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咨询流派/技术
  • 精神分析
  • 张海音:10堂课,系统学习精神分析理论之客体关系治疗
  • 跟张海音学客体关系治疗
  • 张海音:10堂课,系统学习精神分析理论之客体关系治疗

    堪比12天地面工作坊的客体关系系统课程

    • 价格
    • ¥ 791.00
    • 972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课程还未发布,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课程还未发布,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 介绍
      • 目录 免费
      • 笔记 (26)
      • 评价 (16)
    • 张海音客体关系--导读
    • 客体关系概念和代表人物
    • 心理防御和自我的发展
    • 心理发展及其冲突(上)
    • 心理发展及其冲突(下)
    • 客体关系治疗过程(上)
    • 客体关系治疗过程(下)
    •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分析和治疗策略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分析和治疗策略
    • 分离性焦虑症和依赖性人格障碍分析...
    • 抑郁症与躁狂症的分析与治疗策略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所有的防御机制都是为了维护自尊。在没有替代方式之前,尊重他的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有耐心,要尊重他,接纳理解他。
    [展开全文]
    冯俊彩 · 2021-04-25 · 心理防御和自我的发展 0

     

     

    [展开全文]
    kellywang · 2021-02-23 · 客体关系概念和代表人物 0

    2.51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1-24 · 心理防御和自我的发展 0

    人类基本动机

    经典精神分析-寻求张力释放

    客体关系-建立并维持关系

     

    [展开全文]
    碧海仙子 · 2020-10-01 · 客体关系概念和代表人物 0

    投射认同:

    个体投射自体的一部分至另一个人,,将自己对抗坏的

    依赖:不是要直接的答案,而是渴望价值的体现。

    能力不足,慢性无助感

    权力-统治与控制

     

    [展开全文]
    Aa肚肚 · 2018-06-14 · 客体关系治疗过程(上) 0

    复合:

    16-24个月:独占过渡客体,建立安全感;自主性和亲密感之间挣扎;情感修饰,反向形成;

    俄狄浦斯情结:三岁左右,炫耀身体,对生殖器感兴趣

    潜伏期:相对安静的阶段;对兄弟姐妹的兴趣减少。

    青春期:心理社会性发展及生物性成熟

    年轻成年期:libido和攻击驱力特别强烈

    找到伴侣

    成年中期:理想自我的冲击;躯体化的抑郁障碍;男女性更年期

    成年后期(50-60岁):家庭变得特别有意义

    老年期(65岁至中期):慢性病,精神、社会隔离;躯体和精神的退行进入第二个“童年”期

    心理成长:

    [展开全文]
    Aa肚肚 · 2018-06-08 · 心理发展及其冲突(下) 0

    重点儿童及青春期

    直接观察

    回溯:回溯成年人的童年经历

    重塑:释义学

    自闭:半睡半醒的单元,原始自恋;0-2个月与目前完全融合

    巴林特:用原始的爱取代原始自恋

    共生:

    自我界限的模糊(2-6个月的婴儿)

    若成年人过度强调主观性,会与现实脱节,像妄想

    部分客体,恋物,恰恰好的母亲

    不正常的分裂:坏母亲,大量拒绝

    实践:收集品牌、离开-返回(情感充电)

     

     

    [展开全文]
    Aa肚肚 · 2018-06-08 · 心理发展及其冲突(上) 0

    初级防御机制:精神病性、不成熟的

    次级防御机制:神经症性、成熟的

    整合和分化:来源于原欲和攻击

    分裂与心理发展:

    1.母性的分裂:未分化的自体、客体、

    2.保有与想象的分裂:过度客体(替代母亲)

    3.自体分裂:“我”字出现

    4.认同分裂:社会分化的自体,自体扩展,贯穿一生,人际互动

    主格的我,受格的我

    理想化与贬抑:

    好的自体-坏的客体

    坏的自体-好的客体

    否认外界显现实

    投射:情人眼里出西施(好的投射)、推诿、责备、轻视(投射不能接受自己的那一部分)

    投射认同:敌意、攻击易发生并干扰

    过渡客体:孩子与母亲共同创造

    疑病:别人的特点内射到自己体内

    见诸行动:潜意识的冲突直接表现出来

    反向形成:在思考和行动上采取了和潜意识截然相反的方式。否认矛盾情感。

    解离:多重人格、漫游症;暂时否认自己的行为和感情。

    发展出完整的客体关系:

    伊底帕斯情结:

    如何改变防御机制:尊重其选择;时间、耐心、爱心、共同承担;新的替代;潜意识改变。

    [展开全文]
    Aa肚肚 · 2018-06-06 · 心理防御和自我的发展 0

    客体:满足的照料者

    内在客体:心理表象,一个与他人有关的意象,幻想、感觉、想法、记忆(与他人互动)

    外在客体:真正的人和真正的事。

    自体表象:被重要的人怎么样对待,进而知道自己是谁,(关系的体验),塑造了一个人和别人之间的联系,情感能量灌注其中。

    自体:私密、内在影像、自我在内的所有心理构成。

    自我:心理功能的组织者、感受、思考、整合和行动。同时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正念,第三只眼);把自己当成客体来反省。

    自体-客体:不会单独存在,以“客体关系单元”存在,以驱力和情感链接。

    坏自体和坏客体和愤怒的情绪组成坏自体-客体单元

    共生:自我界限的模糊 “感觉剥夺实验”

    共情:

    身体错觉:自我存在感的改变

    幻觉:内在的幻想投射到了外界,自体与他体的混淆

    客体关系的内部世界:过度强调婴儿自我影响

    偏执-分裂心位:libido和攻击冲动是婴幼儿体验自己的整体方式。

    偏执,核心性的迫害焦虑:生存焦虑或死亡焦虑

    分裂:核心性的防御

    心位:状态

    抑郁心位:婴幼儿整合的体验模式

     

     

     

    [展开全文]
    Aa肚肚 · 2018-06-05 · 客体关系概念和代表人物 0

    自恋

    弗洛伊德之前,自恋被理解为一种性倒错,把自己的身体视为性对象。

    弗洛伊德:自恋是力比多对自体的投注

    痛苦主要源于没有能力在心理上调节自尊并把它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展开全文]
    JIJI_zhang · 2018-05-29 ·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分析和治疗策略 0

    依恋对象:妈妈,老婆

    过渡害怕:与年纪不相称,过渡

    莫名焦虑:一直打电话直到对方接为止,自己也很纠结自己很烦人,不回来就睡不着觉

    害怕离别:不愿意出门

    希望有人陪伴,陪睡,

    能激发起周围人对他的帮助和照顾——依赖型人格障碍,两个极端,造成原因,要么过渡关注,要么过渡忽视两个结果都是一样的

    时间:小孩子:4月,成年人:6个月

    依赖人格障碍不太被重视

    重要他人:权威,父母,领导,老师

    自己不能做主,很难表达不同的,过渡努力讨好依恋

    适应障碍超过6个月可诊断依赖人格障碍

    [展开全文]
    文燕acj · 2018-05-21 · 分离性焦虑症和依赖性人格障碍分析与治疗策略 0

    共sheng

    [展开全文]
    栾其萌 · 2018-05-20 · 客体关系概念和代表人物 0

    停留在分离个体化—复合阶段,16-24个月阶段

    容易与双相分不清—两人个极端,分裂:防御,

    边缘——多方,不确定,防御很难预测,疯狂的在现实当中感觉被抛弃

    见诸行动的防御机制

     

    [展开全文]
    文燕acj · 2018-05-20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分析和治疗策略 0

    如何识别自恋?

    自恋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

    弗:认为自恋不会移情不能被分析

    科:可以被分析

    生命的重要时刻遇到贵人

    理想化自体:

    从小太缺长大是怎么补都补不够的

    自恋有哪些移情?

    理想化移情:把理想化客体投射给治疗师

    反映式移情:呈现与众不同的一面让咨欣赏来,想肯定和赞许

    另我移情(孪生移情):互相在对方 当中看到了自己,让人羡慕,理想化状态

    假性自体:二三岁之前,婴儿能让自己感到被母亲关注,能通过非言语感到

    婴儿没有被母亲很好的抱持到,没有被满足,甚至被母亲冷漠不理采,孩子被迫学会取悦母亲让母亲高兴,久而久之形成假性个体,身不由己小孩子要去抚慰成年人。从小要为别人活着。内心感受不到愉悦和快乐,只会满足别人的期待。

    自恋是正常的没有一定的自恋很能取得成功的,自恋超越自卑,关键上一个度的问题

    超过度,自恋型人格障碍:

    当我们感到被来羞辱时,咨询师是如何表现的也

     

     

    [展开全文]
    文燕acj · 2018-05-20 ·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分析和治疗策略 0

    内在客体!心理表象 一个与他人有关的意向想法幻想。

    外在客体 真正的人或者真正的东西 

    自体客体 通常指外在的人通过主体确认赞许和尊重的人。

    内在客体 心理表象 人怎样在内心呈现一个客体     外在世界的具体的人在内心中的体验和呈现     别人怎样“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没有被满足的东西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体现。早年渴望的东西没有得到一直渴望的东西。

    自体表象 在孩子的环境中与客体或者重要他人关系的体验

    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整体看法。

    自体表象塑造一个人与别人与世界的联系

    自体表象经常与投射认同内化等联系。

    自体是属于一个人自己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表象。

    自体所指的总是一个内在影像

     

    [展开全文]
    eliza · 2018-05-20 · 客体关系概念和代表人物 1

    自恋性人格障碍

    自恋是怎么形成?

    弗洛伊德:自恋是一种性倒错。

    自恋是力比多对自体的投注。

    会把母亲的完美客体投射到自己身上。

     

    自恋移情:

    1、理想化移情:

    投射到理想化给到咨询师

    2、倒映式移情:

    不自觉让咨询师成为自己的粉丝

    3、另我移情:

    把咨询师当成另外一个我

     

    假性自体:

    母亲或者照顾者需要给予婴儿恰到好处的回应。

    孩子尝试了解母亲爱好,取悦母亲。

    孩子逐渐和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感情失去联结。

     

    和危险母亲的关系:

    孩子也会感到愤怒,因为只有在他按照母亲的意愿行事,才会被爱。

    敏感,会说很多好话。

    赞赏倾听,某种程度是一种防御。

     

    假性自体个案:自体功能受损,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有问题。

    自恋性人格障碍(5项或者以上才会有。)

    1.对自己有无所不能的感觉,夸大成就和天赋,但是又没有相应的成就。

    2.被无止境的权利,美丽或者理想爱情的幻想所迷惑。

    3.相信自己是特别的或者是唯一的。(我跟你们在一起是不得已的——落难公子和公主)

    4.对赞美成瘾。

    5.有特权的自由感觉,会经常恼怒,没面子,认为他人应自动地顺从自己。

    6.是人际间的冒险者,攫取他人利益,达成自己的目的。

    7.缺乏共情的能力,没有认识和认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的欲望。

    8.嫉妒他人或相信他人嫉妒自己。

    9.人际关系界限模糊。

     

    厚脸皮自恋&薄脸皮自恋

     

    心理防御机制:分裂;贬低;投射性认同。

     

    怎么帮助自恋型障碍的来访者?

    kernberg,kelain强调语言介入的重要性,早期诠释负面移情。(猛兽派)

    kehut和winnicott认为同理的反应和肯定,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是分析师的首要任务。

     

    争论点:

    缺陷论者—帮助或者发展个案发展假我,阻碍了患者的自主性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诠释者—使患者非常脆弱的自尊更加微弱,治疗师在诠释时又会增加不必要的攻击。

    [展开全文]
    秋水长 · 2018-05-19 ·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分析和治疗策略 0

    16-24月 复合

     

    [展开全文]
    JIJI_zhang · 2018-05-18 · 心理发展及其冲突(下) 0

    共生期:婴儿的需求完全靠照料者来体会。母亲产后全身心放在婴儿身上,完全顾不到自己,当一个母亲照顾孩子而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是一个耗竭的母亲——产后抑郁

    任何一个被照料的再好的婴儿,也会有母亲回应不了的情况,内外总有差距。

     

     

     

     

     

    [展开全文]
    文燕acj · 2018-05-17 · 心理发展及其冲突(上) 0

    第三讲  心理发展及其冲突 上

    一个人从小到大,不同阶段需要完成什么主题,会遭遇到什么冲突,长大后可能遭遇到什么心理问题。也可以倒过来说,什么问题是什么阶段导致的问题。

    这只是一般的规律,是个参照。

    心理成长离不开物质基础

    心理成长阶段

    产后抑郁与共生也有关系,耗竭

    共情也是共生

     

     

    [展开全文]
    lirenxinli · 2017-10-12 · 心理发展及其冲突(上) 0

    客体关系理论

    精神分析中实用、重要的分支。

    第一讲  重要概念和代表人物

    客体:早年的,重要的人

    与经典精神分析不同,起源于对儿童的分析,总结并归纳出来的。

     

     

    [展开全文]
    lirenxinli · 2017-09-01 · 客体关系概念和代表人物 0
    • 1
    • 2
    • 尾页
  • 授课老师

    张海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ttxinli_b77640a718 完成了 抑郁症与躁狂症的分析与治疗策略
    ttxinli_b77640a718 开始学习 抑郁症与躁狂症的分析与治疗策略
    ttxinli_b77640a718 完成了 分离性焦虑症和依赖性人格障碍分...
    ttxinli_b77640a718 开始学习 分离性焦虑症和依赖性人格障碍分...
    ttxinli_b77640a718 完成了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分析和治疗策略

相关课程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精华回放

  • 4187人报名

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 556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