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春山:关于校园欺凌,你必须知道的五件大事
1037人
已加入学习
学习有效期 永久有效
课程介绍
课程学习提示:
1.本课程为在线学习课程,加入之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啦,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天心理网】,在“我的—在学课程”里面即可观看;
2.课程无有效期限制,长期可以学习;
3.虚拟商品,一经支付,不支持退换,请您知悉;
4.官方客服咨询:天天心理|大白 15210329672(手机/微信同号)(工作日9-18点)
当校园欺凌发生时,我们以前的做法是什么样的?
责怪孩子为什么惹事?愤怒的找对方家长理论?还是认为小孩子的玩笑不足忧虑?或者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遭遇校园欺凌?有没有觉得教师、学校才是弱势群体,一个弄不好里外不是人,更何况学校还在争取优秀评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试问自己有真正参与孩子的生活,真正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可有对孩子说过这些话:“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一定很压抑吧”,“要是我就会很难过的,要是我就会很愤怒的”,“我可以帮到你”?他/她们需要帮助,而之前的处理办法,都正在导致校园欺凌更加猖獗,导致孩子无法走出欺凌的阴影!
孩子是不成熟的,没有办法独自面对这样的压力和伤害。青少年阶段是形成人格的重要时期,他/她们的经历帮助他/她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今后的生命中指导行为。有些恶霸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被欺负的孩子会因此变得抑郁或自闭,甚至结束年轻的生命。他/她们无比认真的学习对待世界,无比认真的理解世界,无比认真的成长,因此也值得我们精心呵护和认真对待!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穆林斯基说:“每一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
当我们以成人的视角看待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当我们“说”不听孩子,指责孩子,或者用“武力镇压”时,我们也正在欺凌他/她!并且已经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孩子甚至认为父母、老师和欺凌者是站在一起的,因为成人的“好孩子”理论,被欺负也算惹事,惹事就不是好孩子。为了成为“好孩子”,他/她可能会和亲密的朋友说,用他/她们的方式处理,也不想和父母和老师说。
现在,我们希望知道:
作为父母,如何发现孩子被欺凌?如何才能和孩子有效沟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训练来预防欺凌?
作为学生,如果我自己被欺负,在欺凌发生的当下,我要如何帮助自己制止欺凌?对恶霸有什么建议?
作为老师,如果如何发现欺凌?应该如何和家长合作?
作为学校,如果校园欺凌频繁发生,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建立校园欺凌危机干预系统?
作为咨询师,如果你的来访者是遭遇校园欺凌的学生,要如何开展咨询工作?
【课程大纲】
① 校园欺凌无处不在
② 什么是欺凌?谁说了算?
③ 欺凌与暴力,青少年的亚文化
④ 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
⑤ 校园欺凌的后果
【讲师介绍】
宗春山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
中国青少年自护教育发起人、“网络妈妈”评审团发起人、儿童观教育第一人。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犯罪预防及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工作。
1999年被中宣部、全国人大内司委、团中央、教育部、司法部授予首批“中国保护未成年人优秀公民”荣誉称号,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市人事局评为“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个人”,2005年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委联合授予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突出贡献奖;2007年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8年获“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市十大志愿者2009年首都慈善公益人物,2010年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2001年、2009年分别受到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接见。
专著及出版物:
《断乳》、《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告诉儿子从青春期开始做个真男人》等
主要研究方向:
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以生命发展为核心的 “唤醒生命意识、激发生命潜能、引领生命方向” 的生命教育思想体系。在青少年成长规划、学习能力、亲职教育;教师、学生及高压职业的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课程出品方】 天天心理网
【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取网络授课方式,支持电脑端和移动端。
【课程咨询】
咨询微信客服:
天天心理|大白 15210329672(手机/微信同号)(工作日9-18点)
拨打客服电话:010-59231583(工作日10-18点)
↑↑关注天天心理微信服务号,了解更多精彩课程动态!↑↑
课程目标
适合人群
授课老师
课程特色
学员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