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在热恋中,觉得「两个人、一条心」是理所当然的事,亦会朝着这个方向建立将来的小家庭。当结婚时,亦常听到或见到这些祝贺句「白头到老,永结同心」、「夫妇二人成为一体」。


但等等…问题可能出在这里!夫妇是否一开始就能永结同心,或互为一体呢?这一定是好的吗?这个期盼是否恰当呢?


在辅导室里,实在见到很多配偶苦涩的关系,就是因为得不到对方认同、接纳。夫妇彼此都想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当发觉有不同意见,都极力要说服对方,用尽各种方法,甚至难听的措词,要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配偶与自己意见不一时,究竟有什么大不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应?


根据家庭治疗大师梅利鲍恩 (Murry Bowen) 的家庭系统理论,个体若没有健康的“自我分立”概念 (differentiation of self),在群体关系中,很自然会产生“一致性”的催迫感,若达不到一致,焦虑油然而生。“自我分立”概念愈低,“一致性“的催逼感愈大。他们一是很快就跟随别人的做法和想法,为要一致,及得到认同及接纳;一是他们用尽办法压制对方的做法和想法,令对方与自己一致。相反,“自我分立”概念高的人,能接受别人与自己有不同的思想及行为模式,能清楚区分思想与感受,就算别人不接受自己的意见,都不会因此而感到被伤害,心境依然自在。


在夫妇关系中,彼此要一致的压力,常常令夫妇关系紧张。“自我分立”观念弱的配偶,思想和感受往往混为一谈,没有清晰的界线,很容易视对方不接纳自己的意见即等同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因此感到十分伤痛及难以接受。这种情理混淆的解读方式,往往引起很大的焦虑及两种相反的行为倾向,一是退缩起来,逃避亲密关系;一是极力反击,证明错的是对方。 无论那一种反应,都是因为要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其实如果能提升“自我分立”的概念,这种伤痛是可以避免的。


夫妇双方毕竟是来自很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有着很不一样的成长经验。就算是多么深爱对方的夫妇,在思想及行为模式上不一样,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若能尊重彼此的差异,让大家用理性及坦诚的沟通来磨合,提升“自我分立”的慨念,减低焦虑的情绪反应,相信假以时日,夫妇定能在“自主”与“相繋”之间取得平衡,达致真正的和谐共处、白头到老!

撰文:吴绮琴(家庭动力创办人、婚姻及家庭治疗师、儿童游戏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