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你觉得母爱是「天生」的吗?

 

「看起来应该是吧,客体关系理论不是一开始就说了吗,好的乳房和坏的乳房,你和妈妈之间的依附关系,以及她有没有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你奶水,会强力影响你长大之后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我说。

 

「或许有一些人可以这样,但我们能不能够接受有一些人不能够这样?」Evita 说

 

「可是,有些人生小孩之后就会『自动』开始爱小孩、照顾小孩啊,那怎么说不是天生的?有些教养专家也指出,当妈妈之后,很多『感觉』都会改变,难道这不是天生的证据吗?」一个观众提到。

 

「我接受『母爱不是天生的』的观点,但还是会遭受到外人的指指点点,例如到公园的时候、喂小孩喝奶的时候、丢小孩一个人在旁边玩的时候,会被旁边的人指指点点,那该怎么办?」另一个观众问,我在心里点头如捣蒜,没错没错,搞得好像孩子是他们的一样!

 

对于母职,你的想象是什么?

 

女人天生就「会」当妈妈吗?例如,Evita 说她是个讨厌小孩的女人,也因此从来就不打算要生小孩。

 

然而身边总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不是你自己的小孩才讨厌,等你生了自己的小孩就会爱了。」

 

但是真的有「天生母爱」这回事吗?心理学家 Harlow 的恒河猴实验或许可以给出部分的答案。

 

母爱非内建:恒河猴实验之后发生的事。

 

多数人对 Harlow 的恒河猴实验只停留在「铁丝妈妈/绒布妈妈」的研究,这个研究发现,相较于哺喂奶水,幼猴对母猴更大的需要其实是温暖抚慰,这个研究也常被人引用来要求母亲要温柔对待婴幼儿,但其实这个实验还有后续,却因为实验结果不符人们的认知而较少为人所知。

 

在那些由铁丝妈妈与绒布妈妈抚养的恒河猴长大后,Harlow 设法让其中的母猴怀孕产下幼猴,并且观察这些母猴与幼猴间的互动。

 

然后发现这些母猴不仅不会喂养或抚慰自己产下的幼猴,甚至当这些幼猴主动亲近母猴时,还会被这些母猴推开。

 

我们并无法确定为何这些母猴如此排斥自己产下的幼猴,但如果「母爱天生」,这些母猴不是该在产下幼猴后自然会变得喜爱那些幼猴吗?

 

因此在这个研究的支持下,我们或许仍然无法得知为何有「母爱」,但却能证实母爱并非一种必然的存在。

 

 

「大家告诉你,不生孩子,你将来会后悔,但没人告诉你,生了孩子,你或许连后悔都说不出口——而且,没人会帮你。」 ——《后悔当妈妈》

 

然而在生活中,常有许多人仍以「女人生子是天职、爱子是天性」来要求女性一定要生育。

 

而更加艰难的是,过去物质不丰的年代,只要能将小孩养活养大就已经足够,但身在物质无匮信息爆炸的现代女性,社会上对教养子女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怀孕开始,怎么吃喝、各种行为都受到限制,等到终于生下孩子,要怎么喂养、如何抚慰也都有种种学问,这样的现象使得产后忧郁症的情形愈显严重。

 

其实产后忧郁症的症状与一般忧郁症的症状差异并不太大,最主要的不同在于产后忧郁症患者的主要负向认知几乎都绕着「我是个失败的妻子与妈妈」打转。

 

因此,来自家人的支持与认可相当重要,让患者知道,她已经做了那个家最好的妻子与母亲,而且可以有机会暂时离开家与小孩那些让她喘不过气的地方,都会对复原有相当大的帮助。

 

而此处所说的家人,能够起最关键作用的,无非就是丈夫了。

 

但在文化的影响下,无论是家务工作或养育小孩都会被归为妻子的责任,我们的社会允许男性在这些场域中隐身,使得原本就因新生儿需要投注较多心力照顾而显得生活无比窘迫的妻子更加孤单。

 

即便不论母爱是否天生,如何喂养、照护幼儿对所有女性而言仍旧是需要学习的,身为丈夫既然也是家的一份子,对幼儿而言也是血缘不比母亲遥远的父亲,如何能够不一起投入学习照顾呢?

 

事实上,晚近的研究已发现,主要照顾者不一定要是母亲,只要有重要他人照顾即可,孩子依然同样可以健康成长。

 

子女的出现,是父母情感的延伸,只要父母情感稳固和谐,愿意相互扶持协助,无论是否懂得甚么高深的教养理论,都能让子女人格健全的长大成人,而若是无法相互合作,那么不生育也绝对是个可行的选项。

 

点击免费注册>> 天天心理网,海量心理学专业、优质好课在等你!

好课推荐:(点击课程名字打开

《跟张海音学客体关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