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节选自微课: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径,讲师:张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心理咨询师成长指南》起草小组成员、《心理咨询基础培训补充教材》第四章《心理咨询专业伦理》执笔、原点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1879项目首期毕业学员。

 

一、成长路径是一个重要又沉重的话题

 

1.关于“成长路径”的统计数据

 

在征集咨询师专业成长的讨论问题中,近30%的话题都围绕着“拿到证以后怎么成长?”、“我现在应该学些什么?”、“请老师给我们指一个发展方向”这样的话题。显示咨询师的“成长烦恼”是普遍存在的。

 

其实这个问题本不应该存在,如果在系统的培训中,类似《咨询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概论》这样的课程会以专业基础课的形式,帮助学员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然后学员会形成对自己成长之路的基本选择。但由于我们的培训是“先天不足”且“偷工减料”,因此不是问题的问题反倒成了问题。

 

而在我个人的执业生涯中也长期面临这样的困惑,因为在80年代初连这样的培训和资料都没有。

 

成长路径这个问题可以以三个因素为基础来确定:一个是专业而系统的理论基础框架。一个是你自己的个性特征。一个是专业机构提供的培训项目(项目的选择就由以上两个因素左右,而不是由市场决定)。

 

2.咨询师初期成长中的现实挫折

 

在以上这种不规范的培训条件下,咨询师的成长方向很大程度上被市场左右了。市场宣传什么,咨询师就认为这个重要。大师培训什么,咨询师就认为这是方向。(十年前的认知疗法)

 

这就很容易形成两个挫折:一个是经济上投入并没有帮助咨询师有效地提升胜任力,几年下来,钱花了不少,但还是做不了咨询。一个是对职业的期待和热情受到打击,一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一些人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当然也有一些人走上了与心理科学背道而驰的方向(如灵修等,剑走偏锋)。

 

 

二、我在专业成长中的荣耀与焦虑

 

1.草根出身与草根心态(可以出身卑微,但不可愤世嫉俗)

 

几年前,我参加了1879项目的面试,当时我和廖凤池老师有一段对话被工作人员记录下来,原文是这样的:

 

 

对于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来说,躲不过的一件事就是对面所谓的学院派指责,而被指责的只有一点:没受到系统教育与培训。我和很多朋友一样,曾面红耳赤地试图证明没有这样的出身也可以做好这项工作,但说实话,我们很心虚,因为这就是事实,这就是我对从业的最大短板。这种短板就是没有别人指责,你也会感觉到随着工作的进行和职业生涯的延续,你会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被推上这个位置,我们也很努力。但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胜任力确实让我们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社会 的发展,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

面对这样的指责,其实我们的同行们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一条就是在实践中摸索,以个人体验为主,找出这个职业的所谓规律,形成个人的风格。由草根变成山大王。一条就是面对这个事实,不断地补上这个短板,进行系统地学习和训练。我本人其实选择的是后者,

 

1987年,我参加了辽师大的函授学习,第一次学习了普心、儿心、变态心理学知识。2000年,我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的研究生课程班,全面建立了心理学的知识框架。这种学习的最大效果就是我对后来市场上流行的“戏剧化、表演化、神秘化”的东西和“追求短平快”的项目是“免疫”的。当时我选择了人本治疗的理论,并一学就是三十年。十四年前开始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一学就是十四年。三年前我参加了1879项目,目标很明确——就是在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能力)上全面接受一次洗礼,接受一个专业咨询师应该接受的完整教育课程体系,完成从草根到专业人员的转变。

 

草根这个词,曾代表我们的身份,也曾是我们的荣耀。草根的历史见证了我们的拼搏和奋斗,凝聚了我们对这个职业的爱与追求,锤炼了我们的韧性与自信,澄清了我们的价值观与信仰。我们可以有草根身份,但不能滋生愤世嫉俗的草根心态。

 

草根不能永远是我们的身份标志,我们可以发扬拼搏奋斗的草根精神,但不可对这个职业以草根的取向粗鲁执业。我们不能带着草根式的防御站在科学与规律的对立面,试图去证明草根就是比正规军强。

 

因此,回顾1879精神,就有了意义和价值——科学、专业、严谨,精致、优雅、从容。这样的精神没有对这个职业的敬畏是不可能造就的,没有系统规范的成长是不可能达到的。

 

 

三、专业成长的几个维度

 

1.专业成长拢共分四步(学生、助理、标准、成熟)

 

理论模型:(而不是个人经验)

斯科夫霍特和罗内斯塔德的六阶段发展模型强调咨询师发展的外行帮助者、初级学生、高级学生、新任专业人员、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和高级专业人员六个状态阶段。

 

分析与讨论:

这六个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入职前准备阶段,包括:外行帮助者、初级学生、高级学生。一部分是执业阶段,包括:新任专业人员、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和高级专业人员。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量的拿证咨询师其实是处在新任专业人员阶段。而从业准备阶段的系统学习是缺失或不足的。因此拿证与胜任力是“倒佳”的。所以,情况就是拿了证做不了咨询。因此,补课就成了新手最重要的任务。而这种补课绝不是那种今天听两天这个工作坊,明天听两天那个工作坊就能完成的。参加完整系统的专业学习就变得很重要。

 

同时,由于咨询师拿到证就具备了执业资格,很多人还要在职业上发展,因此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就是必须的。所以,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是两条腿走路,两线作战。为了保证职业生涯的开局是基本胜任的。因此,新任专业人员要进行专业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变为胜任力。实习绝不是找一家机构去干杂活,而是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完成一系列专业任务并通过评估考核。

 

所以,新手咨询师其实要做两件事:一是系统补课,二是实习。马上就独立执业,无论对人对己都是有很大风险的。

 

2.胜任力的培养要有三个基础(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价值观澄清)

 

那么,在这样的路径中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主要有三个: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知识要系统的和更新的。这就意味着你能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理解一个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很多学员提出知识的学习可以自学,我学了三十二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没有系统地接受培训,单靠自学是成不了专业人才的。(放松训练,自学半年也没会)

 

技能要从基础开始,强调基本功。很多咨询师学了很多眼花缭乱的疗法,但连基本的倾听和同理都不知道。技能分为两部分:首先要掌握的是技术技能,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基本功。然后才是临床技能,如疗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功是必修课,而疗法是选修课。

 

关于价值观的澄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你为什么要做这一行?你希望带给你的来访者什么?你希望自己得到什么?通过学习和培训,你才有一个很明确的梳理。而这种梳理给你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咨询做到境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灵魂的相遇,你有能力去面对另一个灵魂并进行对话吗?

 

我们这一行,对咨询师的评价有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叫胜任力。胜任力不是简单地知识+技能+价值观。以上三个要素在咨询中的表现才是最根本的认证。做得怎么样才是胜任力。

 

3.前行之路要有三个“好朋友”(见习、实习、督导)

 

在咨询师的职业成长中,有“三个好朋友”要交,这就是见习、实习和督导。关于这三个好朋友,前面介绍得已经很多。我们分享的是,我们这个职业是一个实操性的职业,前面我们所说的所有学习和培训,最后必须体现在胜任力上,要表现在职业行为中。那将自己所学所训转变成胜任力,在学生阶段就是见习,结业阶段和独立执业前就是实习,督导从实习中即开始,独立执业后你要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接受督导。

 

很多咨询师朋友学了很多,就是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咨询效果。重要的原因就是知与行之间没有专业的指导和专业的环境去“孵化”,自由生长的代价就是职业之路走偏了。

 

四、我这几年的成长经历

 

1.集中精力和财力,学习经典和主干课程

 

从1985年到现在,我较大的投入学习只有五次。1987年以教育心理学为主干进行了三年的函授学习,主要是普心、儿心、变态心理学。1993年参加了原国家教委的骨干教师半年集训,全面学习了发展心理学,并在北京一家机构进行了心理咨询热线的实习(见习+实习)。2000年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的研究生课程班,系统学习了心理咨询的理论。2015年开始参加1879项目,接受了系统的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今年参加了督导班,正在进行中。花了很多钱,但没花冤枉钱。只找专业的机构,学习经典和骨干课程。剩下的以自学和同行交流为主。

 

先从心理学知识开始,再到心理咨询的理论,再到心理咨询的实践。经典+主干,把精力和资金用在关键的地方。不找捷径,不找奇招神招,不被所谓的潮流所左右(很多潮流都是炒出来的)。

 

2.从单一取向到整合,不断提升胜任力

 

1987年我买了第一本罗杰斯的书,就迷上了人本主义治疗至今。十四年前开始系统学习认知行为治疗。两年前开始整合自己的经验,学习人际历程取向的整合模式。并完成了实习和督导。其他理论学派,我会自学和参加一些工作坊,有选择地应用到咨询实践中。

 

进行系统的咨询,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论取向,然后进行实践,形成能力。这就是从新任咨询师向标准咨询师迈出的一步。再经过若干年,你有了心得,才有整合的感觉。-----整合是高级咨询师阶段才能做的事,连基础和单一的理论取向都没有,谈整合就是自己骗自己。

 

3.从模仿到开发,形成职业优势

 

十年前,我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瞄向咨询师的培训。开始做就是拿来主义,认知行为治疗和实务技能的培训项目都是原封不动地把书拿到来,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实践进行教学。把自己的项目搞精,越来越成熟。1879项目的学习和训练成果让自己在培训市场上能够找准方向、创新产品,不断提高培训声誉。

 

4.从实践探索到学术研究,实现职业形象上台阶

 

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有的人能讲理论,但没实践;有的人实践很多,但缺少理论功底。

 

这两年,随着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从业水平必然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两者都具备的才有可持续发展,这种持续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心理咨询师要追求学术高度。由于这些年有计划的系统学习,让我有了比较扎实和系统的理论框架,加上不断的实践探索,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四年来我瞄准了以下几个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个是专业伦理。在中国,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中没有伦理这一专题是一个很可笑的事。在1879系统学习了伦理的有关知识后,我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编写了为新手咨询师开发的伦理讲义。在有关的学术会议上,我提出要大力推进专业伦理的宣传与培训,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国内专家的支持。今年中科院心理所开办的心理咨询基础培训项目中,对原有的国内教材进行了补充,其中伦理单独一章,我受邀担任专业伦理专章的起草工作。

 

二是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径问题。有一年12月,中科院心理所组织了十位同行组成起草小组,编制《心理咨询师成长指南》,我有幸进入这个起草小组,并担任一个专题的起草工作。次年1月17日,《心理咨询师成长指南》(征求意见稿)1.0版正式对外征求意见,经过几个月的意见征集,本月初起草小组与部分专家在杭州进行了研讨,对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讨论,对《心理咨询师成长指南》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近期将正式发布。

 

三是个案概念化的研究。

 

四是新手心理咨询师究竟缺什么?根据我十多年与咨询师们开展培训和实践活动的经验,我编制了新手咨询师要掌握的四个模块的基本功,这种专题性的研究,加上专家们的支持和行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有了机会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学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我来说,相当于从一个基层的咨询师,向专业方向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几点体会

 

1.追求“快”,永远是成长的大忌。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慢就是快”,有计划地学习,有目标地成长,有方向的探索。走出来自己的职业精彩,是坚持不懈,每天一小步的过程。积跬步以致千里。

 

2.忘了初心,就会远离执业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你为什么从事心理咨询?如果为了钱,这个职业真的不是造就富豪的职业。如果为了自己被认同,那你其实在用来访者疗愈自己。心理咨询是为来访者的福祉为首要考虑,对这个职业本质的认同,对来访者的尊重与理解,对心理咨询科学的敬畏,这些会让你的前行有意义,有了意义,才会产生信仰,而这种信仰能让你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价值。

 

这其实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你的初心是什么?(这就需要通过个人成长来澄清)二是怎样保证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你的初心?(坚持科学和规律)

 

3.不敢承受创业之“痛”,那结果就是职业生涯的“苦”

 

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天就是改变,你改变,你痛苦,只有痛才不会苦,你连痛都不行,你苦的日子是非常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