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首档视频专栏《朱言·建瓴》“潜意识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二期:汉字“易”里的多重潜意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一字可塑造诸多组合,变化出不同深意。一个“易”字,能看出何种人生哲理?本期朱老师带你继续了解中华文化,论文字的多重潜意识,体悟人生真谛。观看地址:http://www.mypsy365.com/column/new​

“易”在各种不同情境下,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容易,是这个“易”字;不容易,也是这个“易”字;变易,还是这个“易”字。这里的“易”,指的就是变化。既是变化,那当然是艰难而复杂的了。然而我们通常说一件事易做或另一件事不易做,这里的“易”却都是指简单的意思。所以“易”既是无穷的复杂,也是至极的简单。

从容易到不容易,从变化到不变化,从不变到变,这个“易”字代表了无穷的智慧,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众所周知的一个中国古老经典——易经

易经,是最不同意读的经,但也是最简易的一个经。

这个经文中,最基本的东西是64个符号,可以简化为8个符号,称之为八卦;可简化为4个符号,称之为四象;你还可以把它简化成为两个符号,是阴阳。它非常简单,却也非常难懂。这就是易经的魅力之所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让我们从文字来学习生活中的哲理,“易”既是无穷的复杂,也是至极的简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容”它。如何去接受变化,顺应变化,变化无常,在我们中国最早得理念中,“易”字就代表着无常,但实践万物,无常中又有常,日落会有日出,月有阴晴阳缺,每天有24小时的轮换。它在不断的变化,却又似未曾有变。

盲人摸象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因为每一个盲人的认识都是其固见的、自见的,以及自证的真理。然而盲人们的观点放在一起的时候,却是一个笑话。因为看笑话的人看到了“变化”,而这些局外原本认为那头大象是不变的、确定的、唯只一个形象的。同样,面对任何我们所见的变化,或对变化中的任何一个认识,我们都认为那不过是笑话。再深彻地透视这一点,其根本在于:我们也有一个对大象的“认识”,只因为这一认识看起来——或我们认为——比那些盲人更为高明、正确,所以我们才别出了盲人,看到了笑话。

正是我们的对一个事物的固有认识,制造了盲人与盲人的笑话。

倘若我们的认识是不可易变的,那么我们今天就已经看到了真理,看透了世事万象,我们已成至人,固而我们不需要存在亦无需进化:一切于我们而言,必须静止;一切于我们的认识而言,不可复加;一切于我们的思维而言,不可偏侧。而这,看起不正是我们自盲了双目,自演了笑话吗?

反过来,我们得承认变化的存在。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承认自己是一个盲人,可以从一个方面去触及这一事物,形成一个认识,用一些规则、规格或概念去确指它。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触及这个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而得到与这个事物最为接近的一个全像,这就是我们关于这一事物所有的、而又未尽的知识。

知音变而得律,有容则易。当我们懂得顺应变化,活在当下,就会有了心理健康的基础,感受着当天风景的优美,每天生活的乐趣,朋友相聚的欢喜,学会“易”的道理,掌握生活的秘密,让我们更深入的去体会“易”的智慧,把它领悟,把它结合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