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案主信息:56岁,男,已婚。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这是一个名人,已经自杀了,有的人会问“已经自杀,你为什么要来讲?”
我们来看看绘画投射研究的神奇性,非常巧的是这个人是2016年自杀的,他大概在2007年或者2009年画了张画。


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想死的人不是今天突然想起来,自杀的人一定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心理想法和斗争的过程。


我比较认同日本和我们中国的专家研究,研究绘画投射会发现人想死的话就一定会有潜意识基础。
这个人死之前我没有看到这张画,如果看到可能我就会告诉他的朋友或者家人。反过来看这个人,他在七八年前就想死了,当然最后有事件发生触发他下定决心。


首先他的画都是涂黑的,树冠顶端被切割,代表他的人生的目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环境所限,他的目标没有办法实现,他做的工作非常特殊,级别比较高。而且他画的果实也是黑的,说明他想获得人生成果,结果却获得不了。


树干代表情绪和情感,他画里树干发生很大的扭曲,即他的童年是不快乐的。


通过原生家庭的区域,可以看到树枝都是向下的,发生了两次弯曲,而且整个树干对于树来讲是比较细的,也就是说他本人的情绪还是比较脆弱的。


最后我对这个人的生平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找了他很多好友的微博去看,其实在他小时候,他妈妈又找了一个爸爸,这个后爸尽管对他很好,但是他觉得不好。


所以很多人在问他的时候,都说童年他总是比较内向,他不太说只是苦苦一笑,但是从画中我们看到他的童年经历非常坎坷,或者说非常不快乐。


他的现在家庭这个枝非常短,这也是我们不愿意公开他身份的原因。他死了以后,他的妻子还写了一封信。婚姻是双方的事情,可能他妻子认为他们的婚姻关系还不错,但这个人本人要求还是蛮高的,他自己觉得婚姻并不幸福。他有一个挚友,曾经问过他在微博里写的婚姻怎么样?说他的微博历史是这样写的,写到这他苦苦一笑,没有回答,说明他的婚姻也不幸福。


一个人童年不快乐,婚姻又不幸福,事业想做又没办法做,即使做再大的官,你也感觉没意义。


更重要的是,这个树貌似开放,实际上是封闭的,就是他内在的痛苦,不向别人去表述,不跟别人分享就没人知道。


画中的树根是暴露的,树根暴露对树来讲叫生活的不稳定感,在他工作的环境中他总感觉到不稳定,不知道哪天出事,他的生存安全性受到威胁,最后他也是死于这个原因。


其实他在我们国内专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而且他又不愿意跟别人讲,其实他早就有想死的想法,只是缺乏动因。


最后工作中有一个事件触发了他,他的单位发生了一件跟他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但由于他是单位负责人,最后让他承担责任,叫他写检查。最后他选择于晚上9点时分在工作场所自杀。


我们可以反推,即使不知道这个人的职业,也能看出,树干比较细是自杀的标志之一。


我们知道,自杀前一定有心理活动,而这个心理活动通过语言是表达不出来,或者说他不讲。在没有实施自杀行为以前,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有自杀的想法或动机或意念呢?绘画投射是目前发现自杀唯一有效的办法。

 

 案例2 


案主信息:16岁,男,高二。

 


这张画是我们做筛查时收集到的。其实我们有很多典型的案例,最近发现高中生自杀也比较多,由于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成绩不好,也由于情感的困惑。每个城市都有,尤其是疫情期间,另外在家跟家长相处问题更多。


这是一个学校委派我们去做筛查,我们发现了这个孩子有自杀的想法。当我们跟孩子进行对话的时候,他的表现就是不断地哭泣,正是因为我们及时发现了他的想法,做了相应的干预,这个孩子才免于一死。


所以无论是自杀也好,犯罪也好,如果我们能提前发现,而且我们找到有效的办法,是可以阻止这些事情发生的。尤其在初中、高中用绘画投射筛查自杀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


我们几年前在深圳跟深圳教育局合作,对深圳老师进行培训,其中有一个学校叫大浪实验学校,这个学校用绘画投射为学生提供服务,发现了重大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去年获得了广东省的心理服务先进单位。


中小学老师,特别是心理老师,一定要学习绘画投射技术。


近期我跟镇江市第三中学合作,我们准备用绘画投射进行筛查心理问题,来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


 案例3 


案主信息:21岁,男,大学生。

 


绘画投射在大学应用也比较好。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有的人比较强,有的人比较弱,但是如果攻击性太强,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会造成一些突发或者极端事件。


有些学校已经把绘画投射用于筛查心理问题,积累一些新的档案,这个案例是我们在某所学校做的一个个案。传统的心理档案就是做量表,这个学生做量表是非常健康的,非常正常的,但这个画显示出来非常不正常,有比较强的攻击性,有狼牙棒,而且也有尖刀,就是对外伤害了。


如果我们没有大数据源,又没有经验,就不知道这个人有暴力倾向,因为这个人的画非常像犯人,就是说他有这种潜质。当然基于犯罪心理的独立性和犯罪行为的依存性,有心理不一定有行为,但有行为必定有心理,没有行为不代表没有心理,就是说这个人现在虽然没有攻击,不代表他不存在这种潜质。


这个学生进校以后也比较乖,环境熟悉了以后跟同学相处不太好,相处不太好以后,在宿舍就发生了矛盾,由于他存在潜在的攻击性,可能在口角以后,很多同学都不再理他,宿舍其他同学就帮另外一个同学对付他。


这个同学觉得人们都欺负他,都对他不公平,都是冲着他的,所以他就跟人打起来了,发生了暴力的冲突,而且把别人打伤了。


当然这个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当我们在给辅导员、给学校建议的时候,他们说这个同学非常健康,回过头来再去回顾我们的评估和建议,他们觉得非常有价值,就说我们早该做一些心理的预防或者干预。


其实讲到自杀,我们学校大概在2002年到2004年有好几个大学生自杀,所以我就做了一个自杀干预的省级课题,用团体做的。


我们用绘画投射来筛查有自杀潜质或者有自杀想法的人,最后筛查的效果、干预的效果还是蛮好的。都做了集体干预,逐渐就开始停止自杀,自杀这东西很怪的,它会流行、会传染。


攻击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提前发现、提前干预,就能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这个学生也不至于被开除,甚至坐牢,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案例4 


案主信息:34岁,女,中度抑郁症。

 


我们前面讲过,抑郁症虽然没有像自杀和攻击典型,但是也有些指标。尤其我们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假如这个人的树画得特别小,树冠也特别小,这个人的内在力量感、自我的效能就比较低。


更重要的是这个树小之外,叶子又落下来。柳树的特征很明显,柳树是抑郁的标志之一,尤其是没有叶子的,所以这个人是有中度抑郁的,也符合我们的诊断或筛查的指标。


这幅画像一个背对着的女性,披头散发,这个人本身就是女性,说明这个人也不太愿意面对自我。
这幅画比较经典,没有叶子的柳树,画得比较小,这是抑郁的体现。

 

 案例5 


案主信息:27岁,男,强奸罪。

 


今天我没有讲很多犯罪的案例,其实我们在犯罪方面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记得去年在中国心理学大会,我专门讲了犯罪。


其实我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用于我们平时筛查,从杀人犯、盗窃犯、强奸犯等大数据里提取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拿着规律性的东西或者特征性指标,再在所谓的人群中进行筛查,来发现具有犯罪特色或潜在特质的一些人群,尤其在重要岗位的人才聘用以及人员的筛查中有很大的作用。


这个人其实已经犯罪了,并不是我们筛查出来的。


我的研究发现任何一个强奸犯都可以在他画中找到一些心理特征性指标,这个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他的动机心理是比较特殊的。


我为什么展现两张画?因为很多强奸犯和介绍卖淫嫖娼者,在雨中人中特征指标更加明显。有的时候我们在树木画中还不大看出来,或者说还特征不是很明显,当然这个树隐隐约约还能看出来。


在绘画中如果画了生殖器,80%是阳痿,但是有20%是性功能亢进。同时鼻子画的比较大,嘴涂黑都跟性有关系。而这个人的躯干中间画了一个像颈椎延伸的东西,但是底部是生殖器,这个人一看就是强奸犯。


根据我们的经验,实践中画这种画非常少,当然如果我们没有技术,就不知道这个人具有犯罪潜质。这个人即使27岁没有犯强奸罪,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犯强奸罪的概率非常高。


树木画了两棵,树是涂黑的,当然代表情绪不好;而且根部也涂黑,是遮掩;而且第二棵树里也有一个类似阴茎状的东西,而且他的智商不高,性的欲望又比较强,这种人犯强奸罪的概率就比较高。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绘画投射做犯罪心理研究,就是通过绘画把各类犯人形成一个叫心理的潜在画像或者预画像,这一类人有百分之多少。像强奸罪有一些跟性相关方面的特征,可以说100%可以筛查出强奸犯。但是杀人犯不能100%筛查。还有介绍卖淫嫖娼,在心理方面也都有一些比较特征指标。


我去了中国很多监狱,杀人犯有很多指标,但想找到一些共性特征还是比较困难。我们发现杀人犯的动机相差非常大,当然我们也总结出来一些指标,但是不具有像强奸犯那样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概率的特征。我们也在做大数据,已经发现了一些规律,反过来可以把这些规律应用到筛查中,这样为我们犯罪的心理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