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惠英心理师

有位个案来会谈时,每次投入程度经常不一,有时他很认真的谈着自己的议题,有时就是意兴阑珊、毫无动力。当这个案出现在我眼前时,他的眼睛要是看来眼神迷茫,要开不开的状态,该次的会谈肯定是顾左右而言他,我得费力的将他拉回治疗的正题。若是他出现时,眼神清朗有神,即可以预期该次的会谈会很聚焦,会很有进展。

眼睛是一个人精神状态很好的指标,不只是眼皮开启的程度,还包括眼神的亮度,还有眼神接触时的力道和温度,这些都和一个人的身心状态有关。

当年我在少年司法单位工作多年后,决定要离开,是因为我讨厌我自己的眼睛了。 有几次,在开车上下班的途中,驾驶座上的我不经意的瞥见照后镜中的自己,就是看到眼睛的部位,我竟被自己的眼神吓到了。那眼神之冰冷…..让我都要疑惑,镜中的人是谁?

眼神里没有情感,没有温度,没有生命。

眼里的冰冷,反应着我的心的温度。那时我正在人生很不舒服的阶段,正费力的学着和自己性情相反的生命课题,压抑着、忍耐着、尽力维持低调,学习着生命要教我的功课,真实的性情像是被我压到深海里,可能早已溺毙了吧。

这其实没什么好抱怨的,每个人总是摆脱不了生命要你学习与面对的功课。现在不去面对,它总是会如影随形的缠着,像个不散的阴魂。但我不喜欢自己后来出现的冰冷眼神,「真要把自己葬送到这种程度?」,我问自己,「何时妳变成这样了?」

这是可怕的地方,改变常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但变化到后来的幅度却是如此剧烈,连自己都要认不出自己了。那是促使我决定离职的因素。当时内外在各种不舒服的因素,都驱使着我必须离开那个工作场域,但看见自己冰冷无情的眼神,催促着我要把有温度、有情感的自己找回来。


人的眼睛会说很多故事。
眼睛是灵魂之窗,这句话人人耳熟能详,但却不知道每个人是如何体验这句话的?在我见识过的人多了以后,渐渐的有了些自己的理解。

眼睛『不见』的人,要小心提防。

不知从何时开始,当我看见人的时候,我看见的是有两双眼睛的人。一双是外在的眼,另一双是心灵的眼,当两双眼睛都是开启的,表示对方处于愿意真实和我互动交流的状态,这眼睛就是通往其灵魂的管道。但是当对方的眼睛突然消失了,当然不是真的消失,但是在我眼里所看见到意象里,就是『这个人的眼睛不见了』的样态。对于没有眼睛的人,其言语不可尽信,要有所保留。。

成功者的眼睛里有愿景。
我喜欢看成功人士的报导文,因为在此类文章所附的照片里,你会看见主角人物的的眼睛,通常都是炯炯有神,带着力量,那说明着他/她对自己的肯定与自信,也述说着他/她对未来的憧憬,你会感觉到他/她的意志力。对未来有梦想并努力追逐的人,通常眼睛都是明亮的。

当老师的或是在台上讲演过的人都知道,当台下的人的眼神乏力,毫无光采,表示他们是处于缺乏兴趣的状态。但是一旦台下的人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那眼神仿似在暗夜打亮了的灯光,表示对方以眼神表达了他的认同与参与。亮起来的双眼,炙热的眼神,传递出对方的情感与兴趣。这样的眼神,也可以在恋人或是爱慕者的眼中看见。

我在婴孩和宠物的眼里,常看见单纯与信任的干净眼神。他们的眼睛是完全对我开启的,他们的心灵也是如此,没有保留,没有恐惧或是焦虑。他们很放松很信任的向我开放着自己,这样的眼神也会在杂念不多、性情单纯的人身上看见。

眼神混浊的人,要如何形容呢?那混浊的里面,带着色情的意念,带着算计的心思,让人在和这眼神接触时就全身不舒服。若有机会比较洗心革面、金盆洗手的更生人的『换心前‧换心后』的照片,前后两者眼神的混浊与清朗程度差异,就能映照出其心灵漂净的程度。

我最佩服与向往的,是看见历经风霜后的老年人,其眼神所透露出的明白与温暖。那明白让你知道自己不用多说也是被懂得,那温暖表达了接纳和支持。在看见过了种种人世间的高低起伏后,人可以不用变得刻薄尖苦,而是用理解去接受所有的变动,并将那明白转化为温暖的接纳。让人在接触这眼神以后,就像是喝下了一杯温润的好茶,从喉咙一直暖和到肚子里,嘴里有回甘的滋味,让人慢慢品味那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