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心理学者或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被问到:你能猜出来我现在在想什么吗?或许你还不止一次经历了这个问题。

 

甚至如果你回答做不到的话,甚至会被认为“学艺不精”。

 

当然隔行如隔山,我们不能让每个人都像学者一样清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但想让心里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还是离不开向大众普及科学的心理学知识。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经济放缓成了新常态,刚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国人似乎还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转变,形成了广泛的焦虑、抑郁、无意义感。

 

在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大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断高涨。但心理学科普系统并没有建立完善,哪怕是心理学最被关注的咨询领域也处在也没有充分发展起来。

 

现在大众眼中的心理学是这样的:

 01 

 心理学+猎奇=异常人格异常行为 

 

说起来什么现象最能引起人的好奇心,异常人格异常行为绝对排的上名。碰到一个戏精小伙伴,大家会开玩笑说:你表演人格吧~;听到暴力事件,会判断:这人反社会人格吧~;发现朋友最近行为异常,会调侃:人格分裂了吗,你还是不是我朋友......

 

比起抑郁、焦虑等心境障碍,人格障碍被提到的更少一些,因此,也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能引起人们极大好奇心的内容自然也是影视化的好题材。

 

以人格分裂为例,从最早的《24比利》到《致命ID》再到韩剧《kill me heal me》都是深受喜爱的人格分裂影视作品。

 

从影视剧里面可以得到部分的异常人格信息,但影视剧里的症状表现大多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并不能做到完全客观。由此,甚至有些人会认为人格分裂是一件很酷的事,比如有不少人用DID(人格分裂)做网名或昵称的不在少数。

 

要想让心理学真正为每个人的健康生活服务,停留在影视剧了解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关于人格障碍和异常行为的普及知识,随后我们也会一一展示给大家,敬请关注。

 

 02 

 心理学+成就焦虑=成功学 

 

成功可以说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词,看到带有成功标题的内容就忍不住点开看。相信你也看到过不少,里面的内容差异并不大,相信你也能总结出来:怎样找到方向、怎样获得第一桶金、怎样找到支持者,等等。

 

心理学可或许可以帮助你取得世俗上的成功,但那时建立在帮助人们获得内心力量后的“副作用”,心理学并不能够帮助每个人得到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利(如果可以这样,试想下,心理学家应该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但时时似乎并非如此),所以此为导向的观点,基本可以判定与心理学无关。

 

照这些观点实施后无效,心理学不背这个锅~

  

 

 03 

 心理学+情感慰藉=心灵鸡汤 

 

喝完心灵鸡汤是什么感受,当下觉得温暖,药效过后又会陷入同样的焦虑,喝多了还会感觉油腻。

 

心灵鸡汤最突出的特点:给了一碗温暖美味的鸡汤,却没有给你喝汤的勺子。只给了美好的未来,却不谈及到达的方法,和路上的艰辛。

 

心理学以提升人的幸福感为目的,内心的丰盈安定,是幸福感的基础。心理学也会研究各种方式来使人的内心状态回复平静,但这些方法一定是可以持续产生效用的,比如放松训练可以使人放松下来,且能保证效用,并非像鸡汤一样,暂时可以安慰,随后让人反感。

 

 04 

 心理学+自我探索=星座占卜 

 

星座学被广泛接受背后却是藏着一个普遍的心理学原理: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你大概会相信自己是一个:

即渴望有很多朋友,有需要时间单独相处的人;

在跟朋友一起时会比较外向,独自待着的时候会有些敏感内向的人;

有时候觉得自己非常优秀,时而又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人......

 

除了这个效应外,心理学与星座学联系并没有那么密切,更不能认为心理学等于星座学。尽管心理学的某些领域也能够预测人随后的部分行为,但这是建立在对人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律的总结和推演上,跟星座占卜的预测未来不是一个概念,不要弄混哦。

 

 05 

 心理学+个人经验=“自我”心理学 

 

你可能在数学面前没办法发表意见,在物理面前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化学面前只能赞叹,但在心理学面前,表达的欲望就被激发了出来。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很多人都会有分享的欲望。

 

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取得成就、不管工作还是学习,要先学会休息才能更有效率;

遇到困难的时候,咬牙撑过去就能看见曙光;

生活不能低头拉车,遇到问题要学会转换防线;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活着就是要享受生活,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

 

以上的每条内容在所适应的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圆其说。

比如工作中你从事的项目遇到了困难,正处在想打退堂鼓的阶段,这时候你看到有人分享经验说,遇到困难坚持下去,风雨后一定会有彩虹,这时候你心中的天平会向着坚持倾斜一点儿,但如果看到有人分享说遇到绝境换了一条路直接进入快车道,你可能就更坚定了退出的信念。

 

这时候要明白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是实践后的总结,并不一定客观,也不一定符合你的实际情况,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情况考虑问题。

 

刚好遇到问题,刚好看到了符合自己选择的观点可能会减少一些焦虑,作用也仅限于此。这并非心理学,也并非科学。

 

科学有一个本质特点是:可证伪性,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要有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

 

在人人都是“心理学家”的今天,看到各式各样看似专业的观点,迷惑的就剩下观众了。心理学到底是怎样为提升人们幸福感服务的,那些真的会有帮助,之后我们也会慢慢提炼给大家。

 

如果大家想尽量避免踩这些雷,推荐读一下《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坚定下对科学心理学的信念。

 06 

 以抑郁症为例 

 

2015年,全球就有超过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数量超过5400万人。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关于抑郁症的新闻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热依扎8月份公开自己曾患有重度抑郁症;10月雪莉自杀的新闻又一词让抑郁症的消息出现在大众面前。借助各类新闻事件的发酵,抑郁症成了最广为人知的心境障碍。

 

在看了各种报道后,你知道了抑郁症这个词,也知道了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也知道了患抑郁症会情绪低落。但要问到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是抑郁症,需要怎样寻求帮助你或许就没那么有把握了。

 

也恰好是你最不熟悉的部分才是对抑郁症最有帮助的部分,你需要对这种“情绪感冒”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自己或周围人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也才能缓解抑郁症治疗率不超过一成的局面。

 

(PS: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以心情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以下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下降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07 

 我们要做的事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心理学的人却寥寥无,很多心理学爱好者想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因此,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学的本公众号在选题上将更偏重于科普方向,助力心理学科普的传播,让心理学惠及更多人。

 

也希望关注心理学发展的你能帮我们一起做好心理学知识传播这件事儿。如果对哪方面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感兴趣,或者认为那些知识急需被大众了解,欢迎下方留言,或许下期的重点就是你想传播的内容。

 

                                                                   

文/编 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