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学通识
  • 基础理论
  • 傅嘉祺:咨询辅导必备的基础心理学通识课
  • 咨询辅导必备的基础心理学通识课
  • 傅嘉祺:咨询辅导必备的基础心理学通识课

    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基础与原理

    • 价格
    • ¥ 499.00
    • 640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咨询辅导必备的基础心...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介绍
      • 目录 免费
      • 笔记 (163)
      • 评价 (6)
    • 第01节 心理学的定义与四大势力
    • 第02节 当代心理学的六大观点及...
    • 第03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04节 心理学家需面对的伦理议...
    • 第01节 认识大脑-人体运作的指...
    • 第02节 从感觉历程到知觉历程
    • 第03节 知觉群集
    • 第04节 知觉之检定与辨识历程
    • 第05节 影响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因...
    • 第06节 意识结构
    • 第07节 睡眠周期
    • 第08节 梦的理论
    • 第01节 古典制约
    • 第02节 操作制约
    • 第03节 社会学习理论
    • 第04节 认知论
    • 第05节 系统减敏感法
    • 第06节 学习动机
    • 第07节 讯息处理模式的记忆理论
    • 第08节 自由序列位置效应与脑伤
    • 第09节 记忆七原罪与假记忆
    • 第01节 智力测验的发展
    • 第02节 优质心理测验的必要条件
    • 第03节 智力理论
    • 第04节 韦氏智力测验
    • 第05节 影响智力的因素
    • 第06节 高创造力者的特性
    • 咨询辅导的心理学基础——导读
    • 第01节 年代取向与主题取向
    • 第02节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成...
    • 第03节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 第04节 认知发展理论
    • 第05节 心理社会发展
    • 第06节 道德发展
    • 第07节 客体关系与依附理论
    • 第01节 动机的定义与类别
    • 第02节 动机理论
    • 第03节 情绪的内涵
    • 第04节 情绪的理论
    • 第05节 情绪的调整(EQ)
    • 第06节 情绪智力的预测(棉花糖...
    • 第01节 人际知觉与归因
    • 第02节 认知失调理论与自我知觉...
    • 第03节 社会影响:从众、顺从、...
    • 第04节 人际吸引与爱情
    • 第05节 利他(助人)与攻击行为
    • 第06节 团体历程
    • 第07节 体系(体制、系统)对情...
    • 第01节 性格的类型
    • 第02节 性格的形成因素
    • 第03节 性格的测量-自陈量表
    • 第04节 性格的测量-投射测验
    • 第01节 健康心理学的目标
    • 第02节 人格和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 第03节 自我概念与自尊
    • 第04节 正向心理学的发展与脉络
    • 第01节 心理障碍症的定义与诊断
    • 第02节 DSM-5之思觉失调
    • 第03节 DSM-5之双向、忧郁
    • 第04节 DSM-5之焦虑、强迫...
    • 第05节 DSM-5之饮食
    • 第06节 DSM-5之性功能障碍...
    • 第07节 DSM-5之物质使用
    • 第08节 DSM-5之人格障碍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第三节 社会影响:从众、顺从、服从

    从众:

    1.规范性影响:团体或组织里面,大家都认同一个领袖,虽然你不是很认同,但你会做出与大家一样的反应,有可能是盲从。盲从的人是自我不够了解或没有做功课的人,资料不够全面的人。

    三个因素会影响到规范性影响:多数的大小,多数越多,越易从众;是否也有异议者,里面有2个不同的观点,你就也可能提出异议;正确答案与多数意见的差距,影响我们做出从众的反应。

    2.讯息性影响:当你不知道答案时,你就会参考别人的或模仿别人的答案。当你无从判断时就会参考别人,作出从众反应。

    顺从:

    1.脚在门坎策略。我的脚偷偷地伸进一部分,后面可以要到更多的东西。如:商场的食品试吃活动,后面就会接受更大的要求。先提出小的要求,后面再提出大的要求

    2.门在脸上策略。先提出大而不当的要求,后面再提出小的要求。砍价时用的较多,先提出打1折,最后成交价可能是3折。

    沟通与协商时,可以用此方法去谈条件。

    服从:

    去个人化。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状况下,人就有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四种情况下人更容易做出服从的举动:第一种,同侪示范;第二种受害者与我们距离远,看不到或听不见,产生一种匿名的感觉。第三者,直接受到权威人物的监控,权威人物就在旁边。这些都是情境因素造成的,与人格无关。很多时候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3 · 第03节 社会影响:从众、顺从、服从 0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3 · 第02节 认知失调理论与自我知觉理论 0

    第七章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人际知觉与归因

    归因:分为个人归因与情境归因。

    人个归因:内在归因。判断行为的发生是因为行为者个人内在因素所造成。

    情境归因,外在归因。判断行为的发生是因为外在情境因素所导致。

    内归因与外归因都不见得好。要有能力分辨。不能绝对地内归因或外归因。要分析到底是个人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多数人会走两个极端,没办法协调两种归因。归因能力的好坏很重要。通过同意性、区别性、一致性去区分归因种类。

    吸引力法则:自我应验的预言。每人都有自己的期许和目标,我心之所向,我就会做出接近这件事情的结果,成为我想成为的样子。

    分成正面的自我应验预言和负面的自我应验预言,当正面的多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负面的多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需要修正与调整。

    别人对自己的期许不够高,有负面的预言,但如果自己够强大,就不会受影响,会越来越优秀。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2 · 第01节 人际知觉与归因 0

    第六节 情绪智力的预测(棉花糖的实验)

    心理学家米歇尔做的有趣的实验,对象是4岁的孩子。能够等待、控制、克制冲动的孩子,能够延迟满足需求的孩子,成就较高,易完成梦想。越早吃完糖的孩子,问题较多。

    《先别急着吃棉花榶》,《万一吃了棉花糖》,《盯住最大的棉花糖》三本书。

    意志力:意志力是会被消耗的。如减肥,每天回家的路上都有美食,我们此时就会与意志力抗衡,结果是忍不住买了,意志力再高都有被消耗的可能。要远离诱惑的情境,才能保证意志力不被消耗。所以意志力薄弱有可能是每天都暴露在意志力消耗的情境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2 · 第06节 情绪智力的预测(棉花糖的实验) 0

    第五节 情绪的调整(EQ)

    第一步:感受、察觉、体验自己的感觉

    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感受、贴近、听懂别人的感觉

    换位思考。

    第三步:体会并能感觉出别人的感受

    第四步:帮助自己和他人成长与提升

    激励自己也影响别人。

    情绪智力的四个元素:1.情绪的知觉;自我激励与鼓舞别人;2.情绪的运用;3.情绪的理解;4.情绪的管理。

    同理心:懂你生气的情境与理由。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成长背景与认知不同,所以同一件事情,每人的情绪原因不同。

    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情绪的处理:所谓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2 · 第05节 情绪的调整(EQ) 0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2 · 第04节 情绪的理论 0

    第三节 情绪的内涵

    当一个人有情绪时,不是叫他不要有感觉,他的情绪必须被看见被释放,才能缓和下来。宁愿陪着他不用讲话就好。

    情绪分为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情绪起伏很正常。情绪不分好坏。可以同时有正向与负向的情绪。

    情绪是调节系统。生气与愤怒不同,愤怒是生气的加强版。

    孩子有罪恶感时,要陪伴他讨论与探索,这样会帮助个体用更好的方式面对关系,发展更好的问题处理能力。

    情绪、认知和行为是交互作用的。可以从情绪处理行为、认知,也可以从认知改变情绪与行为,也可透过行为去调整情绪和认知。

    生气时就会握拳,情绪与行为有关联。如果情绪是害怕畏惧就会退缩,如果情绪兴奋或有趣,就会主动探索。

    情绪的内涵:

    1.认知评估:情绪的智力就与认知有关,情绪会引发生理反应。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就是油门与刹车的关系,是互相抗衡的。

    2.脸部表情:

    3.行为倾向:情绪会影响行为。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1 · 第03节 情绪的内涵 0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1 · 第02节 动机理论 0

    第六章 动机与情绪

    第一节 动机的定义与类别

    动机:促使个体活动的内在历程,能引导激发个体的因素,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与情绪息息相关。也就是个体的内在需求。

    生理性动机:激发行为来自于生理因素。性、饥饿等,与本能有关。与生理需求有关。

    社会性动机:他人的刺激所引发的,也因他人的对待而获得满足的动机。通常是学习来的。最常讨论的有三个动机:

    1.成就动机:力求表现,希望在学习、工作上有好的收获,关注成绩和表现。

    2.亲和动机:在意家庭关系、伴侣间的互动。在感情方面比较重视。

    3.权力动机:个人化的权力动机和社会化的权力动机。控制感强,需要操控。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或者为了改变世界。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1 · 第01节 动机的定义与类别 0

    第七节 客体关系与依附(恋)理论

    客体关系:透过客体才知道我是独立的个体,我是自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这种经验,看到妈妈离开会发现,原来妈妈和我是不同的。恒河猴的研究:主要照顾者与孩子的互动对孩子的人格与心理有很大影响。

    将婴幼儿的依附分为两大类:安全型依附(恋)与不安全型依附(恋)

    不安全型依附又分为:

    逃避型依附:冷漠的。

    混乱型依附:妈妈离开后,孩子会有焦虑沮丧,甚至会打或骂妈妈,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情绪难以安抚。

    抗拒型依附:除逃避、混乱型以外的类型。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1 · 第07节 客体关系与依附理论 0

    第六节 道德发展

    克伯格:道德两难的故事:汉斯偷药。三期六阶段:前道德习俗期、道德习俗期、后道德习俗期。

    前道德习俗期:0-9岁的孩子。

    阶段一:服从与惩罚取向。奖罚分明,思考与认知不够完整。

    阶段二:利己取向。有奖赏就是好的,互惠原则。

    道德习俗期:9-20岁。

    阶段三:好孩子取向。获得赞许肯定就是对的。大家不认同就不做。

    阶段四:社会秩序取向。个体会接受社会常规。把法律和规范当成最高标准。

    后道德习俗期:20岁以后。

    阶段五:社会契约与个人权力取向。考虑伦理、内在的良知良心与普适标准。更有弹性,不死背规矩和法条,而是考虑不同的时间空间去理解事情,会考虑更多的状况。

    阶段六:普遍理论原则取向。行为对错更多来自良心。道德依据是抽象的伦理和普适价值原则。思考的层面更广泛。

    大多数人不能发展到第五到第六阶段。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0 · 第06节 道德发展 0

    第五节 心理社会发展

    艾瑞克森: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受到弗洛伊德女儿的影响。九大阶段发展危机:每个阶段都有任务要完成,未完成就是危机,不过除了语言关键期无法弥补,各阶段事件均可以返回来处理。从这点来说,皮亚杰与艾瑞克森的概念完全不同。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自我、本我、超我。6岁之前很重要。主要理论:

    出生第一年:口腔期;1-3岁:肛门期;3-6岁:性蕾期;很多问题来自生命前6年,创伤易进入潜意识层面。修通技术。

    人类心理发展的九个阶段:

    婴儿期:0-1岁,信任与不信任;家长要照顾好孩子,孩子就会有信任感。

    1-3岁,自主或羞愧怀疑;当自主控制排便时,幼儿就会更有自信,提升自主性,家长态度不友善,孩子就会怀疑自己。

    3-6岁,创造进取与罪恶感。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多肯定,不扼杀想象力与创造力。

    6-12岁,勤勉或自卑。

    12-18岁,自我认同或角色混淆。青春期需要认同与肯定,价值感更强,需要自我认同,自尊,接纳并喜欢自己,会模仿他人,崇拜偶像,追求流行。需要对他肯定。青少年易愤怒,是表达复杂情绪的简化版,不断生气时,要多关心。

    18-35岁,成年早期,亲密与孤立。

    35-60岁,中年期,生产或停滞。中年危机,易出现自杀。

    65岁以上,老年期,统整或破灭。

    80-90岁,智慧或厌恶。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0 · 第05节 心理社会发展 0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0 · 第04节 认知发展理论 0

    第三节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适用于皮亚杰的阶段论,也不适用于未来可以弥补。从1岁多开始到4岁间,是语言发展关键期。需要听、说练习,否则发展语言的能力会受限,以后也无法弥补回来。孩子只能发出电报式、断续的声音,无法正常表达。

    如果希望孩子对语言有天份,只要让他听就可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会更好更轻松。

    艾瑞克森: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这个阶段未处理完,下个阶段仍会发生。语言发展除外。

    弗洛伊德:宿命论、决定论。生命的早年决定了未来人生的发展。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0 · 第03节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0

    第二节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

    有时有价值,有时无价值,差异不大。看不同的项目。前提是孩子要成熟。要考虑到孩子认知、身心的发展水平和阶段。环境的刺激会有一定的影响。提早的学习刺激可能更快进入状态,但前提是必须适应这个阶段。

    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过于在意。不能因此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品格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才是更重要的。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0 · 第02节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成熟)? 0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10 · 第01节 年代取向与主题取向 0

    第六节 高创造力者的特性

    智商低于90的不会有什么创造力。智力超过120的,创造力却并不是特别高。高创造力的特性:兴趣广泛,不会墨守成规,乐于投入,独立自主,富有冒险精神,喜欢自我挑战,勇于面对困境,强烈的动机并坚持到底。

    不要只看问题的表面,用不同的方式思维去界定问题;要经常批判自已的思维;勇于克服困难;不要迷信专家,听从他人的建议和想法,也要保有自己的独特性,二者做整合。需要保持开放态度,接受新的资讯,相信自己,坚持到底。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08 · 第06节 高创造力者的特性 0

    第五节 影响智力的因素

    智力是区间的概念,有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婴幼儿期,3岁前,外部刺激会影响智力发育。4-5岁智力固定了,区间变化不大。如何呈现区间中的最大值:遗传与环境。遗传较多,我们能做的是,3岁前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心,让孩子感触外部环境,与他人互动,说话,多爬行,对大脑发育很好。

    影响智力的因素:

    1.计划的起始点:越早介入效果越好。让孩子有机会看、听、摸、感受各种刺激。

    2.丰富环境的维持:多去看世界,接触不同的人,给予充沛的资源,与孩子互动、说话、创造温暖支持有意义的连接环境。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太小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会影响智力发展能力。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肯定鼓励孩子去解决问题,让他去探索世界,发展能力。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07 · 第05节 影响智力的因素 0

    第四节 韦氏智力测验

    分为语文测验与作业测验两部分。

    语文测验中的算数部分:用心算。测试的是短期注意力、听觉记忆力、转换能力、运算能力。100分为平均分。通常人都超过100。学历、工作经验也可以大概推论出智力水平。此测验不仅可以测验智力,也可以评估认知水平。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07 · 第04节 韦氏智力测验 0

    第三节 智力理论

    1.G因素理论。G因素是一般智能,S是特殊智能。

    2.七大基本心智能力。流体与固体。把智力分得更清楚。

    3.智力结构论。180项评估内容。

    4.智力三阶层理论。69项评估内容。

    5.多元智力理论。人有不同潜能,应当被看见并被栽培。近代的理论。

    6.智力三元论。近代的理论。分析智力、创造智力、实用智力。三项智力越好,表现越好。

    [展开全文]
    李卓儿 · 2022-10-07 · 第03节 智力理论 0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尾页
  • 授课老师

    傅嘉祺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ttxinli_22588d3722 完成了 第07节 DSM-5之物质使用
    ttxinli_22588d3722 开始学习 第07节 DSM-5之物质使用
    ttxinli_22588d3722 开始学习 第06节 DSM-5之性功能障...
    ttxinli_22588d3722 完成了 第05节 DSM-5之饮食
    ttxinli_22588d3722 开始学习 第05节 DSM-5之饮食

相关课程

傅嘉祺:系统掌握婚姻情感咨询6大模块

傅嘉祺:系统掌握婚姻情感咨询6大模块

  • 939人报名

0基础学习心理咨询的12堂课

0基础学习心理咨询的12堂课

  • 87人报名

傅嘉祺:11天教你成为心理学跨界达人

傅嘉祺:11天教你成为心理学跨界达人

  • 139人报名

傅嘉祺:恋爱研习社

傅嘉祺:恋爱研习社

  • 198人报名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 977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