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非会员课程
  • 注意力
  • 【已封班】儿童注意力训练专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考证班】
  • 【已封班】儿童注意力训练专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考证班】
  • 【已封班】儿童注意力训练专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考证班】

    • 价格
    • ¥ 6800.00
    • 726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已封班】儿童注意力...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客服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该课程为限制课程,请联系客服
      • 介绍
      • 目录 免费
      • 笔记 (441)
      • 评价 (5)
    • 先导课
    • 2.1.1 什么是儿童注意力问题...
    • 2.1.2什么是儿童注意力问题(...
    • 2.2.1 儿童注意力问题现状(...
    • 2.2.2 儿童注意力问题现状(...
    • 2.3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起源和...
    • 2.4 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 2.5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演变
    • 2.6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
    • 2.7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
    • 2.8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社会基...
    • 2.9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认知基...
    • 2.10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衍化
    • 3.1 儿童注意力发展理论基础概...
    • 3.2 注意的分类
    • 3.3 注意的心理模型
    • 3.5 注意控制的脑功能网络
    • 3.6 注意力的神经递质与生化...
    • 3.7 注意力发展的时间轴
    • 3.8 注意与认知
    • 3.4 注意的脑功能定位
    • 3.9 安全感与注意力
    • 3.10 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
    • 3.11 注意与安全和决策
    • 3.12 课堂注意力
    • 3.13 运动与学校教学中的注...
    • 3.14.1 现代教育改革与学...
    • 3.14.2 现代教育改革与学...
    • 3.15 教育信息化中的学生注...
    • 4.1 注意的行为表现
    • 4.2 注意的经典行为学研究
    • 4.3 注意的实验室行为测量
    • 4.4 注意的生理心理表现
    • 4.5 注意的经典生理心理学研...
    • 4.6 注意的实验室生理心理学...
    • 4.7 注意的真实场景生理心理...
    • 4.8 注意的大脑表现
    • 4.9 注意的经典脑成像研究
    • 4.10 注意的脑成像测量
    • 5.1 儿童注意力行为训练的经...
    • 5.2 儿童注意力行为训练的理...
    • 5.3.1 正念简介-上
    • 5.3.2 正念简介-下
    • 5.4 正念相关疗法简介
    • 5.5 儿童认知训练的经典研究
    • 5.6 儿童注意力认知训练的理...
    • 5.7 儿童注意力生物反馈训练...
    • 5.8 儿童注意力生物反馈训练...
    • 5.9 儿童注意力游戏训练的经...
    • 5.10 儿童注意力游戏训练的...
    • 6.1 经典划销实验
    • 6.2 舒尔特方格
    • 6.3 感统测试
    • 6.4 认知测试
    • 6.5 行为测试
    • 6.6 脑电测试初代:频谱分析
    • 6.7 脑电测试:高级认知
    • 6.8 脑电测试3
    • 6.9-ADHD临床诊断工具
    • 6.10-ADD临床诊断工具
    • 7.1-概述:儿童注意力训练的类...
    • 7.2-感觉统合训练
    • 7.3-行为训练
    • 7.4-认知训练
    • 7.5-生物反馈训练1
    • 7.6-生物反馈训练2
    • 7.7.1-正念练习的态度(上)
    • 7.7.2-正念练习的态度(下)
    • 7.8.1-正式与非正式的练习(...
    • 7.8.2-正式与非正式的练习(...
    • 7.9-游戏训练1
    • 7.10-游戏训练2
    • 8.1-经典分型和练习工具
    • 8.2-最新分型和练习工具
    • 8.3-临床ADHD-ADD-分...
    • 8.4-临床ADHD-ADD-分...
    • 8.5-多动症治疗药物简述
    • 9.1-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中的师...
    • 9.2.1-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
    • 9.2.2-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
    • 9.3-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4-师资培训和课程设计中的时...
    • 9.5-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6-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7-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8-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9-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培...
    • 9.10-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
    • 10.1.1-家庭中不同年龄段儿...
    • 10.1.2-家庭中不同年龄段儿...
    • 10.2-不同阶段父母对儿童注意...
    • 10.3-对儿童注意力发展目标的...
    • 10.4-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 10.5-学习中的观察
    • 10.6-注意力问题的日常辨析
    • 10.7-日常生活中的亲子练习
    • 10.8-日常生活中的亲子桌游
    • 10.9-日常生活中的亲子正念
    • 10.9.1-附加课:亲子正念-...
    • 10.9.2-附加课:亲子正念-...
    • 10.10 -家庭专注力氛围
    • 10.11-家庭安全感营造
    • 10.12-儿童自我效能感
    • 10.13-生活中的注意力练习
    • 10.14-针对性的练习
    • 10.15-注意力训练:该不该以...
    • 11.1-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幼儿园...
    • 11.2-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学校中...
    • 11.3-幼儿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4-学前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5-K12教师的课堂观察和...
    • 11.6-学校和教师对儿童注意力...
    • 11.7-学校学习生活中的干预措...
    • 11.8--课间课余的干预措施
    • 11.9-课后干预措施
    • 11.10 课堂注意力质量改善与...
    • 12.1-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儿童注...
    • 12.2-线下咨询中的儿童注意力...
    • 12.3-线下教培机构对儿童注意...
    • 12.4-线下心理咨询对儿童注意...
    • 12.5-线下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对...
    • 12.6-线下学能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7-线下学科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9-线下学能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8-线下英语培训机构对儿童...
    • 12.10-线下素质教育培训机构...
    • 12.11-线下托班对儿童注意力...
    • 12.12-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传统...
    • 12.13-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整合...
    • 12.14-线下培训机构整合注意...
    • 12.15-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对注...
    • 13.1-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2-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3-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4-儿童相关问题的应答策略
    • 13.5-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家长家...
    • 13.6-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学校相...
    • 13.7-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8-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9-在线咨询和答疑中注意力...
    • 13.10-在线咨询和答疑中处理...
    • 14.1-在线教育培训中儿童注意...
    • 14.2-在线教育培训中儿童注意...
    • 14.3-在线教育培训家长沟通中...
    • 14.4-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5-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6-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7-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8-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9-在线培训中儿童注意力问...
    • 14.10-在线教育培训中处理儿...
    • 第一模块作业-儿童注意力理论基础
    • 第二模块作业-儿童注意力应用基础
    • 第三模块作业-儿童注意力实践应用
    • 18.1-从脑机制到心流,为何孩...
    • 18.2-家庭中,如何提升孩子的...
    • 18.3-从“让我学”到“我要学...
    • 19.1-儿童七维专注导学课
    • 19.2-内源性专注
    • 19.3-视觉专注
    • 19.4-听觉专注-划消
    • 19.5-视听整合
    • 19.6-专注强度
    • 19.7-专注持久度-康斯谜题的...
    • 19.8-专注敏捷度-舒尔特方格
    • 19.9-规则意识自控力
    • 19.10-工作记忆
    • 19.11-寄语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3-8注意与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获得信息的过程,或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语言 记忆,想象等。人脑对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加工过程。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

    注意

    记忆

    概念

    图像与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决策

    注意与认知的关系:

    注意的心理模型:过滤器模型和双加工理论

    注意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与其他的认知过程的相互关系;

    孩子的学习困难可能与工作记忆的能里有关。工作记忆会影响注意。注意和记忆会有相互影响作用

    注意与自我效能感;

    学业效能感更偏向于注意正面的情绪刺激,相反则是情相依负性的刺激。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8 · 3.8 注意与认知 0

    3-7注意力发展的时间轴

    注意力发展的时间轴

    大脑发展的时间轴

    突触发生和髓鞘形成

    感知觉的发育关键期3,4个月

    上升(突触增加)下降(突触修剪)两者都很重要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8-9个月

    规则意识和自控力的发育关键期4-6岁

    注意力发展的时间轴:

    外源性专注为主(0-3岁):短时记忆(0-6)

    长时记忆(7-3岁)

    内源性注意(3-7岁):规则意识自控力,记忆力,工作记忆

    注意力衰退的时间轴:

    单任务与多任务:随着年龄从20岁到70岁逐渐下降

    多任务注意力下降更快

    注意力训练的效果

    多任务的训练在一个月之内可以产生效果

    生物反馈注意力训练的效果:不到两天就可以产生行为学上的显著差异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7 · 3.7 注意力发展的时间轴 0

    3-6注意力的神经递质与生化基础

    注意力还原论:

    什么是还原论?还原主义,简化论,

    心理模型

    大脑功能定位

    大脑功能连接

    神经生化

    注意力的神经递质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状态):脑桥脚神经元(乙酰胆碱)---前额皮层,丘脑,黑质(提高皮层的觉醒水平0

       蓝班--                                       

    基因营养学:乙酰胆碱:卵磷脂(磷脂先单间

    必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与ADHD相关

    与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神经递质浓度有关

     

       注意力生化基础:DA生化基础

    PUFAs------DAT ----       清除

                                                                                                                          

    注意力的还原论。从行为到基因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7 · 3.6 注意力的神经递质与生化基础 0

    3-5注意控制的脑功能网络

    注意的产生本质是神经系统放电的频率和强度决定的。

    错觉性结合

    是因为需要用到两条通路结合,就容易错

    记忆的调控是最终传递到前额叶皮层,

    注意的三个认知成分:

    关于脑神经网络的研究

    警觉网络:丘脑(篮斑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会影响脑的兴奋),扣带前回,顶叶,额叶

    朝向网络:顶叶皮层  顶叶和额叶的结合处,手眼配合的网络

    执行控制网络:解决作出决策,矛盾解决的问题  前额叶区域,额下回,扣带前回

    注意控制:前额叶和扣带前回

    0-3ge yue 视觉发育成熟,听觉也发育

    5月继续发育

    6月会发展情绪识别

    一周前额叶的视觉区(负责手眼配合)成熟

    1。5-3前额叶发展注意控制的能力

    从脑的发展角度误区:家长在小学发现孩子注意力出现问题,实际上在上小学之前已经出现问题,在之前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比如不断地在纠正孩子的错误,影响了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的发展。

    注意定向的发展:

    婴儿1个月可以自主凝视一个物体

    存在强制性观看时期,对于面孔的凝视有利于建立社会联系

    4个月时,强制性观看消失,定向网络的发育

    返回抑制:3-4个月没有返回抑制,6,12,18个月与成年人抑制。

    Stroop任务的成绩变化

    持续发展,青春期才接近承认水平

    儿童期和中期的认知控制发展的脑研究较少

    前额叶功能损伤的儿童表现出认知控制成绩的下降

    3岁儿童的表现与额叶损伤的成人表现非常相似

    (用相反的规则训练孩子的控制能力)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7 · 3.5 注意控制的脑功能网络 0

    3-4脑基础知识

    神经元:树突(收集四面八方的信息,接受信息)

    和轴突(输出信息)

    突触(轴突和树突接触靠神经递质的传递,在兴奋时会释放动作电位,释放神经递质)身体稍微紧张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髓鞘:一层绝缘皮,可以使动作电位传导会更快,不会被干扰。这是注意控制的一个基础。不是小朋友不注意,而是控制不了。

    一把神经元的轴突被髓鞘绑成神经纤维,高级的神经纤维会控制低级的神经纤维。脑的活动像一团快速蔓延的火。

    脑的分区:

    神经元不是互相激活,特别是高级神经元,是互相抑制的

    高级神经系统会控制神经元。会让人注意到这些感觉,就是注意的选择性,比如冥想等

    注意从哪里开始:

    注意在脑中的分布式的

    自下而上(不随意注意:外界的刺激强度可以引起)和自上而下(随意注意。通过更高级的神经皮层发出指令,使得注意更有指向性,)

    视觉注意:通过视网膜上成像传递到丘脑

        丘脑(上丘)

        初级视觉皮层(注意的加工不是一次完成得,是分级完成的)是有基因决定的

    视觉注意的双通路模型

    腹侧通路:物体识别,what

    背侧通路:位置,运动,手眼协调,信息整合。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7 · 3.4 注意的脑功能定位 0

    3-3注意的心理模型

    1什么是心理模型:用于解释人类

    过滤器模型:

     Broadbent   早期选择模型(全或无过滤)

    Trisman     中期过滤模型(衰减模型)

    Deutsch  和 Norman   晚期过滤器模型  (语义分析后衰减)

     HOhnseton    多阶段选择模型

    分配模型:能量分配模型

    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有意识加工)

     

    2注意的心理模型概述

    注意心理模型的发展;

    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

    (内源性和外源性0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7 · 3.3 注意的心理模型 0

    3-1注意的分类

    主动程度: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的原因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声音大运动的物体,

    强度:相对强度

    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情感,兴趣,过去的经验等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标,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底色注意

    原因:目的与任务;

    随意后注意(在付出了很多注意之后就再做太多努力的注意、、(盲打)(最高级,自觉性强)

    注意的品质:

    选择性(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引起我的注意。在呈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过程。)

    研究注意选择性的试验是双耳分听实验

    研究问题:揭示人们如何

     

    持续性,(注意的时间长度保持在某个认识的课堂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分配性(在注意很多件事情时,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资源)

    感觉通道:视觉,听觉。。。。。

     

    研究方法:警戒发

    注意广度:对象的特点,

    把对象整理成一个有规律的整体

    注意的动摇:注意在短时内有起伏波动,周期是8-12秒

    解释:意识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是对物体的感受性交替二短暂地下降

    有机体的一系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如呼吸的节律

    注意与意识状态:

    醒觉:非注意状态

               注意状态:忽视,注意

    睡眠:不同睡眠阶段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7 · 3.2 注意的分类 0

    3-1儿童注意力发展理论基础概述

    1儿童注意力发展理论体系:三大理论体系:

    2发展心理学:皮亚杰:前运算阶段,中心化:将注意力集中于刺激的一个有限方面

    信息加工论:更宽的注意广度,同时关注高矮杯子 的高度宽度,理解液体在杯子间倒换时量守恒。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手架,亲子互动带来的成长机会。

     

    3认知科学:注意力相关的脑区:前额叶眼动区,背侧注意系统,(内源性注意)再上而下的加工。腹侧注意系统(外源性专注)自下而上的加工

    注意力发展的时间线:出生-3岁(外源性,4-6岁(内源性注意发展的关键期,与记忆力,规则意识自控力如何互相影响。

    4教育学:蒙特梭利,高瞻,瑞吉欧,华德福

    都不建议过早开发智力,而是关注孩子的游戏,去探索,去获得对生存环境的敏锐的观察。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5 · 3.1 儿童注意力发展理论基础概述 0

    2-10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衍化

    儿童自我效能感问题(遇到直升机式的家长时)定义:指自己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认为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自身能力完成任务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感的表现:自驱力强        自我驱动力差

    自信                                    做事不自信

    自主自发做事                       退缩

     

    专注高效

    直升机家长: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

    A。我会陪在孩子身边,积极地教授与引导我的孩子写作业

    B,不会陪伴,我会检查孩子是否完成,是否有错误,如果有,会

    C.不会陪伴,不会检查,如果孩子寻求帮助,会积极参与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学业难度与孩子学业能力的关系,在学业难度和能力匹配时才会产生心流。如果总是给予负面评价,总是关注没做到的部分,就没有给孩子自信心,会极大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专注度,工作记忆随着棋力上升在下降,而兴趣度却随着棋力上升而上升。兴趣在专业技能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中很重要。

    要客观评价孩子的每一次的进步。跟之前的变化给予具体的实在的客观的评价。

    如何提高

    学习动力问题(死磕)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实时地打断监督孩子,孩子收到的是无力感,会影响孩子在做这件事的体验,只会关注v关注表面化的作业问题,而体验不到做这件事的乐趣和意义

     

    学习习惯问题(放养)小学阶段的目标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特别是1-3年级

    学习习惯是关于学习规律的落实

    有效的知识技能习得需要特定信息反复强化

     

    安全问题(放羊放养)人身安全,

    心理不安全带来的焦虑

    继发的人身安全问题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5 · 2.10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衍化 0

    2-9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认知基础

    儿童注意力问题认知基础:“儿童观”

    对儿童能力的认知:高瞻(美国),华德福,(德国),蒙特梭利(意大利)这三种成功幼儿教育模式,都是相信儿童有建构能力

    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高普尼克的天生学习家系列:《宝宝哲学家》《园丁与木匠》《孩子如何学习》《孩子如何思考》

    对儿童天性的 认知: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索欲。模仿,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儿童观与注意力的关系:儿童注意力是与生俱来的,儿童注意力受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儿童注意力与天性。

    (家长在家里如何给孩子树立一个专注的榜样是很重要的。)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给孩子客观的有价值的环境,让孩子去建构更好的注意力,在孩子最近发展区提供帮助和支架

    建构主义与最近发展区

    蒙特梭利的感官教育:给孩子一个不同的感官的物理环境的刺激。

    华德福的模仿学习。:0-7岁孩子的学习主要靠模仿,提供有效的模仿支持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5 · 2.9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认知基础 0

    2-8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社会基础

    基础:科技因素和社会因素,两者一起有个放大效应。

    争议话题的变迁:

    该不该看电视,上网,用手机,打游戏?

    了解和评估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社会基础:跟踪

    逐年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溯源: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整体上对学生的注意力发病趋势影响越来越高

    认识和技术的迭代升级

    顺应:看到未来的趋势是什么,让孩子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认知儿童发展未来趋势:

    科技和社会服务于核心能力的发展:

    整合科技和社会力量了解和评估核心能力

    激发而非禁锢核心能力发展的技术和制度

    过程性评估和

    社会应对趋势:诊疗技术和制度的迭代

                         解决方案的多维多面化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9 · 2.8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社会基础 0

    2-7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01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了解和评估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测评,追踪,处置

    教育因素;

    幼小衔接:让孩子清楚标准和目标

    给孩子试错机会和信心

    鼓励努力过程而非结果

    减少焦虑和焦虑的传递

    有效亲子沟通+站在孩子和老师一边

    擅用游戏化:

    游戏不是解放双手双眼的工具,游戏化的教育产品也不是

    在游戏外给孩子自我效能感和自信

    在游戏外给孩子安全感

    游戏化是体验规则的工具,而不是尽情玩耍

    游戏外给孩子娱乐的方式和时间空间

    家校互通:作业问题

    A。我会陪在孩子身边,积极地教授与引导我的孩子写作业

    B,不会陪伴,

     

    学校和课堂监控

    课堂教学优化驱动的课堂专注力改善,而非课堂纪律驱动的课堂专注力改善

    辩证看待课堂注意力状态

    注意力之外的听课效果指标

    全面综合评估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09-24 · 2.7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0

    2-6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

    聚焦养忽略育:注意眼睛,别驼背,喝水,吃水果

    本末倒置:练琴时纠正手型,写字时纠正笔顺,作业是提醒检查。(无时无刻不在)

    以上三方面的弊端不只是影响注意力还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青少年屏幕时间标准:

    <2岁的儿童,屏幕时间应该为零

    2-4岁的儿童,屏幕时间应该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

    5-17岁的儿童则应该吧娱乐屏幕时间限制为每天最多两小时。

    提升了孩子注意力阈限,破坏力注意力

    家庭屏幕时间治理:

    制定限制孩子屏幕时间的家庭计划

    家长也应该关掉通讯设备

    用餐时间不许使用媒体设备

    不要在卧室充电

    不要用屏幕时间作为奖惩手段

    积极因素(上一节已经记录)

    家庭专注氛围

    从测频报告到问题发现:

    接待第一印象--测评报告印象--测评报告解读中的观察了解---抓住核心问题----沟通核心问题

    几大派别:有的放矢:针对孩子的床短板和能力水平,个性化练习提升,佛系面对:发现孩子注意力问题,并不急于进行干预,观察了解进展,囫囵吞枣:报各种班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09-24 · 2.6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 0

    2-5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演变

    儿童注意力问题合并与导致其他问题的概率

    美国CDC

    其他问题发生的概率:焦虑和抑郁

    分离和焦虑

    社交焦虑

    一般性焦虑

    大部分时间觉得悲伤和绝望

    即便有趣的事也不想做

    同伴关系

    易受伤

    走路,骑车的时候受伤

    头部受伤

    身体不止一处受伤

    因意外中毒住院

    住进CTU或致残

    儿童注意力问题对学业和社交的影响:

    没有注意力问题:低于学校品均分发生率是不到百分之二十,厌学低于百分之十   交友友谊不到百分之二十,

    有ADHD发生低于平均分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厌学接近百分之二十   休学退学接近百分之四十,有行为障碍的接近百分之六十

     

    儿童注意力问题演变的个体化视角: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09-23 · 2.5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演变 0

    2-4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家庭基础

    消极因素:

    聚焦养忽略育

    本末倒置

    环境过于丰富

    屏幕时间不受控

    家庭安全感氛围

    缺少家庭专注榜样

    对运动作用的认知不足:男孩子需要的运动量和项目会比女孩子更多

    积极因素:

    理解对儿童注意力的保护

    对睡眠对儿童注意力影响的认知

    对隔代养育的理性包容

    对亲子陪伴的关注和认同

    对儿童注意力发展中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的理解

    重视儿童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师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科技和社会基础

    科技因素: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

    人工智能的兴起

    显示技术的革命

    交互模式的改进

    搜索效能的提升

    阅读方式的变化

    社会因素:

    社会职能在线化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和提速

    交通运输的便捷和提速

    游戏,短视频,网红

    拐卖儿童案件的报道和传播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教育基础

    教育因素:

    幼小衔接

    教育产品游戏化

    学校教育服务化:容易带来家校矛盾,可能会带来学校为了安全等不愿意承担过多的活动

    学校教育教改:手机,多媒体等运用到教学中,双师课堂,翻转课堂。

    家校互通问题:

    学校和课堂监控:目的是把孩子训练成一个专注力高度集中的学习机器,还是运用到教学中,更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儿童观基础:

    从关注到发现:

    对儿童能力的认知

    对儿童学习能力的认知

    对儿童天性的认知

    其实孩子天性里的好奇心都是支撑他后期自发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孩子天生有好奇心。

    对儿童天性的认知是最高的境界。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10-19 · 2.4 如何看待儿童注意力问题 0

    2-3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01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提出

    不是很早已经被发现的,正式被提出时1902年,内科医生STILL提出的

    对儿童注意问题认识的发展脉络

    1902发现-20年之后1923年发现了ADHD的脑基础,1960-1970-1980-1990-大概是10年迭代一次 ,

    家庭儿童注意力问题时怎样被提出的

    从关注到发现:

    保护是滞后:是家长在后来出现问题才想起可能是之前的养育造成的。时间和意识都是滞后的

    提出突然:在婴幼儿期是以快乐为主,不关注学业,而到了学龄期,面临学业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要求,关注学业,需要专注力

    关于保护:

    0-3岁

    聚焦养忽略育

    本末倒置

    环境过于丰富

    屏幕时间不受控

    家庭安全感氛围

    关于问题提出:

    突然提出:6岁左右

    父母要求的变化

    孩子的认知

    关于训练:

    大于4岁

    超前带来的挫败

    超前或过度带来的自卑(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带来的影响)

    滞后i或贻误(家长没有关注到,或许还有其他问题)

    父母的两个误解:

    孩子了解注意力训练的目标吗?

    父母了解注意力训练的目标吗?

    父母了解孩子的注意力真实情况和发展水平吗?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09-23 · 2.3 儿童注意力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0

    踏踏的从始至终是的保持专注状态一直到完成

    (注意的持久度————警觉网络)

    3,只要是他觉得不错的新奇都能够让孩子快速的投入并能发觉事物当中有意识的东对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目标

    、三个注意力的状态:

    1、心无旁骛只对他感兴趣的事情能够高专注旁边其他事情都打扰不了他

    (专注的强度__也就定向网络的子网络)

    2、只要是老师家长要求做的事情,孩子可以

    踏踏的从始至终是的保持专注状态一直到完成

    (注意的持久度————警觉网络)

    ,只要是他觉得不错的新奇都能够让孩子快速的投入并能发觉事物当中有意识的东对

    西他能沉进去能对速度快速的去调动他的注意力并且能沉进去去享受               

      {注意的敏捷度——注意的执行网络}

    [展开全文]
    武任娥 · 2021-09-18 · 10.2-不同阶段父母对儿童注意力问题的理解 0

    《儿童注意力问题学前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鉴别》

    01。幼小衔接教学目标

    *学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和核心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工作记忆,)规则意识,自控力,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多的非智力因素正在影响着孩子

    *知识

    *机能

    *习惯

    从以上这几方面开始关注了

    幼小新街时间段时间上不仅是学前班其实,幼小衔接也涵盖了小学1-3三年级)对于1-3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也是在不断的变换和适应当中的,所以有衔接比学前班涵盖的时间断要长一些。

    除了知识。机能关注外更重要的是习惯,小学阶段其实都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y一天里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02.学前班课堂观察的重要性

    学能:*注意力

             记忆了

            思维

         社会情绪能力

      规则意识和自控力

    03.课堂观察的目标

    *了解注意力概况

    *了解个体注意力情况

    *了解课堂对注意力的调节{包括不同知识讲授}

    *基于上述了解在其他能力上的观察验证

    *建立家园互动沟通的框架

    除了学能外看看孩子的规则意识自控力能力怎么样j建议在家庭互动中去培养

    *给出家庭教育的指导

     

    04.课堂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课堂纪律:内源性注意,注意强度,注意持久度、规则意识自控力

    *课堂专注:视觉注意、听觉注意、视听注意整合、学科专注、工作记忆

    课程互动:注意力敏捷度、视听注意整合、视觉互动。听觉注意、

    课堂协作:社会性、社交协作

    *情绪状态:情绪能力、情绪调控

    *运动动作:大肢体、精细动作、自控力

    三个要求:观察的侧重点:!尽量不去打扰孩子,2要求明确提出要求晚动机辅助实施,

    !明确告诉要求同时要告诉要求的目标是什么样子: 找到

     

     

    [展开全文]
    武任娥 · 2021-09-16 · 11.4-学前班教师的课堂观察和鉴别 0

    2.2.1 儿童注意力问题现状(上)

    01.整体数据

     

    02家庭现状

     

    [展开全文]
    ttxinli_72836ad196 · 2021-09-08 · 2.2.1 儿童注意力问题现状(上) 0

    脑磁图: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很好

    EEG:脑电图

     

    [展开全文]
    LLMM · 2021-08-28 · 4.7 注意的真实场景生理心理测量 0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尾页
  • 授课老师

    天天心理

    天天心理网站管理员

    课程特色

    视频(165)
    作业(3)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TianMing 完成了 14.1-在线教育培训中儿童注...
    TianMing 开始学习 9.8-儿童注意力评估训练师资...
    TianMing 完成了 6.1 经典划销实验
    高建光cua 完成了 6.10-ADD临床诊断工具
    高建光cua 开始学习 6.10-ADD临床诊断工具

相关课程

6S学习策略指导师专业技能证书课程

6S学习策略指导师专业技能证书课程

  • 701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