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家庭心理建设高峰论坛”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许燕教授,作了题为“我们以何种方式决定后代的人格”的开幕式报告,报告紧贴本次大会主题“家庭建设中三大关系的平衡与博弈:原生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

 

许燕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领域的专家,以高屋建瓴的视野和接地气的讲解,带给大家一顿关于家庭教育的大餐,隆重开启了三天两晚的在线直播论坛。

 

关于后代人格是由什么决定的,以整合的观点看,进化、遗传、社会、学校、家庭,都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实现着后代的生理遗传与社会遗传,家庭既影响后代的外貌、身高、智力,也影响后代的人格水平、焦虑水平等。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表现就会出现问题。孩子的毛病,可能是他家庭的毛病。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的问题都能在童年找到根源。

 

从进化的神经心理学来看,人类祖先为了生存,会异常警觉危险性信号,我们都是警觉性高、生存欲望强、风险知觉高的后代,天生拥有一颗“高估威胁,低估资源,忽视机遇”的大脑。具有人类进化消极倾向的父母更多使用消极方式教育孩子。

 

在批评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消极偏见的心理,表现为在安全环境中也会感到不安,对刺激过度敏感,难以消除警戒恢复平静等特点。

 

在焦虑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很多家长被焦虑驱动,在孩子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上激烈竞争。一些在教育市场内流传的“经典语录”,可以一窥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让你拼命学习的不是选拔性考试,而是其他愿意学习的人。”“让你孩子上早教班的不是早教机构,而是其他愿意送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长。”甚至有培训机构打出“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广告语。

 

不少家长迷失在内卷化的竞争中,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教育狂综合征”,过度竞争,对孩子过度教育,令家长和孩子都不堪其累。有的孩子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增加了成长中的风险。严重者罹患情绪障碍、心理障碍,甚至酿成悲剧。

 

那么,教育的重心到底是什么?正确的家庭教育是什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基石的作用。在观念上,家长需要明白,素质教育更多是人格教育,而不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加工厂。正如中国老话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心理学中,也有这样的理论,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日后的行为,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重视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成长的起点。

 

在早年的教育中,为孩子种下希望、乐观、坚韧的品质,是孩子幸福人生、卓越人生、成功人生的基石。帮助孩子建构完善的心理功能,让孩子既具有个体发展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能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完善自己,帮助他人,做乐于贡献的人,实现社会价值。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情况。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4.98%。

 

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许燕教授的演讲令人警醒,为在线的50多万观众做了一场生动的演讲,让我们清楚在“人之初”的关键阶段,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健康心理才是一生发展的根本。让我们用爱心去理解孩子的成长,用学识去提升孩子的智慧,用责任去成就孩子的未来。用社会心理服务的科学方法,为幸福中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