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晚直播跟大家讨论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也是绘画投射在心理咨询或者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这个应用我们讲的内容比较多,不过尽管一个特色,我们会讲到如何应用在司法领域,犯罪筛查以及改造。

 绘画投射技术确实比较是用适用面很广,今天讲的话题,我觉得更有价值,为什么?因为它可以在问题没有发生,或者说这个事件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所以它应用比较广。 那么首先我讲讲,绘画投射在心理筛查中的优势,它主要是早发现早干预,减少和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尤其适合在中学、小学、大学、部队、大型企业等人群聚集比较多的地方。 

首先我要跟大家谈一个问题,就是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心理问题不像躯体问题,第一中国人比较忌讳心理问题,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讲面子,尤其是心理问题。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躯体疾病是可以接受的,但心理疾病被认为是不光彩的,是一种耻辱。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内修,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是性本善,外国的文化是性本恶,性本善的人本身是好的,所以当人出现不好的时候,第一不愿意讲,第二要通过内修,闭门思过,不需要借助外力。 

我们知道性本恶这种人性观是要强调法律,强调外界的干预,不强调内修。中国是个性本善这样一个文化,所以中国人不太接受自己有不好的一面,尤其是心理。所以中国人的心理问题一般不带不太愿意对别人讲。 

第三个家丑不可外扬,中国人有了问题,尤其心理问题,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最好不要跟别人讲。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慢慢开始接受心理咨询这样一个新鲜的东西。但总体来说,中国人还是不太愿意接纳。这是从文化的角度。 

第二,从人格本身来讲。我们知道人都有人格面具。人格面具其实也是社会化的一个表现。为了给他人一个好的印象,或者说让社会得到承认,我们都会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衣着进行一些“扮演”,就像演员戴面具一样的。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一个人,是社会化过的一面。其实在暗地里或者说另外一面,他并没有暴露出来。

因此,人的问题是不容易暴露的。还有人本身是有潜意识的,而潜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主体,也就是说,人所表现的意识的部分只占整个意识主体的3~5%。 那就是说,其实95%-97%的意识主体,我们自己是不了解的。

同时,人的心理也存在盲点,跟人的生理一样的,所以人看不清。就是说,这个问题在他身上,但他自己可能并不认为是问题,但是实际上别人看的很清楚。 

总的来说,心理问题有一个隐蔽性,有不暴露性,这种这样的一个特征 那么在心理问题的发现的过程中,我们心理学一般是通过观察和量表进行测查。量表在呈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有很大的弊端,首先因为它是间接的。 

人的心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看人的心理?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外显行为来观察,其实行为跟心理不是直接的对应关系,有这个行为不一定反应的就是这种心理,或者说有这种心理特征不一定产生这个行为。这是我们通过外在的东西进行推测。 

第二它有相对性。

心理测量不像物理测量,它是没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所以我们所以需要建立常模,总是把一个人的特征放在一群人中作比较,才得出它所处的相对位置。 

第三个就是有虚假性。刚刚我们讲人格在社会层面中有面具,就是虚假性。我们说心理测试首先测的不是心理,测的是人的外在行为。

但其实通常的心理测试,叫情境测试,也不是测量真正的行为,而是通过人们对一个情景的反应,来预测和判断。 比如说测试者问:当你看到一个落水儿童,你是跳下去救,还是不救?还是打电话?这其实变成了一个问题,一个情境的模拟。 

也就是说你在真正的情境中不一定跳下去(会做出和回答不一样的行为)。为什么?可能是你的意志力薄弱,即使你会游泳,也不一定跳下去。所以这个行为发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当人们做测试或问卷调查时,会出于想带面具(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或者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评价做出回答。这种回答就是虚假性的。 绘画投射的好处,就是它直接反应的是人的潜意识,所以比较真实。

人们很难通过绘画的专业领域知识,或者说很难规避或防卫潜意识的暴露。在日常心理筛查过程中,我们用绘画投射可以发现很多我们平时很难发现的问题。 

绘画投射是比较适合中学、小学、大学、部队、人数比较多的企业、组织或者机构应用。 下面我想讲讲绘画投射应用的领域。

 第一,自杀筛查。 现在在中国,自杀发生率其实还是比较高的,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未遂,自杀率是10万分之23,这个数字还是蛮高的。当然了,自杀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而且自杀是有一个历程的,比如说有自杀的意念、有自杀的动机,有自杀行为。有自杀想法的人是蛮多的,但真会实施自杀行为的就没有那么多了,这是一个过变化的过程,需要下很大的决心。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自杀的筛查非常难。比如我在监狱做自杀的筛查,发现自杀的量表根本不能用,因为这个量表里的东西会启发或者说教他们怎么实施自杀。但是绘画投射用于筛查自杀或者有自杀想法的人,效果非常好,很好的规避了这个启发的问题。

 第二,攻击。攻击是把内在的一些痛苦反射到别人身上一种人格特征。在高度的竞争压力之下,60%的人都有进攻别人,都具有攻击性。其实攻击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说人的一种基本的情绪。 那么比如说受挫,或者出现烦恼,或者内分泌失调,有的人可能是空虚,在这种特定的状况下,人的潜在的攻击性容易被激发出来,或者被诱导出来。 

虽然攻击性是人的本能,但强度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人攻击性比较强,强度比较大,有的人攻击性比较弱,或者是比较温柔。绘画投射都能反应出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发现绘画投射可以发现人潜在的攻击性,这是可以用于筛查的。 

我们曾经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画了一个图,非常有攻击性,我们就提示了相关老师,老师说他做量表没有问题。但后来,在学生进校三年以后,打人打得非常严重。 

第三,抑郁症筛查。 除了在自杀、攻击方面,绘画投射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筛查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现在抑郁症的发现率和就诊率还是比较低的,那么我们就在考虑能不能用绘画投射进行筛查,或者叫辅助诊段。 

我们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的树木画,在树冠的面积,树冠的高度,树整个的高度上,是有差异的。换句话说,绘画投射测验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筛查是有作用的。 

第四,精神分裂症筛查。 精神分裂症有发现率低、就诊率低、依从率低三个情况。那么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发病前没什么典型的早期症状,或者不明显,而且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诱因,是不知不觉的。 但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画跟正常人是有很大区别,就像犯人一样,区别还是蛮大的。 

虽然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典型的特征,但是大数据已经告诉我们,他跟正常人的画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也在《中国行为科学和脑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突破性地在国际上获了奖。我们在筛查中发现了疑似病例,或者说患病可能性比较大的病例。当然有的是非常典型的,有的时候不太典型,跟这个人的病的轻重也有很大关系。 

今天我还要讲讲我们平时不大接触到的问题,就是犯人。我们从心理学研究来讲,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所以这个犯罪行为一定是在犯罪心理的影响下支配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这是肯定的。 

犯罪行为的性质由犯罪心理状况确定,那么犯罪心理和行为,有哪些特点呢?就是心理的独立性和行为的依附性。 

首先,犯罪心理在先,犯罪行为在后。就是说犯罪心理先犯罪行为而存在,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基础,但是有犯罪心理不一定就有犯罪行为,因为作为行为独立人的我们知道,这是犯罪。 

但也存在可能性就是,犯罪者是因为要选定特定的场合,比如杀人犯看这地方人多,他就不杀了;他没找到时机就不实施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我们用绘画投射去筛查或者说去发现潜在罪犯的科学依据——那些还没有行为的人,没有行为的人不一定没有心理,而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做。 

我在这画了一个图,就是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的内隐性和独立性是独立的,有杀人的想法,但是他想法的程度还不够;或者缺少环境,缺少一些刺激;犯罪行为是外显的,是依附于犯罪心理的。

由于我的工作的特点,这也是我们研究绘画投射做的比较好的一个原因。 

第一,我们的学生多是在精神科、精神卫生中心的,所以我们跟患者打交道比较多。 

第二,我本人是司法部的培训专家,跟监狱警察打交道比较多,跟犯人打交道比较多。 

所以我们就有这样一个机会与犯人零距离的接触,大量的采集了犯人的画。我家里面可能有上万的数据,我现在就在用大数据整理总结。 

这张图是我2017年在四川成都为32个监狱的监狱警察进行绘画投射培训。绘画投射应用于犯人的领域,我们对强奸犯、杀人犯、组织卖淫嫖娼、寻衅滋事、盗窃诈骗等等这些犯人的画,都进行了大数据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这样的,对大量犯人的画进行提取,去寻找他犯罪背后的原因或者说犯罪心理的特征。我们发现绘画投射是研究犯罪心理一个非常深入的手段,很好的手段。 我们通过这个研究提取很多特征,用这些特征去反证假设。

我们的假设很多都得到了印证,比如某一个人画的画跟犯人的画非常相似,那么这个人犯罪的概率就非常高。 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一个经典案例,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画和犯人的画非常像。相关人员说这个人很正常。后来我们再次去的时候,大概也就半年以后,这个人就坐牢了。 所以我们发现,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之间确实高度相关。 

当我们对杀人犯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强奸犯和组织卖淫两种犯人,他们的指标特征非常明显,规律性非常强。 我本人接触到的杀人犯很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动机相差非常大,不像强奸犯的动机是比较确定的,杀人犯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比较有共性的指标,每个人不一样。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地告诉我们,绘画投射为我们犯罪心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和方法,而且非常深刻。 

绘画投射用于犯人,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罪犯的分类。 分类管理其实是衡量一个国家监狱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国家过去是根据危害程度来分的。但有的人是激情犯罪,不是蓄谋已久的,或者说是偶发的,有的是蓄谋已久的杀人等。我们认为犯人的分类管理应该依据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的危害性来区分。 

第二个就是心理矫治。 我们知道大部分犯人都有心理问题和人格问题。所以我们知道改造有管理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那么现在心理矫治已经成为第4种改造方法,而且这个方法我们认为是比较根本的。我们知道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之间有依从性。 大部分犯人的画都存在着人格和心理的问题。所以改造犯人要从心理角度出发。我们在江苏几个监狱进行试点心理矫治改造犯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矫治,首先你就要了解犯人,之后就要评估了,所以通过绘画我们了解犯人。 

举个例子,监狱警察跟我们学过绘画的总结了一个规律,假如犯人进入监狱以后,不是侵犯,也不是快要释放的,他的画就会跟正常人是一样的,这个人就非常难改造。 反而有的人会发展出比如说有孤独感,不稳定感,这种犯人反而还好改造,哪怕是杀人犯。但是就怕犯人虽然不是杀人犯,但是是老油条,全都无所谓,这种类型的就比较难改造,关键通过绘画投射可以看出来。 

第三个就是犯罪的预防和可疑人员的筛查。 如果某一个人可疑,同时又画了具有犯人的特征的画,我们认为这个人就需要高度的关注。 还有一些机构有这种我们所谓的“风险犯罪”,比如说杀人、攻击、自杀等等,绘画投射也同样能帮助他们筛查,标记出高风险人群。 我相信这个技术以后通过大数据,可以引用于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尤其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之,绘画投射可以通过构建大数据,提取特征信息和指标来筛查、预测,作用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