才会被考虑,而且进行前,必须提前告知个案有关双重关系的情况后才会进行。
 
Q:不愿意跟任何人说婚姻问题,找自助性质书籍看?
A:书籍的部分,比较是间接的自我成长,效果上或许可达到一些提醒,但是,文字上的理解以及对照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不免容易有些投射与错误的解读。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双管齐下」,透过与专业晤谈,并搭配书目治疗。
 
其它对婚姻咨询的迷思:
(1)家丑不可外扬,怕别人笑话或是评价。
(2)我没问题,是他的问题。
(3)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且时间可冲淡一切,局外人解决不了。
 
心理咨询师不等于「和事佬」
咨询的步骤程序方面,依照不同的个案状况而定。心理师会先评估夫妻之间的问题,再决定分开咨询或一起咨询。但是不管一起还是分开,都必须先与个案们一起讨论,经过他们的同意。


若决定要个别分开咨询晤谈,心理师本身通常不会与太太晤谈后,又与先生晤谈,好的作法是较倾向请先生或太太和另一位心理师谈。这么做,是因为避免心理师本身落入「和事佬」或「三角关系」的角色,甚至有时会让个案感到不信任,或不敢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因为担心心理师与伴侣咨询时,会跟伴侣说出自己曾说过的内容。)
 
Q先生不肯跟我去一起去咨询?
李岳庭老师指出,专业咨商师的训练,并不是去「说服」别人,咨询师没有办法让没意愿的人被说服成有意愿,更不会教导太太去「说服」先生。
 
婚姻咨商VS个人咨商 心理师能力与训练不同
同时有两个人在心理师面前时,心理师必须具备与两位当事人互动的能力,个别咨询是一对一的对答,但是,婚姻咨商,心理师要有能力问一方问题,而不会忽略另一方;在与一方互动时,同时也能让另一方投入晤谈中,否则可能出现一方在回答,而另一方可能会认为,心理师现在并不是问自己,那是对方的要去回答的,而心不在焉。
 
此外,如果是个人咨商,心理师需要观察眼前个案,但是,在婚姻咨商中,心理师不但要观察先生、观察太太,还必须观察他们之间的互动情况。至于时间方面,一般而言,个别咨询的时间大约是一次50分钟,婚姻咨询则是一次1个小时半。

Q如果婚姻有了状况,可以选择不做婚姻咨询,做个人咨询吗?
A:基本上是可以的,但是疗效仍是要看家庭文化与限制而论,若将整个家庭比喻为「系统」,个人就有如螺丝钉,一颗松动了,整个系统都有可能被改变,只是会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去厘清问题。《激情向左,爱情向右,幸福婚姻99招》一书提到,个别咨询不见得能带回你对丈夫的爱,但是治疗师可以协助你整理情绪,认清事实,帮助你找出与丈夫讨论的洽当方式,让妳逐渐产生力量,作真正想做的决定,不论是离开或是重燃你对先生的爱。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