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咨询流派/技术
  • 认知行为
  • 黄政昌: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化训练
  • 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化训练
  • 黄政昌: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化训练

    认知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及多个领域应用方法

    • 价格
    • ¥ 1980.00
    • 1136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化训...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介绍
      • 目录 免费
      • 笔记 (251)
      • 评价 (7)
    • 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化训练-导读
    • 第01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原理与应...
    • 第02节 认知治疗的定义与意涵
    • 第03节 行为治疗的定义与意涵
    • 第01节 第1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 第02节 古典制约的实验与原理建...
    • 第03节 操作制约的实验与原理建...
    • 第04节 Mowrer的二因论
    • 第05节 Bandura的替代制...
    • 第01节 第2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 第02节 Ellis的REBT疗...
    • 第03节 Beck的CT疗法
    • 第04节 Meichenbaum...
    • 第01节 第3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 第02节 正念(mindfuln...
    • 第03节 接受承诺疗法(ACT)...
    • 第01节 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与介...
    • 第02节 REBTs的重要治疗原...
    • 第03节 CT的重要治疗原理与介...
    • 第04节 CBM的治疗原理与介绍
    • 第01节 Ellis的非理性信念...
    • 第02节 Beck的自动化思考V...
    • 第03节 Meichenbaum...
    • 第01节 ABC法的图解与原理
    • 第02节 举例说明~柜台服务员
    • 第三节 举例说明~青少年家长
    • 第01节 苏格拉底式问话的原理与...
    • 第02节 举例说明-强迫思考
    • 第03节 举例说明-感情困扰
    • 第04节 挑战思考的重要技术
    • 第01节 向下追问法的原理与举例
    • 第02节 思考中断法的原理与举例
    • 第01节 卡片法的原理与举例
    • 第02节 情绪日志法的原理与举例
    • 第01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与介...
    • 第02节 古典制约的重要治疗技术...
    • 第03节 操作制约的重要治疗技术...
    • 第04节 替代制约的重要治疗技术...
    • 第01节 焦虑分数尺度(SUDs...
    • 第02节 如何进行行为观察记录
    • 第03节 如何制作焦虑阶层表
    • 第01节 行为塑造法
    • 第02节 焦虑减除技术的原理VS...
    • 第03节 常见焦虑减除技术的分类...
    • 第01节 肌肉放松训练与举例
    • 第02节 腹式呼吸训练与举例
    • 第03节 系统减敏感法与举例
    • 第01节 暴露/不反应法的定义与...
    • 第02节 暴露/不反应法的进行方...
    • 第03节 E/RP重要注意事项
    • 第01节 考试焦虑症(EA)的案...
    • 第02节 考试焦虑症的定义与诊断
    • 第03节 考试焦虑症的相关成因
    • 第04节 考试焦虑症的CBT设计...
    • 第01节 网络成瘾(IA)的案例...
    • 第02节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诊断
    • 第03节 网络成瘾的相关成因
    • 第04节 网络成瘾的CBT设计与...
    • 第01节 社交焦虑(SP)的案例...
    • 第02节 社交焦虑的定义与诊断
    • 第03节 社交焦虑的CBT设计与...
    • 第01节 强迫症(OCD)的案例...
    • 第02节 强迫症的特性与诊断
    • 第03节 强迫症的相关成因
    • 第04节 强迫症(OCD)的CB...
    • 第01节 焦虑忧郁的案例与分析
    • 第02节 正念的意义与治疗效果
    • 第03节 正念如何看待焦虑与忧郁...
    • 第04节 常见的正念减压方法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治疗者与当事人的关系

    1 温暖亲切的治疗关系并是心理治疗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2 一个理性,受过专业训练的模范者,才是当事人有帮助的。

    [展开全文]
    小女子小 · 2020-03-17 · 第01节 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与介绍 0

    应用:

    ACT强调“心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自己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才是问题”。ACT与CBT的不同就在于,它并不矫正问题的内容,而是改变使问题发生的语境,换一个角度看待它,提升自己的心理灵活性。

    [展开全文]
    小女子小 · 2020-03-17 · 第03节 接受承诺疗法(ACT)的意义与特色 0

    第三节 CT的重要治疗原理与介绍

    重要原理:

    1 、认知决定我们如何感受与如何表现,因此贝克的认知治疗既是矫正当事人的错误的自我思考(负向的自动化思考),以减轻情绪困扰的治疗方法。

    2、 认知治疗已经成功的应用在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饮食异常等问题。

    3 、REBT是较指导性、面质性的教育性咨商;CT是采用苏格拉底对话的合作性治疗方式。

    重要概念:

    1、“认知扭曲”或“负向的自动化思考”

    “武断的推论”:没有充足的证据就下结论了。

    “选择性摘要”90%的优点不看,只看10%的缺点。

    ”过渡类化“数学不好,就过渡到其他科目也都不好。

    ”夸大与夸张“谈恋爱失败,这辈子要单身汉了,夸大严重性。

    ”个人化“过独揽责任,是不是我造成的。

    ”极端化思考——二元化思考“非黑即白,不是100分就是0分。要么在一起,要么同归于尽。

    2、认知的三向度:

    忧郁的人对这三个方面——“自我、世界或情境、未来”,都是负面的想法。

    3、核心信念——中介信念——自动化思考——反应;

    核心信念(哲学观、跟自我价值有关                               的,): 无能的、不被爱

    中间信念:态度(无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假设(如果我不够努力,我就                              会很失败)

                      规则(我应该努力把每一件事                                都 做到完美)

    自动化思考:一种扭曲的想法,如夸大、武                       断。 

    反应:情绪、行为、生理

    +图

    4、合作式的经验主义

    贝克强调治疗关系。治疗技术的应用在治疗者与当事人间的合作治疗。共同合作验证错误的思考与信念。

    5、苏格拉底式对话

    “名词的定义”“推理过程”“根据事实”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3节 CT的重要治疗原理与介绍 0

    第二节  REBT 的重要治疗原理与介绍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由爱丽丝所创立。 

    爱丽丝认为人深具潜力,可以发展出对自己有力且健康的想法,同时也固执的持有自我破坏的念头。我们的想法自然的习惯的涌出,牵动了人的情绪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反应。

    怎么想,就怎么感觉,怎么感觉,就怎么做;

    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没有人可以在你身上制造任何情绪,除非你那么想;

    我被“你”气死的谬论,麻烦总是自找的;

    由多个角度来看待事物;

    REBT不是不要有负向情绪,而是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负向情绪。

    重要概念

    1、人与生俱 理性思考和非理性思考的双重潜力。

    2、非理性信念(严谨与完美要求)

    应该、必须、一定

    3、主要源自于家庭的教导或社会的规范所制约,经由自我暗示与自我覆诵,渐渐成为个人的信念系统。人常常受到这些谬误、迷迷信、无意义的观念所影响,从而导致情绪上的困扰和不适应行为。

    图:

    A(事件)——B(信念(应该、必须、自我贬损))——C(情绪及行为后果)  ——D(驳斥处理(侦测、辩驳、区辨))       ——E(效果:以恰当的思考来取代B) ——F(新的感觉)

     

    必须、应该→我尽力。。。我努力。。。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5-17 · 第02节 REBTs的重要治疗原理与介绍 0

     

    每一口饭都要嚼20次以后再吞咽。

    每一口汤让他停留在口腔里面10秒20秒

    让食物与口腔相互交融。

    生活中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态度。

     

     

    [展开全文]
    小女子小 · 2020-03-07 · 第02节 正念(mindfulness)的意义与特色 0

    与内在对话,正向的思考。

    自己指导自己一个新的想法。

    [展开全文]
    小女子小 · 2020-03-07 · 第04节 Meichenbaum的CBM疗法 0

    Beck的CT疗法

    创立:Aaron  Temkin Beck

    美国精神病医生他是“认知”(cognitive therapy)之父,他创性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忧郁症。

    Beck还开发了忧郁症及焦虑症的自我评估量表,像是贝克忧郁量表(BDI)贝克绝望量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和贝克儿童及青少年量表

     

    [展开全文]
    小女子小 · 2020-03-07 · 第03节 Beck的CT疗法 0

    最重要的是Kelly的个人建构论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

    Every man is, in his own particular way ,a scientist

    人们形成和检验他们关于世界的假设,包括

    1发展理论 2提出假设 3验证结果

    [展开全文]
    小女子小 · 2020-03-06 · 第01节 第2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0

    第五章 认知治疗的原理与重要技术

    第一节 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与介绍

    一、基本概念:人类行为靠认知来调节;情绪失调时认知有了问题,人类透过自己对外在事件的解释而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经由认知的在建构可以重组行为,因而修正当事人的认知即可改善情绪和行为。

    二、人性观

    人与生俱有理性思考和非理性思考的双重潜力。

    三、基本假定

    情绪是个人内在制约的结果。

    人有扭曲思考和困扰自己的生物和文化取向。每个人都会不停的制造不合理信念来困扰自己。人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历程。

    比喻:打疫苗,用地病毒去唤醒人体免疫力;用,唤醒理性思考。

    四、治疗目标

    减少当事人自我挫败的看法(自己打自己的想法),而得到一个更实际、更宽广的生活哲学。

    五、治疗者的功能和角色

    1、一个教师、教导者、驳斥者的角色;也是一项再教育再建构与在讨论的治疗过程。

    (教你打咏春拳,你会了就可以自己面对生活)

    2、功能在于帮助当事人去除非理性信念,再建构出一套理性的生活哲学。

    六、当事人在治疗中的经验

    1、扮演学生的角色,学习如何运用理性思考去解决问题;

    2、获得顿悟的经验,包括体会、了解、接受三个层次。

    七、治疗关系

    温暖亲切的治疗关系并非是心理治疗的充分必要条件;一个理性、受过专业训练的模范者,才是对当事人有帮助的。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1节 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与介绍 0

    第三节 接受承诺疗法(ACT)的意义与特色

    创立人 海斯“ 强调付诸行动的意义”

    意义:接受:运用正念、隐喻、练习等方法让个案能够活在当下,以客观、不带评价的方式看着自己纠结的想法及焦虑、忧郁、空虚等感受,且能与这些感受和平共处。

    承诺:帮助个案找出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如何实现有意义的生活目标的方法。

    ACT指出:许多人用来防卫情绪、解决困扰的方法,才是使人类受苦的原因。传统的心理治疗都把症状问题当做治疗的目标,会一直关注症状是否消除了。

    ACT却强调接纳症状,问题不是问题,自己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才是问题,对问题的控制、回避才是问题。

    ACT的六边心理病理过程:

    脱离当下、经验性回顾、认知融合、概念化自我、冲动(不动或无效行动)、价值不清

    ACT的六边心理治疗过程:

    活在当下、接纳、认知解离、以己为景(自己的主动性)、承诺行动、明确价值。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空间、时间与你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你对他的认识和感受自然也就变得不同了。

    ACT强调”心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自己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才是问题”ACT与CBT的不同在于,它并不校正问题的内容,而是改变使问题发生的语境,换一个角度看待它,提升自己的心里灵活性。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3节 接受承诺疗法(ACT)的意义与特色 0

    第二节 正念的意义与特色

    正念(Mindfulness)FULL 满满的注意力

    正念不是正确的念头,是满满的注意力全放在这里。

    正念是刻意专注于当下的一种觉察,暂时收起你的判断心,带着好奇与接纳,一刻接着一刻。

    创立人 乔.卡巴金。

    何为“正念减压疗法”MBSR:

    比尔盖茨、谷歌也在给他们的员工做正念减压。

    以正念修行为基础的减压方法。对于抑郁症、各种焦虑症、失眠症、慢性疼痛症、高血压、癌症,增加大脑专注力与自体免疫力等,临床证实均有显著效果。

    正念的重要态度:

    1、不做判断;不做人与人的比较;

    2、保持耐心;急着干嘛...放慢速度,更容易看到宽广的一面。

    3、初学之心。好奇之心。

    4、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感觉。

    5、无为不强求。从中国佛家、印度瑜伽中提炼...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6、接受现状。

    7、放下种种(let‘s  going)

    正念的常见方法:

    1、坐禅(正念呼吸);

    2、身体扫描。负面情绪和右脑前额叶相关度高。

    3、正念瑜伽。

    4、生活禅。满满的注意力全放在一件事情上。吃饭,你就一个小时吃一顿饭,满满的注意力全放在吃饭里。好好吃饭、好好穿衣服、好好走路....

    正念是一种方法一种态度。。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2节 正念(mindfulness)的意义与特色 0

    第四章 CBT第三波 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第三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比如:对于严重抑郁症的患者,与其一直驳斥他的想法,不如激发他内在的动力。

    前两波采用一种机械观,后现代渐渐采用一种脉络取向,例如正念疗法和接受承诺疗法(ACT疗法)。

    ACT强调:心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自己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才是问题。ACT与CBT的不同就在于,它并不矫正问题的内容,而是改变问题发生的语境,换一个角度看待它,提升自己的心理灵活度。

    治疗上的意义:

    控制模式VS同在模式

     1、避免“白熊效应”。

    控制组:看白熊图片,记不记住无所谓,想起来就按键;

    实验组:看白熊图片,告诉他们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再脑中想白熊的形象;

    结果:刚开始差别不大,后半期实验组数据明显飙升。因为越是控制不要想,实际上大脑皮质越处在一

    种放电的状态,就越会想。

    2、避免“害怕害怕假说”发生。

    3、同在模式

    “与之共存,不与之共舞”(接纳疗法)

    ——接纳这个不完美的状态,接受最近压力会导致睡眠不好...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疗法)

    对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正念疗法效果较好。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1节 第3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0

    第四节 梅肯保姆的CBM疗法

    梅肯保姆发明了“认知行为矫正术”

    “改变个体自我语言自我陈述如同他人对自我的言语影响。”(解释:言语就是思考)。

    你怎思考,你就怎么感受,你就怎么行动。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4节 Meichenbaum的CBM疗法 0

    第三节 贝克的CT疗法

    创立者:贝克 认知疗法之父 专攻抑郁症

    他开发了许多i忧郁症和焦虑症的自评量表,包括贝克忧郁量表,贝克绝望量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贝克焦虑量表、贝克儿童及青少年量表。

    快乐就在你心中,只是你没有去启发它。

    CT疗法:

                核心信念

                 中介信念

    情景——自动化思考——反应(感受情感反应、感觉生理反应、行动行为反应)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3节 Beck的CT疗法 0

    第二节 爱丽丝的REBT疗法

    爱丽丝的“理性情绪疗法”(REBT或ABC疗法)理性情感行为之父、也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

    A事件——B评价、想法——C情绪

    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的信念系统,是你对事情的理解。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2-21 · 第02节 Ellis的REBT疗法 0

    第3章 认知革命与认知行为治疗

    第一节  第二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发展的重点是认知如何影响人的情绪。

    ”讯息出理论“

    ”建构主义“, 知识是人建构出来的,强调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学习是学习者以他自己已经存在的概念为基础为基础去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1、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

    2、人们形成和检验他们关于世界的假设,,包括发展理论、提出假设、验证结果。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1节 第2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0

    第五节  班杜拉的替代制约

    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 班杜拉 社会学习论 

    反对古典制约和操作制约把人当做没有思想的动物一样。

    关键词:模仿(观察)学习、自我效能、社会认知。

    对于不良行为,默许和受到强化的效果是一样的。

    替代学习对人的影响:真人>真实录影带>卡通版。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15 · 第05节 Bandura的替代制约 0

    第四节    Mowrer的二因论

    创立者: Mowrer

    基本原理:是一个二阶段的历程,包括古典制约和操作制约两个历程。

    惧狗症的例子:

    狗(中性刺激)——无反应

    咬人——害怕(逃跑)

    被狗咬了(配对)——害怕

    狗——害怕(逃跑)(条件制约)

    逃跑——心理就安稳了(操作制约)

    强迫症:

    医院(中性刺激)——反应

    拉肚子——担心害怕

    有一次去医院回来没洗手(配对)——担心害怕

    去医院——害怕担心

    害怕担心(反复洗手、酒精擦包包、擦衣服)————内心安宁、放心

    导致以后每次从医院回来就反复洗手。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5-16 · 第04节 Mowrer的二因论 0

    第二节 古典制约的实验与原理的建立

    创立者巴普洛夫提出“古典制约”经典条件化反应,巴普洛夫制约。

    理解一下:制约=学习

    1、“大学生恐惧症”:草莓恐惧症  

    草莓(中性刺激)——无反应

    脓包——恶心

    草莓+脓包(配对成功)——恶心

    草莓(条件刺激)——恶心(条件反射)

    2、西装(中性刺激)——无反应

    骂人——害怕

    穿西装+骂人——害怕

    穿西装——害怕

    3、创伤症候群

    男人——没反应

    伤害——害怕

    早期被男人伤害过——害怕不信任男人

    男人——不信任男人

        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敏感度不一样,所以有的孩子可能一次就创伤了。

    因材施教。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02 · 第02节 古典制约的实验与原理建立 0

    第二章 CBT第1波 :行为治疗(BT)的盛行

    第一节 第1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为了反对心理分析趋向和潜意识经验;

    强调科学方法验证;可以验证。

    ”小汉斯不敢出门的例子“;

     

    [展开全文]
    小鱼 · 2020-06-02 · 第01节 第1波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0
    • 首页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尾页
  • 授课老师

    黄政昌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六期班王颖婷 加入课程 黄政昌: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化训练
    云1010 完成了 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化训练-导读
    云1010 开始学习 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化训练-导读
    心理咨询师梁晓 完成了 第03节 举例说明-感情困扰
    心理咨询师梁晓 开始学习 第03节 举例说明-感情困扰

相关课程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 4187人报名

送给青少年心理工作者的31堂课

送给青少年心理工作者的31堂课

  • 1199人报名

第十三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第十三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 4404人报名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 977人报名

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 556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