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学通识
  • 诊断技能
  • 傅嘉祺:个案概念化理论与实务
  • 个案概念化理论与实务
  • 傅嘉祺:个案概念化理论与实务

    • 价格
    • ¥ 499.00
    • 318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个案概念化理论与实务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34)
      • 评价 (1)
    • 第01节 课程简介、框架与目标
    • 第02节 心理咨询新手的困境是什...
    • 第03节 咨询新手与咨询专家的差...
    • 第04节 咨询师自我觉察能力量表...
    • 第05节 课程作业与讨论
    • 第01节 心理学理论系统的成因分...
    • 第02节 叙事发展观点的时间轴分...
    • 第03节 叙事发展观点的时间轴分...
    • 第04节 压力因应的整合式策略分...
    • 第05节 课程作业与讨论
    • 第01节 咨询历程分解(1-9)
    • 第02节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术...
    • 第03节 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
    • 第04节 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
    • 第05节 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
    • 第06节 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
    • 第07节 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
    • 第08节 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
    • 第09节 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
    • 第10节 咨询历程的辅导策略与技...
    • 第11节 个案概念化认知能力评量...
    • 第12节 八个大的向度前四个
    • 第13节 八个大的向度后四个
    • 第01节 苦集灭道-谈生涯规划
    • 第02节 人生好难-泛虑症
    • 第03节 不能说的秘密-伴侣之间...
    • 第04节 白日梦冒险王-解离与情...
    • 第05节 我们来跳舞吧-夫妻间的...
    • 第06节 送行者的仪式之旅-亲人...
    • 第07节 课程小结与自我评估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压力因应的整合式策略分析:

    个人化能力

    主诉问题-主要问题,在讨论中衍生出其他问题-次要问题,有时还有其它小问题

    越重要的,要该处理的,并不是能优先处理的

    ABC理论观念

    立场分析:有什么资源,欠缺什么,进行分析

    压力水杯理论:

    中间杯子是个体:

    第一招:大水壶不要倒谁进来,水不满出来,面对问题的因应方式(来访问题解决能力如何、问题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运用行为策略。

    画表格: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优先次序,排出次序,帮他梳理

    教育来访有的压力能解决,有的不能解决,要接纳顺应。有长期有短期,有大有小,有正向有负向。

    重大生活事件、小问题长期累积,都会有强大压力感受,就是水越来越多

    第二招:喝掉、释放、疏通,面对情绪的因应方式

    压力应分为两类:1、压力事件(压力源)-压力问题(第一招要做的)

    2、压力感受(反应):胸闷、烦闷、钻牛角尖、失眠、厌食等(第二招要做的)

    第二招,处理情绪问题。多数来访情绪表达和梳理困难,激烈或逃避。

    暴食、饮食障碍症等,逃避压力,身体症状

    帮助他发展健康正向的情绪,来疏解压力

    咨询时,可以用压力水杯理论一点点画给来访者看,帮他梳理,看清问题

    这两招相辅相成。

    第三招:自我成长(关关难过关关过)

    面对认知的因应方式

    同样的事情,压力来源引发的水的多少(压力)不一样。

    认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压力水平。

    每个人都有差异性与体质脆弱度:个别差异-先天遗传和后天差异。这些细节也应注意到。每个人的杯子长得不一样。

    还有一招:当水太多又来不及释放时,没足够时间消解,方法:团队合作,找人帮忙-社会支持系统。找其他人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团队合作不能在平常经常用。除了偶尔紧急情况,平时还得靠自己,自我思考了解和成长,不要依赖别人。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6 · 第04节 压力因应的整合式策略分析 0

    第八节 叙事发展观点的时间轴分析(二)

    用一条线来分析一个人,是一个思考过程

    自我心理学 安娜弗洛伊德——艾瑞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时间轴)

    人会在社会历程中长大。危机和转机之间的转变。

    排便时父母的不同反应,孩子就会形成不同的情绪认知及行为

    人发展各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未来可以补救过去的问题。人是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的。

    来访不会自己把时间序列讲清楚,咨询师需要不断澄清确认,当能画出其时间轴的时候,就清晰了

    如下图:

    过去、现在、未来序列

    我们都会先问现在,关系此时此刻他的身心状态,再往下看,哪些特征,哪些症状,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时间轴的现在:了解当下,关心个案这个人,区分他的症状和特征,进行鉴别和诊断。(变态心理学)

    时间轴的过去:通过对过去的分析了解个案症状的成因。一个个案的问题严不严重,通过对过去的分析,找病因成因。(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病理学)

    时间轴的将来:通过现在和过去分析来访者的治疗方案和技术。介入、处理、治疗(心理治疗理论、治疗技巧)

    遇到症状,学会套用这张图

    厌食:连水都不喝,骨瘦如柴

    暴食:又催吐

    狂食:压力一来就吃,控制不住自己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6 · 第03节 叙事发展观点的时间轴分析后半段 0

    第七节 叙事发展观点的时间轴分析

    一、历程化能力

    探索-洞察-行动

    为什么这个时间来咨询,这一点很重要。1、帮助他从现在来的当下增加对自己的觉察2、协助他看懂过去他在做什么3、协助他如何能展望未来

    新手看不到未来,也不知道过去问题怎么处理,不知道从不同时间点来看,只关注现在,看不到全面

    后现代思维—叙事发展观点,这是历程化能力,怎么看时间轴

    焦虑:广泛性的?还是针对特定情境?什么时候开始?判断先天,后天?过去用什么方式处理?季节转换对情绪的影响?逢年过节?年龄影响?事件影响?判断其他症状也是。以这个人为主题,以时间为轴

    过去有没有类似经验?当时的情况怎样?

    7年级发展出抽象思考能力,对自己情绪认知行为控制及自律要求能力会提升,会用更好的策略来帮助自己,家长应该有这样发展的眼光

    二、了解个案概念化的时间轴信息:

    1、身份信息:

    原生家庭及成员信息—情绪行为

    我们做的就是关系治疗,其实就是家庭关系治疗。最初是家庭,其次才是发展到同伴、学校

    婚姻状况;几年,七年之痒,状况,相互模式。婚前咨询(婚前后半年到一年)

    居住状况、外观、行为模式、生理资料家族病史等

    抑郁:家族中有没有类似症状

    2、人际关系和历程

    绝大多数咨询者都是关系出问题

    无论怎么谈,都在关系上:既往关系上的经验、与原生家庭有没有分化清楚(自己的人际模式)

    不要让别人改 ,而应该让他学习新的关系模式,发展出新的关系和模式。因为以前的关系模式不够用,所以造成困扰,要不要学习新的互动模式。循序渐进,一点点学习体会,一点点清晰,知道和学会自己该怎么做。

    3、人格发展历程,对事情的诠释风格、过往情绪经验

    我的认知怎么想,别人(父母)不断跟我这么说,我就形成这样的观点,对事情的诠释是学习来的发展来的。同样,我们需要跟来访不断交互作用,慢慢才能走到新的阶段。

    人格动力、认知诠释风格、过往情绪经验一定会影响到我的现在。能不能发现未来有没有机会,得从过往的这些中去了解

    三、环境因素:这个问题影响你多久了?

    如果父母是压力来源,就很长了。从什么时间点来看,从整个时间轴来看,解决该解决的,顺应不能解决的。

    如果这个问题产生半年时间,那我可以预期解决起来也会很快。如果这个问题从你原生家庭开始,至少20年了,怎么会两个月就能修正改变提升呢?

    下面的图: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6 · 第02节 叙事发展观点的时间轴分析 0

    第六节 心理学理论系统的成因分析

    一、理论系统

    基础理论、人格理论、各种学派

    基础越扎实,才能了解一个人

    知情意

    二、理解个案:

    1、从认知角度

    看待一个人问题的时候,是为了帮助这个人,区分他的认知是否合常理。

    六七岁前,父母给的观念植入潜意识。启发个案认知。

    2、从情绪角度

    多数人都会有情绪上的困难。情绪分正负向,不分好坏。任何情绪都应该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从小给约束地太多。

    看是否正常、合理

    倒U理论:你的焦虑在最高,没能力应对;最低,没必要应对;但大多数是在中间,反而会让功能变得更好,更谨慎小心,才会有获得感。压力、情绪也一样,当能够跨越时,会觉得成长和不一样

    能不能理解并说出来别人的情绪感受,共情是态度而不是技术,帮助来访功能提升。

    对情绪理解不够高的时候,很难处理情绪。

    生气加怨恨就是愤怒。委屈、失望绝望的区别——对事情有所期待才会失望,没有失去信念,需要有人推一下

    情感跟情绪、行为是交织的。

    3、从行为角度

    理解行为背后的情绪

    退缩逃避因为害怕

    对很多孩子来说,训练释放引领过程,活动与游戏,减轻情绪障碍

    行为有内隐和外显的。口语和非口语。

    感受个案在做什么,怎么与我们互动,行为模式的问题是什么,透过他的行为与他探讨他的人际关系

    把个案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串连起来(整合起来),就是个案概念化

    练习的第一步:把当事人的认知、情绪、行为、内在需求、外在情境分别写出来。

    第二步:条列出来之后,再观察思索其关联性——也就是解释(诠释、阐释)技巧:把情绪认知行为怎么来的,任意两种之间的关系说出来,就叫作解释,慢慢地就会了问题概念化

    4、从个案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去理解他

    不同地域、年龄段等

    下面的图:

    两个圈就代表一个人,由情绪认知行为组成,核心是内在需求,连同与外在情境的交互作用(家庭脉络等)——问题概念化

    助人历程三阶段:探索(信任关系、处理情绪)——洞察(解释)——行动(家庭作业,落实)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5 · 第01节 心理学理论系统的成因分析 0

    第五节 课程作业与讨论

    一、明白自己的助人动机

    任何动机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处理好个人问题,从里面看到更多的自己,自我觉察,自我接纳,自我成长,才能去协助别人。

    也就是先做好自我检视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初衷,做咨询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需求,而影响咨询。

    擅长,有能力,喜欢做。喜欢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不是我刻意追求的。让自己觉得有力量有价值。

    如果透过帮助别人来满足自己需求,就不是助人,而是为了自己,自己觉察不够,也就没有能力帮助别人

    为了自己的部分,应该在探寻和咨询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少。

    二、了解自己的能力

    1、知道自己能与不能的到底是什么

    量力而为,有时候帮助别人比帮助自己身边的人,更简单

    有自知之明,有清楚的界线和距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2、必须在机构准则下行事

    这个机构赋予你的期待和角色

    3、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人格特质

    你的优势和劣势、特色,可以努力的地方再多做努力

    4、个人察觉能力:

    自己的能力、盲点、价值观、偏见、信仰、成见、信念等

    三、明白咨商关系中的“权力”因素

    人和人之间都有权力关系的差异和流动,我们要尽量保持尊重,避免成为障碍和伤害

    正视“权力”关系,尽量不要使其变成关系的阻碍,甚至可以变成助力——赋能,帮助他

    不误用,也不执著

    四、咨询师觉察自己对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经验和看法

    受原生家庭或自己经历的影响,要自我察觉

    有没有禁忌,自己的担心和害怕是什么?咨询师是不是能够进入到更亲密的关系。因为受过伤,好多人都没有办法跟别人更亲近。

    抽丝剥茧,邀请他的伴侣,一起来进入咨询疗程,协助咨询师,慢慢使来访成长。

    当咨询师对人与人亲密关系更通透了解的时候,才能助人自助。明了自己有没有未完成的事务而影响自己的成长。至少不要因此伤害到来访。

    五、人际关系的敏锐度

    1、自己的人际关系普遍的情形

    有没有各式各样的关系?家庭关系好不好?先来整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做到表里一致,沉淀自己的修养和内心,照样可以有各种情绪,只是我们可以控制把握我们的情绪,不把情绪带给别人

    看自己人际关系好不好,其实是重要的自我解释

    2、沟通能力

    用词遣词造句清楚,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听得懂,用他们喜欢的文字

    愿意跟来访请教,你会怎么想怎么看

    不需要做全知全能的角色

    口语与非口语能力((微表情微动作)

    感受观察:表情眉头衣角情感流动肢体动作表示什么身体前倾。咨询师是否开放姿态,更愿意贴近他

    你还记得他上次穿什么衣服?他今天穿的是不是很漂亮?还画了妆?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不同需求不同对象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等

    保持高度的敏感度

    六、价值观、人与人间的差异、专业伦理上的了解、容忍、接受与执行情况

    1、我可以开放容忍的空间有多少?

    握手可以,但可以拥抱吗?你能做到的容忍的是多少?应该从你原来的姿态来做,不能是双重标准。

    没有案可接,帮写文章,跟扫地没区别。应确认:是不是帮忙,还是另外计价?身为专业咨询师,界限应该拿捏清楚。我会写,是帮忙,我不会写,你也不能强求我。当别人跨过你的界限的时候,要能够清楚地拒绝,划清界限。

    2、跟我实际了解的知识有没有落差?

    解决自己的困扰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5 · 第05节 课程作业与讨论 0

    第四节 咨询师自我觉察能力量表的自我检视

    1、很清楚地知道每次会谈中我表现的优缺点

    做得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自己的优势和限制

    2、在咨询中,我经常为了要倾听当事人,同时又要思考,感到一心不能二用。

    后设思考能力弱,到底该怎么思考怎么表达,会产生焦虑,一方面要听懂对方,一方面想对策。

    宁愿先听懂对方,不要去想什么技术对策。先听懂再说,记录事件,让对方觉得听懂了。

    如果一边听,一边思考怎么表达,表示你的专注力没有都在对方身上,你进入不了对方的世界,也帮不到对方。

    3、在会谈中,因为需要专心听取当事人表达,而常常忽略了自己情绪的觉察。

    专家会马上聚焦问题在哪里,把问题放在那儿,知道了理解了,先收着,等咨询完再反思自己的情绪,做相应处理。

    如果意识到了,感觉被勾到了,知道这个问题是自己时候要处理的,跟当事人无关。应先把自己情绪问题锁好,回头再处理。

    新手最糟糕就是,你的东西被拉出来了,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多问督导。没有觉察,是最糟的。

    4、在面对当事人时,担心自己的表现,而感到不安。

    担心自己的表现,而不是关心当事人,专注力不再当事人身上。

    “你觉得今天的谈话对你有帮助吗?有意义吗?有效吗?”咨询师自己不能分辨吗?这是咨询师自己就应该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不应该问。——成了通过当事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应该说:今天的话,你觉得你对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有没有你之前不一样的经验或体验?有没有跟之前的历程不太一样的?有没有什么观点是过去有没有听到或没有想到的?——以当时认为中心,在意的是他的感受?(回馈当事人自己)

    5、在会谈过程中,我不清楚自己哪些反应影响了当事人

    案主的情绪反应与咨询师的话关联。关系变差,或不来了,但咨询师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可能是几次下来积累的,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谈话引起的。咨询师的说、笑一定要与案主的情绪一致,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咨询师要勇于承担,找到到底除了什么问题,接纳它、接受它、理解它,找出来弄明白

    6、会谈中,我会为了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反应而感到焦虑

    我们是要协助当事人,体会当事人,没有在当下跟案主同在,自己把当下已经拉到了未来,就会焦虑。还是要拉回来,沉下来,进入对方的世界

    7、会谈中的沉默情况让我感到不安

    可能经常出现沉默

    第一年做咨询,要先能忍受5到10秒,以后还要加长,不如30秒,5年之后,2分钟;多年后,安住其中,自在充盈

    先确认他的沉默是在思考还会抗拒,是不想回答,还是现在他自己情绪里面。不要急着打断他。

    当他沉默时,要把目光和专注力放在当事人身上,与他同在。不要靠他太近,打断他的思绪。你会让他知道,你在这边陪伴他,等他。不压迫不强迫等待他自己整理。当发现他有明显的情绪想要出来,或是时间久了,说:不好意思,稍微打断你一下,刚才大概有几分钟的时间,你都没有说话,我有观察到你有一些情感的变化,你有一些表情等变化。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刚才那几分钟,发生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吗?——观察、中性、不评价,拉出来,帮他自我觉察

    8、我担心我的当事人认为我的能力不足

    我们要发展;理解一个人的能力。我们只需要提供情感上的协助和支持,引领他自己了解和觉察。就算我能力不足,我也会很大方地邀请他:我在这方面能力不足,我们今天先不往这方面讨论,我们先谈论其他比较迫切的问题,我也会去做功课,下次我们再来一起谈这个问题,可以吗?——用这样开放的真诚的态度,与当事人一起成长。

    9、当督导在现场观察我的时候,我会紧张

    正常。

    专注力不应该放在自己或督导身上,应该放在当事人身上。

    如果不能做到,应反思。为什么不能处理自己这个状况?

    10、和生活经验相异的个案会谈,会让我感到不容易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处境

    经验不足,知识量太少了

    要有能力不用自己亲身经历,看书看电影学习等等,做足课程

    还有,触及自己个人经验相关的,比较难做,因为反移情的关系

    11、会谈中,如果当事人自我开放停留在很表面,会让我感到着急

    当事人自我开放不足,表示抗拒防卫,或不信任

    要先建立信任关系

    先自己面对和成长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5 · 第04节 咨询师自我觉察能力量表的自我检视 0

    第三节 新手与专家的差异

    一、迅速觉察广泛、有意义的讯息和事情

    危机事件及干预、法律议题

    二、迅速处理复杂事情

    苦差事  精确看出问题

    节时法

    专家照样会犯错,反复反复再反复,会较少犯错

    三、花更多时间分析问题

    多花时间感受和分析资料,才有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知觉处理经验的过程:由下而上——把资料变成经验,从新手到专家;由上而下——提取过去经验拿来用。专家可以同时灵活使用这两个过程

    接受庞大信息量——花时间思考每个角度——该怎么做

    四、处理到问题的根本核心

    不同点构成线,不同线构成面

    五、善用先备知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内功心法与锻炼出的内力结合。

    西方与东方文化的融合,帮助到不同的来访者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5 · 第03节 咨询新手与咨询专家的差异 0

    案主概念化知能与辅导策略分析与示范

    心理咨询新手的困境

    不敢接,要多结案讨论练习,一对一督导,写好记录,自我反思

    扩展思考广度,阅读、经常思考、谦逊、善于理解,发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后设:再的过程,学习再学习,经验再经验,即后设思考,反省反思的能力——知其所以然

    后是认知:知识+经验+技能,即个人对所学知识的明确了解,个人的生命和成长经验+心得教训整理回顾内化(如记录、日志记录自己心情)+用技能自我监控,清楚判断和监控自己怎么说怎么做能帮到来访,选择时机求新求变,活用各个理论与学派(不断学习,自由搭配,使用什么技能是活用,为我所用)

    二、新手和专家的差异:不断接案,不断累积经验

    新手,开始就是拼凑自己对个案的理解,不完整不深入。个案概念化能力会受限于自己的经验,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内在知识量不够。思考的时间长,不能很快把资料转译出有价值的讯息。

    个案成长有自己的变化和历程,新手很难理解到个案。而专家可以看到,预测提前应对。脑中形成树状图和脉络。

    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该快案主半步。以案主步调为主。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5 · 第02节 心理咨询新手的困境是什么 0

    一、问题概念化与案主概念化知能

    课程框架与目标

    1、新手不知道问什么,做什么,第二次不知道怎么办,看不到想不到,快的也要两三年,希望课程在这方面缩短时间到一年

    重点:如何共情,事件背后是什么

    我们学习如何思考,引领来访帮助其感受

    2、问题概念化做好的特征:

    记录写不出来,表示案主问题概念化不好

    3、培养问题概念化只能:一、经常接案,写咨询记录报告,也是一个思考过程 二、加速学习,整理对话,反思对话

    课程结构:

    三大方向:概念化能力、历程化能力、个人化能力

    一、心理学理论系统的成因分析

    概念化能力,如;生气——攻击别人——攻击自己或化为怨恨——保持距离或逃避(厌恶)(情绪认知行为)

    二、叙事发展观点的时间轴分析

    历程化能力。叙事观点,现在过去未来。过去经验?时间序列让我们看到什么东西?时间轴分析。

    三、压力应对的整合性策略分析

    数值压力模式,发展个人化能力。压力来源,问题解决策略发展、先后天能力、自我疗愈能力等

    目标:

    9条

    策略:

    9个部分

     

     

     

     

     

     

    [展开全文]
    雅晴心理 · 2021-01-25 · 第01节 课程简介、框架与目标 0
    1.明白自己的助人动机 2.知道自己能与不能的是什么?自己的能力状态自我检视
    [展开全文]
    星夜_静 · 2019-12-20 · 第05节 课程作业与讨论 0
    心理咨询师自我觉察能力量表的自我检视(出现的频率、分数1-10): 1.我很清楚地知道每次咨询中我表现的优缺点 2.在咨询中,我经常为了要倾听来访者,同时又要思考该如何反应,而感到一心不能二用(用心倾听) 3.在咨询中,因为要专心倾听来访者的表达,而常常忽略了自己情绪的觉察 4.在面对来访者时,担心自己的表现而感到不安(今天的咨询你觉得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今天50分钟的谈话,你觉得哪些是跟你之前的历程不太一样的部分?你自己对自己有没有新的发现?) 5.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不清楚自己的反应是否影响了来访者。 6.咨询中我会为了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反应而感到焦虑。(没有在当下) 7.咨询过程中的沉默会让我感到不安。 8.我担心来访者认为我的能力不足。 9.当督导者在现场观察我时,会让我感到紧张。(专注) 10.与生活经验相异(自己没有相关经验和经历)的个案咨询,会使我感到不容易理解对方的感受与处境。 11.咨询过程中,如果来访者的自我开放停留在很表面,会让我感到着急。
    [展开全文]
    星夜_静 · 2019-12-18 · 第04节 咨询师自我觉察能力量表的自我检视 0
    1.迅速觉察到广泛、有意义的信息 2.迅速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省时、少走冤枉路) 3.花更多时间分析问题,效率更高 4.处理到问题的根本核心 5.善于运用专业中的各种先备知识
    [展开全文]
    星夜_静 · 2019-12-18 · 第03节 咨询新手与咨询专家的差异 0
    后设:再的过程 后设认知:知识+经验+技能
    [展开全文]
    星夜_静 · 2019-12-18 · 第02节 心理咨询新手的困境是什么 0
    1.心理学理论系统的成因分析 2.叙事发展观点的时间轴分析(历程化的能力:过去、现在和未来) 3.压力应对的整合性策略分析(先天后天,压力水杯) 一个完整的接案包括: 1.自我觉察和分析:九大部分 (1)用4-5句话,清楚说明来访者的问题 (2)系统化搜集和整合来访者的个人资料(怎么问问题,问什么问题) (3)信息如何翻译成跟来访者的因果跟相关(点线面串联成有关联的资料) (4)能否对来访者的情绪感受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做出承接和回应(共情、同理) (5)在每一次咨询中了解和发现来访者问题的进展和变化(主要问题、次要问题。。辨识出差异并回应给来访者) (6)觉察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如反移情等 (7)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与来访者互动,把危机变为转机 (8)与来访者一起指定咨询目标和方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 (9)整理咨询记录,并通过记录进行反思和修正
    [展开全文]
    星夜_静 · 2019-12-18 · 第01节 课程简介、框架与目标 0
    • 首页
    • 1
    • 2
  • 授课老师

    傅嘉祺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张惠琴 开始学习 第01节 苦集灭道-谈生涯规划
    张惠琴 开始学习 第03节 咨询新手与咨询专家的...
    张惠琴 完成了 第02节 心理咨询新手的困境是...
    张惠琴 开始学习 第02节 心理咨询新手的困境是...
    张惠琴 完成了 第01节 课程简介、框架与目标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