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19:00-20:30和计划心理师学院邀请了认知行为催眠专业往届优秀学员栾春生和白宛灵为大家分享自己在使用认知行为催眠技术的实践与体悟。

 主题一  认知行为催眠教你来减压  

主讲人-栾春生

 青少年资深催眠师

哈工程应用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大学教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的栾春生,我是一名大学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的从业者,很开心跟大家去分享我学习认知行为催眠的心得和体会。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认知催眠教你减压。

 舒尔茨在1986年指出,有高达50%~80%的疾病和慢性压力有关,并且长期的慢性压力所累积的情绪更是抑郁、焦虑的危险因子,并且容易引发自伤或者自杀的行为。所以说压力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 从我开始做心理工作,就发现我的很多客户都在饱受压力的困扰,而且是长期的压力。到后来我也会在外面去做一些分享。


 每当我讲到压力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问我:

 1.到底什么是压力?

2.压力怎么样对我们产生影响?

3.我们如何去管理好这无处不在的压力? 

 

今天我会试着从我的角度去给大家回答一下这三个问题。 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对我影响蛮大的,我有一个4岁多的小男孩,在前两天我们吃早餐的时候说,我亚历山大,我就是压力山大,起初听了我就很想笑,而你细细品过来后难免不会有一些难过和伤心。 为什么?

因为孩子只有星期一和星期四可以休息,星期二的晚上参加英语课和舞蹈课,周三、周三学游泳课,周五篮球课,周六上午做小儿推拿、下午学绘画课、晚上有英语课,周日上午篮球、下午围棋课。 所以说,孩子除了上幼儿园在家吃喝拉撒睡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孩子说压力山大,我觉得没有问题,我们作为家长其实压力也蛮大的,总是希望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在教育孩子上我们自己就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接着很多人比较羡慕我是一名大学老师,羡慕我一年收入稳定,还有三个月的假期。但其实恰恰相反,老师在假期中没有这么多压力,可是他一进入到工作岗位,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突发事情,包括论文科研的压力。 有些中小学老师要抓孩子的成绩和升学,每天焦头烂额的。所以说教师群体往往是比较容易压力过大的。

即使是像转换工作和结婚这样的好事,也会给人造成一定的压力。压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压力无处不在。 我另一个身份是心理咨询师。我最初是从16年开始做心理机构。对我来说,做心理工作有两件事让我压力很大,第一件事就是接个案,另外一件事就是参加培训。

 当我去开始接个案的时候,因为自己有好奇心,我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情况,可这样会把自己搞得很累,这种压力就首先体现在我的胃口开始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是从创业的时候140斤一直胖到170多斤,那时候真的很痛苦。

 到后来我就开始学习和实践认知行为催眠技术,我会用其中一些方法去慢慢地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食欲也随之减少。现在瘦回到150斤。以后我接个案就不再去挑战各种高难度和新奇的个案,开始做自己擅长的领域。 在选择一些培训的课程的时候,我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多数没有实用价值,还把自己搞得很累。

现在我会更多的选择这种实用性比较强、学完拿过来就可以很快应用的技术,比如认知行为催眠。 这两天复旦大学的一个专家,他对国内的催眠文献进行了一个综述,发现现在催眠界很流行的就是催眠结合各种各样的流派。

 比如结合精神分析,我们叫它催眠分析或催眠回溯,即来访者被导入催眠状态后让他一点点回到最初造成困扰的初始事件,然后把这件事处理好,然后再回到现在,困扰就消失了,这样的方法很有威力。 再比如说后现代的治疗中的焦点叙事结合催眠,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埃克森催眠或者是nlp培训。

 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CBT结合催眠,因为CBT是一种比较比较实用的技术,它更多地针对你的想法去做工作,通过改变想法,然后去缓解你的情绪和行为,CBT很重视在意识上做工作。催眠很多时候强调绕过意识的评判,直接针对潜意识做工作,所以说CBT和催眠结合就会变得很有意义,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有研究显示,单纯的CBT治疗与CBT结合催眠治疗,两者的效果有显著性的差异。认知行为催眠会比普通的CBT治疗效果要好70%。同时认知行为催眠是基于循证的疗法。

 什么叫循证催眠呢? 

认知行为催眠会用到很多脚本,这些脚本都是被研究过至少10年,被证明确实对个案的身心是有帮助。不管你是弗洛伊德,还是普通的心理治疗师、新手小白,只要你按照我的方法做,做出来的效果就跟这些大师们的效果是一样的,就是你做我做都一样。 

所以当我听到有这样的课程引进到国内,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到世界上比较先进高效的心理治疗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就报了名。17年的年初我开始参加培训,然后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就这样一直跟下来,我一共参加了4次培训,所以可以说我是认知行为催眠不折不扣的钉子户。

 其实压力有时候是一种身体体验,你很难用言语描述,它是我们对变动未知的东西产生的一种身体反应。我先跟大家描述几种身体特征,看看你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第一,没有办法像往常那样集中注意力、有效率的工作或者学习。

第二,睡不踏实,睡不安稳。

第三,身体的各个部分莫名其妙的疼痛,比如说偏头痛,然后颈椎痛。

第四,比平时更容易生气发火,或者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差。

第五,工作打不起精神来,或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容易做这一件事的时候想另外一件事。

第六,反复想一件不太好的事,无法自控,怎么都放不下来。

第七,食欲不振,或者一反常态大吃垃圾食物,体重忽高忽低。

第八,莫名其妙地脱发。

第九,性生活的要求或者性生活的能力有变化。

 

如果说这九条跟你都完全不沾边,恭喜你,你状态不错,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上面超过三条以上,如果不是身体上有医学的疾病,那么很有可能是你最近的压力有点大。你身体在给你发出警报。

这个警报是由谁发起? 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杏仁核会拉响警报,或者叫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通俗称之为急性压力。当压力不是急性时,皮质醇会发挥作用,即通俗意义上的压力荷尔蒙。长期或慢性的压力会改变我们体内的荷尔蒙,让我们变得没有快乐、没有活力。 

压力过大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很多的困扰,但是完全没有压力,真的好吗?我给大家讲一个健康保险业做的一项科学研究,它是从1999年一直做到2009年,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群体是1万多人,年龄范围为50岁-64岁左右的退休老人。 

将50岁退休的人和正常退休的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他们对比的部分就是服用镇静类的安眠药,发现那些提早退休没有工作压力的人,服用的安眠药反而会比那些正常退休的人要多。

 这不免引起我们的好奇,难道说压力大会造成我们的身心困扰?压力小或没有压力反而会让我们更容易得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很多时候我们发现A农村劳作的妇女,他们的骨密度会比城市的妇女的公益度会更好一些,所以适度的压力反而会让我们更健康。 

这就是心理学界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叫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中等强度的压力,人们的动机和表现最好;压力不足,人的动机就会很弱,会感觉很无聊;给自己压力过大,会压力超载。

 中国有句俗话叫把压力化作动力,以前听老师领导说的时候我还有点反感,但你学了心理学后就会慢慢理解,这还真不是一句心灵鸡汤。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个人的振奋或兴奋度,包括他的焦虑或者压力感,跟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成绩是有关系的。

 当压力越小时,人的动力也就越小。随着我们的压力增加,动力和积极性也跟着上升,工作会变得更有成就感,所以我们的努力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当然这个东西不是无限的,这种关系达到中间会呈现为一条倒U型曲线。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个50多岁的男性,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对自我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导致睡不着觉。他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所以就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写字、做瑜伽、做禅修,都发现效果不好。 然后就经人介绍来到我这里,我一看就有一些焦虑,怎么办? 我除了给他做催眠之外,还给他录了一个认知行为催眠的脚本——呼吸消除紧张脚本,它是一种放松的方法,但不仅仅是放松,它通过结合呼吸,包括让你的肌肉变得紧张,然后从紧张逐步导向放松,这样不断地让你紧张放松,这有点跟训练你身体的弹性一样。 慢慢地你可以在紧张和放松之间进行一个切换。

我说这就是你的药方子,你要想好一天三次饭前服用,然后他很听话,每天都给我打卡,他说老师这个东西叫练功,我每天最少练三遍,有时候3.5遍,几周之后他向我反馈说自己失眠得到了缓解。 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好用,然后就应用在很多失眠患者的身上,我发现很多失眠患者的压力都很大,你也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因为压力大而失眠,还是说因为失眠让他持续地感受到压力。总之做这样的呼吸消除紧张训练,只要按时服用就会有很多积极的变化,然后我将这样的方法分享给身边很多人,他们去应用实践之后都反馈说效果很好。 

去年在成功之道,主持过一档CBH和CBT-i的对话节目,我发现了就是CBT-i治疗失眠很好用,同时Mark Davis使用认知行为催眠中的呼吸消除紧张训练做放松。发现只要失眠者按照Mark这种放松的方法做,效果都很好,这是让我是蛮震惊的地方。其实治疗过程并没有多复杂,只要按照这个方子去做就可以,这就是循证治疗的好处。

 另外就是增加人格成熟度,什么叫增加人格成熟度?可能你的失眠都好了,突然又发生了一些压力事件让你又开始失眠了,你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预防复发,需要将一个人的人格成熟度考虑进去,所以我认为一个有效能的、高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让来访者再一次面对失眠的时候,他不再担心、不再害怕、不再有这么大的压力,失眠了没有关系,我起来做该做的事,我没睡好也没有关系,我也不会说因为睡不好就刻意一直躺在床上。 

所以来访者开始与他的困扰和问题去共处,他可以去承受压力,这是我认为的更高效更有效能的治疗目标。在认知行为催眠中会有一个增强自信心和增加幸福感的方法,是一个英国医生发明,很有特色,叫哈特兰的自我强化。 这个方法就是增加来访者去与问题共处的自信心,让他更加有自信,在面对失眠和压力的时候不再惊慌。认知行为催眠中很多脚本里都会有一部分是做强化的暗示,这一部分就可以激活我们对于成功、快乐和幸福的感觉。

催眠其实没那么神秘,认知行为催眠会告诉我们,催眠有点跟经典条件反射一样,正如巴甫洛夫在实验中每次给食物后狗都会本能地流口水。经过几次的训练,每一次给食物的同时进行摇铃。铃声就在模拟人类的语言,语言会调动人的生理反应。 所以说来访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我们帮他把失眠解决了,把他的压力去解决了,而是当他自己独自去面对压力、面对困扰的时候,他有没有自信心?

我们通过直接的暗示去激活他内在的感受和自信心。 认知行为催眠会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疗法,这是认知行为催眠的一大特色,它会有一系列的表格和脚本可以让我们去应用,让来访者通过行动去获得多巴胺来抵消掉压力,这也是很好的方法。 第4个比较有特色的方法是去灾难化提问。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在17年夏天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从外省市过来,他是个尖子生但高考失利,没法面对这件事。他爸妈都很正能量,劝孩子说你要复读,凭你的实力是完全可以的,现在的困扰只是暂时的,你是没有问题的,然后越劝孩子越心烦压力越大,甚至不跟家长去沟通,家长一看就没有办法了,然后就开始寻访专家,寻访名医,找了很多的咨询师,发现都没有效果。然后就到我这来了。

 当一个人杏仁核过度活跃,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刺激时,他的额叶腹内侧在解读事物的时候也会活跃,同时前扣带回ACC会检索到细节线索。所以说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他就受惊了,受惊的人一般都会想得比较多。

 所以你好话好好跟他说,听不进去,而且很敏感。所以这样的人,你跟他讲积极、乐观,他反而会变得很难过、很伤心。 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我找了找认知行为催眠的脚本,发现里面有去灾难化提问,就是不跟他探讨什么正能量,而是跟他去探讨困扰他的最糟糕的事情。一个流程问下来之后,孩子突然跟我说,老师我想清楚了,我就傻在这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有时候认知行为催眠真的是太神奇了。

 还有一个我本人受益最大的技术是冥想和正念,因为Mark老师在做认知行为催眠之前,他是很资深的冥想和正念方面的专家,所以他会把正念讲得很清楚,他说正念就是将我们的注意力控制到一个没有意义的物体之上,所以当我们去专注之后就会引发放松,放松反应是副产品。 所以在我有一段时间压力很大时,我就会自己工作一个小时,然后正念5分钟。

我使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双脚放平,双手放在大腿上,后背靠在椅背上,然后闭上眼睛,这时候我不会有意识地去操控我的呼吸,而是将注意力放到我的呼吸上,去关照我的呼吸,每一次呼气的时候跟自己说1。 当我们去注意到身体感觉的时候,还要让意识和潜意识同在,数字就是意识的功能,潜意识就像高压锅的盖!

专注5分钟,起来之后就神清气爽,压力的感觉就消失了。 我们平时工作和学习花掉了精力,做正念可以让我们恢复精力,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发现,当我做完正念之后,对垃圾食物的渴求也开始降低。而且这是一种提升专注力的方法,在前面跟大家讲过压力的几种表现,有的人做一件事,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件事,这样做事情就没法专心,我们用正念的方法就会产生显著的效果。 有重复性观念或强迫性观念的人很容易执着于一个念头,然后身体就会有反应。

这样的人不断地被自己催眠,他们本身的专注力会比较好,很容易专注于自己的想法,然后产生情绪和反应。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做这种说数字1的这个方法就不太好。Mark使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叫河流上的飘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我们知道,人容易自我催眠,比如一想到学校就难过伤心害怕不想去,身体就会有情绪反应,就会产生压力,这种联系非常紧密,比如摇铃与本能地流口水联系在一起,而如果我们要让铃声和流口水的反应变成无效的联系,需要夹杂更多的方法,在摇铃的同时敲锣、打鼓、弹吉他、弹钢琴,这时候各种声音就会让大脑混乱掉。 

具体在河流上的飘叶中,我们会让来访者想象有一条河流,河流的旁边有一棵大树,大树在秋天叶子变黄了,然后飘下来。如果你最近有什么想法就放到树叶上,然后看着河流,把树叶上的想法漂走,而不去反应。 因为你夹杂了很多的联系,所以会发现大脑搞不清楚各种想法的区别了,所以你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生理唤醒就没这么强了。 

所以前面使用数字1来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比较忙累烦的人。另外对于有重复性观念或强迫性观念的人来说,我们使用扩大注意力的方法让他看到的事物更复杂。 其实认知行为催眠的每一个技术都被研究过,证实使用过很有效,所以说在学习认知行为催眠的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把脚本读熟,而是你要了解到这个脚本设计的目的,它针对的是哪些问题? 

如果说你自己平时生活中感受到压力,或者说你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饱受压力的困扰,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你希望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来访者去缓解他们身心的症状,那么认知行为催眠是一种非常高效能的、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技术,我也欢迎大家踊跃去报名这个课程。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样实用有效的课程,可以实现自身的进步! 

 

 主题二  认知行为催眠教你科学放松保健眼目  

主讲人-白宛灵 

中医催眠师心理咨询师 

 

大家好,我是北京格式塔视力保健师、中医催眠师白宛灵,同时也是未来的认知行为催眠师,很开心和大家汇报学习认知行为催眠的心得体会。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疗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会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而不同的疗法结合的应用效果很可能比使用单一的疗法会更有效。 而认知行为催眠疗法就是这样的一种非常好的结合认知行为、催眠和正念的整合疗法,它不仅能拓宽我们催眠师所关注的领域,同时也能在临床中发挥出催眠更好的效能来。 

在2019年我有幸来成功之道和Mark Davis老师、郑慧美老师、郁欣薇老师等人一起学习认知行为催眠技术,一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作业,需要提供案例报告和录音汇报。 每一个阶段都对我的临床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同时对我个人的成长也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所以我非常感谢三位老师。

 这三位老师功底都非常深厚,他们细致的讲解让我在技术上有了充分的理论支持。无论是吹棉花的练习,还是放松引导的每个环节,都让我在团体视力调整上和在1对1的视力调整上有大幅度的技术提升。

 我带着满满的感恩来给大家汇报下我在学习认知行为催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做一个简短的汇报······ 白宛灵老师在临床咨询的过程中一直引用认知行为催眠技术,她在半小时的分享中,使用了两个自己亲自做过的个案,证实认知行为催眠在治疗近视中的神奇效果,详情可戳视频。

 

对认知行为催眠感兴趣

点击此处预约咨询更多内容

  文/梓菌编/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