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学应用
  • 社会心理服务
  • 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系列线上课程
  • 危机干预特辑
  • 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系列线上课程

    系统掌握危机干预技术

    • 价格
    • 免费
    • 20763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 危机干预特辑

    学习有效期 永久有效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92)
      • 评价 (17)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心理危机:在发生的事件没有预期到的,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发生的规模力度,已经超出了人们能够控制的范围,叫做危机事件

    每一个人zao s的心理震惊,无助,超出能力范围,生命的损失,财产的

    [展开全文]
    极光 · 2019-03-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赞
    [展开全文]
    AlisaHu · 2018-12-0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有用
    [展开全文]
    海阔天空2018 · 2018-11-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展开全文]
    馨欣然 · 2018-11-02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心理救援的原则

    1.因地制宜

    2.保证重点救助对象得到及时救援

    3.参与原则,提供具体的行动援助

    4.生物和心理的整合原则,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想结合

    5.充分运用社会支持原则

    6.不过度卷入,适度干预的原则

    7,实施心理救援者的自我保健原则

    8.尽可能不在受灾现场进行心理援助

    心理救援的方法

    1.心理急救技术

    2.放松训练

    3.紧急晤谈技术(改良)

    4.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

     

     

     

     

    [展开全文]
    石倩倩 · 2018-09-06 · 该任务已被删除 1

    音质较差,混响严重

    1.心理救援的定义

    专业人员运用有效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及时缓解灾难后相关人员的心理反应,预防异常精神病理症状的发生。

    2.心理救援的对象

    直接受害者,躯体受伤者,丧尸亲人者,财产严重受损

    目击灾难者

    重大灾难参与者, 抢险救援者,战士,政府官员,记者

    参与家园重建康复人员

    既往精神病史者或精神病家族史者

    3.心理救援对象的表现形式

    心理反应:否认、回避、压抑、哭泣、悲伤、恐惧、警觉、感觉过敏、焦虑、抱怨、愤怒、孤立无援、沮丧无望、闪回

    生理反应:表情茫然、、动作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快、恶心、出汗、手发抖、面部潮红、失眠、噩梦、食欲下降、疲乏无力

    异常反应:谵妄状态、木僵状态、抑郁状态、精神病状态、惊恐反应、自杀自残、分离状态

    4.心理救援的时机

    心理救援的时机越早越好,最佳时间为48-72小时。不同时间心理救援方法不同:

    急性期:地震后两周内重点采取支持、接纳、倾听、理解、共情、信息提供、认知重建;

    灾后初期:地震后一个月内,社会支持,情绪纾解;

    灾后重建期:地震三个月后,持续干预,社会支持。 

    5.心理救援的地点

    受灾救助点,医院病房,学校,教室

    [展开全文]
    石倩倩 · 2018-09-0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危机干预团体技术

    8.12天津港爆炸事件

    危机事假/危机的心理反应

    三不原则:不能急、不能乱、不能慌

    紧急状态下的心理包扎/危机减压

    危机事件后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

    危机团体心理干预的目的:帮助相关人员,调试压力,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非正常状态下的反应正常化教育

    了解事件、减少谣言、死亡教育材料、筛选准备。

    大多是一次性的、10人左右、72小时以内。

    要做的四件事:

    1.稳定情绪

    2.建立支持

    3.找到应对方式

    4.增加应对经验

    带领人要求:有爱心,全身心投入

    安心解压团体

    五圈:

    1.建立关系/链接

    领导者自我介绍,工作目标流程——顺时针轮流介绍

    2.还原现场

    事件发生时,你在哪儿,在做什么,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3.身心反应

    意外事件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身心反应?

    反应归类记录   生理/心理/行为/躯体

    反应正常化   接纳这些反应

    4.应对资源

    时间过后,你做了什么?自我疗愈分享

    5.重新出发

    发生以后,逆向思维,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

    分享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展开全文]
    石倩倩 · 2018-09-0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危机干预的团体技术

    危机的两种含义: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失衡状态(危机的心理反应)

    九字诀

    不能急:遵循规律,先安身,再安心

    不能乱:有组织,

    不能慌:有专业的技术准备

    稳定情绪

    建立支持

    找到积极应对方式

    为以后的适应、发展增加经验

     

    [展开全文]
    早晨的海风 · 2018-07-08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心理急救技术

    定义: 我在这里,你叫我就来,你不叫我,我绝对不强迫跟你聊

    反应:  闪回的占50%……噩梦的40%,内心痛苦的60%……

     

    [展开全文]
    lirenxinli · 2018-06-19 · 该任务已被删除 1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恐慌,会破坏秩序感和安全感,稳定情绪。

    危机事件后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减少恐慌;原理孤单;增加安全感;增强控制感;强化社会支持;增加社会连接感;尽快回复正常生活;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危机减压,危机小团体:更好的了解他们的身心反应,更积极的应对灾难事件。

    危机团体干预的价值:通过团体共同经验疏解创伤情绪;增强安全感和归属感;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及时发现需要个别干预的对象。

    准备:全身心的接纳和倾听

    危机安心减压团体

    目的:预防创伤;舒缓压力;教导应急技巧和策略;启发复原力;修复个人功能;

    走五圈。每一圈每个人都要按顺序发言,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控制感。

    第一步,建立关系:介绍团体带领者,介绍团体的目的、规则和步骤。邀请成员轮流自我介绍。(包括与事件的关系,或事件的当事人的关系)(你在企业做什么的,多长时间?哪个部门的)

    第二步,还原现场:轮流叙述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当时的第一个反应,闪过心理的第一个念头(想法)是什么?(当时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第三步,身心反应:这件意外带来的冲击和感受是什么?出现什么身心行为反应(或症状)?用表格归纳身心反应。(身体、情绪、认知、行为)——大家会说我很愤怒啊,我很悲伤啊,我很恐慌啊,我很内疚啊,睡不着觉,不想吃饭啊等等,各种各样的反应。——用表格写在墙上,归类。跟大家讲,在这样的意外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是正常的,不要对反应抗拒,而是要接纳这些反应和感受。这些反应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四步,应对资源:成员分享各自应付压力的办法、绝招。(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你做了些什么让自己好过一些?)——每个人都会有自我疗愈的能力。给家人打电话,跟同事在一起、睡觉、看电影等等。——团体的好处,一圈讲下来,互相学习和参考。

    第五步,重新出发:找出事件中正面的意义和学习、成长的契机。——危机已经发生,我们没有办法去阻止,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让我们从事件当中学到什么,让他成为我们重新学习经验和良好生活的契机。

    这些都说完,会有释然感,彼此更接纳,更有力量。发现有一些人需要一些特别的辅导,转成个案辅导。

    最后,可用正念的方式,将感受留存。

     

     

     

     

     

     

     

     

     

     

     

     

     

     

    [展开全文]
    lirenxinli · 2019-04-23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心理危机:发生的事件是超出人们的余期,超出人们的控制范围,例如天津港的爆炸事件。

    反应:震惊、无助、丧失、创伤,应激症状(闪回等)

    [展开全文]
    lirenxinli · 2018-06-19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心理危机的概念:没有预料到的、超出控制能力的事件造成的心理影响。

    专业的辅导很重要,定量、定性的评估,针对性的干预。

    急性的反应要转介专业的医疗机构,较轻的可做个体或团体的干预国际辅导。

    特殊人群的危机干预(儿童、青少年)

    [展开全文]
    粗茶淡饭 · 2018-02-28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三原则:不能急、不能乱、不能

    [展开全文]
    王同义 · 2018-01-2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biji

    [展开全文]
    天天运营 · 2017-10-31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看了看,

    [展开全文]
    心阑珊 · 2017-10-20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危机心理干预的方法:

    电话咨询、心理讲座、团体技术、班级辅导、社区工作、宣传手册

    危机事件后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

    减少恐慌、远离孤单、增加安全感、增加控制感、强化社会支持、强化社会连接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危机团体干预的目的:

     

    [展开全文]
    hhj2017 · 2017-08-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危机干预的团体技术

    不是心理咨询不是心理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

    突发危机事件

    心理失衡状态

     

    干预基本原则:

    不着急

    先安生

    不能慌  有专业知识和经验

     

    危机事件后的团体技术:t

    [展开全文]
    谢惠君 · 2017-08-10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心理危机:在发生的事件超出人们的预期,发生的力度超出人们所控制的范围。事件发生后会让人们感到无助,发生的事件会在当事人的心理不断闪现,而发生生命的更新丧失。专业的介入会帮助受干扰的人在外部帮助下从焦虑、情绪中走出来。

    中国心理科学研究所下设有中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

    认识

    识别  程度、类型

    干预 方法、实施案例

     

    [展开全文]
    谢惠君 · 2017-08-10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危机干预不是心理咨询和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是紧急包扎。危机干预是小团体技术,创伤大家都有,增强支持系统。

    [展开全文]
    秋漂亮 · 2017-08-10 · 该任务已被删除 2

    在情绪蔓延状态下,听不进劝说。

    在情绪激动下,如何处理

    [展开全文]
    白白白 · 2017-07-2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尾页
  • 授课老师

    张建新老师

    樊富珉

    王健老师

    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格桑泽仁老师

    蔡丽芳

    李献云

    梁红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zengrong 加入课程 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系列线上...
    胡老师123 加入课程 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系列线上...
    291301168 加入课程 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系列线上...
    张锦春 加入课程 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系列线上...
    15984788192xiong 加入课程 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系列线上...

相关课程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 4187人报名

0基础学习心理咨询的12堂课

0基础学习心理咨询的12堂课

  • 87人报名

心理咨询专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考证班】

心理咨询专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考证班】

  • 623人报名

蔡春美:心理助人者的成长三阶段【必修课】

蔡春美:心理助人者的成长三阶段【必修课】

  • 3783人报名

傅嘉祺:系统掌握婚姻情感咨询6大模块

傅嘉祺:系统掌握婚姻情感咨询6大模块

  • 939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