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咨询流派/技术
  • 本土心理
  • 朱建军专栏:朱言·建瓴
  • 朱言·建瓴
  • 朱建军专栏:朱言·建瓴

    • 价格
    • 免费
    • 17620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朱言·建瓴

    学习有效期 永久有效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介绍
      • 目录 免费
      • 笔记 (146)
      • 评价 (158)
    • 第一期:行动力的隐藏秘籍
    • 第二期:“坚持”的秘密
    • 第三期:如何进入心理咨询的专业领...
    • 第四期:如何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 第五期: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个人情...
    • 第六期:心理咨询师养育孩子,与普...
    • 导语 :朱建军教授眼中的“潜意识...
    • 第一期:中华衣冠里的潜意识
    • 第二期:汉字“易”里的多重潜意识
    • 第三期:神话“女娲补天”里的潜意...
    • 第四期:神话“嫦娥奔月”里的潜意...
    • 第五期:中国人的“吃”之潜意识
    • 第六期:中国人的“色”之潜意识
    • 第七期:道家里的心理学
    • 第八期:从心理学理解无为
    • 春节特辑:传统礼仪中的潜意识
    • 第十期:山水风景中的自然之道
    • 第十一期:文学作品中的千古愁
    • 第一期:明朝贤后马秀英的心灵密码
    • 第二期:从武则天看自我认同与催眠
    • 第三期:跟李清照学最高品质的幸福
    • 第四期:苏东坡背后的三位传奇女性
    • 第五期:从潘金莲看男性的三种类型
    • 第六期:从白娘子看中国男性的性能...
    • 第七期:聊斋中那些著名的“狐狸精...
    • 第八期:破解潜意识中的女性自卑感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美满的亲密关系,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生活追求与理念上。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3-01 · 第四期:苏东坡背后的三位传奇女性 0
    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在爱与审美的生活中,感受高品质的幸福。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8 · 第三期:跟李清照学最高品质的幸福 0
    自我认同 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7 · 第二期:从武则天看自我认同与催眠 0
    内心善良,做事圆融。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6 · 第一期:明朝贤后马秀英的心灵密码 0
    可怕的不是烦恼多,而是心胸窄!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5 · 第十一期:文学作品中的千古愁 0
    古人智慧,寄情山水。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4 · 第十期:山水风景中的自然之道 0
    中国传统礼仪中的很多仪式感,就是一种心理疗愈。其中,正月不剃头,死舅舅,是思旧的意思。来源于清朝时汉人不愿剃头,怀念明朝这样的情怀。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3 · 春节特辑:传统礼仪中的潜意识 0
    集体潜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活动方式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3 · 第八期:从心理学理解无为 0
    低级共情:通过推理判断感知 高级共情:无需观察询问感知 镜像神经元的功能是反映他人的行为,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1 · 第七期:道家里的心理学 0
    从传统文化谈中国人的性。 误区一,中国古代对性特别压抑。反证,《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舒尔脱脱兮,无感我悦兮。 误区二,想性等于邪念。不压抑,不放纵,才是健康的性心理。一味地压抑,可能会导致神经症,癔症等心理问题。而一味放纵,则可能带来一种不负责任的习惯。变成生物性的人,很难完成文明成就,少数人除外(值得研究(^_-)) 真正健康的性,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20 · 第六期:中国人的“色”之潜意识 0
    告子曰:食色性也。 从精神分析角度去理解中国人的“吃”。 〈口欲期固着〉这类人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心理上还有儿童的心理,他们把过多的心理能量放在基本的生物性需求上。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使人的其他需求得到升华,才能获得更健康的心理。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9 · 第五期:中国人的“吃”之潜意识 0
    从解读嫦娥,让我们更了解女性。男女是平等的,但并不是男女是相同的。当面对问题时,男人更倾向于解决问题,女人更倾向于倾诉情绪。 为什么女性比较物质化“爱财”?这其实是原始社会留存下来的一种生物本能。男人负责打猎,女人负责养育,采摘,储存资源,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她就养不活孩子。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8 · 第四期:神话“嫦娥奔月”里的潜意识 0
    易字由日月组成,代表交替,变化。引申理解,我们要懂得如何接受变化,顺应变化,在变化中生存,而保持良好心态。要明白,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挡不住变化。用存在主义心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相反的,如果一味的执着,僵化,极端,绝对话,就会让人非常苦恼,比如强迫行为等。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7 · 第二期:汉字“易”里的多重潜意识 0
    衣冠是文明的象征,任何文化都是用外在的东西作为一个心理象征,反映这个文化的心理特点。最初人们用衣服遮体,象征着意识对本能的管理。从各个朝代衣冠的变化也可看出文化的与时俱进。在表现形式上看,例如前秦的人佩玉,就是一种精神追求,象征着佩戴者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又不失原则的一种内在特质。佩剑象征着勇气的同时,表现出文人同样可具有担当的心理期待。又比如汉代宽松的长袖和衣带,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自如,从容,大度。进入现代社会,由于为了工作生活的便利,全世界都穿的差不多,但在某些特定的传统节日和仪式上,我们可以穿一些民族服装,一方面是一种仪式感,另一方面也是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6 · 第一期:中华衣冠里的潜意识 0
    从女娲补天谈心理治疗。 一,稳定化,建立基础 二,找到问题根源,从根源开始解决。 三,全面,综合的去解决问题。 中国文化中,即使在男权时期,母亲也特别重要。父性思维是目标性思维,母性思维比较全面化。咨询中,母性思维很重要。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4 · 第三期:神话“女娲补天”里的潜意识 0
    孩子需要的是真实的父母,而不是心理学家。心理学知识对家长是一个双刃剑。如果在家中处处用心理学,去研究孩子解读孩子,会使孩子很绝望。教育上不需要做的完美无缺,允许自己出错,做一个过得去的父母。听完这一课,想起儿子曾经对我说,妈妈,你学了心理学,我更讨厌你了,估计就是犯了如上的错误,要知道,孩子对父母是很宽容的,允许自己犯错,用母爱,真真实实的去爱孩子,而不是用心理学操控孩子。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3 · 第六期:心理咨询师养育孩子,与普通人有何不同? 0
    咨询师不是没有情绪,只是比较擅长调节情绪。管理情绪的目标是让情绪更适当。调节情绪方法:情绪认知,意象,呼吸,身体调节。过渡压抑不利于身心健康,需要在当天处理。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2 · 第五期: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个人情绪 0
    一,知识。终身学习。 二,技能。专精于技术,不断地实践。 三,人格。接受自我分析,做个人体验。人格成长,让自己更加安宁,平静,喜乐,明白。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1 · 第四期:如何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0
    一,资格。专业。 二,能力。初步了解各个流派的方法和特点,了解该学派的的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选择一项被广泛认可的疗法去专攻。从广进入,而后走精。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感兴趣的新疗法。持续学习。 三,从业。学校,医院,机构(工作室) 选择适合自己擅长的咨询方向。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10 · 第三期:如何进入心理咨询的专业领域 0
    成功有了开始的行动,做。接下去就是坚持。《诗经》中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事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所以恒心就非常重要!要做到有恒心,需要具备“三心二意”:专心,耐心,信心。意愿,意志力。老子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就是把会使自己分心的东西拿掉,以此来培养专心。用自我奖励的方法,培养耐心。过程中,遇到挫折,失败,回过头去看看自己的初心,想想当初是如何计划的,用以坚定自己的信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给自己加油,坚持✊
    [展开全文]
    Sophie211 · 2019-02-09 · 第二期:“坚持”的秘密 0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尾页
  • 授课老师

    朱建军老师

    意象对话创始人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文宝 开始学习 第一期:行动力的隐藏秘籍
    文宝 加入课程 朱建军专栏:朱言·建瓴
    胡老师123 加入课程 朱建军专栏:朱言·建瓴
    流星slr 加入课程 朱建军专栏:朱言·建瓴
    张锦春 开始学习 第一期:行动力的隐藏秘籍

相关课程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 977人报名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 4187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