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非会员课程
  • 注意力
  • 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
  • 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
  • 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

    • 价格
    • ¥ 6800.00
    • 337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

    学习有效期 545 天(随到随学)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客服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客服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191)
      • 评价 (0)
    • 先导课
    • 2.1.1-什么是儿童注意力问题...
    • 2.1.2-什么是儿童注意力问题...
    • 2.2.1-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状...
    • 2.2.2-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状...
    • 2.3-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起源和发...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 2.5-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演变
    • 2.6-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
    • 2.7-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 2.8-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社会基础
    • 2.9-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认知基础
    • 2.10-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衍化
    • 3.1-儿童注意力发展理论基础概...
    • 3.2-注意的分类
    • 3.3-注意的心理模型
    • 3.4-注意力的大脑功能定位
    • 3.5-注意力控制的脑功能网络
    • 3.6-注意力的神经递质与生化基...
    • 3.7-注意力发展的时间轴
    • 3.8-注意与认知
    • 3.9-安全感与注意力
    • 3.10-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
    • 3.11-注意与安全和决策
    • 3.12-课堂注意力
    • 3.13-运动与学校教学中的注意...
    • 3.14.1-现代教育改革与学生...
    • 3.14.2-现代教育改革与学生...
    • 3.15- 教育信息化中的学生注...
    • 4.1-注意的行为表现
    • 4.2-注意的经典行为学研究
    • 4.3-注意的实验室行为测量
    • 4.9- 注意的生理心理表现
    • 4.5-注意的经典生理心理学研究
    • 4.6-注意的实验室生理心理学测...
    • 4.7-注意的真实场景生理心理测...
    • 4.8- 注意的大脑表现
    • 4.9-注意的经典脑成像研究
    • 4.10-注意的脑成像测量
    • 5.1-儿童注意力行为训练的经典...
    • 5.2-儿童注意力行为训练的理论...
    • 5.3.1-正念简介-上
    • 5.3.2-正念简介-下
    • 5.4-正念相关疗法简介
    • 5.5-儿童认知训练的经典研究
    • 5.6-儿童注意力认知训练的理论...
    • 5.7-儿童注意力生物反馈训练的...
    • 5.8-儿童注意力生物反馈训练的...
    • 5.9-儿童注意力游戏训练的经典...
    • 5.10-儿童注意力游戏训练的理...
    • 6.1- 经典划销实验
    • 6.2-舒尔特方格
    • 6.3-感统测试
    • 6.4-认知测试
    • 6.5-行为测试
    • 6.6-脑电测试初代:频谱分析
    • 6.7-电脑测试:高级认知
    • 6.8-脑电测试3
    • 6.9-ADHD临床诊断工具
    • 6.10-ADD临床诊断工具
    • 7.1-儿童注意力训练的类别起源...
    • 7.2-感觉统合训练
    • 7.3-行为训练
    • 7.5-生物反馈训练1
    • 7.4-认知训练
    • 7.6-生物反馈训练2
    • 7.7.1-正念练习的态度(上)
    • 7.7.2-正念练习的态度(下)
    • 7.8.1-正式与非正式的练习(...
    • 7.8.2-正式与非正式的练习(...
    • 7.9-游戏训练1
    • 7.10-游戏训练2
    • 8.1-经典分型和练习工具
    • 8.2-最新分型和练习工具
    • 8.3.1-临床ADHD-ADD...
    • 8.3.2-临床ADHD-ADD...
    • 8.4-多动症治疗药物简述
    • 9.1-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中的师...
    • 9.2.1-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
    • 9.2.2-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
    • 9.3-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4-师资培训和课程设计中的时...
    • 9.5-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6-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7-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8-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9-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10-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
    • 10.1.1-家庭中不同年龄段儿...
    • 10.1.2-家庭中不同年龄段儿...
    • 10.2-不同阶段父母对儿童注意...
    • 10.3-对儿童注意力发展目标的...
    • 10.4-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 10.5-学习中的观察
    • 10.6-注意力问题的日常辨析
    • 10.7-日常生活中的亲子练习
    • 10.8-日常生活中的亲子桌游
    • 10.9-日常生活中的亲子正念
    • 10.9-附加课:亲子正念-正念...
    • 10.9-附加课:亲子正念-正念...
    • 10.10-家庭专注力氛围
    • 10.11-家庭安全感营造
    • 10.12-儿童自我效能感建立
    • 10.13-生活中的注意力练习
    • 10.14-针对性的练习
    • 10.15-注意力训练:该不该以...
    • 11.1-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幼儿园...
    • 11.2-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学校中...
    • 11.3-幼儿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4-学前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5-K12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6-学校和教师对儿童注意力...
    • 11.7-学校学习生活中的干预措...
    • 11.8-课间课余的干预措施
    • 11.9-课后干预措施
    • 11.10-课堂注意力质量改善与...
    • 12.1-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儿童注...
    • 12.2-线下咨询中的儿童注意力...
    • 12.3-线下教培机构对儿童注意...
    • 12.4-线下心理咨询对儿童注意...
    • 12.5-线下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对...
    • 12.6-线下学能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7-线下学科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9-线下学能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10-线下素质教育培训机构...
    • 12.11-线下托班对儿童注意力...
    • 12.12-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传统...
    • 12.13-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整合...
    • 12.14-线下培训机构整合注意...
    • 12.15-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对注...
    • 12.8-线下英语培训机构对儿童...
    • 13.1-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2-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3-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4-儿童相关问题的应答策略
    • 13.5-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家长家...
    • 13.6-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学校相...
    • 13.7-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8-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9-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10-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处理...
    • 14.1-在线教育培训中儿童注意...
    • 14.2-在线教育培训中儿童注意...
    • 14.3-在线教育培训家长沟通中...
    • 14.4-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5-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6-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7-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14.8-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
    • 14.9-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10-在线教育培训中处理儿...
    • 15.1.1-《儿童注意力训练为...
    • 15.1.2-《儿童注意力训练为...
    • 15.1.3-《儿童注意力训练为...
    • 15.2.1-儿童发展经历哪些阶...
    • 15.2.2-儿童发展经历哪些阶...
    • 15.3.1-经典儿童发展心理学...
    • 15.3.2-经典儿童发展心理学...
    • 15.4.1-儿童发展观(上)
    • 15.4.2-儿童发展观(下)
    • 15.5.1-儿童发展基础研究方...
    • 15.5.2-儿童发展基础研究方...
    • 15.5.3-儿童发展基础研究方...
    • 15.6.1-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 15.6.2-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 15.7.1-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 15.7.2-儿童发展研究方法:...
    • 15.8.1-儿童发展中的遗传和...
    • 15.8.2-儿童发展中的遗传和...
    • 15.9.1-孕产期与儿童注意力...
    • 15.9.2-孕产期与儿童注意力...
    • 15.10.1-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0.2-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1.1-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1.2-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2.1-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2.2-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3.1-婴幼儿期与儿童注...
    • 15.13.2-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3.3-婴儿期与儿童注意...
    • 15.14.1-学龄前期生理脑与...
    • 15.14.2-学龄前期生理脑与...
    • 15.14.3-学龄前期生理脑与...
    • 15.15.1-学龄前期社会人格...
    • 15.15.2-学龄前期社会人格...
    • 15.15.3-学龄前期社会人格...
    • 15.16.1- 儿童中期生理发...
    • 15.16.2-儿童中期生理发展...
    • 15.17.1-儿童中期认知发展...
    • 15.17.2-儿童中期认知发展...
    • 15.18-儿童中期社会人格发展
    • 15.19.1-青春期生理脑与认...
    • 15.19.2-青春期生理脑与认...
    • 15.20.1- 青春期社会人格...
    • 15.20.2-青春期社会人格发...
    • 16.1.1-儿童注意力训练为什...
    • 16.1.2-儿童注意力训练为什...
    • 16.2.1-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与...
    • 16.2.2-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与...
    • 16.2.3-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与...
    • 16.3.1-儿童人格统一性发展...
    • 16.3.2-儿童人格统一性发展...
    • 16.3.3-儿童人格统一性发展...
    • 16.4.1-追求优越和自我效能...
    • 16.4.2-追求优越和自我效能...
    • 16.5-儿童自卑情结和自我效能...
    • 16.6.1-平衡自卑情结和追求...
    • 16.6.2-平衡自卑情结和追求...
    • 16.7.1-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
    • 16.7.2-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
    • 16.8.1-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
    • 16.8.2-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
    • 16.9.1-家庭氛围与儿童自我...
    • 16.9.2-家庭氛围与儿童自我...
    • 16.10.1-儿童行为和内心发...
    • 16.10.2-儿童行为和内心发...
    • 16.11.1-学校教育与儿童和...
    • 16.11.2-学校教育与儿童和...
    • 16.12.1-环境对儿童心理发...
    • 16.12.2-环境对儿童心理发...
    • 16.13.1-青春期画像与注意...
    • 16.13.2-青春期画像与注意...
    • 16.13.3-青春期画像与注意...
    • 16.14-教育者的任务
    • 16.15-父母的任务
    • 17.1-从脑机制到心流,为何孩...
    • 17.2-家庭中,如何提升孩子的...
    • 17.3-从“让我学”到“我要学...
    • 18.1-儿童七维专注导学课
    • 18.2-内源性专注
    • 18.3-视觉专注
    • 18.4-听觉专注-划消
    • 18.5-视听整合
    • 18.6-专注强度
    • 18.7-专注持久度-康斯谜题的...
    • 18.8-专注敏捷度-舒尔特方格
    • 18.9-规则意识自控力
    • 18.10-工作记忆
    • 18.11-寄语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一、幼小衔接

    1、让孩子清楚标准和目标:

    1)让孩子站起来分享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大家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

    2)让孩子体会或回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的状态,让孩子尝试在学习时找到这种状态。比如:开心妈妈以喊我吃白饭我都没听到、自己就是什么---。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这种状态。给孩子一个视角找到这种状态。

    2、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和信心。

    3、鼓励努力过程而非结果。不求全责备,希望孩子一步到位。

    4、减少焦虑和焦虑的传递。如:还有半年就上一年级了,避免孩子产生从成人身上体验到焦虑感,提前体验到未来要去上学的地方是让人不安的。

    5、亲子沟通+站在孩子和老师这一面打败不良感受。

    二、擅用游戏化

    游戏不是解放双手双脚的工具,省劲化的教育产品也不是。

    在游戏外给孩子自我效能感和自信

    在游戏外给予孩子安全感

    游戏化是体验规则的工具,而不是尽情玩耍。

    游戏外给孩子娱乐的方式和时间空间

    三、家校互能:作业问题

    在家长群里的问卷:

    A、我会陪在孩子身边,积极地教授与引导我的孩子写作业

    B、不会陪伴。我会检查孩子是否完成,是否有错误,如果有,会主动教授。

    C、不会陪伴,我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作业。当他主动寻求帮助时我才会给予提示。

    每一个选择,我们可以判断一下,是哪一种家长。

    四、学校和课堂的监控

    1、课堂教学优化驱动的课堂专注 力改善,而非课堂纪律驱动的课堂专注力改善。

    2、辩证看待课堂注意力状态:并不是高注意力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高注意力状态只存在于那些不熟悉的活动中。

    3、注意力之外的听课效果指标:

    4、全面综合评估。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8 · 2.7-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0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以下问题可设计成问卷

    聚集养忽略育:注意眼睛、别驼背、喝口水、吃水果---

    本末倒置:练琴时纠正手型、写字时纠正笔顺、作业时提醒检查

    无时无刻不在:直升机父母

    青少年屏幕时间标准:

    2岁:0

    2-4岁:每天不走过一小时

    5-17岁:最多两小时

    家庭屏幕时间治理:全家一起约定和执行。

    制定限制孩子屏幕时间的家庭计划

    家长也应关掉通讯设备:即使不可行也应该约定一个约定的时间,尽量不形成被电子设备随时打扰的状态。

    用餐时间不许使用媒体设备

    不要卧室充电:早上起来看手机 ,睡觉之前看手机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是成人离不开手机 。

    不要用屏幕时间作为奖惩手段:当成人束手无策时经常用手机作为奖励手段。会让孩子认为屏幕时间是一个高价值的因素。

    家庭专注氛围:

    问卷关注:纸质P55

    从测评报告到问询发现:

    1、接待第一印象

    2、测评报告印象

    3、测评报告解读中的观察了解

    4、抓住核心问题

    5、解决核心问题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处置倾向:

    几大派别:有的放失、佛系面对、囫囵吞枣、南辕北辙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2 · 2.6-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 0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演变

    一、儿童注意力总是的合并与导致其他问题的概率

    大概率会合并其他问题。有ADHD的情况下,其他问题的概率会陡然发生。

    当发现孩子有注意力问题时,合并发生心理行为情绪问题高发。

    ODD:对立违抗

    经常发脾气

    与大人争辩或拒绝遵守大人的规定和要求

    经常生气、怨恨,或者想伤害他们认为伤害或给他们带来问题的人

    故意惹恼别人,容易被别人惹恼

    经常把自己的错误或行为不当归咎于他人。

    CD:品德障碍

    违反严肃的规定,比如逃跑

    LD:学习障碍

    阅读障碍:在学习和处理语言方面的困难,通常表现为缺乏阅读、拼写和写作能力

    计算障碍:也称为发展性计算障碍,是一种特殊且持续的学习障碍,影响算术技能 的发展和表现。

    书写障碍:一种主要景程写作能力的学习障碍。

    情绪障碍:焦虑和抑郁:

    分离焦虑:三岁左右去幼儿园时的情景

    社交焦虑:

    一般性焦虑:

    大部分时间觉得悲伤或绝望

    即使有直趣的事也不想做

    很难集中专注

    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没用

    同伴关系障碍:

    没有亲近的朋友、被其他孩子拒绝、同伴有关系障碍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焦虑、行为或情绪障碍、滥用药物或青少年犯罪。

    易受伤:

    对学业和社交的影响:50%

    那些从注意力问题中走出来的大牛:莫扎特、菲尔普斯(游泳健将)、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2 · 2.5-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演变 0

    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一、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

    1、消极因素

    聚集养忽略育

    本末倒置

    环境过于丰富

    屏幕时间不受控

    家庭安全感氛围

    缺少家庭专注榜样

    对运动作用的认知不足

    积极因素:

    理解儿童注意力的保护

    对睡眠对儿童注意力影响的认知

    对隔代教育的理性包容:知识付费时代,很多人在学习育儿知识。

    对亲子陪伴的关注和认同:很多的家长知道什么是有效的高质量的陪伴。户外观察---

    对儿童注意力发展中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的理解

    重视儿童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师

    二、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社会基础:

    1、科技因素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

    人工智能的兴起:对孩子的注意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什么是优于人工智能的能力?

    显示技术的革命:虚拟技术、全息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热成像技术在逐渐地渗透,它过于真实非常吸引人。

    交互模式的改进:

    搜索效能的提升:方便快捷的搜索功能让注意力越来越短

    阅读方式的变化:

    2、社会因素

    社会职能在线化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和提速:

    交通运输便捷和提速

    游戏、短视频、网红

    拐卖儿童案件的报道和传播

    二、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1、幼小衔接:

    2、教育产品的游戏化

    3、学校教育服务化:家长社会去过多地关注到学校的服务属性时,会干扰到学校对孩子的正常教学。如户外活动的风险。

    4、学校教学教改:有趣的内容和方式对注意力的影响

    5、家校互通问题:出发点非常好,但是目前在实际中家长陪孩子写作业。

    6、学校和课堂监控:监控孩子上课听讲状态的目的?

    三、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儿童观基础

    1、对儿童能力的认知

    哪些是天生的能力?哪些是我们灌输给他的?孩子天生是有注意力的,并不是我们后天给予他的。在0-3岁时更好地保护它。

    2、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

    孩子先天的好奇心,是后天支持他一直能主动学习的基础。我们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如果能顺应他的本身的学习能力

    3、对儿童天性的认知:

    兴趣、游戏、模仿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1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一、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提出

    1902年,英国儿童内科医生提出来。

    每10年有一个迭代。预测2020年还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脑成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20年儿童教育等会有一个新的迭代。

    家庭虽儿童注意力问题提出:

    1、保护滞后。

    在家长无意识破坏之后才意识到之前的养育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的发展。

    2、提出突然。

    进入学龄阶段才发现。包括在幼小衔接时提出的要求,孩子不能适应。突然导致学校家长孩子不能适应。

    关于保护:

    0-3岁。3岁适宜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对孩子的注意力有利保护。

    聚焦养忽略育:

    本  倒置:

    环境过于丰富:玩具、绘本过于多,很难专注于一个事件上。

    屏幕时间不受控:屏幕的趣味性导致注意力的阈值提高。

    家庭安全感氛围:

    关于问题提出:

    6岁左右:家长开始焦虑,注意孩子的核心能力。

    父母要求的变化:六岁之前要求孩子关注新玩具一起玩,六岁之后要求孩子不被这些所打扰。明显变化 的要求的变化孩子适应困难。

     孩子的认知:

    孩子知道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家庭中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4岁:4岁开始。

    超前带来的挫败感:过早进入训练,给孩子带来能力上的失败感 ,

    超前、过度带来的自卑:与能力不匹配的训练带来的结果。

    滞后、贻误:家长不关注注意力问题,包括其他的情绪或行为障碍。

    父母的两个误解:

    1、孩子了解注意力训练的目标吗?

    在北京学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孩子听说过注意力问题。

    2、父母了解孩子的注意力真实状况和发展水平吗?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1 · 2.3-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0

    儿童在学校注意力的状况:

    成长支持:

    对儿童注意力的测评

    配备心理辅导室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疏导和跟踪

    家校互动

    课后引入儿童注意力训练课程

    开办家庭教育讲座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0 · 2.2.2-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状(下) 0

    一、整体数据:

    1、美国ADHD统计数据:

    2016年统计:稳步上长升

    加权统计发病率在9%

    2、国内数据:

    ADHD:4-6%

    走神多动:20%

    上课不能集中注意:42%

    不能坚持听课30分钟:60%

    二、家庭注意力的成长氛围

    1、家庭组成特点:隔代、保姆、父母多个成年人的影响

    2、对儿童注意力的保护问题

    养:婴幼儿时间的基本生存需要。

    育:

    坐姿、习惯、核心能力(体能、户外运动)饮食睡眠习惯的养成。垃圾食品对儿童注意力的影响 

    家庭屏幕时间的影响:

    屏幕内容的有趣性对儿童的注意力提高了要求,普通教育内容或运动很难提升儿童的注意力程度。

    亲子关系和有效互动在儿童注意力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

    对儿童注意力发展中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的理解

    对儿童注意力个体差异的全面理解

    家庭教育指导师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0 · 2.2.1-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状(上) 0

    哪些现象很可能不属于儿童注意力问题?

    1、经常出神

    2、经常忘记或弄丢东西(工作记忆,记忆规律7+、-2)

    3、非常害羞或坐立不安(焦虑或抑郁)

    4、话痨(

    5、经常粗心出错或者冒没有必要的风险

    6、难以抗拒诱惑(自控力)

    7、难以做到轮流(规则意识)

    8、难以和他人相处(社交协作 )

    不要把以上行为打包为儿童力问题。

    什么情况下需要担心ADD、ADHD的存在?

    4-18岁,

    达芬奇是不是多动症?

    画蒙娜丽沙用了16年才完成。

    最后的晚餐用了三年,但因为技的原因保存质量不好。

    动态关注儿童注意力问题:

    性别差异:胼质体发育落后于女孩子的。

    年龄差异:

    家庭注意力养育氛围差异

    培养目标差异

    注意力品质差异

     

     

     

     

     

     

    [展开全文]
    凤凰枞 · 2021-10-20 · 2.1.2-什么是儿童注意力问题(下) 0

    学校课堂行为干预

    • 额外的测试时间;
    • 为孩子量身定做的指导的作业;
    • 积极的强化和反馈;
    • 利用技术协助完成任务;
    • 容许休息或有时间走动
    • 改变环境以限制分心
    • 协助孩子保持井然有序。
    •  

    老师可以做什么:沟通

    • 对积极的行为给予频繁的反馈和关注;
    • 对多动症对情绪的影响敏感,如自尊问题或者情绪 调节困难;
    • 在程序转换和更改之前提供额外的警告;
    • 要明白。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可能会深深地专注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过度集中),并且可能需要额外I的帮助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 老师可以做什么?任务
    • 明确作业内容,与学生核对,看他们是否理解他们需要做什么;
    • 提供能够了解掌握情况的
    [展开全文]
    终身学习者 · 2021-10-15 · 8.3.2-临床ADHD-ADD-分型和治疗工具(下) 0

    注意力的诊断标准

    A症状标准:

    1)注意缺陷症状:符合下述注意缺陷症状中至少六项,持续至少六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1)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常常不注意细节,容易出现粗心所致的错误;

    2)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

    父母训练

    • 教父母使用积极的强化、有条理的和一致的规则来管理孩子的行文的技能和策略;
    •  
    [展开全文]
    终身学习者 · 2021-10-15 · 8.3.1-临床ADHD-ADD-分型和治疗工具(上) 0

    形象记忆,机械记忆,抽象记忆

    行为训练

    认知训练(一个月左右,能对脑区神经产生效果)

    生物反馈训练(2天左右,能对脑区神经产生效果)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15 · 3.7-注意力发展的时间轴 0

    必须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 与多巴胺,五羟色胺有关(亚麻油,爸妈游,鱼油,橄榄油,豆油)

    卵磷脂

     

    DAT(转运,清除多巴胺)ADHD的人DAT的浓度高

    抑制DAT,ADHD的症状就能缓解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15 · 3.6-注意力的神经递质与生化基础 0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质)

    树突(接收信息)

    轴突(发送信息)

    激素也会进入神经元,分泌催化剂,增进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速度

     

    髓鞘化,传递信息能快很多,并且信号不会丢失。是注意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控制注意的高级神经元还未髓鞘化,则无法传递信息到远端,形成庞大的神经网络

     

    神经纤维: 一捆神经元,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13 · 3.4-注意力的大脑功能定位 0

     

    不随意注意(不受主管控制后的注意,广告,外界吸引/刺激),人天生有察觉外界变化的能力

     

    随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受主观控制的注意)

    目的和任务,兴趣,过去经验,人格

    随意后注意(熟练之后,自然而然能做到的事情,主动注意分配很少,不费力气,盲敲键盘等)

     

    品质:选择性,持续性,分配性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12 · 3.2-注意的分类 0

    自我效能感强:自我驱动力强,自信,自助自动自发做事,专注高效

    反面:自我驱动力差,做事不自信,退缩,需要叮嘱,监督,全程陪伴。

    无微不至的时刻关注,时刻提醒,直升机式的家长是主要原因

     

    任务难度要跟孩子能力适应,才能更好发展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孩子兴趣在专业技能的发展上,在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上也是很重要的

    能力越强,反而解难题的兴趣越高。需要找到孩子的成就感的点在哪里:杀手型(打败对手,成为第一),成就者型(喜欢收集),社交型,探索者型。

    自我效能感跟行为目标相关

    心流:有一定能力需要,有一定任务难度。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11 · 2.10-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衍化 0

    园丁式家长,施肥浇水,静待花开

    孩子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家长和老师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支撑,让孩子能自我构建好的能力。

     

    儿童天性:好奇,观察,探索,求知欲,模仿,游戏

     

    儿童注意力天生存在(朝向反应),发展前额叶功能后,能发展处内源性注意力。

     

    注意力类似于肌肉能力,有爆发力,耐力的区别。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后天环境对儿童注意力影响也很大

     

    儿童注意力和天性结合,培养孩子注意力,模仿层面(一个好的榜样),游戏化训练注意力(桌游,认知训练-基于电脑和pad-游戏化屏幕互动,特定注意力维度进行专项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脑电实时采集可视化,高效互动下,有意识的注意力调动提升的过程)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11 · 2.9-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认知基础 0

    需要辩证的看待专注力

    专注只会发生在陌生的不熟悉的事务上:

     

    熟悉的事情,会转变成工作记忆,思维,理解,内化,此时注意力资源的分配会向此偏移

    兴趣。

     

    中国标准,

    对于问题孩子,采取的融合教育方式,非特殊教育。

    学校允许影子教师陪伴孩子,约束帮助孩子

    学校提供80%以上的支持。

    ADHD合并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休学退学的情况高达60%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11 · 2.7-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0

    孩子的注意力是天生具有的,不是家长后天给的,所以需要保护他的注意力而不是打搅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的学习能力:天性的好奇心是支撑他后面自助学习的基础。模仿,探索,支撑他主动学习的基础。

    保护好他的好奇心模仿探索能力

     

    儿童天性:什么情况下更愿意调动出核心的已有的能力(学习能力),刚兴趣的时候,游戏情况下,模仿,都是孩子自动自发调动自我学习能力的天性

     

    先从他感兴趣的地方去发展他的注意力

    而不是从他不愿意的地方去发展。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09 ·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前额叶,内源性注意

     

    注意力保护的问题0-3岁

    1.一直以养为主,忽略育

    2.本末倒置,打搅孩子

    3.环境过于丰富

    4.屏幕时间不受控

    5.家庭安全感氛围

     

    6岁,孩子的认知

    情绪障碍

    儿童社交问题

    注意力问题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08 · 2.3-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0

    对儿童注意力的保护

    多个成人对一个孩子的关注

     

    运动队儿童注意力的促进作用

    饮食和睡眠

     

    对屏幕时间的有效控制

    电子产品提高了孩子对注意力的阈值,当到学校遇到没有那么具有吸引力的课程的时候,孩子可能无法对其专注

     

    桌游

    亲子互动

    喜欢的课程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行为训练

     

    [展开全文]
    谢佳慧 · 2021-10-08 · 2.2.1-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状(上) 0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尾页
  • 授课老师

    天天心理

    天天心理网站管理员

    课程特色

    视频(239)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周玉蓉 开始学习 2.2.2-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现...
    周玉蓉 开始学习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ttxinli_22dd351152 开始学习 18.6-专注强度
    ttxinli_22dd351152 开始学习 18.11-寄语
    Sunny.huang 开始学习 5.5-儿童认知训练的经典研究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