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分论坛的主题是:《易经》传承的国人忧患意识。

 

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医心理学学科奠基人之一,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荣誉研究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资深编委王克勤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

 

王克勤教授: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易经》传承的国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在历史长河中所获得的一种生存智慧,通过文化的传承,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品质之一,它是以文化为载体传承下来的。《易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之学,在忧患意识的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易经》是易学的经典,易学就是研究“易”的学问。易学往往给人一种神秘感,实际上“易”并不神秘,从古文字的象形字来看,“易”这个字的构成有两个部分,上边是个太阳,用日来代表;下边是个月牙,表示的是月。日为阳,月为阴,所以在《说文解字》里解释这个“易”字是“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取日月作为阴阳之象,专门讲阴阳的变化之道,所以《易经》就是讲阴阳变化之道的。

 

《周礼》上记载古代有“三易”:一是连山,二是归藏,三是周易。“连山”和“归藏”这两个“易”都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周易”。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的形成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

 

(1)“三圣”的第一“圣”是伏羲氏画八卦。

 

(2)第二“圣”是周文王,演伏羲八卦为后天八卦(俗称文王八卦),八卦相重演成六十四卦,并且进行了最古老的文字记载,就是卦辞和爻辞。

 

(3)第三“圣”是孔子。在孔子时代,对卦的符号以及简奥的卦辞、爻辞进行了阐发,形成了“传”。

 

至此,《周易》这部书最后完成。因为这个“传”是由孔子带领他的门人所撰写,到了西汉时独尊儒术,就把《周易》这部书奉为儒家的诸经之首,称它为《易经》。这就是广义的《易经》,指的是《周易》这部书。

 

《周易》这部书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

 

(1)“古经”部分,包括了卦爻的符号和简奥的卦爻辞。其中有64个卦符、384爻,这是古经的符号系统;64条卦辞、386条爻辞,一共约5016个字,这是古经的文字系统。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构成的就是《周易》这部书的“古经”部分。狭义的《易经》,指的就是“古经”这部分,由64个卦符、384个爻,还有64条卦辞和386条爻辞组成。

 

(2)“大传”部分。这是孔子对“古经”所作的阐发,叫做“传”,又称为《周易大传》。

所以《易经》广义上指的是《周易》这部书(古经部分+易传部分),狭义指的是其中“古经”的部分。

 

《周易》这部书,其实是“以古经为体,以传为翼”,所以孔子所写的十篇传又叫做“十翼”。

 

 

在古经部分的5016个字里,有好多文字是表述情感体验的,因此可以认为在《易经》时代,人们已经有了很丰富的情感世界,我们把这些表述情感体验的文字归纳起来,大概有六种,即喜、怒、悲、忧、惧、悔,这对之后儒家以及中医学的情感分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易传》是对《古经》最权威的阐发,其中对《古经》里的心理学思想也有很多阐述,如“立象以尽意”、“感而遂通”等认知心理特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等理想人格的表述。在对情感世界的体验里,尤其强调了忧患意识。

 

 

关于“忧”的情感,《古经》里直接提到“忧”字并不多,只有两处提及,和“忧”字同义的字,比如“愁”,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十几处,但是吝、厉、悔、咎、凶、勿用等告诫词,遍布64卦辞和386条爻辞。这些随处可见的词,就是时刻提醒人们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警惕过失,避免凶险。所以孔子作《传》的时候,就感慨地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如64卦的第一卦,这是乾卦。

 

 

乾卦是由六个阳爻组成的,其“象”为天。天体日月斗转星移,永远不会停歇,因此天的特性是健运不息。乾卦是让人们效仿天之“健运不息”来努力奋斗、自强不息,所以鼓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鼓舞人们上进的“元亨利贞”之吉卦。但即使是这么好的吉卦,同时也告诫人们在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前进过程中,应当时时刻刻提高警惕,要有忧患意识。

 

乾卦里的6个阳爻,其“象”皆为龙。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能上天入地的动物,其性属阳,所以乾卦的6个爻就是指这条龙在“天地人”六个不同时位的情况。

 

天、地、人的阴阳变化为“三才之道”,六爻中上面两爻象征着天的阴阳变化;下边两爻象征着地的阴阳变化;中间两爻是天地之间的人世,是指人间社会的阴阳变化。

 

《易经》中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乾卦中的六爻最下边的爻称为“初九”,初九在地下,因此把它称为“潜龙”,其象为龙潜于地下尚未发挥作用。其上是九二爻,已经出现在地面上了,所以是“见龙”,但是还没进入到人间社会。

 

继续上升至九三、九四爻,才进入到人间社会中有所作为。九三爻是初入社会时,开始要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了,但是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因经验不足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风险,因此应当倍加小心时刻警惕,并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九三爻辞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这样才能保证顺利“无咎”。九四爻其象为“跃龙”,是在社会中取得了一定成就,有了一定的地位,比九三又上升了一步。但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这条龙“或跃”、“在渊”,有升有降、有进有退,正确认识这一规律,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方可保“无咎”。

 

九五爻是一条登天的“飞龙”,所以称为“飞龙在天”。此时是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地位显赫,飞黄腾达的时位,这时更要有忧患意识,戒骄戒躁,要审时度势,必要时急流勇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朝着自己对立的方向、相反的方面发展的,这就是阴阳转化的规律。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物极必反,这时若无忧患意识就很容易走向上九。上九爻为乾卦之极,是一条不知天高地厚的“亢龙”,亢则害,极则变,至此必将跌下神坛,从天上重重跌落地上,悔之晚矣,故上九爻辞为“亢龙有悔”。 

 

  

 乾卦首先就提出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虽然这是一个鼓励人们努力上进的吉卦,但不断强调在上进过程中处处时时都要有忧患意识,特别是到九五爻的时候更要审时度势,必要时候就急流勇退,避免生变。

 

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逆境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因此在逆境中更应当有忧患意识。

 

64卦中最凶险的一卦是坎卦。

 

 

它是由两个坎上下重叠而成的。坎在八卦里象征的是水,坎为水,水深莫测,不知深浅很可能溺水而亡,因此坎给人一种恐惧、忧虑的感受,所以《说卦》说:“坎,陷也。”坎卦为两个阴爻加一个阳爻,上下为阴,中间为阳。就人而言,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坎卦的象,显示的就是君子被小人包围了,君子处于凶险之中,因此又说:“其于人也为加忧。”君子处于小人包围之中,总是招来小人的算计,所以在此凶险环境中要有忧患意识。

 

坎卦上面是个坎,下面也是个坎,两个坎相互重叠,所以《彖》在解释的时候说“习坎,重险也。”习就是重复的意思,两个坎重叠了,“重险也”是险中加险,要考虑到自己正处于险境、逆境之中,应当要有深刻的忧患意识。

 

坎卦虽然是凶险之卦,但是在卦辞爻辞里,主要讲的是在凶险中如何能够摆脱凶险、克服风险,强调的是处险之道。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有了随时陷入凶险之中的忧患意识,所以才寻求如何摆脱凶险而有备无患。

 

 

《易经》不仅讲在逆境中要有忧患意识,还强调在顺境中更应当有忧患意识,比如泰卦。

 

 

泰卦的组成是“地天泰”,它是由坤卦和乾卦相叠组成,上面的卦三个阴爻为坤,下边的卦三个阳爻为乾,坤属阴,阴主下,乾为阳,阳主上,此卦的组成就是天地交泰、阴阳相合之象,是化生万物而主“吉亨”的吉卦。

 

《易经》之精髓是讲阴阳运动变化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朝自己相反、对立的方向发展的,此即《道德经》所言“反者道之动也”。所以泰卦六爻到了上六极点之后,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反转,掉了个个儿,天地阴阳倒转,三个阳爻的乾天上去了,三个阴爻的坤地下来了,就变成了“天地否”的否卦。这一倒转,乾天上去了,阳主升;坤地下来了,阴主降,天阳在上而升,地阴在下而降,天地无法相互交济,阴阳不能交合,万物不能化生,就变成了天地否绝的否卦。

 

泰卦本象征着国泰民安,这是人们的向往,每个人都希望保住这样的局面,为此就得时刻都有忧患意识,需要考虑到如何防止它转化变成否卦。所以泰卦虽讲“吉亨”,但重点讲的是“保泰之难”。要想保住国泰民安,就必须时时处处要有忧患意识,否则就会生变。因为过泰容易容易奢靡滋生腐败,所以有亡国之忧,不能不引起警惕。

 

这里以九三爻和上六爻为例:

 

九三爻再往上一升就由阳变阴成六四爻,开始要阳转阴的变化了。此时正好处在阴阳交变之时,所以在这个时候应当提高警惕,要有忧患意识,因为即将要往阴的对立面转化了,在爻辞里提到了要“艰贞”,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定地守住正道,时刻警惕不能走歪了,只有“艰贞”才能“无咎”,才能守住不往对立面转化。爻辞中“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讲的就是阴阳转化的规律,提醒开始要转化了,更应当提高忧患意识,要坚守正道。

 

上六爻是泰卦之极,到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泰要转否之时,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所以在上六爻的爻辞里,用了一个典故“城复于隍”来表述这个危险。从泰卦上可以看到上三爻是坤,坤为土。在春秋时期有许多分封的小国,都是用土堆夯实的城墙围起来。“城”,指土堆的城墙,土是从城周围挖壕沟所取的,土堆砌成墙,沟就成了护城沟,里面引进水就是护城河。“隍”指的就是取土形成的壕沟。“城复于隍”,就是堆砌城墙的土塌了,又填回沟里,预示着亡国之忧。泰卦本身是象征国泰民安的吉卦,但爻辞所说的却是要有忧患意识,时时处处小心,否则就会由泰转否,而有亡国之忧。

 

 

 

又如,在64卦里“既济”卦。本卦组成,上为坎水主降,下为离火主升,水火既济,是象征事业成功之吉卦。

 

 

这虽然是一个吉卦,但在卦爻辞中并没有唱高调,也没有唱赞歌,反而是处处提醒一定要多加小心,虽然事业成功了,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始,千万要更加小心如何能够把获得的成就巩固住,因为“成功不易而守成更难”,即便夺取了政权,要巩固政权却不是个简单的事儿,是很难的,一不小心就会重新失去政权。

 

在孔子作《传》时,提到了为什么“既济”卦是一个象征成功之卦,因为本卦上边是坎,“坎为水,水性下趋”,水是要往下流的;本卦的下边是离,“离为火,火性炎上”,因此上下水火交济、阴阳和合而主成。

 

中医将“既济”卦解读为人体最佳的生理状态。因为在人身坎为肾,离为心,这个卦象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是人体最佳的生理状态,这个状态一旦被破坏,心肾不交人就生病了。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这个状态倘若破坏了,“既济”整个颠倒过来,火往上走,水往下流,两者不能相交就变成了“未济”卦,那就代表了失败。所以不能让它往这个方向变化,因此卦辞就提到“既济,亨小”,即便此卦是亨卦,也不要太高调,因为“初吉,终乱”,即便一开始是吉的,若是保不住,最后乱了也就失败了,由“既济”颠倒变为“未济”,就代表着失败。

 

因此在六四爻的时位,特别加了一句告诫辞“终日戒”,由九三爻到六四爻,我们看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已经进入了上面的坎卦,“坎为水,主凶险”,已经有了要由“既济”向“未济”转化的风险,所以告诫人们要“终日戒”,日夜都要警惕,要很好地把握住自己。上六爻为本卦之极,爻辞为“濡其首,厉。”把脑袋浸在水里就会呛死,因此已到了生死关头,这是很大的凶险。

 

这里说的是谁的“首”呢?就像乾卦里6个阳爻6条龙,因为龙为阳物;坎卦里坎为水,水为阴,象征的动物是狐狸,因狐狸昼伏夜出其性为阴,是阴兽。上六居坎卦之首,所以“濡其首”指的是狐狸的头。狐狸要过河渡险,脑袋却不能抬起来被水淹没了,最后就淹死了,过不了河。上六爻是狐狸的头,最下边的初九爻就是狐狸的尾,所以初九爻的爻辞是“濡其尾”。初九爻是阳爻,又处在阳位(一三五都是属阳的位置,二四六是属阴的位置)。初九阳爻居阳位,象征阳刚太盛,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成功之路上太过冒进而有风险,因此告诫人们别翘尾巴,就像狐狸过河的时候把尾巴耷拉下来,这样在水里还能增加一份浮力而有利于渡河。初九爻辞在“濡其尾”前面还有一句“曳其轮”。“曳”,拖拉、牵引。此处指牵制前行之车轮。初九位既济之初,但阳居阳位容易冒进,故予以牵制而曰“曳其轮”。要拽住车避免跑太快,避免冒进,所以从一开始就告诫“曳其轮,濡其尾”,如此方可“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