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心理学同仁,直播间的各位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

 

这里是第14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的现场,本场圆桌论坛的主题是“催眠投射分析与潜意识论坛”。

 

本场的专家有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

 

四川大学教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得觉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格桑泽仁教授。

 

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催眠实战派专家马春树老师。

 

另外我们的嘉宾主持是薛琦老师,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把现场交给薛琦老师。

 

 

主持人:

 

各位全球的小伙伴,大家下午好。

 

这里是我们的圆桌论坛,今天的主题是“催眠投射治疗和潜意识”。

 

我在听到这么一个主题的时候,我觉得好宽啊,真的是“一条大河波浪宽”这么广的一个主题,但是好在我们有三位“大山”在这儿。

 

全球小伙伴既有专业人士,有职业人士,也有小白,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我们三座“大山”在这尽可能可以满足各位的需求和求知欲。

 

其实在得到这个主题之前,我在翻资料,网上的资料很多,三位老师的视频资料有很多,我就翻到了一篇论文,叫做《从催眠的历史变迁和理论发展看催眠研究的未来》,孙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催眠一直在理论界和实践界中流行着并争论着前行”。

 

第一个重磅问题来了,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的领域内催眠真的是百花齐放,但是确实存在争论,我们先请问老师们,这个争论怎么去解读?怎么去理解?

 

格桑泽仁教授:

 

 

有争论才会有发展,没有争论说明没有落地。

 

催眠作为一个技术,有自己发展的历程,但催眠呈现出来的现象很多人是很难理解的。

 

因此专业的催眠和非专业的、表演性的催眠,它存在的现象和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而且催眠理论在催眠的学术界去研究时,它所能够呈现出来的数据和其它心理学的数据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我来说,我们自己独创了一套叫“得觉催眠”,实际上“得觉”也是独有的一套催眠,它的理论体系、架构也不一样,“得觉”的催眠就是专注与忽略。

 

它所讲的催眠,与我们传统的催眠有一样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部分。

因此我觉得争论才是一个事情发展的必然的经历,有争论才会有真正的进步、发展和落地。

 

现在“得觉”这套理论已经被中国心理学会的标准委认定,给了得觉这套体系标准化的一个认可,并且认为这是文化学术或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创新。

 

在四川大学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有得觉文化研究中心,在本科里已经有7年的课程叫“得觉智慧”,在工商管理的EMBA研究生里有必修课,叫“简单的智慧——得觉”。

 

人们问,得觉能不能帮助我们美容、减肥?你觉得可以就可以。

 

主持人:

 

好,马老师这里是动力催眠,刚刚还在聊,美容、瘦身绝对是看家本领。

 

您来聊一聊现在我们比如说女生们最在乎的这一点,如果是动力催眠,咱们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

 

马春树博士:

 

 

 

我们先说前面那个话题,和科学当中的争论,格桑老师说了,大家针对这个现象上无法理解,所以大家才会对催眠有所争论,疑惑这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所以就像孙老师写文章一样,从催眠的历史上来看,从催眠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是为了丰胸、减肥而准备的。

 

它是为什么准备的?

 

是为那些疑难杂症,医疗没有任何作用的情况之下,我们死马当活马医,运用催眠的技术来使用,而且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所以这个时候才引起了这些医生,包括詹姆斯.布莱德这些催眠的前辈的注意,把催眠变成了一门从巫术到科学应用的过程。

 

所以历来研究催眠的这些大师,每一个都是医生,这是催眠科学化的一个根基,从历史上来看,本身就是由科学家、医生一步一步推动到今天的。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大家到现在还存在一些争论,因为我们看到催眠这些效果的时候,经常问它怎么起效的?无法理解这个事情,我说一个事情你就可以理解了。

 

为什么在做医疗实验的时候要做双盲实验,彼此都不知道,就看这个药物的作用,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能起到多少效果?

 

举个例子,心因性阳痿的患者,也就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如果你给他一粒药,双盲的情况之下,说这是有效的,安慰剂起到的效果至少是30%。

 

也就是一个完全性功能障碍的人给他药,30%的人就好了,没有药效的,你告诉他这是伟哥就好了。

 

如果你给他注射睾丸酮、雄性激素,起到80%的治疗效果,这是文献记录的,有文献数据的,如果你给他做了催眠之后,起的效果是多少呢?

 

80%,跟给他打雄激素的效果是一样的。

 

这个效果是从哪儿起到呢?就是把安慰剂的心理效应无限度地放大,因为他都不知道是安慰剂的作用情况之下,他只知道这个药就能起效果,何况你的医生再煽风点火,再给他诱导出一个高度接受的状态,就会把效应放大到两倍、三倍甚至更多。

 

所以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这就是一个安慰剂效应的放大。

 

所有的科学实验都是试图排斥掉安慰剂的效应,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和西医永远无法解开扣子。

 

西医一定要排斥中医安慰剂的效应,中医说我排斥掉,你把我这个弄的没有效果。这两个领域打的不亦乐乎,就是因为你的出发点不一样。

 

我们刚好是要百分之一万地利用安慰剂的效应,所以这个时候就调动了真正是对方心理的力量、对方的能量来起到这样的效果。

 

这就是我们说矛盾的点在哪里了,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主持人:

 

我们继续来问问孙老师,您目前看到咱们国家现在这个现状百花齐放,但是良莠不齐,您看到什么样的一些问题吗?

 

孙时进教授:

 

 

 

 

第一,刚才你说那篇文章,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写的?叫什么名?什么时候出现的?我怎么没印象?

 

(2017年的,我这是搜了哲学文献库)

 

我觉得应该不是我写的,但是争论是现实的,当然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难谈,如果放到大的背景之下的话,一直争论不休的物质跟意识的关系问题,何者为第一性?

 

这是一个哲学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的话,不说是个终结,也是很重要的。

 

我个人来说也觉得挺有意思,就是在历史上的心理学界,比如说弗洛伊德,是从学催眠开始引发他对心理学的兴趣,但是后来他对催眠弃之如敝履,有人只是简单地说因为他的催眠技术不好,我觉得这个解释可能是有点牵强,当然这是需要研究的。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包括弗洛姆、马斯洛他们对催眠也是颇有微词,后来我个人也觉得“催眠”我也听上去多少不太舒服,当然也可能有点翻译的问题,hypnosis其实到底怎么翻译?

 

反正现在约定成俗的是“催眠”,我后来讲座经常说“催眠还是觉醒,这是个问题?” 

 

当然人本主义心理学喜欢说的一句话是,“鱼是为水而生的,鸟是为天空而生的,人是为精神而生的。”

 

我觉得特别强调精神的作用的还有荣格说过一句话,“往外走是梦想,往内走是觉醒。”

 

中国的“内圣外王”跟“物质与意识”,包括时间、空间,所以我一开口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当然也可能他们俩更在第一线,做的有效果就非常重要,而我是偏重理论的研究。

 

学院派在这个问题上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的,而且迄今为止确实在社会上一直争议很大,当时我做论文,拉大旗做虎皮,我知道开始如果选催眠的话,论文选这个题就会马上枪毙,说“你是搞封建迷信,像神棍一样”。

 

后来我搜索了一下斯坦福大学心理系主任,也做过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希尔加德就在研究催眠,用他的研究范式和在研究的理论基础开展研究,拉他的大旗,大家对论文选题就不会有异议了,这是一个变通的方式。

 

关于催眠迄今为止这里都有物质跟意识关系的争论。而且催眠中却有许多让人看起来用现在科学理论解释不清的神秘现象。孔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他说“不语”可能是不愿意谈,在公众场合很难谈得清。

 

所以有些东西可以悬置,当然我觉得要看治疗效果,有效很重要,背后的东西和作为理论问题可以先搁置一下。我迄今为止对很多催眠中的现象也找不到好的解释、也是一片茫然,所以我在这更多地是来倾听他们。

 

当年我的博士论文是做的关于催眠的理论研究,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催眠还是觉醒?

 

其实人本主义心理学喜欢引用东方的一种说法,“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

 

如果你觉醒了之后,催眠中间表现的,现在我们以为没有的东西,可能本来就在那,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只是由于现在社会给我们的催眠,认为我们没有了这些了,把科学变成一种新的宗教。我们认为物质是首先需要找到的客观存在,但是“客观”这个问题是很有疑问的。

 

有句话说“科学是你看见它才相信它,宗教是你相信它才能看见它。” 

这是一个谈起来很困难的题目。

 

主持人:

 

我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关于争论这个点,包括刚刚老师讲到的,有一些东西客观存在,比如举个例子,“前世”这个说法在科学界其实还是有争议的。

 

我为什么会请各位一开始就聊这个点,是因为朋友们其实是非常想了解催眠和学习催眠的。但问题是有那么多的流派,该选哪个?艾里克森?NGH的?量子催眠?动力催眠?

 

大家会很好奇,到底应该怎么去选一个真正好用的,自己能用得起来的催眠流派。

 

马春树教授:

 

我们选择一个催眠的方式来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说看它的名字,或者是我看它的效果,你选择一个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你选择的是背后支持它那个道理,那个理是不是可靠的?特别重要。

 

所以我们首先第一个要了解催眠的核心的原理是什么,否则我们就会纠缠于是不是有前世的问题上了。

 

首先催眠就是孙教授说的特别重要的一点,催眠不是让你睡觉,催眠是一个唤醒的过程,是什么意思?

 

就像你晚上需要睡觉,是不是我就要长眠不醒?不是的。

 

你晚上去睡觉是为了第二天更有精神,你每天都想睡得更好,你是为了第二天更有精力地去工作,这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催眠就是为了唤醒,这个过程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人有意识,也就是大脑前额叶不断工作的这部分,同时也有潜意识的部分,现在我们科学上认定是整个大脑除了额叶的部分,我们的边缘系统、原始脑都可以归为潜意识的功能区。

 

这部分功能区是24小时都不休息的,但是大脑前额叶超级耗能,它需要休息,所以我们睡眠的时候这部分功能就关闭了。深层的机能就开始启动,深度加工信息,因为我们的前额叶功能与边缘系统的功能,它们之间有个相互拮抗的作用,额叶兴奋了,边缘系统就受抑制了。

 

如果我们的主持人要动感情,怎么办?

 

我抬眼睛,我要开始想到我现在正在主持节目,要唤醒自己的前额叶,抑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让眼泪流出来把妆花掉。这是在控制你的底层情绪反应,这是潜意识的反应。

 

我们知道这点以后,它们之间是个跷跷板的关系,要知道它们之间稍有拮抗,第二点你就知道了。

 

因为你如果完全靠着额叶这部分意识能力去工作的话,你很快就挂了,为什么?

 

你的能量有限,因为你的底层(边缘系统和原始脑的部分)才是你能量的真正来源,也就是群众基础很重要,有人支持你,你不能一个人在前线战争,你需要能量补给。

 

又得去工作怎么办呢?你需要时时地休息一下,关闭一下,让它做出能量的补给,然后又得启动,让它继续战斗,这个之间的切换关系要十分顺畅。

 

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说所有的修行、修炼,包括人的修炼都是返璞归真,“能婴儿乎”,我们回到婴儿的状态,吃就吃,睡就睡,没什么烦恼。

 

随着人长大以后,我们这个链接自动调节的功能丧失了、不灵了,你躺下吃饱了睡不着。你衣食无忧,满脑子焦虑不行的,这没有用,因为是调节功能失常了。

 

催眠是个什么工作?

 

让你正常的调节功能,本有的能力再次复原回来,所以我们返璞归真,回到你赤子之心的功能,催眠师让你回到能力,再次绽放。

 

但是你有了这个能力,可不是婴儿的脑子了,你有一个复杂的大脑,你这个大脑的所有的知识体系,所有的信息可以不断升级原有这套动力系统。

 

所以每一次训练都迅速升级你原有的系统,从586到686,到现在的双核、多核,6G、7G、8G你会无限制地升级,否则只是停留在原地当个婴儿。

 

催眠让你能接受新的东西,从而不断升级原有的系统。

 

现在大脑这个机器就越打磨越顺畅,所以每一次催眠不仅仅是唤醒,而且让你不断地升级,迅速地升级。

 

多数情况下,我们人一旦成年了之后,就不去打磨,不去自己理顺了,慢慢就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伤害,这个时候效率下降了,抑郁、焦虑都产生了。

 

所以有各种各样的疗法出现,有药物、有心理疗法,可以运动、瑜伽等等。催眠在我看来是最顺畅、最简单的一个方式,起到这样的作用,迅速升级自己原有的系统,然后你真正能够沉睡下去,再次醒来的时候,就是真正的一个觉醒过程。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格桑泽仁教授:

 

我来回答一下大家的提问,马老师在自我的催眠状态里给大家讲了很多的理论,有些人可能有医学背景能听懂,有些没有这方面背景的听众可能会觉得太深奥了。

 

应该选择学习哪一种催眠,实际上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关键是你拿来干嘛?你的目的是什么?

 

所有的催眠你都可以学,关键你有时间吗?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你学来干嘛?

 

如果你觉得为了生活的调养,为了让自己入睡得舒服一点,我们刚才都非常认同两位老师所讲的叫做“唤醒”,我们给催眠定义也叫“唤醒”,唤醒我们不知道的那部分,唤醒我们不知道那部分的连接。

 

马老师从大脑的结构、皮层和海马以及原始脑这部分给大家做了一个论述,我们来想想看,你究竟拿这个催眠作为技术去服务?还是用这个催眠让自己身心愉悦?或者用这个催眠去领导你的企业,让你的员工在催眠的状态下去干活?因为确信无疑生命是可以往那走的。

 

我们有专业治疗技术的学习,我们有生活催眠的学习,就像主持人刚开始讲的,催眠可以减肥吗?可以。

 

那想催眠减肥的人当然可以学催眠的这一类技巧,就是自我催眠的技巧,所以它有不同的内容,每一套体系一定有它自己独到的点。

 

得觉催眠除了大脑的皮层以及大脑的催眠传统功能以外,我们还运用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人自身的身体的感觉,我们把这一点的感觉看得非常的重要,就是人很容易找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如果你觉得你身体的感觉特敏感,那你也可以选择像“得觉”催眠这样一个技巧。

 

当然我们更注重是研究生命,研究生命的存在感和生命中可以探索的奇妙的地方。

 

催眠在治疗也好、服务也好、健康也好、养生也好,以及军事管理也好,包括潜能开发也好,它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

 

所以我觉得不存在选择,我们也不存在提供给谁,你该选什么的问题,而在于你究竟明白你要什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