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提到,新手咨询师经常会分化成两极,一极是“毕恭毕敬”型,一极是“奥利给”型。 

有的朋友说,“这不就是保守型和冒进型吗?作者太好心,帮他们取了个好名字”。

也有的说,“现在心理咨询的门槛也真是低,什么人都能来做心理咨询了”。

还有的说,“‘奥利给’型的咨询师未必不能成为大师,反倒是很多‘毕恭毕敬’型的,做着做着就转行了”

 那今天的开头,咱们就来说说这两种类型。 “毕恭毕敬”型的咨询师觉得自己身负重担不可辜负。整个工作、谈话的过程中,如果哪里说得不对,回应得不好,都会给来访者造成伤害。 所以,他们学得越多,就越爱回头审视自己的不足,也就越小心翼翼。 其实他们的小心翼翼,来自对生命的敬畏,是将心理咨询的责任看得很神圣;他们保守,是对自己的要求高,并非畏缩不前,而是力求“每咨询必有效果”。 但同时他们也容易变得谨小慎微,过于担心犯错,而将注意力从来访者和咨询目标上移开。 “奥利给”型的咨询师胆子大,热衷帮助人,可能上了两次课就迫不及待接案,期待看到新知识带来的效果。 他们将心理咨询理解的更为轻松,也是适合在摸索中前进的人;但同时也意味着,有很多来访者会沦为他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所以他们中幸运的人,会在摸索多年后成为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不幸运的人可能会绕回原点,重新开始。 很奇怪的是,这两种类型,都是对心理咨询深信不疑的人,初心也都是为了助人。抛开那些违背心理咨询伦理的行为不在这里讨论,我觉得这两种类型并无对错,区别只在于成长的方式不同罢了。 这就像医学实习生,不切上千个阑尾,是没办法胜任其他手术的主刀的;但阑尾手术依然是有风险的,所以需要高级别的医生在一旁指导,如果情况危急,也可以立马接手。 就像我们之前那篇文章说的,这两种心态,在新手咨询师中很常见,甚至有人兼而有之。这是初入咨询的必经之路,是很正常的。 

热词提问

 既然“毕恭毕敬”型害怕自己犯错,其他人害怕“奥利给”型的人犯错,那么有的朋友真诚提了问:如果咨询中说错话了,怎么办?在此,我们整理了6个提问率很高的问题,统一为大家整理出答案。(当然,这些答案是林家兴老师多年的经验之谈。我们只做了文字的搬运。) 

01 咨询中说错话了,要如何修正?

 作为咨询师,要留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和内容。如果说错话,可以向来访者道歉;如果态度不当,可以适当调整 当然,咨询师不需要太担心说错话过度谨言慎行,反而不自然,难以表达心里的感觉和想法。 

02 咨询师既然是咨询师,那就要比来访者更认真、更努力地工作,这样才能更好让他们受益。

 误解。如果咨询师工作得比来访者还辛苦,对来访者改善的期望与压力大于其本人,那么这样的咨询效果是有限的,且会导致失败。 比来访者还努力工作,这是个值得督导协助新手进行自我探讨的现象,去发现新手内心潜藏的焦虑或需要处理的问题。咨询中,来访者要负担起主动说话的责任,主动付出才更有效。 

03 我明白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自我了解,那是不是要多问“为什么”?

 误解。新手会不自觉地问来访者“为什么”,但这并不是有效的咨询方式。能不问问题最好,而是鼓励来访者自我询问,对自己的问题产生好奇,主动告诉我们他想说的话。 如果需要问来访者,最好使用开放式的问法。问之前,要先想: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更了解来访者的困扰吗?最佳的询问策略,是与来访者一起探索他所好奇的、未知的内心世界。要注意询问的口气和态度,避免质问或轻浮的态度。 

04 我应该多向来访者说做咨询的好处和舒服,不能提到有关咨询的负面言论,这样会吓跑他们。

 误解。咨询师要让来访者全面地了解咨询,过程如何,做法如何,好处要说,其中的艰辛也要说。要提醒来访者,咨询不全然是轻松舒服的,接受咨询的过程将会很辛苦,有时候会觉得好像问题会恶化,有时会觉得充满希望,有时则会很沮丧。 要获得心理咨询的好处,除了辛苦工作之外,还要忍受咨询过程中的一些不愉快与痛苦。因为来访者需要去谈自己的痛苦与烦恼,只有通过严肃和辛苦的付出,才能看清困扰背后的真相,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05 来访者比较防卫,不想谈自己,该怎么办?

 这时候不能强迫来访者去谈自己。可以采取迂回策略,邀请他去谈谈其他人,因为在讲人际关系时,多少也在投射自己的想法。 

06 咨询师要同理、共情、接纳,还要中立、节制……觉得实践起来有些力不从心。

 心理咨询的态度,要比技术更重要,所以新手要认真练习。当然也不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能照顾到所有的方面,都能做得很好。 实践的时候可以遵照这些原则:尽量做;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情绪;尊重、接纳来访者不等于同意或赞成来访者的行为,尤其是不当言行;把协助自己不喜欢的来访者的经历,当作修心养性。慢慢练习,让咨询态度自然地变成咨询室的气氛。 我们说,做专业是认真的,需要有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坚持。如果大家坚持提问,我们也会坚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