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冯青枝,认知行为催眠首期班的学员,英国认知行为催眠师,心理咨询师

 

 

我是认知行为催眠班的首批学员。早在2015年,Mark Davis老师和郑慧美老师第一次来华,在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分享认知行为催眠后,有一个三天的工作坊,我有幸参加了学习。

 

 

在工作坊结束的第二天,我就为一个朋友做了催眠。朋友也是咨询师,他看见我回来很好奇,说“给我催一下吧。”我就为他量身定做了催眠稿,催眠结束,他坐起来第一话就说“我好了”。

 

所以我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开玩笑说,我是在课程结束的第二天就开始在个案中运用认知行为催眠的,没有人比我更早了,我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践行认知行为催眠的咨询师,所以也可以说,我是中国大陆认知行为催眠第一人。

 

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但认知行为催眠课程,确实在我的助人之路上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让我变得越来越自信。

 

四年来,我为很多来访者做了认知行为催眠,我认为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今年5月份,经英国催眠与催眠疗法学院认知行为催眠讲师团推荐,并通过和计划心理师学院的审核,我有幸成为今年认知行为催眠课程的助教。我亲眼看到了整个讲师团队治学的认真严谨,也亲眼看到了学员的成长和专业技术的突飞猛进。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01 

 从助教角度 

 

我发现,今年的课程和几年前相比,有了极大的优化,新增了很多实用的内容。干预的工具包由28个增加到了35个。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增了关于积极回溯的部分。在传统的催眠中,催眠回溯一般是用来恢复创伤性回忆。这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当前个体的困扰是由童年早期创伤性经历的冲突被压抑引起的。

 

但现代的共识是,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于5岁之前的创伤。即使有创伤,回溯一次,就等于把创伤强化了一次,也等于来访者又一次受到了伤害。更何况,弗洛伊德本人也发现,许多记忆都是虚假的,都是幻想。因此,重温和表达痛苦的感受(渲泄)不是从回溯中受益的惟一方式,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安全或不恰当,甚至是没有帮助的。

 

因此,Mark老师在本期的教学中,增加了埃尔曼的诱导和积极回溯脚本,认为这些回忆有助于提升个人洞察力,并能唤起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和其它治疗技术一起使用,例如情感管理和心理演练。

 

可以看出,英国认知行为催眠讲师团一直在努力的优化课程,力争向学员传授更多更有价值的方法技术。他们不只是给学员讲清楚认知催眠的原理,而且更注重练习操作。让学员走出课堂就能够动手操作,帮助他人。在需要练习的环节,Mark教师要求团队所有的讲师和助教,连同他自己,都来回巡视,以随时观察练习的效果,解答学员的问题,发现有学员在小组练习中落了单,助教也会马上过去陪练,对每一个学员都高度负责。

 

 

 02 

 从学员角度 

 

除了线下的课程,为了追求课程效率的最大化,还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线上学习。线上一般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Mark老师讲的认知行为催眠的原理、认知行为催眠的特点、催眠的模型等等,还加入了台湾黄政昌老师主讲的关于认知行为治疗的课程,这些安排,都使得认知行为催眠课程体系变得更丰满、更厚重。

 

讲师团队这种积极严谨的态度,感染了每一位求知若渴的学员。学员的专业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每次练习都非常认真专注。学员宁肯早来晚走,也要认真做好每个脚本的操练,有的晚上回到住处还找搭档刻苦地练习。

 

我也亲眼见证了学员的成长,在认知行为催眠课程中不仅能学到专业的助人技术,同样也可以帮助咨询师成长。因为每一个练习都会解决某一方面有关个人成长的议题,大家最初都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困惑,练到最后都觉得被疗愈得找不到议题了;都由原来的拘谨,变得更加开放、自信、自由,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由内而外的绽放状态;许多没有做过助人工作的学员,也变得越来越有咨询师、催眠师的感觉了。 

 

 03 

 个人角度 

 

本次课程中我的身份是助教,在做助教的过程中,我也对第一期学过的课程有了进一步的温习,同时也对认知行为催眠课程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个课程常学常新,而且我现在在工作中几乎离不开认知行为催眠了。相信这次的学习,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认知催眠为什么这么有效呢?个人认为,认知行为疗法是从观点想法入手,先矫正认知偏差;修通之后,再运用催眠的方法把它锚定,正确的认知就变得根深蒂固不容易被撼动。这可能就是认知催眠疗程短、疗效好的原因吧。

 

总之,这次被邀请来认知行为催眠证书班做助教。整个过程让我再一次见证了认知行为催眠的神奇。就像以前我给同行、朋友介绍认知行为催眠时说的那样:“认知行为催眠,学了,运用了,你才知道它有多神奇,它是一门你选择了就会感到庆幸,绝不会后悔的课程。”如果你看到了这句话,毅然决定来学习,我相信你一定会感谢我!

 

 

 

想了解更多认知行为催眠课程?点击此处预约咨询更多!

 

 

 

文/冯青枝编/梓菌、不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