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咨询流派/技术
  • 更多
  • 江垂南:人际沟通分析学理论与实务(TA)核心技术
  • 人际沟通分析学理论与实务(TA)核心技术
  • 江垂南:人际沟通分析学理论与实务(TA)核心技术

    解决人际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键

    • 价格
    • ¥ 1200.00
    • 396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人际沟通分析学理论与...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介绍
      • 目录 免费
      • 笔记 (60)
      • 评价 (0)
    • 导读
    • 第01节 艾瑞克伯恩的介绍与TA...
    • 第02节 TA的主要理论观念与哲...
    • 第03节 TA的运用领域
    • 第01节 自我状态定义
    • 第02节 结构性自我状态
    • 第03节 功能性的自我状态
    • 第04节 自我状态的辨识
    • 第05节 病态的自我结构-污染
    • 第06节 病态的自我结构-排斥与...
    • 第01节 交流和沟通分析的定义
    • 第02节 互补的交流与沟通定律
    • 第03节 交错的交流与沟通定律
    • 第04节 暧昧的交流与沟通定律
    • 第05节 沟通与移情
    • 第06节 沟通的选择
    • 第01节 三类人性共通的渴望
    • 第02节 安抚与行为的强化
    • 第03节 安抚信息与种类
    • 第04节 安抚商数与安抚过滤网
    • 第05节 安抚的运用与安抚经济学
    • 第01节 脚本的定义与本质
    • 第02节 脚本的起源
    • 第03节 脚本与心理地位
    • 第04节 脚本的类别
    • 第05节 脚本与压力
    • 第01节 脚本讯息
    • 第02节 脚本图
    • 第03节 脚本讯息的区别
    • 第01节 脚本与共生关系
    • 第02节 12种禁止讯息(上)
    • 第03节 12种禁止讯息(下)
    • 第04节 6类脚本过程与跳脱方法
    • 第01节 扭曲的感觉和虚假我
    • 第02节 点券和脚本
    • 第03节 脚本与扭曲系统
    • 第04节 扭曲的脚本与交流共生
    • 第05节 自我打破扭曲系统停止脚...
    • 第01节 心理游戏公式与定义
    • 第02节 戏剧三角
    • 第03节 常见的心理游戏
    • 第04节 处理心理游戏的方法
    • 第01节 伯恩的心理治疗哲学
    • 第02节 治愈阶段
    • 第03节 治疗顺序
    • 第04节 与成人状态结盟
    • 第01节 治疗关系与3P原则
    • 第02节 合约的种类
    • 第03节 脚本诊断:运用脚本问卷...
    • 第04节 自我结构的诊断:污染与...
    • 第05节 去污染工作:澄清与面质...
    • 第06节 停止心理游戏:安抚和允...
    • 第07节 回溯治疗帮助再决定:空...
    • 第08节 结束咨询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第八章 如何停止输家人生脚本

                          ——扭曲的感觉和虚假我

    本章内容

    扭曲的感觉

    点卷与扭曲系统

    扭曲的交流与共生

    真正感觉有问题解决的功能

    自我打破扭曲系统停止脚本

    扭曲的感觉

    扭曲的感觉:一种常出现的情绪,是在小时候学来并受到鼓励的,会在各种有压力的情形下出现,就成人的眼光来看,这种情绪无助于解决问题。

    无意识地,视表现出这些感觉为理所当然在。

    扭曲的感觉是从小被父母认可、支持的感觉。

    它可引起被注意进而借机操纵和剥削他人。

    体验到扭曲的感觉,就是活在脚本里。

    A:为什么对店员发这么大脾气?

    B:我拿不到我要的东西,不是吗?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1节 扭曲的感觉和虚假我 0

    6种脚本过程的形态图63

    除非   之后

    六种脚本过程的形态图64

    永不   总是

    六种脚本过程的形态图65

    几乎   没有结果

    从脚本的过程跳脱出来图66

    除非  之后  永不  总是   几乎  没有结果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4节 6类脚本过程与跳脱方法 0

    12种禁止讯息的行为表现与脚本危机图62

    不要亲近

    不要归属

    不要重要

    不要成功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3节 12种禁止讯息(下) 0

    二十种讯息禁止的行为表现与脚本危机图60

    12种禁止讯息的行为表现与脚本危机图61

    不要做小孩

    不要长大

    不要做自己

    不要正常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2节 12种禁止讯息(上) 0

    第七章 人生是一连串自我的决定 

             ——脚本与共生关系

    本章内容

    脚本与共生关系

    十二种被禁止讯息

    六类脚本过程与跳脱方法

    脚本与共生关系(席夫1971)图59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1节 脚本与共生关系 0

    脚本讯息的区别图58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3节 脚本讯息的区别 0

    脚本图图54

    应该讯息图55

    程序图56

    禁止讯息和允许讯息~脚本的本体图57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2节 脚本图 0

    第六章 人生脚本的起源与形塑

               ——脚本讯息

    本章内容

    脚本讯息

    脚本图

    脚本讯息的区别

    脚本讯息图49

    脚本讯息~与照顾者接触讯息图50

    脚本讯息~与照顾者接触的脚本图51

    脚本讯息~父母的榜样图52

    脚本讯息~创伤事件、慢性压力图53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1节 脚本讯息 0

    压力与人生脚本

    史坦、伍伦斯提出“压力量表”的概念:认为一个人压力越大的进修,越容易进入脚本。

    每个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

    是否进入脚本是由自己所决定‘

    橡皮筋效应:将现在的处境“弹回”童年的处境。

    脚本讯号,重现早年经验时的身体线索。

    TA的通俗说法,“把某张脸放到另一个人身上”

    TA 的治疗目标就是要切断橡皮筋效应,帮助一个人能自如地运用资源处理此时此地情况。

    人生过程的决定因素

    遗传

    外在因素

    脚本

    自主决定

    脚本分析的目标.....直到儿童自我站出来说“这就是我要的,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5节 脚本与压力 0

    人生脚本的类别

    一、赢家脚本:舒服、快乐地、清楚自己的目标,而且能完成目标的人,勇于做选择直到成功。

    二、输家的脚本:无法完成目标的人,爱吹嘘幻想结果,关键点却不敢选择,伴随不快乐或生病结局。

    第一度:失败算轻微,可以成为社交圈的话题。

    第二度:造成名誉损害,不能成为社交话题。

    第三度:造成严重伤害、疾病、法律纠纷或死亡,称为悲剧人生脚本。

    三、非赢家的脚本:不冒险,没有起落寻求安稳直到退休的人生,又称为平庸的脚本。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6 · 第04节 脚本的类别 0

    脚本与心理地位

    伯恩说,每一个游戏、脚本和命运,都是根据这四种基本心理定位之一而来的

    第一种心理定位:我好,你也好 健康的心理定位

    第二种心理定位:我好,你不好 偏执的心理定位

    第三种心理定位:我不好,你好 沮丧的心理定位

    第四种心理定位:我不好,你也不好 精神分裂的心理定位

    一个人通常都有“一种基本心理定位”,....他会根据这种定位玩游戏、演出脚本",伯恩,1972

    心理地位与自我成长路径图48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5 · 第03节 脚本与心理地位 0

    脚本的起源

    延续自克莱恩母婴关系的研究、伯恩的观点与史坦伍伦斯的研究的结论:

    1、婴儿时期面对险恶敌意的环境下的反应

    饿了父母没有出现、被父母大声吼叫,哭喊却不被父母理会——感觉要死掉、孤独地活着。

    2-3岁时,面对父母花较长时间陪伴弟、妹,感觉自己的需求是不被满足的。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5 · 第02节 脚本的起源 0

    第五章 赢家与输家的人生脚本

                ——脚本的定义与本质

    本章内容

    脚本的定义与本质

    脚本的起源

    脚本与心理地位

    脚本的类别

    脚本与压力

    脚本的定义:

    1、潜意识对一生的计划

    2、人生脚本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该套生命计划是前意识的。

    脚本并非宿命,即使“生命历程受到基因、父母背景和外在环境所决定”。

    即使“脚本是父母所设定的程序”,“除非孩子接受,否则就不会生效”。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5 · 第01节 脚本的定义与本质 0

    安抚经济学

    史坦纳在1971年提出安抚经济学的概念。

    他认为安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会活不下去,因此它可以用来控制或压抑他人 。

    如果你在别人安抚时,让他觉得这是要回报的,这便可以讨价还价,并用一些规则来左右他的行为。

    这种概念似乎和商业行为差不多,所以称之安抚经济学。

    安抚经济学图47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5 · 第05节 安抚的运用与安抚经济学 0

    安抚商数与安抚过滤网

    安抚商数: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安抚

    来自很少给人正面安抚的家庭,很难给别人任何正面安抚,或给得不真诚(冒充或做作的安抚)

    有的人喜欢被称赞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非直接称赞自己。有的人可能喜欢无条件地安抚,有的人认为较强烈的负向安抚比称赞更受用。

    有的人喜欢被拥抱,有的人在身体接触上只能接受握手程度。

    大多数的人会觉常接受到的某些安抚,由于这些安抚太熟悉了,反而觉得这些没有价值。暗暗希望得到一些很少得到的安抚。

    因为得不到的安抚,反而进一步否认自己的需要。

    安抚商数与安抚过滤网

    安抚过滤网:使用安抚商数,来维持自己的形象。

    当一个等到不符合自己安抚商数的安抚时,很容易轻视、忽略、漠视或过滤掉这个安抚。

    我好喜欢你的外套喔!(C-C)

    喔!对了,你提醒我该将它送洗了,(A-A)

    有你真好当你的小孩真幸福,谢谢你,(A-A0

    少来了,不要这这么恶心。(AC-A)

    目前在上课,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A-A)

    我天生大嗓门,我们家的人说话都是这样。(FC-A)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5 · 第04节 安抚商数与安抚过滤网 0

    安抚信息与种类

    安抚讯息:图45

    安抚的种类

    1、无条件的正面安抚::不论行为好坏,都给予拥抱,微笑,赞美、接纳等。

    2、有条件的正向安抚:具体指出做的好的地方,会令人感到愉快。如:奖励全勤、肯定好表现。

    3、有条件的负面安抚:具体指正不洽当之处,较具有建设性。如:言语指正、合理处罚的行为。

    4、无条件的负面安抚:不论他人行为的好坏,给予他人否定感。如:我恨你、我不喜欢你,我要痛殴你、排挤你。

    安抚形态与安抚银行:图46

    寻求安抚

    安抚型态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4 · 第03节 安抚信息与种类 0

    安抚与行为的强化 

    1、正向安抚是从内心产生温暖的感受,从社交中获得认可,累积好的价值感,可以使人身心健康。

    2、负向安抚是从内心产生寒心刺骨的感受,在社交中被否定,累积不好的价值感、

    当正向安抚不可得,从待续获得负向安抚过程,至少满足到被他人回应与关注,这虽然像在自寻惩罚,但总比没有安抚来得强。

    3、安抚的质量和强度都很重要,出自何人,用甚么方法给予,都会造成主观上对安抚有不同的评价。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3 · 第02节 安抚与行为的强化 0

    第三部分:沟通分析的重要内核-形塑命运

    第四章 人际沟通分析-自我状态交流

                   ——三类人性共通的渴望

    人类渴求的精神力量

    爱与安抚

    本章内容

    三类人性共通的渴望

    安抚讯息与种类

    安抚与行为的强化

    安抚商数与安抚过滤网

    安抚的运用与安抚经济学

    史匹兹“母爱剥夺”的观察研究

    他研究一些婴儿他们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出生后第一年生活在教养院内的孩子。他们多半由护士来照顾,因为护理人员很少而孩子很多,虽然在生理方面.....如食物,衣着等,不虞馈乏;但这些护士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谈话。所以这些在教养院长大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关怀之外,得不到其它精神上的安抚。Spit将这种情况称为“母爱剥夺”。

    从研究中发现,很多这类的孩子有一些明显的征候:如严重的心理障碍。当他们长大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更有甚至死亡而其真正的原因却无法查出的例子。

    猴子实验,三个情景

    安抚

    伯恩:人类有三种共通的心理需求,此种概念在TA中称为渴望

    刺激的渴望~丰富大脑神经联结

    刺激:身体的接触、心智刺激、陪伴、知识、互动响应等。

    时间结构的渴望~身体与精神的健康

    主要活动(工作、读书)、闲聊、亲密(玩乐)、心理游戏(竞争)、仪式、退缩(自我空间)

    被认可的渴望~自我价值

    人际沟通的目的是获得安抚

    伯恩将“安抚”定义为“社会性认可的单位”

    安抚=社交讯息+心理感觉+认知评价

    接受者心理感觉良好·-正向安抚

    如(NP-AC)(A-A)互补沟通

    接受者 心理感觉不好-负向安抚

    如 交错沟通、暧昧沟通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3 · 第01节 三类人性共通的渴望 0

    选择方案

    史蒂芬.卡普曼提出,“选择方案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改变沟通过程......,可能是要对方改变他的自我状态,或是我改变自己的自我状态。”

    检视选择方案运用的效益:

    1、一方或双方的自我状态必须真的有所改变

    2、交流必须被错开来

    3、主题必须改变

    4、之前的话题在被岔开以后,就被遗忘。

    史蒂芬.卡普曼建议

    1、可以使用五种自我状态的功能来错开沟通

    2、可以使用正面、负面自我状态来错开沟通

    3、自由灵活转换自我状态是健康的表现

    上司:(AC-CP)你怎么报告上老是有错字

    员工:()FC-NP)我一定是有注意力不足问题,才会老是写错字

    员工:(A-A)错字改正就好了,主题内容满意才重要。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3 · 第06节 沟通的选择 0

    沟通和移情

    移情:把已知和过去人事物经验,移到目前类似的人事物上的现象,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情感、知觉或反应是根据过去经验而不是此时此地才产生的,就会出现移情现象。

    反移情:治疗师把感觉转移到病人身上。

    典型的移情反应~交错沟通第一型:图40

    助人者反移情~交错沟通第二型:图41

    激怒回应~交错沟通第三型:图42

    交错沟通~离题的交流:图43

    交错沟通~阻断的交流:图44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23 · 第05节 沟通与移情 0
    • 首页
    • 1
    • 2
    • 3
    • 尾页
  • 授课老师

    江垂南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无限美好33 开始学习 第04节 与成人状态结盟
    无限美好33 完成了 第03节 治疗顺序
    岩中花树 完成了 第08节 结束咨询
    岩中花树 开始学习 第08节 结束咨询
    岩中花树 完成了 第07节 回溯治疗帮助再决定:...

相关课程

王纪琼:心理讲师登台的4堂必修课

王纪琼:心理讲师登台的4堂必修课

  • 618人报名

周若愚:用心理学教你变幸福的说话之道

周若愚:用心理学教你变幸福的说话之道

  • 940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