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某一天中午,我突然接到养护中心的电话,告知母亲在用完餐未久,突然没有生命迹象。虽经现场护理人员急救并送医,母亲仍陷入重度昏迷,于三天后过世。
我记得接获电话的当下,我不是哭,而是陷入了一阵的呆滞,直到妻子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才抱着她放声大哭。
在匆忙准备简单行李要南下的过程中,我一直是处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景中,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先做什么事?该准备什么东西?
毕竟,一切都发生的那么突然,即便随着母亲的老迈,我在心里都在准备这一天的到来;即便,我曾经陪伴过许多的朋友走过哀伤与失落的历程…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时,我依旧是手足无措的。
亲人过世,分离的悲伤和无法及时告别的遗憾,是人生经历中一项很重大并且很独特的失落,它所带来的冲击,常会让我们感到害怕和无助。要我们去真实面对、审视因失落而被迫留下的伤痕,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那个经验太痛、太过冲击,所以很多人努力地想要转移这样的伤恸。
于是乎,可能让自己加倍地投入工作,而把悲伤收进内心最隐密的角落。或者因为害怕悲伤,于是干脆放弃思念、绝口不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失落本就是人生的一部份,即使我们想要刻意远离或忽视,但它其实都不会消失。
很多人在得悉朋友失去挚爱时,总会试图安慰对方要坚强,这固然是出自一片善意,却未必是很好的方法。因为那可能只会使当事人,把悲伤的心情硬生生地收回来,久而久之,反而造成心里的郁结。
悲伤辅导大师William Worden曾说过:“没有人能逃避悲伤,除非他心中没有爱。”
在我母亲的追思礼拜结束后,我曾经因为某个人和她的两个孩子没有出席,而感到极度的愤慨,甚至感到这是对方用缺席来羞辱我的母亲。
后来在一次四天的工作坊中,我担任主角,在二次的治疗会谈中,老师帮助我看见了自己的悲伤和愤慨背后,对于希望给母亲的人生最后一程有圆满的句点的那份爱后,我终于可以放下对那个人的愤恨,转而接纳了她的伤。
这个经验,让我更加体会到,失落与思念,原本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可以接纳失落带来的悲伤与衍生的情绪,反而会帮助我们有新生的力量,并且让我们的情感得以更丰富,而让我们的心更为柔软。
悲伤心情的整理,有点像是在淘金。一开始,你所捞起的,必然是一堆肮脏的沙泥,然后你也许会怀疑,那堆沙泥里会有金沙吗?我这么做,值得吗?
可是,如果你可以耐着性子,一次又一次地洗筛、沉淀、再洗筛、再沉淀,慢慢地,你的眼前就会看见闪闪的金沙,此时此刻,也许你就会感受到它们所带给你的惊喜与赞叹。
母亲过世至今,已逾一月了。
至今,每每看着在母亲生前,为她拍下在养护中心、坐在轮椅上,端着碗、秀气地用汤匙一口一口地吃着米粉的二分多钟画面,我总还是会红着眼,在心里对母亲说:「老妈妈,我好想妳啊!」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正经历失落与悲伤,可不可以也容许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与支持?
想哭的时候就哭,想找人说话时,就找你可以相信、愿意听你诉说悲伤的朋友说说你的哀恸;或者你也可以透过书写、画画、音乐,来纾发悲伤情绪。
我的一位好朋友曾经这么说:「善待悲伤,就是善待生命。」
悲伤终究会痊愈,但它是急不得的。我们只有给悲伤与失落有足够的支持,才可能让生命获得修复与滋润,才可能在一堆看似污秽的情绪泥沙中,筛出耀眼的金沙。
顾浩然
【特别推荐】
不同的关系,都让我们学习不同的功课。而当关系面临结束,也仍让我们有所学习「善别」与「善终」。好的关系结束,虽然依然会失落,感受到悲伤,但会让我们带着祝福的力量、原谅的宽容,继续往我们各自的人生,继续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
《苏绚慧:花开花落终有时——学习“关系的结束与告别”》
视频地址:http://www.mypsy365.com/course/73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