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黄政昌博士,很开心今天晚上来这边跟各位分享如何帮助青少年做好生涯规划。很开心能够在这边来分享一下青少年生涯规划的一些重要的观念。

 

希望这场讲座让各位能够产生严重的“认知失调”,就是跟以往各位所听到的演讲可能不太一样,我比较在乎的是治标又要治本,核心的那些观念我们一定要清楚,因为人是由观念来引导思考和动作的。

 

 01 

 青少年生涯规划的核心基础 

 

我先举第一个案例。

 

我目前在心理辅导学系里面担任教授,有带班担任班主任。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到大二的时候,很奇怪,开始经常旷课,上课的时候打瞌睡,意兴阑珊的样子,我就把他叫到研究室来个别谈一下。

 

就和他说,“你最近怎么了?老师有注意到你上课的态度,好像不是很起劲,迟到,上课还会打瞌睡等等。是因为心理辅导学习没兴趣吗?或者发生什么事情?”

 

聊着聊着他就说,“老师我觉得我念心理辅导学系怪怪的”。我说,“怎么讲呢?”

 

他说,“别的同学对讨论人的心理困扰,都好有兴趣,对人很好奇,能够有同理心去共情别人,大家都很愿意去自我袒露,讲自己的状况,很容易就有感觉,就会掉眼泪,难过就哭了,可是我都觉得好无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有什么好讲的?而且我觉得个案没有什么问题,我很难知道他们到底哪里受苦?而且他们到底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心理辅导学系我越念越痛苦,所以我最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该校内转系?也可以参加校外转系。”

 

我说,“原来如此,一开始虽然高中毕业你填心理辅导学系,但是一年多了以后,你慢慢发现好像跟你原来所预期的不太一样,你没有那么高的兴趣,而且你开始对这个人跟人有关的工作好像觉得格格不入。”

 

我就说,“好,没关系,你去想想看,我们学校是个综合大学,有11个学院,你就把这个课表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哪些课你觉得不错,你去旁听看看,哪一个门课、哪一个老师上课能够激起哪一些兴趣,让你眼睛会稍微发亮,让你会觉得上课不想打瞌睡,你去听听看好不好?你听几堂课以后再回来跟老师讲。”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学生再一次回来找我说,“老师我发现我可能知道我的兴趣在哪里了。”

 

我说怎么讲?他说他发现我们学校有个系叫做史学系,就是历史学系,历史学系就是在研究古代的历史,考察古迹,去探索这些古代的事情,已经发生过的,甚至古迹遗迹等等。

 

他说他对这些历史古迹好有热情,他从小就很喜欢看雍正皇朝的连续剧,他觉得好感人,而且他对考古也很有兴趣。

 

所以最后他在学期末的时候确定了他要转系,转到历史学系。

 

待会我们会简单让各位看一下“职业兴趣理论”,心理辅导学习的对象是人,人跟人是充满了很大的变异,很多的不确定感,而且人是有idea、有想法的。学习对象是什么?也是人。

 

各位大家注意他是喜欢已经发生过的,可能是死人,死掉的人已经不会动了,也不会讲话了,而且已经是发生过的生活足迹,这些文化产物等等,它们躺在那里等着你去挖掘,等着你去研究,它是不会讲话的,它是不会反馈的。

 

可是人不一样,人你问他“你今天心情怎么样?”如果你跟他关系不够,他可能不会告诉你什么, 只会说“没怎样,还好”。但如果他信任你,他会说,“老师我最近不快乐,老师我觉得我好像有抑郁症。”

 

他其实很愿意跟人自我谈论,为什么?因为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有很大的变异性,但是很有趣的是如果你今天去考古,一些遗迹或者一些历史,一些古代人物、一些木乃伊、一些骨骼,它不会突然讲话说,“不要碰我!不要那么大力!你太大力吓死宝宝了。”

 

这些是不会发生的,它不会讲话、不会反应,所以难怪这个学生从大一念到大二会越念越没兴趣,越念越痛苦,越念越厌学。

 

终于真相大白了,就是因为他并没有足够的探索或者真正了解,他觉得念心理很不错,很好玩,可以了解人。有一些心理变态的电影,觉得念心理辅导学系很神秘,可是真正念了以后也有很多的课都要做反思报告,都要分组讨论,都要自我揭露,要去谈自己的原生家庭经验,他才发现这样他不适应,格格不入。

 

 

 

第二个例子:美国最著名的10个大学辍学的成功人士。

 

你知道排名第一是谁吗?

 

我们现在所有的电脑系统,这三四十年来它霸占了整个全世界的作业系统,叫做微软,Microsoft微软作业系统,我们现在用的是 window7.0,window10.0对不对?比尔盖茨改变了一个世界,因为全世界大部分都在用微软作业系统,用Microsoft office或者window系统。

 

比尔盖茨在念哈佛大学时非常优秀,念到大三的时候,他到处去旁听各系的课,心理学、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到处听,他觉得想要找一些科目对他的人生是有帮助的,对他的创业是有帮助的。

 

一直听到最后他发现讲课很枯燥乏味,他觉得已经够了,他觉得学校没有什么能够再提供给我,所以最后他在大三的时候就辍学了。他休学去干嘛?跟另外一个好朋友合伙,在他的车库里面开始组装电脑,微软公司就创业了,后来二三十年内就改变了世界,微软公司的office系统等等。他并没有念完大学, 30年后哈佛大学才把他邀请回去,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透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比尔盖茨每年还是受邀回哈佛大学对毕业生做发表感言,他仍然非常肯定大学教育的功能,他说大学教育仍然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去寻找自己人生方向的一个很好的氛围和环境。

 

因为大学的教育跟初中、高中不一样,他强调的是批判式思考,是独立性,就是因为这样的氛围,让比尔盖茨找到他自己真正的能力需求,他把哈佛大学提供的资源吸收够了,这样他确定了他的人生方向,就出去创业了。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自我探索非常重要;第二个,人生一定要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如果有兴趣又有能力,这太棒了,bingo命中,有兴趣又有能力,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至少他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眼睛才会发亮,才做的这样有成就感,才会肾上腺素乱喷,才会废寝忘食,才会融入在里面,才有可能快乐,甚至有可能达到一定的成功。

 

希望透过这两个案例分析,让各位知道自我探索,找寻自己的兴趣,让人才有可能定锚,往那个方向去前进,所以“自我探索“是生涯规划里非常非常重要的。

 

02 

 父母在青少年生涯规划中的迷思(误区)

 

其实很多时候生涯规划本来就是渐进式地发展,但是为什么到最后青少年生涯规划会出问题?甚至还有专门的一门课就是“青少年生涯规划”,甚至有今天这场讲座,还要来教我们的父母、师长怎么样做一个正确、适合青少年的生涯规划。

 

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师长、社会一直传递给青少年一个错误的信念,一代传一代,我们以为是对的,可是这些迷思的背后,其实对青少年来说,有身心上的一些伤害,就会让我们很怕犯错,让我们在生活中非常有压力,很怕一步走错就步步错,人生就完蛋了。

 

 

 

第一点,父母最知道孩子是什么,所以父母来替你们做决定。

 

孩子虽然是你生的,但先天的气质、他受的教育、遇到的老师不一样,慢慢他会交互作用出不一样的兴趣、不一样的现象,这不一定是父母永远知道的,所以各位父母应该要怎样去鼓励孩子去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的方向在哪里,而不是自以为是,“你是我生的,我是你老妈、老爸,我当然知道你学什么,你就去念理,你就去念文,你就去念高中,你就是去念什么学校。”

 

这样替孩子做决定,孩子不会快乐的,而且这到底是谁的人生?这是孩子的人生,可不是父母的人生,对不对?

 

第二点,高考成功就等于人生成功。

 

虽然科举制度清朝已经不见了,但是科举制度仍然深藏在你我心中。

 

目前考大学的高考其实就是科举制度的复辟,大家还是在追寻这样211、985名校,一本的名牌大学。

 

只要我能够考上名牌大学,221、985这种名校,清华、北大、交大,我的人生就好像盖一个戳,就是成功组,就是顺利组,就等于人生成功,以后会找到好工作,会找到好的伴侣,就一生就很顺遂,一帆风顺。

 

如果相对应的高考没有考好,没有念一个好的名校,那就等于将来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也没有什么好的收入,生活可能就没有那么充足,将来就找不到好的人家嫁,或者就没有人要嫁你,注定了就是一个穷苦潦倒或者比较低水平的生活品质。

 

一试定终身会压力好大,所以为什么高考结束以后,好多孩子因为努力的1年、2年、3年甚至6年,没有考到一个理想学校,他觉得对不起江东父老,他觉得自己人生完蛋了,高考一考完或者成绩放榜就出现自杀,好多人跳楼,好多人上吊,为什么?因为他觉得人生已经完蛋了。

 

各位他才17岁、18岁就觉得人生完蛋了,只是因为高考的成绩没有达到自己或父母、师长的期待,在我们华人社会里面这是一个通病,这是一个很无形的压力。

 

高考只是人生阶段的一个部分并不等于全部人生,全部人生还有八十几年, 18岁高中毕业,我们还有将近60年要过,对不对?所以当然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等于人生的全部。

 

第三点,兴趣不能当饭吃,考试的科目最重要。

 

因为要高考,要念名校,所以就认为只要跟考试没有关的,跟高考、中考没有关的科目就不要去念了,像艺能科目、音乐、美术都不重要,有一些名牌的高中都不太上体育课、艺术课、美术课的,为什么?浪费时间、浪费学分,都是上这种高考会考的科目,因为他认为兴趣不能当饭吃,非常的功利主义。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念数学、汉语、英文,如果能够做一些我们有兴趣的事,不管是运动、音乐、弹吉他、尤克里里,或者唱歌,或者跟同学一起聊天,或者一些旅游登山,它可以润滑我们的压力,可以刺激我们大脑不同部位的放电,整天大脑同一个部分一直被分析,大脑反而比较容易有牛角尖效应,反而读书的效率是比较差的,而且比较容易烦躁。

 

如果你一直做同一件事,一直念书,没有做一些让你舒压的、比较开心的,比较有兴趣的去开发大脑不同部位的活动领域的话,其实很容易很容易烦躁,很容易没耐心,到最后读书的效果更差。

 

第四点,念数理科系比较有前途,语文科系没有前途。

 

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是男生一定要念数学,物理化学这种跟科技有关的,将来毕业才有工作,才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好的收入。如果是男生不要去学那种语文,什么中文系、语文系、社会系,男生不要念这种没有前途的,这也是不合理的,念自己有兴趣的科系是最重要的。

 

也有可能女生对理工很有兴趣,做实验、做研究、做科研,也有男生对语文,对社会学、哲学很有兴趣,这没有标准答案的,不要因为性别而有所差别。

 

第五点,青少年的价值观很容易偏差,父母一定要严加矫正。

 

青少年从儿童起进入成人,价值观的确比较容易浮动,比较容易被社会大众媒体影响,所以我们父母更应该是给一些支持、一些建议、一些参考意见,而不是直接替他做决定,或者告诉他就往这里走。

 

因为青少年喜欢找出自己的独特性,长成独特的大人,如果对青少年告诉他就只有这条路,这个观念、这个价值观才是对的,他反而会为了反对而反对,反而会非常抗拒,到最后引起严重的亲子冲突。

 

所以你可以分享你的观念、不同的看法,但还是要让孩子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替他做决定。

 

第六点,早帮孩子确定目标,未来成功几率越高。

 

孩子需要探索的过程,你替他做决定,到最后他会抗拒,因为这是你要的,你要念的科系,不是他要的,他会觉得他没有兴趣。

 

第七点,爱孩子就要尽早帮他准备好一切。

 

第八点,只要严格管教,就能够摒弃干扰,养成好习惯。

 

这都是比较控制型的父母,总觉得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我早一点替你准备好一切,你都不用做家事,都不用打工,也不要有礼貌,你就好好念书,去培训学校好好念书,好好把中考考好,把高考考好,这样人生就是好的。

 

人生并不等于这样,你只要好好念书,品性不好,没有做家事都可以,你看到在小区电梯,看到邻居也不用打招呼,对爸爸妈妈没什么礼貌,也没有同理心,也没有公德心,这些都不重要,你只要把书念好就好。

 

一个成功的、品性端正、人格成熟的人不是只会读书,人际关系、团体生活、幽默风趣、懂得关心别人、愿意分享或一起跟人家合作,这些能力才是真正决定日后是不是人生成功,或者是不是能在工作上能够发扬光大,能够有一些创建,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够有一些不凡的表现的关键因素。

 

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能够去探索,允许孩子能够跟父母去互动、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