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来分享今天的5个心理学名词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
认知:认知也叫认识,指人类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直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上述为课本定义,那么应用到生活中,要如何理解呢?
当我们看到河流,手碰触到水。这时候感觉到了水的流动,冰凉,舒缓……这是手接触到水的触觉,眼睛看到了清亮的河流,缓缓流动的溪水,这是眼睛看到的视觉。触觉、视觉都是感觉。而视觉、触觉结合在一起,产生知觉,看到的形象,感觉到的触感相互结合。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发动思维,搜索记忆,把我们以前看到的小河、溪流加以对照,从而认识到眼前所见和记忆中的河流联系。这时候我们达到了理性认识,知道这是一个河流。这整个过程称之为认知。
下面大家复习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及了几个关键词?
感觉、知觉、感性认识阶段、思维、记忆、理性认识、认知
情绪和情感:人有喜怒哀乐,这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一直过程产生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上述为课本定义,那么应用到生活中,要如何理解呢?
这个就很简单啦!我们以前开玩笑不是说,幸福就是想拉屎的时候,厕所有一个坑,我蹲着,而你站着。这就是我们的体验和状态和自己需要的关系相互匹配,这就是愉快的体验。而消极体验就是反过来,你蹲着,我站着,我一定不开心,很不舒服.
意志: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举例更加简单,还是回到茅厕的问题哈。当你站着等我拉屎的时候,你内心是想要我下来,你蹲上去的对吗?但是你没有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你的思考决策让你不能那样做。支配的力量有强有弱,所以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有强油弱。
大家划出关键词和核心理解点了吗?
情绪情感、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关系反映、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支配、有强有弱。
需要和动机:
需要:人的心理活动都有其内部推动力量,这就是人的需要,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等状态。
动机:当人们意识到需要的时候,这种需要就转化成了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即人心理活动的动机。
举例说明: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的时候,会感觉到饿,当饥饿的时候,脑中会呈现食物的信息,会想要食物。这就是我们的需要。
这种饥饿需要食物的需要,会推动我们寻找食物,例如做饭,或者寻找食物的行为。而这样行为的前提是内部有了寻找食物的动力,而心理的内部动力就是我们的动机。
理解关键词:内部推动力量、欲望、要求、转化为从事活动的动力。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