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非会员课程
  • 注意力
  • 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
  • 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
  • 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

    • 价格
    • ¥ 6800.00
    • 337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

    学习有效期 545 天(随到随学)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客服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客服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191)
      • 评价 (0)
    • 先导课
    • 2.1.1-什么是儿童注意力问题...
    • 2.1.2-什么是儿童注意力问题...
    • 2.2.1-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状...
    • 2.2.2-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状...
    • 2.3-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起源和发...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 2.5-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演变
    • 2.6-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
    • 2.7-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 2.8-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社会基础
    • 2.9-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认知基础
    • 2.10-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衍化
    • 3.1-儿童注意力发展理论基础概...
    • 3.2-注意的分类
    • 3.3-注意的心理模型
    • 3.4-注意力的大脑功能定位
    • 3.5-注意力控制的脑功能网络
    • 3.6-注意力的神经递质与生化基...
    • 3.7-注意力发展的时间轴
    • 3.8-注意与认知
    • 3.9-安全感与注意力
    • 3.10-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
    • 3.11-注意与安全和决策
    • 3.12-课堂注意力
    • 3.13-运动与学校教学中的注意...
    • 3.14.1-现代教育改革与学生...
    • 3.14.2-现代教育改革与学生...
    • 3.15- 教育信息化中的学生注...
    • 4.1-注意的行为表现
    • 4.2-注意的经典行为学研究
    • 4.3-注意的实验室行为测量
    • 4.9- 注意的生理心理表现
    • 4.5-注意的经典生理心理学研究
    • 4.6-注意的实验室生理心理学测...
    • 4.7-注意的真实场景生理心理测...
    • 4.8- 注意的大脑表现
    • 4.9-注意的经典脑成像研究
    • 4.10-注意的脑成像测量
    • 5.1-儿童注意力行为训练的经典...
    • 5.2-儿童注意力行为训练的理论...
    • 5.3.1-正念简介-上
    • 5.3.2-正念简介-下
    • 5.4-正念相关疗法简介
    • 5.5-儿童认知训练的经典研究
    • 5.6-儿童注意力认知训练的理论...
    • 5.7-儿童注意力生物反馈训练的...
    • 5.8-儿童注意力生物反馈训练的...
    • 5.9-儿童注意力游戏训练的经典...
    • 5.10-儿童注意力游戏训练的理...
    • 6.1- 经典划销实验
    • 6.2-舒尔特方格
    • 6.3-感统测试
    • 6.4-认知测试
    • 6.5-行为测试
    • 6.6-脑电测试初代:频谱分析
    • 6.7-电脑测试:高级认知
    • 6.8-脑电测试3
    • 6.9-ADHD临床诊断工具
    • 6.10-ADD临床诊断工具
    • 7.1-儿童注意力训练的类别起源...
    • 7.2-感觉统合训练
    • 7.3-行为训练
    • 7.5-生物反馈训练1
    • 7.4-认知训练
    • 7.6-生物反馈训练2
    • 7.7.1-正念练习的态度(上)
    • 7.7.2-正念练习的态度(下)
    • 7.8.1-正式与非正式的练习(...
    • 7.8.2-正式与非正式的练习(...
    • 7.9-游戏训练1
    • 7.10-游戏训练2
    • 8.1-经典分型和练习工具
    • 8.2-最新分型和练习工具
    • 8.3.1-临床ADHD-ADD...
    • 8.3.2-临床ADHD-ADD...
    • 8.4-多动症治疗药物简述
    • 9.1-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中的师...
    • 9.2.1-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
    • 9.2.2-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
    • 9.3-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4-师资培训和课程设计中的时...
    • 9.5-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6-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7-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8-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9-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10-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
    • 10.1.1-家庭中不同年龄段儿...
    • 10.1.2-家庭中不同年龄段儿...
    • 10.2-不同阶段父母对儿童注意...
    • 10.3-对儿童注意力发展目标的...
    • 10.4-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 10.5-学习中的观察
    • 10.6-注意力问题的日常辨析
    • 10.7-日常生活中的亲子练习
    • 10.8-日常生活中的亲子桌游
    • 10.9-日常生活中的亲子正念
    • 10.9-附加课:亲子正念-正念...
    • 10.9-附加课:亲子正念-正念...
    • 10.10-家庭专注力氛围
    • 10.11-家庭安全感营造
    • 10.12-儿童自我效能感建立
    • 10.13-生活中的注意力练习
    • 10.14-针对性的练习
    • 10.15-注意力训练:该不该以...
    • 11.1-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幼儿园...
    • 11.2-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学校中...
    • 11.3-幼儿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4-学前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5-K12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6-学校和教师对儿童注意力...
    • 11.7-学校学习生活中的干预措...
    • 11.8-课间课余的干预措施
    • 11.9-课后干预措施
    • 11.10-课堂注意力质量改善与...
    • 12.1-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儿童注...
    • 12.2-线下咨询中的儿童注意力...
    • 12.3-线下教培机构对儿童注意...
    • 12.4-线下心理咨询对儿童注意...
    • 12.5-线下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对...
    • 12.6-线下学能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7-线下学科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9-线下学能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10-线下素质教育培训机构...
    • 12.11-线下托班对儿童注意力...
    • 12.12-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传统...
    • 12.13-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整合...
    • 12.14-线下培训机构整合注意...
    • 12.15-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对注...
    • 12.8-线下英语培训机构对儿童...
    • 13.1-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2-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3-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4-儿童相关问题的应答策略
    • 13.5-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家长家...
    • 13.6-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学校相...
    • 13.7-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8-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9-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10-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处理...
    • 14.1-在线教育培训中儿童注意...
    • 14.2-在线教育培训中儿童注意...
    • 14.3-在线教育培训家长沟通中...
    • 14.4-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5-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6-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7-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14.8-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
    • 14.9-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10-在线教育培训中处理儿...
    • 15.1.1-《儿童注意力训练为...
    • 15.1.2-《儿童注意力训练为...
    • 15.1.3-《儿童注意力训练为...
    • 15.2.1-儿童发展经历哪些阶...
    • 15.2.2-儿童发展经历哪些阶...
    • 15.3.1-经典儿童发展心理学...
    • 15.3.2-经典儿童发展心理学...
    • 15.4.1-儿童发展观(上)
    • 15.4.2-儿童发展观(下)
    • 15.5.1-儿童发展基础研究方...
    • 15.5.2-儿童发展基础研究方...
    • 15.5.3-儿童发展基础研究方...
    • 15.6.1-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 15.6.2-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 15.7.1-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 15.7.2-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 15.8.1-儿童发展中的遗传和...
    • 15.8.2-儿童发展中的遗传和...
    • 15.9.1-孕产期与儿童注意力...
    • 15.9.2-孕产期与儿童注意力...
    • 15.10.1-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0.2-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1.1-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1.2-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2.1-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2.2-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3.1-婴幼儿期与儿童注...
    • 15.13.2-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3.3-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4.1-学龄前期生理脑与...
    • 15.14.2-学龄前期生理脑与...
    • 15.14.3-学龄前期生理脑与...
    • 15.15.1-学龄前期社会人格...
    • 15.15.2-学龄前期社会人格...
    • 15.15.3-学龄前期社会人格...
    • 15.16.1- 儿童中期生理发...
    • 15.16.2-儿童中期生理发展...
    • 15.17.1-儿童中期认知发展...
    • 15.17.2-儿童中期认知发展...
    • 15.18-儿童中期社会人格发展
    • 15.19.1-青春期生理脑与认...
    • 15.19.2-青春期生理脑与认...
    • 15.20.1- 青春期社会人格...
    • 15.20.2-青春期社会人格发...
    • 16.1.1-儿童注意力训练为什...
    • 16.1.2-儿童注意力训练为什...
    • 16.2.1-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与...
    • 16.2.2-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与...
    • 16.2.3-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与...
    • 16.3.1-儿童人格统一性发展...
    • 16.3.2-儿童人格统一性发展...
    • 16.3.3-儿童人格统一性发展...
    • 16.4.1-追求优越和自我效能...
    • 16.4.2-追求优越和自我效能...
    • 16.5-儿童自卑情结和自我效能...
    • 16.6.1-平衡自卑情结和追求...
    • 16.6.2-平衡自卑情结和追求...
    • 16.7.1-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
    • 16.7.2-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
    • 16.8.1-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
    • 16.8.2-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
    • 16.9.1-家庭氛围与儿童自我...
    • 16.9.2-家庭氛围与儿童自我...
    • 16.10.1-儿童行为和内心发...
    • 16.10.2-儿童行为和内心发...
    • 16.11.1-学校教育与儿童和...
    • 16.11.2-学校教育与儿童和...
    • 16.12.1-环境对儿童心理发...
    • 16.12.2-环境对儿童心理发...
    • 16.13.1-青春期画像与注意...
    • 16.13.2-青春期画像与注意...
    • 16.13.3-青春期画像与注意...
    • 16.14-教育者的任务
    • 16.15-父母的任务
    • 17.1-从脑机制到心流,为何孩...
    • 17.2-家庭中,如何提升孩子的...
    • 17.3-从“让我学”到“我要学...
    • 18.1-儿童七维专注导学课
    • 18.2-内源性专注
    • 18.3-视觉专注
    • 18.4-听觉专注-划消
    • 18.5-视听整合
    • 18.6-专注强度
    • 18.7-专注持久度-康斯谜题的...
    • 18.8-专注敏捷度-舒尔特方格
    • 18.9-规则意识自控力
    • 18.10-工作记忆
    • 18.11-寄语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儿童注意力问题家庭基础

    消极因素

    聚焦养忽略背

    本末倒置

    环境过于丰富

    屏幕时间不受控

    家庭安全感氛围

    缺少家庭专注榜样

    对运动作用的认知不足

    积极因素

    理解对儿童注意力的保护
    对睡眠对儿童注意力影响的认知对隔代养育的理性包容对亲子陪伴的关注和认同
    对儿童注意力发展中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的理解
    重视儿童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家庭教育指导师

     

    [展开全文]
    祐青 · 2022-03-30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良好的有规律的睡眠时间对孩子的注意力有帮助

    隔代养育的理性包容

    重视儿童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学科以外能力的培养,比如思维能力,注意力等)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科技和社会基础

    互联网对孩子的注意力的影响

     

    从关注到发现

    对儿童能力的认知

    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

    对儿童天性的认知

     

     

    [展开全文]
    安娜张 · 2022-01-11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一、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

    1、消极因素

    聚集养忽略育

    本末倒置

    环境过于丰富

    屏幕时间不受控

    家庭安全感氛围

    缺少家庭专注榜样

    对运动作用的认知不足

    积极因素:

    理解儿童注意力的保护

    对睡眠对儿童注意力影响的认知

    对隔代教育的理性包容:知识付费时代,很多人在学习育儿知识。

    对亲子陪伴的关注和认同:很多的家长知道什么是有效的高质量的陪伴。户外观察---

    对儿童注意力发展中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的理解

    重视儿童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师

    二、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社会基础:

    1、科技因素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

    人工智能的兴起:对孩子的注意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什么是优于人工智能的能力?

    显示技术的革命:虚拟技术、全息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热成像技术在逐渐地渗透,它过于真实非常吸引人。

    交互模式的改进:

    搜索效能的提升:方便快捷的搜索功能让注意力越来越短

    阅读方式的变化:

    2、社会因素

    社会职能在线化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和提速:

    交通运输便捷和提速

    游戏、短视频、网红

    拐卖儿童案件的报道和传播

    二、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1、幼小衔接:

    2、教育产品的游戏化

    3、学校教育服务化:家长社会去过多地关注到学校的服务属性时,会干扰到学校对孩子的正常教学。如户外活动的风险。

    4、学校教学教改:有趣的内容和方式对注意力的影响

    5、家校互通问题:出发点非常好,但是目前在实际中家长陪孩子写作业。

    6、学校和课堂监控:监控孩子上课听讲状态的目的?

    三、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儿童观基础

    1、对儿童能力的认知

    哪些是天生的能力?哪些是我们灌输给他的?孩子天生是有注意力的,并不是我们后天给予他的。在0-3岁时更好地保护它。

    2、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

    孩子先天的好奇心,是后天支持他一直能主动学习的基础。我们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如果能顺应他的本身的学习能力

    3、对儿童天性的认知:

    兴趣、游戏、模仿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1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孩子的注意力是天生具有的,不是家长后天给的,所以需要保护他的注意力而不是打搅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的学习能力:天性的好奇心是支撑他后面自助学习的基础。模仿,探索,支撑他主动学习的基础。

    保护好他的好奇心模仿探索能力

     

    儿童天性:什么情况下更愿意调动出核心的已有的能力(学习能力),刚兴趣的时候,游戏情况下,模仿,都是孩子自动自发调动自我学习能力的天性

     

    先从他感兴趣的地方去发展他的注意力

    而不是从他不愿意的地方去发展。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09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一、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1、家庭基础

    消极因素:

    聚焦养忽略育

    本末倒置

    环境过于丰富

    屏幕时间不受控制

    家庭安全感氛围

    缺少家庭专注榜样

    对运动作用的认知不足

    积极因素:

    理解对儿童注意力的保护

    睡眠对儿童注意力影响的认知

    隔代养育的理性包容

    对亲子陪伴的关注和认同

    儿童注意力发展中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的理解

    重视儿童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师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科技和社基础

    1、科技因素: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

    人工智能的兴起(在机器人会替代人类很多工作的同时,还有哪些核心能力不会被替代?)

    显示技术的革命

    交互模式的改进

    搜索效能的提升

    阅读方式的变化

    2、社会因素:

    社会职能在线化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和提速

    交通运输便捷和提速

    游戏、短视频、网红(对于孩子甚至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很难控制的。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力)

    拐卖儿童案件的报道和传播(家长对于孩子户外活动进行限制,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3、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幼小衔接

    教育产品游戏化(对进入学校正式学习阶段后,学习内容不那么有趣,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学校教育服务化(更多体现在服务层面,对于真正带来孩子的成长的关注会因为可能会有风险,或有投诉而减少,影响孩子注意力等方面的发育)

    学校教学教改

    学校互通问题

    学校和课堂监控

     

    从关注到发现

    对儿童能力的认知

    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

    对儿童天性的认知(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愿意调动自己的学习能力呢?一定是在好奇、有趣的情况下。兴趣、游戏、模仿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基础)

    孩子天性里的好奇心、支持自主学习的基础,由于好奇心激发的模仿、探索,如果能把孩子的这些能力保护好,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再给孩子逐渐增加学习目标、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出色。

     

     

     

     

     

     

     

    [展开全文]
    yujunxin · 2021-09-02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消极因素

    • 聚焦养忽略育
    • 本末倒置
    • 环境过于丰富
    • 屏幕时间不受控
    • 家庭安全氛围
    • 缺少家庭专注榜样
    • 对运动作用的认知不足

    积极因素

    • 理解对儿童注意力的保护
    • 对睡眠对儿童注意力影响的认知
    • 对隔代养育的理性包容
    • 对亲子陪伴的关注和认同、
    • 对儿童注意力发展中家庭成员榜样的示范作用的理解
    • 重视儿童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 家庭教育指导师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科技和社会基础

     科技因素

    •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
    • 人工智能的兴起(什么才是未来的核心能力呢)
    • 显示技术的革命
    • 交互模式的改进(语言,人脸)
    • 搜索效能的提升
    • 阅读方式的变化

     社会因素

    • 社会职能在线化
    •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和提速
    • 交通运输便捷和提速
    • 游戏、短视频、网红
    • 拐卖儿童案件的报道和传播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 幼小衔接
    • 教育产品游戏化
    • 学校教育服务化(孩子能力的矫正和孩子行为习惯的矫正 课间时间户外活动取缔,对注意力的发展是有影响)
    • 学校教学教改(体育活动引入到儿童注意力, 双师课堂,翻转课堂, 对儿童的思考和问题解决都会有影响)
    • 家校互通问题(家长陪孩子写作业)

    学校和课堂监控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机器,还是唤醒他们的内驱力,教育信息化2.0应该怎样推进,这些因素都会引导孩子的注意力)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儿童观基础

    从关注到发现

    • 对儿童能力的认知(孩子天生是有注意力的,0-3岁需要保护孩子的注意力)
    • 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孩子天生就要好奇心,会模仿,会探索,需要保护好孩子这些天性,应顺应孩子的发展规矩的)
    • 对儿童天性的认知(孩子感兴趣,游戏,模仿更自动自发的调动孩子,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调动孩子的注意力)

     

    [展开全文]
    终身学习者 · 2021-07-24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家庭基础

    1 缺少家庭专注榜样

    2 聚焦养忽略育

    积极因素

    1 对隔代养育的理性包容

    2重视儿童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思维、专注力、记忆力)

    3 对亲子陪伴的关注和认同

    科技和社会基础

    游戏、短视频、网红

    社会职能在线化

    教育基础

    1 幼小衔接

    2 教育产品游戏化

    3 学校教育服务化

    4 学校教学教改

    5 学校互通问题 (参与)

    6 学校和课堂监控 (主动)

    儿童观基础

    1 对儿童能力的认知

    2 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保护好奇心、模仿、探索)

    3 对儿童天性的认知 (感兴趣、游戏、模仿假装)

     

     

     

     

    [展开全文]
    ttxinli_c0f420c669 · 2021-06-15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 授课老师

    天天心理

    天天心理网站管理员

    课程特色

    视频(239)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周玉蓉 开始学习 2.2.2-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
    周玉蓉 开始学习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ttxinli_22dd351152 开始学习 18.6-专注强度
    ttxinli_22dd351152 开始学习 18.11-寄语
    Sunny.huang 开始学习 5.5-儿童认知训练的经典研究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