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中也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人最难的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不了解自我就难以完善自我。 为什么说难呢?因为人格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层面。 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95%处于潜意识层面,人有三个我: 第一是自我(ego),在意识层面,这部分在人格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第二是本我(id),在意识层面之下;第三是超我(superego),大部分在潜意识层面。 什么叫潜意识呢?就是你做的事情自己不知道。

 

图片来源于刘伟老师演讲   01  了解自己的原因一:消除盲点  人的心理与生理一样,都有盲点。生理盲点的机制是,人的眼睛后面有视网膜,在视网膜的后面有一条视神经,这个视神经是没有细胞的,所以看不到世界。由此推演,人也有心理盲点。 图片来源于刘伟老师演讲

 

 02 

 了解自己的原因二:生活幸福 

 

一个人要是真的了解自己了,那么就会生活得很幸福!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技术,用全息理论来解释,要是你心理修炼好了,不想成功也难!学习心理学要先把自己搞定,这叫心理成长。 不要把心理学作为一种赚钱工具来做,要是把心理学当做一种赚钱工具,就很难做好,要是中途不赚钱就做不下去了。这叫做初心。 不要把心理咨询当做一种技术来做,要在心灵层面上来做。心理咨询师是人在心灵的导师。就如一碗水和半碗水,心理咨询师要在心灵层面的高度上来引导来访者。 所以,了解自己,是心理咨询师的第一步。 从哲学层面上看,人总是研究比自己层次比较低的物质。最早出现的是天文学,然后出现数学、物理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出现得比较晚。人类研究自己的学问出现得比较晚,研究得不深刻。用自己的大脑研究自己的大脑。这在哲学上是一个悖论。 中国古人说,人定胜天。定不是必须,定是入境,所以要打坐,消除不良干扰,达到悟。

 

 03  了解自己的原因三:发觉潜能 

 

绘画投射有两个终极目标:1.能不能用自己的一生让自己和周围人生活得更幸福;2.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很多人自卑就是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南京有个盲人做按摩,分支机构有几十个,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他有管理能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机遇,但有人发掘了自己的能力,有人却没有。刘翔的教练、郎朗和丁俊晖的父亲都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点。能力是在活动中慢慢展现出来的,不然就被埋没了。 对于心理教育者来说,自信是必须的,不要说自己不行。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也有二八定律,即20%的人天生自信,80%的人不自信。绘画投射就是用来帮助你挖掘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的。

 

 如何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途径有很多,有来自周围人的评价,有与他人比较,有观察他的惯常和典型行为,有进行量表和投射测验,有每日进行自我反省等。 刘伟老师在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 很多人了解自己的途径是通过周围人的反馈。这种方法需要评价者本身具备一定的水准,有四个条件: 1. 对你比较了解;2. 心理成熟,认知水平高;3. 敢于评价;4. 与你没有利害关系。 还有一种方法是心理测量,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量表在进行问题筛查的时候可能会有倾向性,因此会出现选人不靠谱的现象。比如使用量表对犯人进行测试,由于犯人的疑虑性比较高,防卫心理重,所以可能会出现虚假回答。 绘画投射技术可以用来测试。绘画本身是人类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最古老的形式,每个人都有绘画的潜能。绘画投射的优点:容易接纳、操作便捷、消除防御、真实呈现。 

 绘画投射是中国的冷门绝学 

 

绘画投射在9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但是它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 中国文字是象形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最初都是象形文字,其他三个古国后面演变为拼音文字,只有中国还是以象形文字为主,演变成表意。根据事物的外形来判断其涵义。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图像,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书面同源。中国有笔迹分析,通过笔迹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在公元前200多年,西汉文学家扬雄曾写道:“书,心画也”。

 

图片来源于刘伟老师演讲 中国在古代就有“天人合一”全息思想,因此绘画投射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 中西方揭示自然规律的形式不同:西方用公式表达,中国用图形表达。因此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的比较多。中国人有“取象比类”象形思维模式,因为外形相像,所以有核桃补脑、胡萝卜补眼睛、牛油果补子宫的说法。正是因为中国人具有象形思维,因此创造了周易和中医,中医就是根据五行建立的学科。 西方量表在中国人使用上有一些缺陷,中国人比较中庸,而且性格比较内隐,因此国人更适合和喜欢这种绘画投射测验方式。 

 绘画投射测验的系统创新与改革 

 如果我们还承认弗洛伊德理论是正确的,人格测验一定是投射测验。人格的主要部分处于潜意识层面,而绘画投射是潜意识测验,所以使用绘画投射进行测验是合适的。使用绘画投射可以帮助你发现未知的自我。 图片来源于刘伟老师演讲 由于绘画投射测验难以应用,因此绘画投射急需系统创新与改革。比如同一张画的分析结果却不一样,这说明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首先,心理测量要有常模;其次,要有确定的分析理论;第三,研究方法是定性;还有采集状态、指标体系、思维模式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图片来源于刘伟老师演讲   因此绘画投射要跨越心理学,扩大理论范围,其中全息理论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它认为从部分可以还原整体,所以事物的部分可以包含整体。全息是一种新的哲学规律,比如利用一滴血可以检验全身的所有疾病,这叫做全息,叫做天人合一。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全息的。绘画投射是全面采集了你的潜意识信息。呈现你的真实面貌,而不是虚假的。因此将全息融入到绘画投射中是巧合,也是必然。 宇宙是全息的,不管是从宏观物理学的全息学、微观物理学的量子纠缠、中国的天人合一,还是佛教的一沙一世界,都能体现出从局部看到整体。形态决定功能,结构决定功能。绘画投射技术不单单是心理学范围内的,而是要跨越心理学,从更宏观更多元的角度来解读绘画。 

 绘画投射的应用 

 绘画投射测验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应用:1.人才测评2.婚姻匹配(首先要排除危险人物,其次是找到匹配对象)3.生涯规划4.子女教育5.心理咨询6.筛查自杀7.······ 在大会现场,刘伟老师从青春恋情、自杀干预和情感困惑等5个案例的角度分析了绘画投射的应用。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回放~ 

 

对绘画投射技术感兴趣?

点击此处预约咨询更多!

 

 

文 | 梓菌编 | 不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