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志浩,台湾高雄医学大学心理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人人需要心理学”、“心理学无处不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这个专业的出路对读心理系的学生来说一直是件很困扰的事。表面上很多工作都和人有关,但心理系的训练好像又做不了那些工作。要跳出困境,你就必须确认,自己:一、必须真懂心理学;二、不能只懂心理学。

【必须真懂心理学】

即使你讲得出心理学的各种知识,或是能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方法,都不代表你真的懂心理学。当你观察到某个行为时,能够根据行为的脉络、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其他背景知识实时推论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且必须能以表征与历程来描述行为者心里发生的事,才是真懂心理学。

心智的计算—表征的理解(Computational Represent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Mind;CRUM)很重要。不只认知科学,在心理学的每个领域都重要。心理表征就是数据结构,心理历程就是算法。当你要描述人的心理,这是最有效、最精准也最能跨领域沟通的语言。

我这一辈子跨了很多领域,回头来看,觉得台湾心理学界的各种对立(实验—临床,量化—质化,认知—本土)都是没意义的。我对人类认知的洞察力来自临床训练,我做过眼动实验、语料库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质性研究,我受认知科学训练但也从社会心理学与华人本土心理学获得不少启发。最终都能回到CRUM,从不觉得有冲突。你如果还在分派别,就不是真懂心理学。

【不能只懂心理学】

如果用美食来比喻,心理学在实务領域就像酱油。很多美食需要它,但没有人单独喝它。心理系毕业生要找到自己的价值,除了酿好酱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各种食材、烹饪方法与饮食文化的特性。

传统的心理学训练太去脉络化。统计、实验、测验都是将个体从脉络中抽离的分析过程。这些分析式的基础训练很好,但对于行为脉络的了解同样重要。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相较于人类学,心理学的确较缺乏进入田野实际观察、对现象建立全貌观的训练。

现实世界不是实验室,所有变项之间都有关联。很多现象都需要多种领域的知识才能了解,很多问题都需要多种领域的方法才能解决。或许你比其他人更能解读行为,但你的发现必须透过别的领域的知识与方法才能变成解决方案。如果只懂心理学,却没有跨领域的训练也无法看到现象全貌,你是派不上用场的。

很多人对心理学有兴趣,很少人知道心理学是什么。学心理学的人必须很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很辛苦,很多人放弃了。我直到今天都还在做这件事,而且会一直做下去。依然辛苦,但这个过程让我持续成长。希望你也能坚持下去,不只为了心理学的发展,更为了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而变得更美好。

 

心理学从这里开始:《万人团购心理咨询师二三级全套备考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