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张若昕整理,方刚博士分析。选自方刚主编的“白丝带丛书”中的《亲密关系是如何伤害我们的:性别暴力的94个案例》。首发于公众号“学者方刚”(fanggang1968)

基本信息:

来电人:女性,34岁,无业

丈夫:35岁,经商

孩子:大儿子3岁,小儿子8个月

暴力状况:

第一次打我是他外出做生意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第二个孩子,大儿子半夜啼哭,他说我不哄孩子。我给孩子喂奶,洗奶瓶的时候,他责怪我,我顶了他几句,他就跑下来踢我,踢到我剖腹产的伤疤,差点把我踢到水沟里。他说:“嘴巴那么贱,再顶嘴我还会打你。”

我怀小儿子的时候,老公也和我吵架,坐月子的时候也打我。曾经因为我瞪了他一眼就打我,也因为一点小事就辱骂,用脚踢,用手打,比较严重的一次嘴巴肿了。别人都说我老公有暴力倾向,可能有点心理变态。他平时会突然因为一点小事控制不住情绪,就打我,好多次了。

最近刚刚发生的,就是前天。小儿子的学步车螺丝掉了,我抱着小儿子让老公将螺丝旋好。老公弄了一次,我说这样还会掉出来,反复了几次,弄好旋紧后,老公突然发脾气,眼神变得很凶,好像要打我。我看着他问:“你干嘛这么凶地看着我?”一下子老公就动手打我,我说:“你又打我!”他吼道:“我打你又怎么样?!”

老公平时还会打孩子。孩子在哭,他会过去很大声说不要哭,孩子不听,就拉到旁边很用力地打孩子。我只能站在旁边,不能说话,如果我维护孩子,他会说都是我惯坏的。

现在我回娘家住了。那天早晨要带儿子走,但是婆婆抱着儿子不让,说我如果强行抱走,她就会说我打她。

分析:

夜间孩子啼哭,丈夫本应该和妻子一起照看,但他不仅自己不承担责任,反而责怪妻子没照顾好孩子。冲突背后是男女在家庭事务分工上的差异,即社会性别的不平等机制,认为应该男人负责公领域,女人负责私领域。

“嘴巴那么贱,再顶嘴我还会打你”。丈夫这么说,似乎他的施暴是迫不得已,有充分理由,是妻子咎由自取。也许有人会说,妻子确实不该“顶嘴”,但问题是夫妻争执何以被冠以“顶嘴”?这是暗示对更具权力一方的挑衅用词,已经假定了丈夫更具有权力。说白了,“顶嘴”违背了一个贤淑、温柔、顺从的“好女人”标准。

面对三岁孩子的哭泣,丈夫不是俯下身去探究原因,不给以关爱与呵护,而是喝令不要哭,还要施以拳脚。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控制欲,说明他不会爱别人,只想控制别人,要求别人一切都听他的。此外,婆婆和儿媳妇争夺孩子时的威胁,也让我们感到一丝阴冷的气息掠过。

暴力处理:

如果是一次两次,我就忍耐了,夫妻之间不计较。但是他打的太狠了,我实在是很心寒,尝试过自杀,被邻居劝下。邻居说你赶紧跑回老家,小孩拿不走,大人先走吧。邻居又说他:“你不可以这样打人啊。”他说:“我没有打她,我哪有用力打,我是轻轻拍而已。”

我曾经在暴力的第二天报警,但是没有用,警察让我找妇联,我没有去找。我目前离开和老公共同的居住处,回到了老家。

分析:

“一次两次就忍耐了,夫妻之间不计较”,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正是这种观念鼓励了暴力,在一次两次三四次的忍耐中,伴侣之间的暴力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想改变都难。当发现难以改变时,有些受暴者便试图以自杀来逃避,但这也往往于事无补。

施暴者一句“我是轻轻拍”而已,试图粉饰暴力实质,是施暴者惯用的卸责手法。警方的无所作为,与目前家暴法律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客观上也起到了纵容暴力的作用。

这里最大的亮点是那位邻居。即使不是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时代,人们对他人的家庭暴力也多保持沉默,认为是“家务事”,外人不该干涉。但这位邻居不仅劝说受暴者逃脱,不要生活在暴力阴影下,还直接告诉施暴者不能打人,是难得的正能量。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对发生在身边的暴力不再沉默,施暴者便将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无处遁形。

伴侣关系:

我跟他结婚时没有钱。经济上前前后后我给了他很多钱,还抵押自己的房子给他借钱做生意,但他没有赚一分钱回家,都是赔钱。我从来没有向他要钱,我在医院生大儿子,他连住院费都没有,是我自己拿的钱。

他一直外出做生意,我们很少长时间住在一起。回来一段时间,就会故意找借口吵架,然后又出去做生意。我看不透那个人。

分析:

前面提到,丈夫在家庭中不承担责任,这是“男主外、女主内”文化传统的影响。但是这位丈夫在公领域的角色扮演也不成功,经商屡屡失败。也许有人会声称,正是因为他职场失意,情绪不好,所以才会在家中施暴。男人在“外”不成功,没找到作男人的感觉,就回家宣泄。对这样的暴力不可同情,反而要更加谴责,因为女人不是出气筒。

男性气质:

老公在家里是老四,最小的。以前生活很苦,现在好一点了,大姐做生意让家里过的好点,但老公以前和大姐做生意也合不来,也吵架。他家里也说他脾气不好,叫我忍耐一下,过了还是会好的。他对别人也经常大吼大叫,做生意时对客人很凶。

老公爱面子,他以前骗他朋友和家里人他买了房子,其实房子是我的,但是我没有当朋友和家人面戳穿他。他父母以为他有钱了,就对我说,我儿子对你很好啊,你要怎样怎样。

分析:

男性气质是一种多元情境中的实践,具有支配/刚性、从属/柔性等多种趋势。主流文化所鼓励的支配/刚性趋势的男性气质在这个男人身上体现得很充分,对于财产的炫耀,与对家人的暴力一样,都是支配/刚性趋势男性气质的体现。这种男性气质不仅破坏亲密关系,也破坏他在职场中的生意,是到时候否定这种鼓励暴力的男性气质了。

无数事实表明,忍耐不会消解暴力,只会助长暴力。伴侣关系中,不是一方“有钱”就意味着对另一方“很好”,伴侣关系不是经济雇佣关系,更何况此个案中的男人还没钱。

目前诉求:

现在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我要离婚,但不知道两个儿子怎么办,如果有可能我想要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小儿子太小了。老公不让我带儿子走,他说:“要走你自己走,别想带两个儿子走,小孩是我的。”大儿子与父亲相处也有冲突,老公打起来太狠。有时候小孩调皮,不听他奶奶的话,他奶奶就会向我老公告状,叫他打孩子。所以大儿子愿意和我走,他说:“我要跟妈妈,爸爸会打我,我要跟妈妈去念书。”

分析:

我们看到,不仅丈夫喜欢施暴,婆婆对于三岁孙子的“调皮”,也同样认为应该打,正是这样的暴力文化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施暴者。现在就改变,还来得及拯救孩子。离婚、带孩子离开,是最明智的选择。

建议起诉离婚,先收集暴力证据,如录音、拍照,争取知情的邻居作证等。可以委托一个律师,帮助处理这事。在足够的证据面前,懂得家庭暴力危害性的法官,应该会支持母亲得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打官司可能需要好几个月,在这个时间段求助者必须保护好自己,注意防范暴力的升级。

点击【注册】,更多的性与性别、亲密关系知识在这里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