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新手心理咨询师。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我用自己的热情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2年后顺利拿到了证书,在一个咨询机构中开始了我的咨询生涯。

 

出于我对助人事业的热忱,我额外珍惜每一位来访者,希望能为每一位来访者带来生活的改变。

 

2个月前,我的咨询室来了一个客户——名30岁出头的女性。

 

用她的话说,能来到这里,真的是付出了很大的决心,她已经痛苦了很久。对这一点,我也予以了极大的鼓励。

 

第一次咨询,大多时间是建立关系,了解一下她的各种情况。并且确立主诉问题:她和男朋友的关系存在问题,两个人经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吵架。

 

来访者走了

 

第2次咨询正式进入主题。刚开始比较顺利,对方聊了很多与男友的争吵情形。咨询渐入佳境, 我也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深入感到期待。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跑题了,她先是聊到了每天忙碌的生活,继而说到她在职业选择上一直也存在困惑。

 

想到了咨询设置,在简单聊了一会儿之后,我提醒她,我们可以先把焦点放到和男友的关系上,以后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另选机会设置咨询主题,这样能够保证咨询效果。

 

她表示同意。这次咨询也接近尾声。

 

第3次咨询,我提前问她,是否需要专门拿出时间讨论职业选择,还是专攻亲密关系问题,讨论后,她觉得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关系问题,所以仍延续这个话题。

 

然而与上次类似,咨询又慢慢跑题了,只不过不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面:她总觉得自己生活枯燥、很空,生活缺少乐趣。

 

我又提到了咨询的设置,她仍然同意,但是从她的脸上似乎有点不耐烦的样子了。回到男友关系问题上,她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后来,她没有再来预约。

 

不解

 

这位个案的咨询,困惑了我很长时间。在之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总是不自觉地复盘这个案例。我发现脱落或许是她自己的原因,但没能捕捉到她最后一次咨询时颇有预示意义的表情变化,依然是我的失误。

 

之前的咨询经验告诉我,亲密关系主题的咨询,找出双方相处模式中存在的矛盾,再进行针对性工作,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按照这样的原则,这个案例已经慢慢有了成果,但由于议题的跑偏,最后前功尽弃。

 

那么在咨询设置保证最佳效果和尊重来访者自由意志之间,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平衡?

 

督导与我聊到,个案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阻抗,这种阻抗让她不想深入聊与男友的关系。

 

当然,朋辈小组的其他人,不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随后我发现,哪怕了解了不同观点,依然不知道再遇到相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转机

 

三个月后,在一位好友的朋友圈里,我看到了他分享的一个学习心得。他写道:

 

“学了几年心理咨询,今天才知道,在咨询中,来访者总是谈主诉问题不见得是个好事。”

 

 

这个观点,让我惊醒。老师说的情况,与我遇到的不正是完全相反吗!

 

换句话说,我遇到的那个来访者,不正是老师所期待的“好”的来访者吗?

 

“相当坚持只要谈主诉问题”的人,是我;

 

“知道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谈”的人,是这位女士。

 

好一个本末倒置!?以前入门的大大小小课,我却没有看到这样的心法。

 

在朋友指导下,我也在天天心理网买了这门林家兴老师的《咨商与心理咨询实务》课。   

                                        

意识到这节课还可能会有“宝藏”,我直奔这一节,果然如此。接下来的内容,便直接解答了我的困惑,印证了我的解读。

 

 

问题模式,才是要去关注的。这种模式,可能会贯穿到来访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到亲密关系上、表现到职业发展上、表现到生活兴趣上:她可能是焦虑,因为焦虑,导致经常与男友争吵、怕丢掉工作、怕生活中的空虚。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具体什么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能,但这种寻找问题模式的理念,才是咨询师要牢记于心的。

 

想想当时,只是把关注点聚焦在她和男友的关系上,“逼着”她讨论亲密关系问题,而对她“偏题”却可能带来的更宝贵的收获,我当时却视而不见。

 

学的越多,感悟就越多,以往很多固执的观念就改观的越多。

 

所以也觉得很惭愧,没有让这位个案获益更多。但我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技术的提高,未来能给个案更多的帮助。

 

推荐给你

 

这样的愿望也在督促我继续学习林老师的课。

 

其实在网上一搜,讲心理咨询入门的课很多,能谈到心理咨询之“道”的课,很少。

讲技术讲方法,很多人能讲;但说到心得、门道,非林老师宗师之辈不能。

 

林家兴老师,是台湾地区心理咨询界的资深大佬,推动了台湾心理咨询立法工作。

 

他用将近40年的咨询实务和教学经验,汇聚成了《咨商与心理咨询实务》这本书。

 

其实在网上一搜,大佬们的书也很多,但是围绕一本书再去专门请作者做个课的,很少。

 

而这门课,正是围绕这本书开展,林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帮我们梳理了书中的重点,予以仔细的讲解。所以这门课也叫做“跟着宗师学经典系列”。

 

有人说,买书是最划算的知识获取方式。作者一辈子的心血,凝结成书,而这本书,我们几十块钱就能买到;

 

这样来看,这门课程更为划算。宗师们在一生心血的基础上,为我们详细讲解,答疑解惑,就像请的一位私人家庭教师。

 

我们可能看了很多大师之作,但是能让大师现身说法,就自己的书再做一番分析的,凤毛麟角。

 

林老师的书和这门课,是咨询入门的基础。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手来说,能够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

 

比如这样的知识点:

 

个案在会谈中一直在搓手或担心咨询室隔音不好。应该将这些观察到的非语言行为反馈给个案,帮助个案觉察与讨论,以便帮助个案进入咨询历程。咨询师需要分辨个案的焦虑来源是个案本身的症状,还是对于心理咨询与咨询师的反应。

 

另外吸引我的,还有这门课独特的风格。

 

我也在朋友圈推荐了这门课,有位朋友试听后说,这老师说的太慢,而且声音也不好听。

 

我与她感觉完全相反。在我看来,这个什么都靠“修”“P”的时代,电视剧加滤镜就忍了,很多在线课主播的声音竟然也要修,甚至专门请一个声优来录。这种精心设计、远离真实,恰恰是造成诸多心理问题的元凶。

 

林老师这门课,你听他的声音,就透漏着德高望重的宗师质感。抑扬顿挫间,很有过去的学者风范。这让我想起以前听到的一个老学者用极具特色的古汉语声调朗读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样的韵味,是满腔普通话所无法匹敌的。

 

所以很欣赏天天心理在制作时并未予以过多处理,保留了这种原汁原味的“宗师”感。

 

林老师用他的厚重声音,认真地讲解着每一个对新手咨询师来说无比关键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他讲解一遍,我又在书中看一遍,并且在每一次咨询中体验一遍,个中滋味,越品越香。

 

你能听出林老师在录课时是一气呵成的,他的气定神闲、功底之深厚,让我深受鼓舞。

 

庆幸自己选择了心理咨询师这个方向,更庆幸自己能遇到林家兴老师这位恩师,让我不断成长,帮助更多的人。

 

活动日期

1月14日-1月29日

 

原价:99元

拼团价:39元


扫描海报二维码
立即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