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人们最热衷于过哪个跟自己无关的节日,儿童节一定榜上有名。这个属于全年龄段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提前祝大朋友们节日快乐!

 

以现在人们的寿命和成长轨迹来看,你很有可能可以理直气壮地过这个节。

 

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孩子们的“当家”时间也在推迟。

 

如今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婚育时间越来越晚,真正意义上承担社会责任的年龄也在推迟,在18年《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杂志上就刊登了一个澳大利亚团队关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研究,该研究结果认为,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定义青春期,年龄范围应该由传统的13~19岁扩大到10~24岁。

 

但也有专家指出这样可能会进一步让年轻人幼儿化。

 

社会的发展的确会影响人们对年龄的认知,古人四十岁即称老,即在不惑之年便步入老年;曾经普遍认为人活七十古来稀,但现在我国的平均寿命已超过七十岁,女性平均寿命更是接近八十岁。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年龄阶段划分,使其能更好地概括该阶段特征是一件好事,但今天我们重点看一下“年轻人幼儿化”的问题。

 

其实,年轻人幼儿化是社会富裕、人民幸福的副产品,孩子们不用再被逼着长大,可以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但是不用被逼着长大和长不大是两回事。

 

这让我想起了疫情期间云监工火神山的一个热搜,网友们将中国成为“阿中哥哥”,建筑搅拌机称为“呕泥酱”。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随后就有不少人批评这是将严肃事件饭圈化和幼稚化。

 

不少人认为这是社会幼态化的一个缩影,但小编更愿意认为这是一次不合时宜的玩梗,没有必要大肆讨论。但就个人来说,幼稚化和长不大可能真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你可能生病了。

 

 彼得潘综合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治疗师丹·凯利博士(Dr. Dan Kiley)《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一书中首次揭示了这种严重危害男性成长的心理综合征,它中断并剥夺了男性心智成长、成熟的机会。

 

简单说来就是不长大的男孩,书中总结了这些男性的几个特征: 

1. 缺乏责任感2. 焦虑3. 孤独4. 性别角色冲突5. 自恋6. 沙文主义(大男子主义)

 

长期以来,相比女性,男性的成长问题更容易被忽视,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回答数已超三千,可见不少女性认为自己的男友不够成熟。如果你也总是认为自己的男友是一个总长不大的“彼得潘”,可以简单做下下面的测试。

 

阅读以下对行为的描述,并且根据自己遇到的情况打0-2分。

 

0分代表这样的行为“从没有发生过”,

1分表示这件事偶尔发生(比如发生过一两次,但是并不是一直发生),

2分表示一直发生

 

1.当他犯错的时候会反应过度,不是夸大他自己的内疚感,就是找寻各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2.他会忘记重要的日子,比如结婚纪念日、生日等等

3.在聚会上时,他会忽视你,但是会尽全力去取悦他人,特别是其他女性

4.他很难道歉

5.他觉得自己想要和你发生性行为的时候,你一定会同意;但是他在过程中不会顾及你的需求,比如他不和你进行前戏

6.他总是尽力去帮自己的朋友,但是一点忙都不肯帮你

7.只有当你抱怨他的冷漠后,他才会关心你遇到的困难和你的感受

8.只有他自己想要的时候,他才会说想和你一起做些活动或者一起出门

9.他似乎很难表达情感

10.他好像很想父亲亲近,但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很公式化,而且聊得不深

11.他不是很能听进不同意见

12.他会忽然莫名其妙地发火,而且很难平静下来

13.他过于服从他母亲的愿望,以至于你对他母亲的各种要求感到不满

14.他相信自己从事一份和自己能力不相符的工作,但是他只是抱怨而没有任何行动

15.他与别人相处时缺乏真诚与温暖,特别对待他的长子(如果他有的话)

16.当他喝酒后,他仿佛变了个人,他变得很容易发怒、情绪高涨、或过分快乐

17.他觉得自己不能错过任何一个他弟兄们的活动或者趣事,他对这些事非常狂热,好像这样才不会被他的伙伴们抛下

18.他会说些大男子主义的话,比如“我希望我的妻子不停地做家务,直到家里干净为止”

19.他看起来有时会莫名的恐惧、或者缺乏自信,但是他拒绝谈论自己的恐惧和自卑

20.他会控诉你,说你太情绪化,但他自己也显得非常情绪化。而当你生气时,他又毫无回应地坐在那边,像一颗石头。

 

将每一条的分数加起来,得出总分:

 

0~10分:他没有彼得潘综合症。他的问题和彼得潘综合症无关,而且不是很严重。如果他有些让你不舒服的地方,你可以和他聊聊。出于你们之间的爱,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被解决的。

 

11~25:他可能会有彼得潘综合症。在测试结束后,你可以遵循一些指导,来改善你们俩之间的情况。不过,分值越高,可能你越不愿意来解决你们俩之间的问题。

 

26~40:他已经是个彼得潘综合症患者了。如果他不肯自己解决问题,你可能得和一个专业人士聊聊,来了解对此你能做些什么。

(以上内容仅用于测试,如有其它用途请联系版权所有人)

 

可以说,SHE的《不想长大》可谓完美表达了这种心情。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彼得潘综合征主要针对男性的研究得出,但女性也可表现出类似症状,只不过比起长不大,女性更多表现为自我幼化。

 

不可否认现在的主流审美依然是以幼为美,尤其是日本的萝莉文化,更是将这种审美偏好推向了极端。在这种主流影响下,很多女性惧怕成熟,这点儿我们从女明星拼死也要守住的少女人设中可见一斑。

 

我们至今仍没有完全摆脱女性依附者的形象,在性别角色定位和文化要求作用下,很多女性会将自己幼化,以获得便利。

 

同样由于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许,使得这种现象被接受程度比较高,甚至是社会赞许的行为,因此较少影响其正常生活。

 

无论是男生的彼得潘综合征也好,女性的自我幼化也好,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自我分化不足,拒绝承担责任。

 

谈及责任可能过于抽象,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你应该非常熟悉,对很多人来说,这依然是一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话,原因就在于:说大于做

 

可能有人朋友圈一天发三遍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努力刷视频打游戏。“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责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担。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的盛行——焦虑。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焦虑似乎成了流行状态,好像不焦虑不足以谈人生,但焦虑终究是一种处于应激的不舒服的状态,还是要想办法解决。

 

但之前我们提到过,缓解焦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着手解决问题。如果不是神经症性焦虑,仔细分析一下基本都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如果有人跟你说TA感到特别焦虑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大可能是因为对方害怕面对引起焦虑的原因,这时候与其纠结于焦虑什么不如看看是在逃避什么。

 

日本有一部剧叫做《逃避可耻但有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逃避确实有用,但充其量是个扬汤止沸的作用,人生那么长,很多时候需要的是釜底抽薪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就是成长和面对。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事实上勇士之所以被称为勇士是因为稀缺。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但不敢直视惨淡的人生还会想尽办法地逃避,这种逃避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一定有坏人 

 

我的不顺心一定是有个外界的力量造成的。

 

受到批评一定是有人在针对我,用对人不对事的理论看待一切;我项目失败了一定是有人在捣鬼;我考试没考好,一定是当天状态不好或老师出题太难或天气太热。

 

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家长身上更为常见,你生病了一定是因为熬夜,但涉及到孩子“质量”的问题,家长就会启动另外一种解释,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坏人”一定是不认真,实际上可能真的是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

 

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说小时候家里丢了钱,家长暴打孩子只为让孩子承认是自己拿的,这可以说是将“坏人”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一切事情都一定有一个确定的原因。

 

这其实是在将复杂的世界简单化。

 

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不是二元划分的,绝大部分时候是混沌模糊的。比起承认这种失控的混沌感,他们更愿意像小孩子一样在现实中找出一个确定可控的“坏人”。

 

 原生家庭很好用 

 

自从大家意识到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原生家庭就成了原罪的同义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管是不是原生家庭导致的直接归罪于原生家庭都会让自己的挫败感少一些。

 

这种过度归罪的情况让我对原生家庭理论感到委屈。因为它正在将原生家庭问题泛化,任何一个理论都只能归纳和解释部分现象,一旦泛化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直到人们反应过来     不对,这时候又会归罪于原生家庭理论不科学。

 

每种心理学理论都是走向认识自己的一条道路,千万不要将其当成借口。了解原生家庭是为了减少对下一代的伤害和让自己能够破局,止与抱怨和仇恨对成长帮助不大。

 

 无法接受平凡 

 

尼采说,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你在凝望深远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的深渊,最深处写着平凡。

 

这就像小时候每逢考试就会出现这两类同学:一类是背地非常努力,表面上还要跟同学说没有复习,另外一类是真的不努力,这中间有一类人是害怕努力。那些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越到考试越不想学的人可能就处在这个范围内。

 

你是否有一个疑问,问什么人们明知道怎么做更好却往往不这么做,道理都懂就是不实操?

 

就像从小我们就知道,认真努力可以获得好成绩;长大后我们知道少看视频多看书,少打游戏多社交有助于更好地生活。但很多人并不会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因为我们害怕努力后依然失败,害怕面对真实的平凡,害怕连“我努力的话也能做到”这样的借口都没有。

 

就像马斯洛说的大部分人一生都在对抗平凡,但只有面对平凡,我们才能成为平凡中更好的 自己。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里必须要提醒一下,如果刚刚经历了重大负向事件,逃避是一种保护机制和必经过程,大家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要求对方或自己面对。

 

本篇内容仅指正常生活中的慢性成长恐惧,如果经历了重大负向事件或由于成长经历或环境因素没办法自然成长或靠自己的力量成长,暂时的逃避并不是坏事。如果处于觉醒阶段,渴望成长但无力打破桎梏,一定要向专业人士求助。

 

同样纠正一个误区,年龄带给人的不一定是真正的成熟,也可能是更深的幼稚。

 

就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基因疾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脆骨症,一个是红细胞幼态发育不全,一个是成骨发育不全,由于基因缺陷它们并不会随着时间变成熟,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办法正常执行功能。

 

心理上的不成熟也是这样,如果你因为害怕拒绝长大,也就没办法正常执行功能,我们的社会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养巨婴。

 

近些年,针对职场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晋升管理层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初见基层管理者断层的现象,这可以是大家生活侧重点的变化,但也可能反映了人们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责任。

 

你可以有一张幼态的脸,但最好不要有一颗幼稚的心。不过,儿童节要到了,好好纪念一下“年幼”的自己,然后快些成长起来,勇敢地承担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