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中国2月余,武汉、湖北乃至全国的严格管控措施还将持续多久?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之下,普通民众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态如何?近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调查了全国5万多名普通民众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况,为制定和实施相关心理健康干预政策提供具体依据。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徐一峰团队近日在《英国医学杂志》(BMJ)旗下《综合精神医学》(General Psychiatry)杂志上发表题为《全国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压力的调查:影响和政策建议》的文章。

  这是中国首次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对全国普通民众创伤性心理损伤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1月31日至2月10日,研究者共收集到52730份有效量表,其中男性受访者比例为35.27%,女性为64.73%。

  量表测量的指数包括多个方面。除了人口统计学数据,还包括受访者新冠肺炎创伤后心理困扰指数CPDI(COVID-19 Peritraumatic Distress Index)。CPDI包括多个指标,如焦虑、抑郁、特定恐惧症、认知变化、回避和强迫行为、社交功能丧失等。文章显示,量表中CPDI范围为0到100。得分在28到51之间表示轻度到中度困扰,得分大于或等于52的表示严重困扰。

  结果显示,约有35%的受访者遭受心理困扰,有明显的情绪应激反应。其中29.29%的受访者属于轻度至中度困扰,而5.14%的受访者遇到严重的心理困扰,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如恐慌症、焦虑、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等。

  此前就有研究关注新冠肺炎流行时期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高发。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项玉涛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2月4日在《柳叶刀》发文指出,被隔离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可能会感到无助、孤独、愤怒,甚至出现拒绝治疗、暴力等行为,临床上发热、缺氧、咳嗽等感染症状和用药原因也会加重上述精神问题。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和徐州东方人民医院的专家则联合在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ChinaRxiv 上发表文章,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数量与新冠肺炎在全球的爆发数呈现一定相关性。新冠肺炎一月底爆发初期,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显著上升,徐州东方人民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较一月初上升25%,较2017-2019年同期平均上升10%。

农民工心理困扰程度最高

  在疫情期间,个人心理困扰的程度与多个因素有关,如性别和年龄。徐一峰团队文章表明,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有明显的情绪应激反应;在年龄上,18岁以下的青少年心理受困扰的程度最小,而18至30岁的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受困扰的程度更高。

  研究者解释,由于青少年新冠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以及家庭隔离的保护而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相对较小,青少年的心理困扰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相比之下,老年人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心理状况较易受影响;年轻人心理困扰程度较高则和较多的媒介接触有关,他们倾向于从社交媒体中获取大量疫情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很容易触发心理压力。

  此外,个人文化程度和职业也会影响新冠肺炎创伤后情绪的应激反应水平。研究提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对健康的自我意识程度较高,往往会容易焦虑和痛苦。

  而在所有职业中,农民工心理困扰程度最高,原因可能包括复工后对公共交通中感染病毒风险的担心、工作时间的耽搁和被剥夺预期收入的担忧等。

  在地域上,由于湖北在内的中部地区受新冠肺炎的威胁最严重,该地区受访者的心理受困扰程度普遍较高。同时,地方医疗资源丰富程度、公共卫生系统的效率、具体采取的防控措施等都会对疫情中的普通民众的心理造成影响。研究者在文章中举例,由于外来务工人口众多,上海极有可能输入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但上海受访者的心理困扰程度并不算高,可能和上海较高水平的公共卫生系统有关。

  研究表明,从1月31号开始,公众的情绪反应程度已经显著下降,元宵节时的心理困扰程度最低。政府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公众心理压力下降的原因,包括严格的医疗隔离、全国的医疗和资源支持,控制人口流动、公共教育等多项措施。

完善突发事件心理干预体系

  根据此次调查,徐一峰团队提出了多项心理健康干预政策建议。

  首先,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干预措施很重要。研究者提出,应特别关注例如年轻人、老年人、妇女和农民工等心理弱势群体的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政府可以建立全国性战略规划,在新冠肺炎重大灾害期间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心理急救。

  此前,针对特殊群体的指导性干预原则已经出台。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多项通知,新冠肺炎期间不同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了基本原则。但文章指出,迄今为止,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解决。

  多名学者也曾在《柳叶刀》发文,指出目前中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完善,应加强现有突发事件心理干预体系。

  2月18日,《柳叶刀》杂志曾发表《针对受新冠肺炎流行影响的人们的心理干预措施》一文,研究者提到,美英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常态化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而中国的心理干预措施多是被动性的,必须改进中国心理干预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此外,该文章认为,中国目前心理干预总体规划不充分,多数医疗部门在没有相互沟通的情况下独立开始心理干预活动,容易造成精神卫生资源的浪费。

  此次徐一峰团队还建议,应提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改革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体系,建立包括流行病学监测、筛查、转诊和针对性干预在内的综合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以减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时民众的心理压力。

咨询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